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四章

每個人的天使

有一個嬰兒即將出生。

一天,這個小孩問上帝:“他們告訴我明天你將要把我送到地球,不過為什麼我在那兒會那麼小和無助呢?”

上帝說:“在所有的天使之中,我已經選中了一個給你,她將會等待你和照顧你。”

“不過,”小孩說,“在天堂裏我除了歌唱和微笑之外什麼都不做,這些是我的快樂所必需的!”

上帝說:“你的天使每天會為你歌唱和微笑。你會感受到她的愛,你會感到快樂。”

“還有,”小孩又問了,“如果我不懂他們說的語言,當人們對我說話的時候我怎樣才能理解呢?”

“這很簡單,”上帝說,“你的天使將教你語言中最美麗和最甜蜜的詞語,並帶著最大的耐心和關懷教會你怎樣說話。”

小孩說:“我聽說地球上有壞人,誰將會保護我呢?”

上帝把手放在小孩身上說:“你的天使將會保護你,甚至會冒生命的危險!”

在這一刻小孩感到了無比的安詳,他甚至可以聽到從地球傳來的聲音。

小孩有點著急,他溫柔地問:“上帝啊,我現在將要離開,請告訴我我的天使的名字!”

上帝回答說:“天使的名字並不那麼重要,你可以簡單地叫她‘媽媽’。”

這是一個溫馨而感人的故事,是對我們偉大母親的崇高禮讚。在這個世界上,從一開始就深愛著我們、保護著我們的人就是媽媽,她是我們永遠的天使。也許隨著年齡的增大,生活的日漸忙碌,你已逐漸忽略了對媽媽的關注。但如果你現在回過頭去看看家門的方向,你會發現,那親愛的媽媽,原來她一直在那裏向我們眺望。

自己的歌聲

有人買了一隻八哥,並把八哥和他原來的陽雀養在一起,生性愛唱的八哥一天到晚唱個不停。過些天,主人又買回了一隻夜鶯,把夜鶯也和陽雀、八哥養在一起,生性愛唱的八哥同樣一天到晚唱個不停。鳥籠對八哥說道:“在陽雀麵前,你確實算得上個歌唱家;可在夜鶯麵前,你不知道你那聲音難聽得跟烏鴉叫一樣,還成天唱些什麼?”八哥回答說:“我在陽雀麵前唱,不是為了想表現自己;在夜鶯麵前,我也不因為自己聲音難聽而把心中要唱的咽到肚裏。”

歌聲發自於自己的內心,表達的是靈魂深處的真正情感,何苦要因為嗓音的好壞而進行取舍呢?在弱者麵前,我們不炫耀自己,在強者麵前,也不會妄自菲薄,坦坦蕩蕩地歌唱一生,豈不妙哉?

生活中老有些人過於謹小慎微,這不敢言,那也不敢言,久而久之,喉嚨封住了,心也便上了鎖。

漁夫和魔鬼

魔鬼對將他從海裏救出來的漁夫說:“我在海中沉默地度過了幾百年。第一個世紀的時候,我想:誰要是在這一百年裏解救我,我會報答他,用我的能力使他終生榮華富貴。可是一百年過去了,沒有人來救我。第二個世紀我想:誰要是在這個世紀解救了我,我會用我的能力,幫助他開發地下的寶藏。可仍然沒有人來救我。第三個世紀我想:誰要是在這個世紀解救我,我會報答他,滿足他的三個願望。如此,整整過了四百年,始終沒有人來救我。這時候我非常生氣,發誓:誰要是在這個時候來解救我,我要殺死他,不過我給他一個自由,讓他自由選擇死法。而你正是在這個時候救了我,因此我要殺死你,但我讓你自由地選擇死的方式。”

漁夫笑道:“你大概是在海裏呆得久了,才會說這樣的胡話。人生在世無論怎樣的榮華富貴,怎樣的顯赫權勢,在死亡麵前都沒有自由可言,要說人有什麼自由的話,最多也就是選擇怎樣去死,人生本來就是如此,哪要你操這份心呢?”魔鬼愣了半天:“果真如此?……”漁夫道:“你真糊塗透頂了,如果讓我選,我就選自然地老死,這與你又有什麼關係呢?”

說著漁夫徑自走了,魔鬼呆在原地,半天緩不過勁兒來。

機智的漁夫用一個巧妙的回答逃脫了死亡的魔爪,連魔鬼都啞口無言,不知所措。在麵對危險的時候,能保持這樣一份冷靜和智慧真是難能可貴,這也是能夠擺脫危險的最佳狀態。

牆紙上的花園

有條鱷魚對他臥室裏的牆紙越看越喜歡,許久許久地注視著它。

有一次他自言自語地說:“看看這一排排花朵和葉子,就像一個個士兵那樣排列得整整齊齊。”“我親愛的,”鱷魚的妻子說,“你在床上呆的時間太長了,快到花園裏來吧,這兒空氣新鮮,陽光充足。”“好吧!如果你一定要我這麼做,那麼就請你稍微等一會兒。”為保護眼睛不受到陽光的照射,他戴上了一副深色的眼鏡,隨後走了出去。

鱷魚的妻子為自己有這樣一個美麗的花園而感到驕傲。她說:“看看這些一品紅和萬壽菊,再聞聞那些玫瑰和百合花……”

“天哪!”鱷魚大叫道,“這花園裏的花和葉子長得這麼參差不齊,淩亂不堪,一點沒秩序,太糟了,太糟了。”鱷魚非常生氣地回到自己的臥室。可是當他一看到他的牆紙,就高興得把剛才的一切都忘光了。

