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這個重大命題,在一個閱曆短淺、沒見過什麼世麵的人的眼裏,當然就是一道難以解開的難題了。
無心出岫。在行走的過程中,一個有快樂有目標有精神世界的人長成了,一個懂得自我懂得安排自我懂得發展自我的人長成了,一個可以拎得起放得下心胸寬闊的人,長成了!
在城市裏,經常會有人問我,西藏好玩吧?我也經常無言以對。
去西藏僅僅是為了好玩嗎?我在這裏用這句話回答那些提問的朋友們,算是我的一點淺薄的見地吧。
在物欲橫流的現代社會,做遊俠比做總統要困難。尤其是在工業革命之後,人類貪婪地榨取著文明的禁果——把物質享受看得比精神的創造更重要。
處在物質的包圍中,至少會讓人有種滿足感,滿足之餘,獵奇的心理自然生成。想到處走走,見識見識別人沒看到過的景物,作為茶餘飯後的一點談資,這不足為奇。但僅僅是這樣的心態,不屬於上述的各位朋友。他們懷裏揣的,就是那種不被別人知曉的快樂。這種快樂不是那種吃膩了喝厭了四處獵獵奇的快樂,那是一種追求,一種讓人聞之便會產生暖暖的感動、熱血便會沸騰的追求。這樣的精神創造出的境界,並不是每個人都可以進入的。
當某人向常人認為的極限發起衝鋒時,看到的人給予熱情鼓勵,那是很紳士的。而這位受鼓勵者,為了回報別人的鼓勵而爆發出超越自身的力量,那也是很勇士的。但是,我們還應當明白,無論在什麼情況下,他既不是別人的替身,也不是責任的承擔者。在他勝利時,人們理所應當為他歡呼,共享歡樂;當他失敗時,我們也理所應當地為他感到惋惜、寄予同情,才真正的很紳士。
行走西藏是個艱苦的事兒,同時它也是一個閱讀和成長的過程。閱讀和成長是個舒緩的過程,是使心靈放飛的一種狀態,它能使人從浮躁中解脫出來。
經濟大潮帶來的不僅僅有金錢,還有一種浮躁與功利。盡管說金錢不是信仰,但是在生活中,大人們渴望著成功人士的一切,豪宅、跑車、頭銜、美女甚至緋聞。孩子們不想通過勤奮、努力而取得好成績,希望成為比爾·蓋茨第二,即使學業無成也能成為全球首富。在這樣的浮躁、功利的氛圍中,人們似乎迷失了方向——大多數平凡人,到底該過怎樣的生活呢?好像沒了答案,可似乎又有很多答案。
能去拉薩(尤其是青藏鐵路通車之前)的男人,應該說值得誇耀;能去拉薩的女人,應該說有那麼點不同凡響;能騎自行車、徒步去拉薩的男人或女人,應該說是我們學習的榜樣。因為這些看似平靜,內心激蕩著熱血漩渦的年輕人用車輪、用雙腳為那些提問的人寫出了答案並畫出了對生存意義、生活意義的浪漫曲線。
所以,我眼中的生活,反而是那些屬於自己的,實實在在簡簡單單、可以觸摸、可以掌控、並且已經獲得的身心享受。比如在川藏線上旅行,我可以與那些高山、河流、田野、草原、藏寨之間擁有著某種神秘的聯係與感應——我在幼年時,曾夢到過然烏大峽穀的水泥棚架,夢到過布達拉宮前麵的三座白塔。從幼年時做過的夢到長大成人後對西藏的閱讀和書寫,是一個美妙、激起心中熱血漩渦的過程。閱讀、書寫和旅行,在我來說,是一個破譯神秘的過程。旅行是一種身、心、思想與神秘的緊密接觸,而閱讀與書寫未嚐不是一種穿越時空的精神旅行。穿越時空,把抽象變為具象、把具象升華為更高層次的抽象或文化,才是旅行或閱讀的真正意義。
“世上本無路,走的人多了,也就成了路。”第一個踩出腳印的開拓者值得敬仰,而把腳印串成一條五彩之路的追隨者,同樣也值得欽佩。因為,如果沒有追隨者,再寬闊的路也會荒蕪。
入藏之路是永恒的,
它屬於過去,
屬於現在,
也屬於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