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命啊!快!我的角被樹枝卡住了!”

可是已經來不及了,獅子已追到了它身旁……

在這個世界上,許多華而不實的東西往往被人們加倍珍視。隻有當真正的考驗來臨時,人們才恍然大悟,然而卻為時已晚,就像那隻公鹿,恐怕連後悔歎息的機會都沒有了。

在看待任何一件事物的時候,都不要被它外表的光環所誘惑,深入其中,你就會發現那些美麗背後的危險和平凡深處的真實。凡事皆有兩麵,世界本來如此。

高貴的坐騎

有一次,一名士兵從前線回來向拿破侖告捷,由於路上趕得太急,所以他的馬在半路上就已經累死了。拿破侖立刻下令,讓這名士兵騎著自己的馬火速趕回前線。

士兵看著那匹華麗而雄壯的馬,禁不住說道:“不,將軍,對於我這樣一個平常的士兵來說,這匹馬實在是太華貴了。”

拿破侖正色答道:“你要記住,對於一個法國的士兵,沒有一件東西可以稱為太華貴、太好!”

每個人生活在這個世界上都是平等的,不論是將軍還是士兵,他們都有著同樣可貴的尊嚴。那些妄自菲薄的人總是先去自己降低自己的身價。一個鄙視自己的人,還能要求別人去尊重他嗎?

狹隘的愛

一個越戰歸來的士兵,從舊金山打電話給父母,告訴他們:“爸媽,我回來了。可是我有個不情之請,我想帶一個朋友同我一起回家。”“當然好啊!”他們回答,“我們會高興見到他的。”

“可是有件事我想先告訴你們,他在越戰時受了重傷,少了一條胳臂和一隻腳,他現在走投無路,我想請他回來和我們一起生活。”兒子繼續說。

“兒子,我很遺憾,不過或許我們可以幫他找個安身之處。”父親說,“像他這樣殘障的人會給我們造成很大的負擔,我們還有自己的生活要過,不能就讓他這樣破壞了。我建議你先回家,然後忘了他,他會找到自己的一片天空的。”

就在此時兒子掛上了電話。幾天後,這對父母接到了來自舊金山警局的電話,兒子已經墜樓身亡了,警方相信這隻是單純的自殺案件。於是他們傷心欲絕地飛往舊金山,並在警方帶領之下到停屍間去辨認兒子的遺體。

那的確是他們的兒子,但令人驚訝的是,兒子居然隻有一條胳臂和一條腿。

《禮運·大同》中說:“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愛要博大、無私,要像海洋一樣寬廣,自私陝隘的感情是不值得歌頌的。

試想,如果故事中的父母能有一顆包容的心,像愛自己的兒子一樣接納別人,悲劇怎會發生?不知當這對父母知道是自己親手將身已殘疾的兒子拒之門外後,會作何感想。

財富與權力

“囚人,告訴我,誰把你捆起來的?”

“是我,”囚人說,“我以為我的財富與權力勝過世界上的一切人,我把整個王國的錢財聚斂在自己的寶庫裏,便在床上沉沉睡去,一覺醒來,卻發現我在自己的寶庫裏做了囚人。”

“囚人,告訴我,是誰鑄的這條堅牢的鎖鏈?”

“是我,”囚人說,“是我自己用心鑄造的。我以為我的無上的權力會征服世界,使我有無礙的自由,於是我日夜用烈火重錘打造了這條鐵鏈。等到工作完成,鐵鏈堅固無比,卻發現這鐵鏈把我自己捆住了。”

一個擁有無限財富和無上權力的人為什麼會被稱做囚人?更加不可思議的是,囚禁他的牢獄正是他自己的寶庫,而鎖住他的鎖鏈,竟是他自己親手鑄造的。

有時,財富和權力的增加會使人的自由越來越少,戒備的圍牆越築越高。戴著金項鏈住在寶庫裏的人永遠不會比奔馳在草原上和徜徉在海風中的人幸福。

莫生氣

古時有一個婦人,特別喜歡為一些瑣碎的小事生氣。她也知道這樣不好,便去求一位高僧為自己談禪說道,開闊心胸,高僧聽了她的講述,一言不發地把她領到一座禪房中,落鎖而去。

婦人氣得跳腳大罵,罵了許久,高僧也不理會,婦人又開始哀求,高僧仍置若罔聞。婦人終於沉默了,高僧來到門外,問她:“你還生氣嗎?”婦人說:“我隻為我自己生氣,我怎麼會到這地方來受這份罪。”

“連自己都不原諒的人怎麼能心如止水?”高僧拂袖而去,過了一會兒,高僧又問她:“還生氣嗎?”

