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步
上帝給我一個任務,叫我牽著一隻蝸牛去散步。我不能走得太快,因為蝸牛雖然已經盡力地爬,但每次總是隻挪那麼一點點兒。我催他、嚇他、責備他,蝸牛用抱歉的眼光看著我,仿佛說:“人家已經盡了全力!”我拉他、扯他,甚至用腳踢他,蝸牛受了傷,他流著汗,喘著氣繼續往前爬。真奇怪,為什麼上帝叫我牽一隻蝸牛去散步?上帝啊!為什麼?天上一片安靜。好吧!鬆手吧!反正上帝不管了,我還管什麼?於是任蝸牛往前爬,我在後麵生悶氣。咦?我聞到花香,原來這邊有個花園。我感到微風吹來,原來夜裏的風這麼溫柔。慢著!我聽到鳥聲,我聽到蟲鳴,我看到滿天星鬥多亮麗。咦?以前怎麼沒有這些體會?我忽然想起來,莫非是我弄錯了!原來上帝叫蝸牛牽我去散步。
我們是不是時常因為來去匆匆而忽略了沿途那些美麗的風景?那美好的歌聲、芬芳的香氣在我們的一再忽視中失去了存在的意義。幸好聰明的上帝讓我們跟著一隻蝸牛去散步,於是,我們發現了世界竟是那麼奇異,那麼絢麗,而從前我們的眼中卻隻有樓房、汽車和機器。
漫步才會看得清風景,感謝上帝,感謝蝸牛。
苦難的痕跡
盧浮宮裏收藏著一柄拿破侖用過的劍,這是一柄與敵人作戰時砍缺了口的劍。一天,保管這劍的人心想,一柄缺了口的劍放在這兒多失光彩,他準備將這把劍拿去把刀刃上的缺口磨了。正要動手的時候,劍說:“先生,住手,你知道你美好的想法隻會將曆史歪曲。法國多少曆史就寫在這柄劍的缺口上。”
有時,一把生了鏽、帶著缺口的劍遠比那嶄新、光潔的劍所承載的東西厚重得多,那是苦難的恩賜。
《孟子》中有這樣一段話:“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誌,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一個曆經磨難的人正如那把缺口劍,雖看似沒有光彩,實則蘊含深厚,因為,隻有它才懂得曆史的背後有多少沉重、多少辛酸。
奴隸的自由(一)
奴隸在山上砍柴,累得氣喘籲籲,他看著在樹蔭底下喝水的主人:“主子,聽別的奴隸說很多地方的奴隸都解放了,自由了,有這事嗎?”
“解放?”主人笑道,“你要解放幹嗎?我讓你吃得好睡得好不就夠了?”
“可是他們說那樣就獲得了自由。”奴隸很認真地說。“你現在不是很自由嗎?”“那我現在想休息,行嗎?”
主人笑道:“你現在必須幹活,你現在有幹活的自由,待會兒,我再給你休息的自由,明白嗎?”
奴隸的自由永遠是在主人操縱之下的。當自由需要別人的批準和給予時,這種自由已毫無意義,甚至不能再稱其為自由。
在許許多多的壓力下,我們經常在扮演“戴著鐐銬舞蹈”的滑稽角色,看似優美、輕盈,實則羈絆重重。
要敢於砸碎你的鐐銬,活出真自我!
奴隸的自由(二)
奴隸很賣力地工作,腳上沉重的鐐銬使他步履蹣跚,他就這樣工作了不知多少年。這一天,年輕的主人第一次來檢閱他的奴隸們,看著他老態龍鍾的樣子,不禁起了憐憫之心:“你,過來。”
“主子,你喊我?聽候您的吩咐。”他拖著鐐銬,恭敬地走了過來。“你在這兒已經幹了這麼多年,我決定給你自由,從現在起你就是自由人了,感謝偉大的主吧!”
“自由?自由是什麼東西?那東西有用嗎?”他有點困惑。
主人笑著,命人給他解開鐐銬:“你可以走了,我再給你一筆錢,你可以安享晚年,感謝偉大的主吧!”
奴隸呆在那兒,不知所措。“走吧,你自由了。”主人很滿足。
奴隸抬起腳,抬得很用力,抬得很高,但竟然仰倒在地上。他試了幾次,終於沒有成功,最後他隻得歎了口氣,坐在地上,看著旁邊的鐐銬出神。
可憐的奴隸!他沉重了一生的腳居然已經無法適應沒有鐐銬的生活,他麻木的心靈更是早已不知自由為何物,他真的從裏到外都變成了一個徹底的奴隸。
長期保持一種狀態的生活會使人變得麻痹而機械。選擇奔放跳脫的生活方式,不要讓你的靈魂也生鏽。
狐狸紳士
每天清早,鴨姐妹倆總是順著大路搖搖擺擺地走向池塘去遊泳。
“這條路真好,”鴨姐姐說,“但是我在想,我們是不是另外找一條路走走?還有許多路都能通向池塘去呢。”
“不,不,”鴨妹妹說,“我不同意,我實在不想找另一條新的路,這條路我已經走慣了,很舒服。”
一天早上,鴨姐妹看見一隻狐狸坐在路邊的一個籬笆上。
“早晨好,鴨小姐。你們是去池塘遊泳的吧?”
“唉,對啊。我們每天都要走這條路呢!”鴨妹妹說。“真的嗎?有意思。”說著,那狐狸露出尖尖的牙笑了笑。
第二天,太陽升起了。鴨姐姐說:“如果我們今天還是走那條老路的話,一定還會遇到那隻狐狸的。我不喜歡看到他那副嘴臉,今天我們一定得找條新的路走。”
“你真是傻透了,”鴨妹妹笑著說,“那隻狐狸看上去可像一位紳士啦,昨天他還朝我們笑呢!”
