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八章

留一手

有一個人善於角力,他的技術十分高明,有360種拿手絕活,而且每次出手都各不相同。在眾多徒弟裏頭,他有一個最得意的,他把自己的本事教給他359樣,隻留下一樣不傳。那青年天資聰穎,膂力奇大,不久便罕有敵手。有一次,他跑到國王麵前誇口,說他之所以不願勝過師傅,隻因敬他年老,又看在他是自己師傅的份上,其實自己的本領和力氣早已遠勝於他。他的傲慢無禮使國王很不高興。於是他叫人選了一處寬大的場地,把滿朝達官貴人都請了來,叫師徒二人當眾比賽。那青年走進場地,耀武揚威,神氣十足,絲毫沒把他的師傅放在眼裏。

誰知他的師傅竟突然使出留下不傳的最後一著,一把將他扭住。他還沒等反應過來就已經被師傅舉過頭頂,拋在地上了。場上的人都歡呼起來,國王斥責那青年說:“你妄想和你師傅較量,可是你失敗了。”這個青年說道:“皇上!他勝過我並不是憑氣力,他留下一手沒有傳。但是就憑這小小的一點本事,今天把我打敗了。”

在這個人才濟濟的社會上,很多人都是實力相當的,但為什麼在前進的道路上卻有人成功,有人失敗呢?其實差距往往就隻有那麼一點。

在激烈的人才競爭中,“留一手”是十分重要的,永遠不要讓自己在眾人麵前江郎才盡,因為這意味著價值的全部喪失。時刻記住“留一手”,關鍵時刻來個出其不意,這才是聰明的選擇。

楚人吃肉

艾子有兩個鄰居,都是楚國的粗俗之人。

有一天,艾子聽見一個鄰居對另一個說:“我和齊國的公卿大夫,都是人,也都吸取了天、地、人三種靈智的精華,為什麼他們都有智慧而我卻沒有呢?”

另一個人說:“聽說他們天天吃肉,所以有智慧。而我們平時盡吃些粗糙的糧食,當然就缺少智慧了。”

於是,那個問話的人說:“正巧我剛剛賣米得了幾千塊錢,讓我們也天天吃些肉試試看。”

過了幾天,艾子又聽見那兩個人在對話。一個說:“我自從吃了肉以後,心裏明白了許多,智力增長得非常快。遇到什麼事情不僅知道它是什麼,而且知道它為什麼。比如說,我觀察到人的腳麵,朝前長走起路來就很方便,如果往後長的話,豈不是被後麵走著的人踩到了嗎?”

另一個說:“我也發現了一個問題,人的鼻孔向下長是很有道理的,如果鼻孔向上長的話,下雨的時候雨水不就會往鼻孔裏灌嗎?”

於是兩個人互相稱頌對方的才智,舉杯慶賀,十分得意。

艾子聽後感歎說:“唉,這就是吃肉人的智慧呀!”

這兩個楚國人的確可笑至極,竟以為靠吃肉就能夠增長智慧,更可笑的是,他們竟然還為自己的所謂“進步”沾沾自喜。

認識事物的時候千萬不能混淆主次,顛倒因果。楚人隻看到了智者吃肉,卻不知道能每天吃肉正是他們有智慧帶來的啊,選擇錯誤的途徑追求真理是永遠沒有結果的。

五分和一角

美國第九屆總統威廉·亨利·哈裏遜出生在一個小鎮上,他小的時候十分羞澀和內向,鎮上的人都把他看成傻瓜。

閑暇的時候人們常常拿他開心。他們經常把一枚五分的硬幣和一枚一角的硬幣放到他麵前,讓他任選其一。可是,威廉每次都會選那個五分的,這時,眾人就會哄堂大笑。

有一次,一位婦人看他實在可憐,便對他說:“威廉,難道你不知道一角錢比五分錢多嗎?”

“當然知道!”威廉慢吞吞地說,“但是,如果我撿了那個一角的,人們恐怕再也不會扔錢給我了。”

這就是人們所說的“大智若愚”,單從這一點看,這個看似愚鈍的小孩兒將來能當總統就一點也不足為奇了。

一角錢的確比五分錢多,但一個一角錢卻一定沒有許多個五分錢多,小小年紀,心中的算盤清楚若此,也的確是難能可貴了。

切莫因小失大

戰國時期,齊、韓、魏三國曾聯合攻打秦國,大軍攻入函穀關。秦王十分憂愁,便召公子池共同商討對策。秦王對公子池說:“三國的兵力十分強大,因此我想割讓河東求和,你覺得怎樣?”公子池答道:“無論怎樣您都會後悔。”“為什麼呢?”秦王不解地問。“如果割讓河東求和,即使大軍撤離,您也會歎息那三座白白送人的城!而如果不求和,三國攻入函穀關,鹹陽告急,您就會歎惋說,隻因為吝惜三座城,這才導致了國家的滅亡!”公子池答道。