“不生氣了。”婦人說,“為什麼氣?氣也沒有辦法呀。”“你的氣並未消逝,還壓在心裏,爆發後將會更加劇烈。”高僧又離開了。高僧第三次來到門前,婦人告訴他:“我不生氣了,因為不值得氣。”“還知道值不值得,可見心中還有衡量,還是有氣恨。”高僧笑道。當高僧的身影迎著夕陽再次立在門外時,婦人問高僧:“大師,什麼是氣?”高僧將手中的茶水傾灑於地。婦人視之良久,頓悟,叩謝而去。

生氣是用別人的過錯來懲罰自己的自殘行為,實在是大不應該。多年前曾廣泛流傳一首打油詩《莫生氣》,其詩雲:“人生就像一場戲,因為有緣才相聚,相扶到老不容易,是否更該去珍惜。為了小事發脾氣,回頭想想又何必,別人生氣我不氣,氣出病來無人替。我若氣死誰如意,況且傷神又費力,鄰居親朋不要比,兒孫瑣事由他去,吃苦享樂在一起,神仙羨慕好伴侶。”

希望那些心躁易怒的朋友們能降一降火氣。

會唱歌的鳥兒

國王的兒子喜歡養鳥,一次他得了一種病,怎麼也醫治不好。國王很著急,這時有一個賢人給國王出了個主意,說要使兒子的病體康複,就要將鳥兒放生。國王聽了他的話,第二天便打開了鳥籠,放走了所有的鳥兒,卻留下一隻沒放,因為這隻鳥兒的歌喉十分婉轉嘹亮。人們說:“會唱歌的鳥兒呀,你遭到囚禁都是因為你的歌喉婉轉,如果你不放聲歌唱誰又會知道你的秘密呢?既已開口,你便承擔帶來的後果吧!”

俗話說,“槍打出頭鳥”,“出頭的椽子先爛”,說的就是這個道理。有才華是一件好事,知道如何展示自己的才華更是一件好事。但是,在不適當的情況下,太過張揚反而會適得其反,落得會唱歌的鳥兒那樣悲慘的下場。

“太高人愈妒,過潔世同嫌。”有時候,保持從眾的狀態會為自己省去許多麻煩。如果才華變成一種負擔,豈非十分遺憾的事情?

跳蚤的悲劇

一隻跳蚤生活在狗身上。有一天,它隱約嗅到了羊毛那誘人的鮮膻味。“這是什麼?”跳蚤想,它輕輕一跳,那小小的身軀就離開了狗。這時,它發現,原來狗躺在羊皮上睡覺哩。“妙極了,妙極了!”跳蚤想:羊皮又厚實,又柔軟,比狗身上安全多了,在這裏不必擔心狗爪子搔癢,也不必怕那個家夥的鋒利牙齒,真使我感到十分甜蜜。跳蚤開心極了,在厚厚的羊皮上,毛是那麼密,爬到毛上很不容易。“我應當有些耐心。”跳蚤安慰著自己。它試了一次又一次,分開一根又一根羊毛,終於,漸漸地開辟出一條通路,來到了毛根。“勝利了!”跳蚤高興地叫道。不過,綿羊絨是那麼細,又那麼厚,悶得跳蚤連氣都透不過來,別提如何享受羊毛的膻味了!最後,跳蚤精疲力竭,汗流浹背,它又想回到狗身上了,可是,狗卻已經跑了。可憐的跳蚤!它後悔地痛哭了好幾天,最後餓死在厚厚的羊皮上。

一隻自作聰明的跳蚤,最後終於因為自己錯誤的判斷而自食惡果。不要老是不安於目前的處境,不要老是幻想著遠處會別有洞天,有時,最適合的就在眼前,輕易放棄所擁有的東西隻會落得跳蚤那樣的悲劇性結局。

愛的雙重意義

在茫茫的海邊住著一位老人,他有一個習慣,每天退潮後,都會在沙灘上走好長一段路,並把沿途拾到的海星、貝殼等生物一個個扔回海裏。

有一次,在老人正要把手上的海星丟進大海時,他的一個鄰居不無諷刺地對他說:“老先生,你這是幹什麼?海岸綿延百裏,每天被衝上岸的海星又何止千萬?你救得幾隻又有什麼意義呢?”

老人聽後頓了頓,把手上的海星扔進海裏,平靜地說:“對它有意義,對我也有意義。”

古往今來,不知有多少哲人智者試圖去探究愛的意義,然而,至今卻沒有一個人能夠說得清楚。原因隻有一個,那就是,愛的意義太深沉,太博大,以至於成為了人類存在的唯一理由,所以,它的意義不說也罷。

愛的最可貴之處就在於它的雙重意義,對於接受愛的人來說是種幸福,對於付出愛的人來說同樣是一種幸福。

Tip:移动端、PC端使用同一网址,自动适应,极致阅读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