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人同心,其利斷金”,同樣是一根魚竿和一簍魚,在分開的兩個人手裏,其作用就微乎其微,而一旦兩股力量合在了一起,就成就了兩個人的未來。
團結的力量是無比巨大的,一根繩子極易扯斷,幾根繩子擰在一起則牢固無比。
注意保鮮
一位姑娘想找這樣一個丈夫:英俊瀟灑,活潑健康,談吐高雅,既不粗俗又不做作。還希望他家產殷實,門第顯赫。由於抱著這樣的標準和態度,雖然許多顯貴的求婚人接踵而至,可她卻連半個都沒看上眼。“笑話,難道要我嫁給這些人嗎?看他們的樣子吧,一個個毫無趣味。”姑娘挑三揀四,總之全都不滿意。高傲的姑娘把優秀的求婚人打發走之後,那些平庸的人便成群結隊地前來求婚。她更加不給情麵地嘲笑他們:“啊,我真夠寬宏大量的,還肯來給諸位開門。你們以為我已經嫁不出去了嗎?感謝上帝,盡管我有那麼一點點孤單,但夜裏一點兒也不感到寂寞。”隨著歲月的流逝,年歲的增長,她的處境每況愈下,門庭冷落鞍馬稀。她日益感到微笑、青春、愛情都離她而去,後來連她的容貌也無法討人喜歡了。她雖然塗上各種脂粉,但無論怎麼努力都無法逃脫時間對她容貌的侵蝕,這時的她也隻好改唱另一種調子,她對著鏡子說:“快去找一個丈夫吧!”
最後她嫁給了一個粗俗的家夥,自己也感到十分幸福和愉快。
一個美麗的姑娘,隻因為過分挑剔,從而錯失了無數美好的姻緣,最終嫁給了一個粗鄙的人。食品是有保鮮期的,同樣道理,人的青春、美貌、才華也有保鮮期,千萬不能因為眼光太高而放走一切機會,等到價值不再的時候,悔之晚矣。
“花開堪折直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
謹防老鼠
蘇子夜裏坐在床上休息,突然聽見有隻老鼠在啃東西,於是他拍打了一下床板,啃東西的聲音停了一會兒馬上又響起來。蘇子叫童子拿蠟燭來照一照,發現地上有隻空口袋,啃東西的聲音正是從這隻口袋裏發出來的。
蘇子恍然大悟:噢,原來這隻老鼠是因鑽進袋子裏出不來才啃東西的呀!
蘇子打開口袋觀察,靜悄悄地什麼東西也沒有,再舉起蠟燭一照,發現口袋裏躺著一隻死老鼠。
蘇子吃驚地說:“它剛才還在啃東西,怎麼忽然就死了呢?剛才那聲音,難道是鬼發出來的嗎?”蘇子正在詫異,老鼠噗地竄出去,一下子逃得無影無蹤。
蘇子感歎地說:“奇怪呀,這隻老鼠居然這麼狡猾!”
老鼠即使再狡猾也畢竟是老鼠,錯誤的根本原因不是老鼠的狡猾而是人的疏忽。有時,人很容易自恃聰明而忽略了老鼠的奸詐,這也就是現實生活中常常有小人得誌的原因。
“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對君子,我們恭之以禮,待之以仁,對於“老鼠”,不但不能心慈手軟,更不能掉以輕心。
求人不如求己
有一次,一名虔誠的居士遇到了困難,便到廟裏去求觀音。這時,他驚奇地發現,在觀音的像前有另一個人也在跪拜,並且相貌形容,都與觀音一模一樣。
“你是誰?”居士問道。
“我是觀音啊!”那人回答。
“那你為何要拜自己?”
“因為我也遇到了難事,但我知道,求人不如求己啊!”觀音微笑著回答。
我們生活在這個世界上的確離不開別人的幫助,然而,最終我們又會發現,一切事物歸根到底還是要靠自己,依賴別人生存的人,終究會被社會所遺棄。
我們都是人,我們一樣有聰明的頭腦和勤勞的雙手,為什麼不扔掉手裏的拐杖,真正靠自己去打造一片天地呢?
