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真是奇怪的動物,即便是甘蔗那麼甜美的東西,隻要心裏有了包袱,就立刻會覺得味道大減,甚至還有一絲絲苦澀。我們且不論這個人的做法是對是錯,因為在現代社會,對於這個問題確實存在著很大的爭議。比如,我們為什麼不可以甩掉心中的包袱,輕鬆地提前享受甘蔗的美味呢?這是一個問題。需要說明的是,不管你怎樣選擇都要輕鬆自如地麵對。意思是,要麼不吃甘蔗,但一旦吃了甘蔗,就不要讓那些惱人的憂慮破壞甘蔗的甜美。

鷹爪與鴨蹼

從前,有一個人要去打獵,可是他不認得獵鷹,於是就買了一隻鴨子,並把它帶到野外去了。

這時一隻兔子突然竄出來,他立即扔出鴨子,要它去追捕,鴨子由於飛不起來,隻得跌到地上。於是他抓起來再一次扔出去,誰知鴨子還是跌到地上。這樣重複了三四次,鴨子忽然從地上爬起來,搖搖晃晃地走到主人麵前,萬分無奈地問:“我是一隻鴨子呀,被人殺了吃肉,才是我的本分,為什麼非要讓我去追捕兔子不可呢?”

那個人驚奇地說:“我以為你是隻獵鷹,可以追捕兔子,沒想到你竟是隻鴨子呀!”鴨子舉起自己的腳掌給主人看,說:“你看我這樣的腳掌,能夠抓到兔子嗎?”

這個打獵的人真可謂糊塗透頂,竟然連獵鷹和鴨子都分不清楚。其實獵鷹之所以為獵鷹,鴨子之所以為鴨子,都有其不可替代的顯著特征。敏銳的眼睛、矯健的身姿、鋒利的指爪是獵鷹捕捉獵物的基本保證,而對於鴨子來說,笨重的身軀、柔軟的蹼隻能用來睡覺和遊泳。所以,盡管它們的外形有些相似,但有了這些依據,足可讓人一眼辨出了。糊塗的獵人啊,他的錯誤就在於看不到重要的細節。生活中類似的錯誤,你有沒有犯過呢?

災難的恩賜

南宋時,一次臨安城起了一場大火,大火蔓延了半個城市,無數住宅被燒毀。城中有一個姓裴的珠寶商,他的幾家當鋪和珠寶店在火災中無一幸免,百萬家財蕩然無存,眾人都為他歎息。

誰知他竟把那些珠寶店棄之不顧,並用僅有的家財大批購置木材、竹坯、磚瓦、石灰等物。大火撲滅了,朝廷為了體恤民情,頒下旨意,所有建築用材,一律免稅。此時,由於整個城市被燒得七零八落,一切都要重建,所以木材、磚瓦等物價狂漲。姓裴的轉眼間又積累了巨額財富,甚至比火災前還要多。

並不是所有人都能夠在遭逢這麼大的變故時依然處亂不驚,甚至能在災難中賺取意外之財,這需要過人的智慧和遠見卓識。

“塞翁失馬,焉知非福”,不要懼怕災難,盡情發揮你的才智,讓災難也來為我們造福!

遠見卓識

東漢末年,魯家是臨淮東城的世家大戶,家產豐盈。魯家的公子名叫魯肅,父母早亡,他便不事詩書,終日舞刀弄槍,並結識了附近一群遊手好閑的人,花錢如流水。眼看好端端的家業就要敗在他手裏了,鄰裏們都紛紛歎息魯家家門不幸。

魯肅雖然胡鬧,卻因此得了個“禮賢好士”的美名,正值漢末時期,天下大亂,魯肅帶著他結成的黨羽,渡長江投奔孫權並屢立戰功,最終成為三國名將。

很顯然,魯肅並不是真像在他的鄰人眼中那樣,是一個敗家子。在當時,他的所作所為都是他眼光長遠、深謀遠慮的表現。他早已看出漢朝天下不會持久,萬貫家產也都將朝不保夕,所以,他索性蕩盡家財,廣結好友,積聚力量要做一番大事業。最終,果然不出他所料,他的一番心血終於沒有白費。

一個想成就一番事業的人必須具備高遠的目標和敏銳的眼光,要事事想在他人之先。

三個兒子

三個婦人在打井水,一個老人坐在石頭上休息。

一個婦人對另一個說道:

“我的兒子很機靈,力氣又大,誰也比不上他。”

“我的兒子會唱歌,唱得像夜鶯一樣悅耳,誰也沒有他這樣好聽的歌喉。”另一個婦女說。

第三個婦女默不作聲。

“為什麼不談談你的兒子呢?”兩個鄰居問她。

“有什麼好說的呢?”她說,“我兒子什麼特長也沒有!”

