第二十八章 行走西藏(1 / 2)

第二十八章 行走西藏

在行走的路上,不經意間,野生野長自由自在的喇叭花在綻放,天上的雲卷雲舒變換了N次模樣。

西藏的每條路上都有行走的朋友,我並不孤獨。

20日晚9點鍾,我們一行到達林芝。

早些時候的林芝縣位於川藏線4214公裏處,距我們現在到達的林芝有20公裏之遙。我們到達的林芝叫八一鎮,為林芝地區所在,地區行署一幹機構均設於此,所以稱它為林芝更為準確。

林芝是一個呈東西方向巨大的河穀地帶,這裏地勢平坦,河穀開闊。林芝分為老城、新城兩處。老城的前身就是八一鎮,新城為林芝,是北京、廣東、福建等省市援建的,與內地的一些大城市相似,很現代。因此,林芝的道路就以援建的省市命名,有福建路、泉州路、珠海路等等。

珠海路上有條河,在陽光明媚的日子裏,河上的拱橋顯得很美,似有些江南小鎮的俊秀意味。林芝附近的景點很多,名氣較大的有筆日神山、大柏樹、措木及日湖等。

在招待所住下之後,才發現這裏住的基本上是騎摩托車、自行車入藏、出藏的驢友,也有從林芝轉程去察隅、墨脫或雲南香格裏拉的驢友。福建的、浙江的、山東的、河南的、甚至還有來自東北的,全國各地的人幾乎都可以找到。隻要大家一聊起來,就會成為朋友,相互間會交流旅途的所見所聞,好的景點是大家談得最多的內容。凡到西藏來的朋友,誰也不會舍掉任何一個可以去的好地方。所謂好地方,無非三方麵的內容,一是可以拍出好照片的地方;二是風土人情民風民俗人文景觀獨特的地方;三是值得冒險的地方。背上背包,天亮就出發,或者打點好行裝,駕車出遊已成為老百姓生活的“羅馬假日”。探秘、曆險、攀岩,那些原本養在深閨人不識的山山水水、那些南來北往的風土人情,都變成記憶鋪陳在印象的格子間裏。用自己的心去貼近高原脈搏的跳動,去感受高山大水。選擇它們極為樸素的生存狀態,努力去尋找它們的率真和厚重之美。

在招待所大廳裏,我們正和一位重慶的朋友聊天,他告訴我們,他原計劃騎自行車進藏要花去一個月的時間,但一路上老天爺特照顧,幾乎沒遇上很大的雨霧天氣,隻用了25天就到達了林芝,明天再用一整天的時間趕完林芝到拉薩的路,他們一共用26天時間就到達拉薩。正在和他聊著,走過來一位山東的朋友跟大家夥告別,他是當天從林芝步行到墨脫,然後從墨脫再朝拉薩走,大約在20天之後到達拉薩。我問他,既然從林芝到拉薩,路況很好,距離適度,為什麼不直接從這兒往拉薩走呢?他說,就是因為這一路太順了,有點不甘心。再則想多在西藏走走,把這七八兩個月的暑假都花在行走西藏上。

我又問他,一個人走路,害怕嗎?他笑了笑回答道,西藏的每條路上都有行走的朋友,我並不孤獨,更談不上害怕啦!再說了,墨脫的景色十分迷人,像西雙版納。我會一路行走一路觀景,哪兒還顧得害怕呀!

“城市之於我奔放的雙腳就像一雙過緊的鞋子那樣難受。於是我就把自己的家背在身上,使生活簡化成一隻旅行包,旅行包打開了,家也就打開了。”他像背誦詩句一樣低聲地說。

真夠幽默的!我在心裏對他說。但我思想裏的另一種念頭卻告訴我說,學會用幽默自衛、打理自己的人生。有時幽默感能發出優雅的百合花一般的魅力。

“祝你們早日到達拉薩,並替我先向拉薩問好。”最後,他說。說完一揮手,大踏步走去。

望著他一身綠色迷彩服,腳穿軍用膠鞋,身背著簡單的背包,一個精精幹幹的山東朋友朝遠處走去,陷於沉思的我竟忘了和他告別。

我無法想見徒步走到墨脫再走到拉薩的他是如何一步一步前行的。想必自有其巨大的精神支柱和體力的支持,但無論如何,肯定不容易,非常人做得到。我想我就做不到。

在城市裏,都說年輕的一代已經是不能吃苦的一代了。可我從他、從那些步行或騎自行車進西藏的年輕朋友身上,看到的卻是另一種狀況。他們特立獨行,敢於挑戰自我,不畏艱辛,不遠千裏萬裏來到西藏。一路上翻山越嶺,曉行夜宿,有時吃不上喝不上,常常露宿在公路邊、草地上、山腳下,抗拒著寒冷,抗拒著高原缺氧,不停地走啊、走啊……他們的身軀是鐵打的?他們意誌是鐵打的?不是。和每個肉身之軀的人一樣,餓了也會想起食物的美味;渴了也會懷念水的甘甜;冷了會發抖、累了會疲勞;迷失了方向的時候也會想起遠在他鄉溫暖的家、想起親愛的爸爸、媽媽……在行走的路上,不經意間,野生野長自由自在的喇叭花在綻放,天上的雲卷雲舒變換了N次模樣。無須安排時間和行程,無須考慮起點與終點,這是一個人自由自在的旅行,也是孤獨的旅行。可以說他這一路備嚐艱辛,但彌足自豪。於是,人們把艱辛藏在心裏,卻誇張地把曆經萬難後得到的瞬間快樂傳遞給他人。接著,新的步行者又會滿懷激情去探求山裏想象中的美好的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