慎對讚美
齊國的大臣鄒忌,一日清晨問他的妻子:“你覺得我和城北的徐公誰美?”“當然是您啦,徐公怎麼能比得上您呢?”妻子回答。於是他又問妾,“徐公連你的一半也比不上啊!”妾答道。第二天,鄒忌又問來訪的客人,客人也稱徐公不如他。正巧,徐公不久來訪,鄒忌仔細端詳,覺得自己實在不如徐公,經過仔細思量,他恍然大悟。第二天,他立刻去見齊威王,說道:“我的相貌,實在不如徐公,可我的妻子、妾和客人卻都說我比徐公美。妻子說我美,是因為愛我;妾說我美是因為怕我;而客人說我美是因為有求於我。同樣道理,舉國上下,沒有人不愛大王、不怕大王,更沒有人不求於大王,那麼您所受的蒙敝該有多大啊!”齊威王覺得有道理,采納了他的建議,懸賞招諫,不久,齊國便日益強盛起來。
不光是王公大臣如此,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愛我們的人、有求於我們的人,或泛泛之交的人都會因為各種原因給我們以謬讚或忽視我們的缺點。這時就需要以清醒的頭腦來正確地認識自己,千萬不能在讚美聲中飄飄然。在接受讚美之前,首先要考慮的是,我們是否承擔得起?如果還不能夠,那麼應該怎樣做?
難做的好人
南海猴島上有一隻獼猴,心腸極好,每次上樹摘椰子,總不忘給同伴們帶回一些。
一天,獼猴發燒躺在家裏,口渴難忍,而同伴全外出玩去了,他隻好掙紮著起來,竭盡全力摘回一隻椰子解渴。群猴回到家,一眼看見獼猴床邊的椰殼,頓時群情激憤,罵道:“自私鬼!裝病躲在家裏吃獨食!”……
獼猴迷惑不解:為什麼我隻一次不帶,大家就全變了臉?
人類的思維真是奇妙,壞人做盡了壞事,如果突然有哪一天良心發現做了件善事,便立刻會得到個“浪子回頭”的美名,而當慣了好人的人隻要稍微有一點點疏漏,就會馬上被千夫指,這實在是極大的不公平。
如果我們看到像獼猴那樣的好人遭受委屈,請不要頭腦一熱跟著眾人隨聲附和,冷靜地想一想,是非善惡應該在心裏有個清晰的界線。
看布裁衣
老裁縫有兩個學徒,一次他取出同是三尺見方的兩塊布料,要徒弟倆各為他裁一件衣服。
師兄接過布,思忖道:“隻消照‘量體裁衣’的師訓辦,肯定萬無一失。”於是,他細心地替師傅量了衣長、袖長、肩闊……自去裁剪了。
師弟把布比了比,眉頭皺了皺,旋即也給師傅量了一下,不過,隻量了衣長和胸圍,便裁剪起來。
不多時,師弟交出了一件合體的馬甲;師兄卻哭喪著臉,手中隻提著兩隻袖子及一些碎布……
“量體裁衣”固然是縫紉的必遵之道,但在量體之前,更重要的是先衡量一下布料的大小,用隻夠做一件馬甲的布料去做一件外衣,結果當然是一塌糊塗。
在做任何事情的時候也都是如此,下手前一定要先衡量自身的能力及客觀條件,不顧客觀規律,盲目追求成功是不智的作法。
誤會
早年在美國阿拉斯加州,有一對年輕人,太太因難產而死,遺下丈夫和一個孩子。
丈夫又要忙生活,又要看家,沒有人幫忙看孩子,於是就訓練了一隻狗,那狗聰明聽話,能咬著奶瓶喂奶給孩子喝。有一天,主人出門去了,叫它照顧孩子。
他到了別的鄉村,因遇大雪,當日不能回來,第二天才趕回家。狗立即聞聲出來迎接主人,他把房門打開一看,到處是血,抬頭一望,床上也是血,孩子卻不見了,身邊的狗也滿口是血。主人看到這種情形,以為狗性發作,把孩子吃掉了,大怒之下,他拿起刀來向著狗頭一劈,把狗殺死了。
過了一會兒,忽然聽到孩子的聲音,又見孩子從床下爬了出來,雖然身上有血,但並未受傷。他很奇怪,不知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再看看狗,腿上的肉沒有了,旁邊有一條死狼,口裏還咬著狗的肉。狗救了小主人,卻被主人誤殺了,這真是天下最令人難過的誤會。
誤會的發生是最讓人遺憾和悔恨的,一隻忠實的狗救了小主人卻慘遭殺戮,這的確讓人痛心不已。
在做任何決定和行動之前都要詳細地了解,謹慎地考慮,悲劇一旦發生便無可挽回了。
善良的收獲
在一場激烈的戰鬥中,上尉忽然發現一架敵機向陣地俯衝下來。照常理,發現敵機俯衝時要毫不猶豫地臥倒,可上尉並沒有立刻臥倒,因為他發現離他四五米遠處有一個小戰士還站在那兒。他顧不上多想,一個魚躍飛身將小戰士緊緊地壓在了身下,此時一聲巨響,飛濺起來的泥土紛紛落在他們的身上。上尉拍拍身上的塵土,回頭一看,頓時驚呆了:剛才自己所處的那個位置被炸成了一個大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