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以德報天(1 / 2)

第二十七章 以德報天

大地接納天地間的一切尊卑萬物,永恒永遠。

“天生萬物以養人,人卻無一德以報天。”

最近幾天,新聞中連續報道了世界知名滑雪場因暖冬影響,山上不下雪而不得不停業的消息。

野生動物生存環境的存在和維持是保護野生動物的關鍵性問題。

動物的瀕危是人類過度狩獵引起的,因為該活動導致生存環境被破壞,它們失去了生存的最基本條件。

IPCC——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業委員會是由世界氣象組織和聯合國環境規劃署聯合組建於1988年,參與者是2500多名科學家,來自150個國家和地區。這些科學家組成一個全球網絡,參與分析、研究和發布氣候變化信息及社會和經濟影響評估報告。

IPCC今年早些時候發出預測,認為氣溫上升將會影響全球所有地區。如果全球平均氣溫與20世紀80年代至90年代相比升高3.6℃,那麼,地球上現有物種的三分之一將會消失。該機構自成立以來,已經讓越來越多的人認識到人類的生活方式直接導致全球變暖這一事實。

美國前副總統戈爾以最佳紀錄片《難以忽視的真相》成為2007年諾貝爾和平獎獲得者,他有一句名言說:“人們不想在北極買冰箱。”

全球變暖破壞野生動物棲息地:隨著全球氣候變暖,全世界的野生動物棲息地將受到嚴重破壞,世界野生動物基金會預言,全世界115個最有科學價值的野生動物棲息地將有80%為此而遭到嚴重破壞,這些棲息地中有一些麵積將減少75%,生活在其中的五分之一物種將滅絕。其中受害最嚴重的棲息地分布在加拿大、俄羅斯、智利、阿根廷、玻利維亞、蒙古、印度、尼泊爾和非洲南部等地。

2007年11月17日,IPCC在西班牙城市巴倫西亞公布第四份氣候變化評估報告最後一部分內容梗概。全球溫室氣體排放量在1970年至2004年之間增加70%,地球大氣層中聚集的二氧化碳氣體已超過過去65萬年中的自然水平。報告警告,人類一些汙染行為甚至造成“突然且無法逆轉的惡果”,如果南北兩極冰層消融,海平麵則會突然漲數十米。報告還預測,世界各地區都將受到氣候變化影響,受衝擊最強烈的國家將是發展中國家。最早在2020年,7500萬至2.5億非洲地區居民將陷入缺水困境,亞洲地區人口超百萬的大城市極有可能遭遇水位和海平麵上升帶來的洪澇災害,歐洲人將目睹大量物種滅絕,而北美人將經曆持續時間更長、溫度更高的熱浪天氣。

聯合國環境規劃署於2008年3月16日發表聲明說,以安第斯山脈到北極,冰川消融速度加快。“我們通過調查9個山區的近30片冰川發現,2005年2006年度的平均消融速度是2004至2005年度的兩倍”,聲明說。導致這一結果的主要原因是全球氣候變暖。研究人員指出,由於冰川是重要的淡水資源之一,因此冰川融化速度過快會給一些地區帶來淡水危機,甚至在水源稀缺的地區醞釀爭水衝突。

望著西域,我經常會想起遙遠的唐朝。在一片無垠的沙漠中,一位年輕美麗的公主帶領一支龐大的馬隊走在烈日之下,雖說風沙彌漫,但她的美貌和那身絲綢服飾卻一塵不染。她坐在高頭大馬或華麗的轎子裏,一邊行走,一邊思考著入藏之後該有什麼樣的作為。在她的身後馬背駝背上馱著大唐皇帝賜贈給藏王的禮物——堆積成小山丘的奇珍異寶和手藝精湛的各類工匠。

高原上寂寥的太陽反倒成為她尋找力量繼續前行的鼓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