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之有度

魯莊公的車夫東野駕車的技術很好。有一次,莊公請來一些大臣來觀看東野的駕車表演,隻見東野一會兒向前,一會兒向後,一會兒又在原地轉圈,真是靈活自如,車技嫻熟,眾人喝彩聲不斷。這時又有幾個大臣到來,頗為錯過了前麵的表演而感到遺憾,於是魯莊公便命令東野再來一次。“主公不可!”一位叫顏直的大臣急忙勸阻,“臣看東野的馬已經大汗淋漓,體力不支,不能再表演了。”“不見得吧?”魯莊公將信將疑。正在這時,隻見一匹馬轉著轉著,栽倒在地,口吐白沫而死。魯莊公大為驚奇,問其故。顏直答道:“常言說得好,力不可使盡,財不可蕩盡,任何事情都應持之有度,否則,必定會失敗的啊!”

有一句成語叫“過猶不及”,生活中“度”的問題的確十分重要。聰明人做任何事情都行之有度,抓準這個模糊的界限其實並不是件容易的事,隻有培養自己對事物的敏銳的洞察力,才能更好地做到這一點。

捎點兒什麼

他要出國,人還沒出外貿局的大門,消息便不脛而走。

回到家裏,屋裏早坐滿了人。

“哥,給我捎一台帶電腦的收錄機!”弟弟是那麼興奮,似乎收錄機已在眼前。

“媽,你捎點兒什麼?”他問。

“不捎別的,捎台洗衣機就行!”丈母娘也高興得什麼似的,嘴巴都快咧到耳朵根底下。

“娘,您老呢?”

“不管咋著,把你捎回來就中!”娘的眼裏閃著晶瑩的光。

人陸續走了。

“秀華,你捎點……”他溫柔地扶著妻的肩。

“……我和娘一樣……”妻深情地望著他。

他的眼頓時濕漉漉了,兩串珍珠似的淚水滴在妻的秀發上。

我們從一生下來便處在了各種愛的包圍之中,父母之愛、夫妻之愛、朋友之愛……愛有濃有淡,有深有淺,評判的標準則是:完整的愛永遠不問回報。

並不是我們一定要把愛的範圍定義得如此狹隘,隻是,其他許多愛比起這種深沉而永恒的感情來顯得不那麼純粹和清澈。

學會珍惜這種平淡、真實的愛吧!

樹葉的偉大

深秋,樹上的葉子落光了。幾隻螞蟻有些冷,便鑽在樹葉下避風取暖。

螞蟻對樹葉說:“都說螞蟻渺小無用,我看你們才渺小無用。你們一生當中,沒半點兒自由,一直到老了枯了,落在地上,也不能走上幾步到自己喜歡的地方玩耍玩耍。隻有秋風可憐你們,把你們吹動幾步,給你們一點兒自由。哎,可憐的黃葉,可惜你們很快就將變成白骨和塵土了……”

枯葉說:“渺小無妨,今天我能給你們擋一會兒寒冷,就已心滿意足了。”

旁邊的一棵大樹聽了它們的話,對螞蟻說:“螞蟻兄弟,每當別人稱讚我是一棵棟梁之材時,我心裏便覺慚愧,沒有這些樹葉,我能長大成材嗎?我從心裏喊一聲:樹葉萬歲!”

樹葉的偉大之處正在於它的無私奉獻,隻問付出,不問收獲。它染綠了這個世界,使天地間的一切變得生機勃勃,而當深秋來臨的時候卻又無聲無息地飄然而逝,並用生命中最後的餘熱為幾隻螞蟻取暖。

無知的螞蟻永遠體會不了樹葉的崇高,正如渺小的人永遠不懂什麼是偉大。

雞的鬥爭

母雞們要下蛋了,但公雞卻賴在窩裏不出來。

母雞們對公雞說:“你又不下蛋,幹嘛把窩占著?我們都等著進窩裏去下蛋呢!”

公雞斜著眼睛掃了她們一眼,不屑地說:“什麼?這窩難道隻準你們用麼?告訴你們,這窩也有我的一份!”

“我們不否認這窩有你的一份,但現在我們進去是為了下蛋啊,你賴在窩裏是為了什麼呢?”

“我麼,是為了休息!誰規定雞窩裏隻準母雞下蛋,不準公雞休息?你們拿得出法律依據嗎?”

“求求你了!你再不把窩讓出來,我們會把蛋掉在地上打碎的!”

“蛋會不會打碎,關我什麼事?反正,我現在需要在窩裏休息。我勸你們快點兒離開這裏。否則,損害了我的身體健康,你們要負法律責任的!”說完,公雞把眼一閉,任憑母雞們百般勸說、千般央求、萬般諷刺、指著鼻子挖苦甚至劈頭蓋臉地怒罵,他就是充耳不聞,賴在窩裏不動。

母雞們憋著已到“出口”處的蛋蹣跚著離去了。公雞捂著嘴巴偷偷地笑:“哼,如果讓你們舒舒服服地下蛋,我這個不會下蛋的,往後的日子還怎麼過?”

公雞用這種方式來維持自己在雞群中的地位,真是聞所未聞。如果母雞都不下蛋了,那麼何來公雞呢?