秦王聽了公子池的分析,經過再三考慮,決定舍小利而保大局,於是戰事得以平息。

在生活中,很多時候都需要我們衡量利弊去作出選擇。特別是某些事物會在誘人的色彩後麵布置一個深深的陷阱,或在看似荊棘密布的叢林裏埋藏一塊寶藏。這就需要我們時時擦亮眼睛,把目光放長放遠,千萬不要因為眼前的蠅頭小利或微小的損失而看不到遠處風景。俗話說:“貪小便宜吃大虧,小不忍則亂大謀。”做人一定要頭腦清楚,決不能因小失大。

良好的習慣

某君嗜魚,見鄰人天天釣魚滿載而歸,不禁垂涎三尺。

久而久之,終於臉麵抵不過口饞,他上門去討魚,鄰人給了他兩條。第二天,他又前去,鄰人一笑,又贈之二尾。

第三天,當他再次上門,鄰人給了他一根魚竿及一張“垂釣秘訣”。

某君大怒道:“吾求之者,魚也。給我竹竿、破紙何用?若不是小氣,便是十足的白癡!”

大家當然都看得出來,這位鄰人不但不是白癡或吝嗇鬼,相反是個極其慷慨豪爽之人,竟肯以“秘訣”相贈。可惜的是遇上了這麼一位糊塗蟲,在他眼裏,釣竿百無一用,“秘訣”是廢紙一張,他竟不想想,千萬條魚也都是靠這兩樣東西得到的啊!

隻顧眼前的蠅頭小利而舍棄了安身立命的根本,這樣的人,一輩子也隻能靠別人施舍為生。

蛻變

靈山有一種蛇,每年都要蛻一次皮。開始,它可以通過蛻皮獲取更多的食物。第一年,它蛻了第一層皮--善良;第二年,它蛻了第二層皮--真誠;第三年,它蛻了第三層皮--寬容……終於,它蛻得隻剩下最後一層皮--廉恥。如果蛻掉這層皮,它將失去身體的保護層,並因此死掉。然而,過了一年,它終於將這層皮蛻去,露出赤裸的肉,然後死掉了。

對生命的留戀是任何生物體的本能,蛇不是不想活著,但“蛻”已成了它的習慣,正像高山上滾下坡的石頭,它失去了把持自己的能力,於是,隻有死掉了。

墮落的過程正如山坡上滾下的石頭,一旦開始便一發不可收拾,最終隻能帶著無盡的悔恨走向滅亡。

善良、真誠、寬容,這些人類最可寶貴的美德具有緊密的連帶關係,正如虛偽、卑鄙和狹隘永遠共生一樣。

容忍自己一時出軌,很可能便是全部罪惡的開始。

每秒一下

一隻新組裝好的小鍾被放在兩隻舊鍾當中,兩隻舊鍾“滴答”、“滴答”一分一秒地走著。其中一隻舊鍾對小鍾說:“來吧,你也該工作了,可是我有點擔心,你走完三千二百萬次以後,恐怕便吃不消了。”

“天哪!三千二百萬次。”小鍾吃驚不已,“要我做這麼大的事?辦不到,辦不到。”另一隻舊鍾說:“別聽他胡說八道,不用害怕,你隻要每秒滴答擺一下就行了。”“天下哪有這樣簡單的事情?”小鍾將信將疑,“如果這樣,我就試試吧。”小鍾很輕鬆地每秒鍾“滴答”擺一下,不知不覺中,一年過去了,它擺了三千二百萬次。

每個人都渴望成功,卻又總覺得它是那麼遙不可及。其實,那遙遠的成功就蘊藏在我們日常生活的一舉一動中,就像那隻鍾一樣,隻要堅持不懈地每秒“滴答”一下,生命就會在充滿節奏的律動中升華。

魚和魚竿

從前,有兩個饑餓的人得到了一位長者的恩賜:一根魚竿和一簍鮮活碩大的魚。其中一個人要了一簍魚,另一個人要了一根魚竿,於是他們分道揚鑣了。得到魚的人就在原地用幹柴搭起篝火煮魚,他狼吞虎咽,還沒等品出香味,就連魚帶湯吃了個精光,不久,便餓死在空空的魚簍旁。另一個人則提著魚竿繼續忍饑挨餓,一步步艱難地向海邊走去,可當他終於看到不遠處那片藍色的海洋時,渾身的最後一點兒力氣也使完了,於是他隻能眼巴巴地帶著無盡的遺憾撒手人寰。

又有兩個饑餓的人,他們同樣得到了長者恩賜的一根魚竿和一簍魚,隻是他們並沒有各奔東西,而是商定共同去找尋大海。他倆每次隻煮一條魚,經過遙遠的跋涉,終於來到了海邊。從此,兩人開始了以捕魚為生的日子。幾年後,他們蓋起了房子,有了各自的家庭、子女,有了自己建造的漁船,過上了幸福安康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