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藏地之夢(1 / 3)

第二十六章 藏地之夢

夢不是一個簡單的東西,那是由往事和經曆一層一層構成的。

過橫斷山區後,就到了波密和林芝地區。

在西藏,林芝、波密、察隅和墨脫並稱“西藏江南”。由於躲開了喜馬拉雅山這道大屏障,印度洋暖風肆無忌憚地吹進這塊高原上的穀地。這裏四季常青,森林密布,風光美到了極致,其中尤以東部的波密、察隅、墨脫為最。

這一帶是中國森林密度最大的地區之一,也是植被垂直分布最好的地方。因為世界上最長最深的大峽穀——雅魯藏布大峽穀的南北兩邊有著高達7000米的兩座山峰:海拔7782米的南迦巴瓦峰和海拔7294米的加拉白壘峰。從雅魯藏布江的穀底算起,這兩座山峰的相對高度已經超過6000米,在如此巨大差異的高度內,分布了十分豐富的植被類型。

我們的視線所能獵及的,是跟車窗平行、上下不過20米的高度。這個高度最惹眼的植被是那種藍色的野花。在車上,空暇時間我翻看了關於藏地植物的書,獲知這種藍色的花叫紫荊花。

荊,也稱荊條,落葉灌木。是一種稀光、耐旱、瘠薄的植物。荊條的生長能力很強,可長到五六米高,小枝四棱,葉對生,有長柄,掌狀分裂,圓狀花序生枝頂,花小,藍紫色,我把它叫做“高原紫荊花”。此花在每年的七八月間開花,花期持續月餘。

高原紫荊花開得怒,雖然小巧但卻精致,即使是在“西藏江南”——各種灌木布滿山坡的波密,一眼望去,它們仍然是最抓眼球的色彩。高原紫荊花的每片葉子體內都隱藏著不同含量的葉黃素或清花素,在青藏高原上,由於晝夜溫差很大,光合作用降低,這種嚴酷環境的外因才會把它們體內的葉黃素或清花素的作用激發出來,顯現出層林盡染的光彩。在寂寥、漫長而寒冷的川藏線上,仿佛到處都是高原紫荊花的陣營,它們以自身的耐寒能力抵禦著風霜雪雨,充滿生機地生長在山野中,活脫脫一群強者的形象。在夏季裏,那些花朵們更像是聽了長官命令的士兵,風是軍號,軍號一響,它們便一簇簇、一團團、一片片綻放開來,搖曳出絢爛的世界。風過處,藍紫色的浪就恣意地翻湧起來;雨過處,清新的色彩更加奪目。因為它們一開放,便把別的黃花、紅花、粉花震蓋了下去,使那些本來也很俏豔的小花兒最終成了它們的襯托。它們最喜擠在川藏線路邊,因為路邊風順陽光強,它們爭先恐後,把長長的身子支棱出來,讓葉子完全張開吸收陽光。葉子們像是大型舞蹈裏伴舞的演員,舞動身姿簇擁著紫色小花兒和一串串的花團,把枝條墜得頭重腳輕。

這種紫荊花在內地,尤其是在北方的山上也有,隻是品種、色澤、耐寒程度不同罷了。它們不但對增加植被、改善生態、涵養水源、美化環境發揮著重大作用,而且還是蜜蜂們的上等蜜源。荊花蜜滋陰潤肺潤腸,最適合人長期食用。小時候我就見過北方農村的莊戶人家就地取材,用荊條編筐編簍製作工藝品,增加家庭副業收入。

我們往前麵看去:夕照之中,一道山頂被殘雪覆蓋的山麓處處都閃爍著奇幻的光輪,從山腳到山頂,時而簇擁時而分散的原始森林,正在有節奏地隨風起伏。不時有一群鳥兒翩飛其中,和微風一起,借著山勢,飛向南北兩端,倏忽之間就消失了蹤跡。

碧野無垠前景修,跨馬迎風任君行。

放飛心緒無歸意,靜夜繁星悟人生。

隨著山巒起伏而起伏的草原上,碧水藍天,百花爭豔,犛牛成群。草原日出與晚霞景色迷人,宛如一幅絕美的油畫。當融入草原的綠洲時,美麗的草原盡染眼前,獨特的風景,氣候宜人,綠草如茵,是人們浪漫放飛、陶醉心扉的歸宿。在寬闊的草原上極目遠眺,似明珠般璀璨,飛奔的駿馬吞雲吐霧,牧牛人的犛牛群和平安詳,賽馬的藏族同胞笑語歡歌。

雲開日出,雲縫中有一縷陽光灑下來,那樣的刺眼。

這時,我們在川藏線4182公裏處停車,佇立在色季拉山的邊緣向南迦巴瓦峰眺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