一個群體裏的人要相互關愛、共同協作才能互惠互利,任何排擠、猜忌的做法都會使群體分崩離析,最終害人害己。

不受歡迎的原因

一天,仙鶴請鵜鶘吃茶點。

“您真是太好了!”鵜鶘對仙鶴說,“從來沒有人請我吃飯。”

“我是非常高興請您的。您的茶要放糖嗎?”仙鶴遞上一缸糖給鵜鶘。

“謝謝。”鵜鶘邊說邊把半缸糖倒進了他的杯子,另一半都撒在了地上。

“我幾乎沒有朋友!”鵜鶘又說。

“您茶裏要放牛奶嗎?”仙鶴問道。

“謝謝。”鵜鶘說著又倒了一半牛奶在杯子裏,其餘的全潑在桌子上了,把桌子搞得一塌胡塗。

“我等啊等啊,沒有一個人來請我。”鵜鶘又接著說。

“您要小甜餅吧?”仙鶴又問道。

“謝謝。”鵜鶘說著拿起小甜餅就往嘴裏填,餅的碎屑撒了一地。“我希望下次您再請我來。”鵜鶘又說。

“或許我會再請您的,不過這幾天我太忙了。”仙鶴說。

“那麼下次見。”鵜鶘說著又吞了幾個小甜餅,用餐巾擦了擦嘴走了。

鵜鶘走了以後,仙鶴又是搖頭又是歎氣,他無可奈何地叫女仆來打掃了這狼藉的餐桌。

可想而知,下次仙鶴還會再請鵜鶘來吃飯嗎?一個不講禮儀、行事粗鄙的人是永遠不會受人歡迎的。可憐的鵜鶘到最後也沒弄清楚自己的問題出在哪裏。

如果一個人不受任何人喜歡,那他的確應該在自己身上找找原因了。

蝸牛殼

小蝸牛問媽媽:為什麼我們從生下來,就要背負這個又硬又重的殼呢?

媽媽:因為我們的身體沒有骨骼的支撐,隻能爬,又爬不快,所以要這個殼的保護!

小蝸牛:毛蟲妹妹沒有骨頭,也爬不快,為什麼她卻不用背這個又硬又重的殼呢?

媽媽:因為毛蟲妹妹能變成蝴蝶,天空會保護她啊。

小蝸牛:可是蚯蚓弟弟沒有骨頭也爬不快,也不會變成蝴蝶,他為什麼不背這個又硬又重的殼呢?

媽媽:因為蚯蚓弟弟會鑽土,大地會保護他啊。

小蝸牛哭了起來:我們好可憐,天空不保護我們,大地也不保護我們。

蝸牛媽媽安慰他:所以我們有殼啊!我們不靠天,不靠地,我們靠自己。

看不出來吧?身體軟綿綿的蝸牛卻有著硬硬錚錚的誌氣,既然沒有天空和大地的保護,那就自己保護自己。

天生我材

有一次,一個國王到花園裏散步,發現園中的花草全部枯萎了,花園一片破敗景象。原來,橡樹抱怨自己沒有鬆樹那樣挺拔,鬆樹不滿自己沒能像葡萄那樣結果,葡萄哀歎自己終日匍匐,不能直立……他們皆因此自怨自艾而輕生死了。這時國王發現,在自己腳下,一小撮心安草正在茂盛地生長。於是國王問道:“心安草啊,你怎麼能做到這麼勇敢樂觀、逍遙自在呢?”

心安草回答說:“我一點都不沮喪,雖然我這樣弱小,但我知道,你既然要園丁把我種上就是希望我能夠安安心心地做一株心安草。”

人生就像一座圍城,外麵的人羨慕裏麵的,裏麵的人又羨慕外麵的。結果每一個人都歎息憂愁,世間的快樂因此而減少。

假如每一個人都能做到像心安草那樣,永遠安於自己的本職工作,對於自己沒能得到的東西保持樂觀的心態,那麼世界將會變得多麼恬靜而和諧啊!

鳥窩的高度

翠鳥做窩的時候,為了安全起見,最初把它做在很高的地方,以躲避其他動物的破壞。後來小鳥孵出來了,翠鳥因為疼愛自己的小寶貝,生怕它從窩裏摔下來,就把窩移到稍低一些的地方。日子一天天過去,小鳥漸漸地長出毛來,毛絨絨的,十分可愛。翠鳥更加喜歡自己的孩子了,便又把窩移得更低一些。然而,災難卻因此發生了,由於窩築得太低,人們輕而易舉地便把它們都捉走了。

翠鳥麵對著這樣一個兩難處境,無論把窩築得高還是低,都有潛在的危險。在這個時候,清醒的頭腦和判斷力就成為必要,翠鳥由於沒能正確地衡量利弊,最終做出了錯誤的選擇。

我們在麵對任何問題的時候也是如此,每一個選擇都會有其兩麵性,“把窩築在低處還是高處”的難題隨處可見,而麵對矛盾時怎樣取舍就十分關鍵了。

兩個生人

老頭坐在鎮外,一個陌生人問他:“鎮裏住的是怎樣的人?”

“你剛住過的那個鎮上的人怎樣?”老頭反問。

“非常可愛。我在那裏開心極了,他們非常和善、慷慨、樂於助人。”

“這個鎮裏的人也差不多。”

另外一個人走到老頭跟前問他:“這個鎮裏住的是什麼樣的人?”

“你剛住過的那個鎮上的人怎樣?”老頭反問。

“那是個可怕的地方。他們自私、刻薄,沒有一個願意幫助別人。”

“恐怕你會認為這裏的人也是如此。”老頭說。

這個世界就是如此,你怎樣對待別人,別人也便怎樣對待你。心地善良的人眼睛裏看到的是世界最美好的一麵,心裏感受到的是人世間的溫情,內心醜惡的人則反之,他們永遠隻看到魔鬼,隻聽到詛咒,因為他們心裏的黑霧已為這個世界蒙上了一層暗淡的色彩。

Tip:无需注册登录,“足迹” 会自动保存您的阅读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