“啊,”鱷魚歎道,“這兒才算是一個美麗的花園呢。這些花兒使我覺得多麼的歡樂,多麼的安寧啊!”從此以後,鱷魚很少離開那張床,他一直躺在那裏朝著牆壁微笑,直到最後變得麵色蒼白、容貌憔悴。

很多人偏愛那些有秩序、有規則的東西。的確,它們在某種程度上帶給人整齊、安穩的感覺。於是,人們便忘掉了那些真正屬於自然的淩亂的活力四射的美,而終日沉迷於那些呆板的教條中,整個人變得死氣沉沉。

拋開那些繁冗的規則,讓你的心在自然的原野上自由遨遊。

頑石

我剛嫁到這個農場時,那塊石頭就在屋子拐角。石頭樣子挺難看,直徑約有一英尺,凸出兩三英寸。

一次我全速開著割草機撞在那石頭上,碰壞了刀刃。我對丈夫說:“咱們把它挖出來行不行?”“不行,那塊石頭早就埋在那兒了。”丈夫說,“聽說底下埋得深著呢。自從內戰後你婆婆家就住在這裏,誰也沒能把它給弄出來。”

就這樣,石頭留下來。

我的孩子出生了,長大了,獨立了。我公公去世了,後來我丈夫也去世了。

現在我審視這院子,發現院角那兒怎麼也不順眼,就因那塊石頭,護著一堆雜草,像是綠草地上的一塊瘡疤。

我拿出鐵鍬,振奮精神,打算哪怕幹上一天,也要把石頭挖出來。誰知我剛伸手那石頭就起出來了,不過埋得一尺深,下麵比上麵也就深兩寸左右,我用撬棍把它撬鬆,然後搬到手推車上。這使我驚愕不已,那石頭屹立在地上的時間之長超過了人們的記憶,每個人都堅信前輩人曾試圖除去但都無可奈何。僅因這石頭貌似體大基深,人們就覺得它不可動搖。

那石頭給了我啟迪,我反倒不忍把它扔掉。我將它放在院中的醒目處,並在周圍種了一圈長春花。在我這片小風景地中,它提醒人們:阻礙人們去發現、去創造的,僅僅是我們心理上的障礙和思想中的頑石。

許多看似龐大堅固的東西其實隻不過是不堪一擊的紙老虎,但是對困難的畏懼卻像頑石一樣堆積在人們的心裏,使人們艱於視聽,寸步難行。首先拿開心中的頑石,則麵前的山也不過是一堆泥土。

己欲人欲

李載仁是唐朝皇帝的後裔,為了躲避戰亂,便在江陵的高季興那裏,做了個觀察推官。此人生性迂腐,行動遲緩,並且有一個習慣,從不吃豬肉。有一次,他正要去接受上司的召見,剛上馬,卻發現家裏的仆人打了起來。李載仁大怒,他叫人立即從廚房裏拿來大餅和豬肉,讓打架的人當著他的麵吃下去,並且警告說:“以後如果敢再打架,一定要在豬肉裏加上酥油來重重地懲罰你們!”

李載仁的迂腐可謂到了極致,這則故事任誰看了都會忍不住噴飯。在笑的同時,我們也領悟到了一個深刻的道理,那就是:每個人的需求都是不一樣的,一味以自己的標準來衡量別人,無論是想有惠於別人還是想懲罰別人都可能適得其反。

孔子曰:“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其實這句話應當加以斟酌,因為有時己所欲,恰非人所欲,而己所不欲,正乃人所大欲也。

大象當官

森林中的動物選舉大象當他們的父母官。這位父母官身材雖然高大健壯,頭腦卻糊塗得很,他非常仁慈,連一個蒼蠅也不忍傷害。

有一次,這位菩薩心腸的父母官收到羊送來的一份訴狀,懇求他下令禁止狼剝羊皮。“混賬東西!”大象對狼喝道,“你們這是搞的什麼名堂?誰批準你們搶劫的?”

“冤枉啊大人,”狼辯解道,“

這實在是迫不得已。冬天來了,我們總得有過冬的袍子,我們可一點兒也不過分,隻不過跟每一位好姐妹要張皮,可是,他們不肯爽爽快快地拿出來,這怎麼能怪我們呢?”“原來是這麼回事啊!”父母官恍然大悟道,“既然是這樣,就允許你們剝張皮吧!除此以外,可不能動他們一根毫毛!”

森林裏有了這樣一位糊塗的父母官,可真是莫大的不幸,他不但不經調查研究,甚至腦筋都不轉一下就不分青紅皂白妄下判斷,結果隻能使森林的治安狀況更加糟糕。

對任何事情都不能隻聽一麵之辭,要經過仔細地了解、斟酌才能夠得出結論。

籠子和天堂

籠子裏住著一隻小鳥,它的生活平靜而安逸,每天除了吃喝,就隻是唱歌玩耍。

有一天,它突然對自己的生活不滿足起來,於是就央求上帝帶它去天堂看看。上帝說:“你這樣不是很好嗎?為什麼要去天堂呢?”小鳥回答說:“籠子太小了,我不自由。”於是,上帝答應了它的要求,讓它住進了天堂。

過了些日子,上帝突然想起了它,就去看它,問道:“你過得還好嗎?”

小鳥歎了口氣回答說:“好是好,隻是這天堂太大了,怎麼飛也飛不到邊。”

籠子太小,天堂太大,要求過多的鳥兒隻怕永遠也難以達到內心的滿足,就連上帝也是無能為力啊。

要想獲得好情緒,唯一的也是最好的辦法就是知足常樂。如果你生活在籠子裏,就請為你無風無雨的平靜生活感到欣慰;如果你恰好飛翔在天空中,就請你盡情欣賞晚霞和落日的美麗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