就這樣,鴨姐妹倆還是沿著老路搖搖擺擺地向池塘走去。果然,那隻狐狸仍舊坐在籬笆上,手裏還拿著一隻麻袋。
鴨姐妹見事不妙,呷、呷、呷地咕叫著,撲閃著翅膀飛也似地逃回了家,趕緊把門閂上。
第三天,為了安定一下情緒,鴨姐妹呆在家裏沒有出去。
第四天,她們小心謹慎地找到了一條能安然無恙地到池塘去遊泳的路。
單純而善良的鴨姐妹險些被狐狸的詭計所陷害,要不是狐狸過早地露出了他的尾巴,後果簡直不堪設想。
無論是待人還是處世,千萬不能被事物的表麵現象所迷惑,那些像極了紳士的狐狸們,不得不防。
處境不同
一隻小豬、一隻綿羊和一頭乳牛被關在同一個畜欄裏。有一次,牧人捉小豬,小豬大聲號叫,猛烈地抵抗。綿羊和乳牛討厭它的號叫,便說:“他常常捉我們,我們也從不大呼小叫。”小豬聽了回答道:“捉你們和捉我完全是兩回事,他捉你們,隻是要你們的毛和乳汁,但是捉住我,卻是要我的命呢!”
豬、綿羊和乳牛雖然同住在一個畜欄裏,但他們的處境卻截然不同。正是這不同的處境使他們很難設身處地地為彼此著想,所以,在小豬的彌留之際,綿羊和乳牛沒有給予它應有的同情和關懷,讓它含恨而終,這可謂是一件十分遺憾的事。
試著站在別人的立場去考慮問題,試著了解別人,這是一件十分有益的事情。
神像的法力
有一個打柴的人走到山澗旁的一條水溝邊,正好碰上山洪暴發,溝裏漲水,無法通過。恰好旁邊有一座神廟,於是他就把神像拿出來,橫放在水溝上並踩著它走了過去。隨後,又有一個人也走到這裏,看見這種情形,便連聲歎息道:“你怎麼敢對神像這樣輕慢褻瀆呢!”他小心翼翼地把神像扶起來,並用自己的衣服把它擦幹淨,雙手捧著,送回到神座上去,拜了又拜才離開。廟裏的小鬼對神像說:“大王住在這裏做神明,享受村裏人的祭祀,現在卻被這些無知的人侮辱,為什麼不降禍懲罰他們呢?”神像說:“那麼就把災禍降到後來的那個人身上吧。”小鬼不解地問:“頭一個人用腳踐踏大王,再沒有比這更嚴重的侮辱了,卻不降災禍給他。後來的那個人那樣敬重大王,反要給他降禍,這是何道理啊?”神像說:“頭一個已經不信神道了,我哪裏還敢降禍給他呢?”
任何權威和勢力都是有其極限的,即便是神仙神通廣大,遇見了一個不信神道的,也是束手無策啊。
生活中,我們難免被許多事情束手束腳,由於這也怕,那也怕,所以做事情總是畏首畏尾,不敢放心大膽地嚐試。何不學學前麵的那個人?要知道,任何權力都隻能管束聽命於自己的人。
忠實的熊
有一個沒有親屬的孑然一身的隱士,住在遠離城市的荒僻的森林裏,十分寂寞。
有一天,他看見幾尺以外有一隻健壯的大熊,於是便脫下帽子,向他漂亮的新朋友恭恭敬敬地鞠一躬。他的新朋友也伸出一隻毛乎乎的爪子來,於是他們就開始攀談起來,不久就成了好朋友。隱士找到這樣一個寶貝做他的伴兒,心裏十分高興,他整天和大熊形影不離,沒有了它心裏就不痛快。
在一個明朗的夏日,他們一起到森林裏的草地上去遛達,甚至還要翻山越嶺去遠足。可是,不久隱士便感到有些累,他躺下來,深深地打了個嗬欠,很快就睡熟了。大熊忠實地守候在朋友身邊。
這時一隻蒼蠅落在隱士的鼻子上,大熊連忙來驅趕,蒼蠅又飛到隱士的臉頰上。“滾開,壞東西!”隻見它一聲不響,捧起一塊笨重的石頭,屏住氣蹲在那兒。它心裏想道:“你這淘氣的畜生,我這回可要收拾你!”它等著蒼蠅歇在隱士的額角上,就使勁兒把石頭向隱士的腦袋砸過去,這一下砸得好準,把腦袋砸成了兩半,可憐的隱士就這樣永遠長眠不醒了。
有些事情就是這樣無奈,好心幫倒忙,熱心如果運用不當反成禍患。過分殷勤的朋友有時甚至比敵人還要危險。
背上的十字架
有一位終日愁苦的婦人,她老是覺得自已的十字架不夠好,總希望能和別人交換一下。
一天夜裏她做了個夢,夢見自己的麵前擺著琳琅滿目、色彩斑斕的十字架。她十分高興地選了一個鑲滿了黃金和鑽石的十字架,可是卻發現它太重了,根本背不動。於是她又找了一個木頭雕刻的、上麵爬滿了玫瑰花的十字架,可是玫瑰花的刺刺得她好痛,也隻好放棄。最後她千挑萬選,終於選中了一個背起來最合適的,然而仔細一看,卻發現正是自己原來的那個。
人們的眼睛總是望向遠處,那湛藍的天空、蔥鬱的森林、波光粼粼的湖水無不使我們心蕩神馳。但是,那畢竟是遙遠的,即便找到了也無法長期居留,最忠實地陪伴我們的永遠是我們身邊的景色。也許因為你的疏忽,你對它們長期地熟視無睹,但是,最後你終究會發現,隻有它們才是最適合自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