說著,她們裝滿水桶,提著走了,老人也跟著她們走去。她們走走停停,累得手臂疼痛,水濺了出來,背也酸了。突然迎麵跑來三個男孩,一個孩子翻著跟鬥,他母親露出欣賞的神色;另一個孩子像夜鶯一般歡唱著,婦女們都凝神傾聽;第三個則跑到母親跟前,從她手裏接過兩隻沉重的水桶,提著走了。

婦女們問老人道:“喂,怎麼樣?我們的兒子怎麼樣?”

“嗬,他們在哪兒?”老人答道,“我隻看到一個兒子!”

作為兒子,即使身體再健壯,歌聲再動聽,如果沒有對母親做到應有的關懷和體貼,就都會有愧於“兒子”這個稱呼,無怪乎老人說:“我隻看到一個兒子。”

我們在生活中時時充當著各種角色,拋開一切虛名的纏繞,紮實地扮演好每一個角色才是人生的首要問題。

生生不息

一股山泉從山上奔瀉而下,流入小溪,隨即又匆匆忙忙地踏上東去的旅程,一路唱著激越的歌。

小溪邊的馬路上水窪裏積著的泥水聽到溪水唱的歌,不由地發出了感歎:“唉,這些愚蠢的家夥,日夜不停沒命地奔走,隻知道糟蹋自己,一點兒不懂得享受。像我們這樣,既安定又舒適,真是太叫人羨慕了!”

哪知,泥水的話被溪水聽到了,忙著向前奔走的溪水立刻響亮地回答:“不,你錯了,安定舒適隻能消磨我們的意誌,享樂隻能使我們自取滅亡,對於我們來說,生命就是運動,停止向前就是死亡。”幾天後,水窪裏的水幹了,而小溪裏仍有不斷的歌聲傳來,它們在進行生命之旅。

“生命不息,奮鬥不止”,停頓就意味著落後,落後就意味著死亡。一路奔流歡歌的溪水流向大河,流向湖泊,流向海洋,在那裏完成了它們生命的彙聚,而懶惰的泥水卻已經幹涸了。

時刻保持奮鬥者和前進者的姿態,我們的生命才會奔湧向前!

佛珠上的蘑菇

從前有座山,山上有座廟,廟裏住著一個老和尚和一個小和尚。小和尚十分聰明,頗具慧根,老和尚博學多才,他把自己所學全部教給了小和尚,想讓他以後繼承自己的衣缽。一天,小和尚下山化緣,被外麵的花花世界吸引住了,一去就是二十年,在這二十年中,小和尚得到了很多,功成名就。

一天,當他看著窗外的流水、天上的浮雲時,猛然醒悟!終於,他回到廟裏,跪在老和尚的麵前,請求他原諒。自從小和尚走後,老和尚以為他被人拐賣,痛苦萬分,走遍了大半個國家,一直沒有放棄尋找。

可是今天,小和尚竟然自己回來了,老和尚憤怒至極,他看也不看小和尚,一邊采蘑菇一邊說:“要我原諒你,除非佛珠上長出蘑菇!”佛珠上怎能長蘑菇?小和尚知道師父不能原諒自己,便失望地回到了塵世。第二天,老和尚睡醒了,一睜眼,就看到胸前的念珠,還有木板床上,都滿滿地長著大大的蘑菇。老和尚頓然醒悟:這世間有什麼不能諒解的呢?最寶貴的,其實是一顆真誠悔改的心呀!可是,小和尚已經下了山,他還會回來麼?

佛有言曰:“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就算再大奸大惡的人,隻要真心悔改,佛祖都會原諒他。可歎老和尚一生理佛,竟沒有參透這個道理。

真心地諒解別人,本就是一件十分美好的事情。

善意的謊言

一位國王下令將一個俘虜處死,那可憐的人絕望之餘用家鄉方言對國王破口漫罵。國王問:“他說什麼?”有位心地善良的大臣說道:“陛下,他說:‘天堂與天地同寬,是為能夠抑製仇怒、寬恕他人的善人預備的。真主喜歡善人。’”國王憐憫這個俘虜,便赦免了他,不叫他流血。另有一位大臣和這位大臣是仇人,便說道:“我們不應該在國王麵前說假話。這人分明是在對皇上漫罵,句句都不堪入耳。”

國王聽了這番話,心中不悅,便說:“他的假話比你的真話更為可取,因為他是心存善意,你是不懷好意。聖人說:‘息事寧人的謊言,勝過搬弄是非的真話。’”

Tip:无需注册登录,“足迹” 会自动保存您的阅读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