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一章波斯帝國的滅亡(2 / 3)

這個隘口是進入波斯省的門戶,地勢非常險要,懸崖峭壁中隻有一條山路可通行,一夫當關,萬夫莫開。波斯省總督還在隘口外修築了一堵高牆,守軍據說就有4萬步兵和700騎兵。亞曆山大率軍到達這個隘口後,立即進攻,但由於敵人占了地形之利,無功而返。亞曆山大意識到,隻能智取,不能強攻。於是,他設計了一個兩麵夾攻的計劃。留下一部分隊伍在高牆前紮營,由克拉特拉斯指揮,聽見亞曆山大發出的號角聲,便向敵人發動進攻。亞曆山大本人則率領另一部分部隊繞道到敵後發動攻擊,並吹響號角。亞曆山大率部趁黑夜出發,由一個俘虜帶路,通過另一條崎嶇難行的山路,繞到敵人後邊,襲殺了守衛的哨兵。天亮時,突然對波斯總督的大營發動攻擊,克拉特魯斯聽見號角聲也立即向敵人進攻。敵人腹背受敵,無心戀戰,爭相逃命,被馬其頓人一陣圍殺,隻有少數騎兵逃走了。

過了隘口,亞曆山大率部全速向波斯波利斯挺進,在波斯駐軍還沒來得及在城內搶劫財物之前,就衝入城中,擄獲了大量珍寶和12.6萬泰倫特的金幣和金塊(約2.5億美元)。為了安撫波斯人,亞曆山大到距波斯波利斯50公裏的古都帕薩爾加德去拜謁了波斯帝國的創建者居魯士的陵墓,因該墓年久失修,已多處毀壞,他還提出要重修居魯士的陵墓。但就在他極力拉攏並親近波斯人的時候,卻做出了一件完全出人意料的事情,他在從帕薩爾加德返回波斯波利斯後,下令把波斯波利斯的宏偉王宮燒毀。這是一件很奇怪的事,他過去雖先後毀滅了底比斯城和推羅城,但和燒毀波斯波利斯王宮完全不同。亞曆山大進入波斯波利斯後,受到了這裏的貴族和平民的盛情接待,無一日不舉辦宴會和舞會來娛樂亞曆山大和他的將士們。王宮的豪華宏麗也使他感到波斯文明的偉大。當他第一次坐在波斯帝國黃金華蓋下的禦座上時,他和他的部下都為他成了“萬王之王”而激動不已。他的一位老友科林斯的德瑪拉圖斯竟突然大哭起來,說道:那些沒能眼見亞曆山大登上大流士寶座就身先死的希臘人真是無福。亞曆山大也陶醉得讓將官們向他行匍匐跪拜禮。他對這個王宮無絲毫厭惡仇視之意,而充滿仰慕之情,現在成了他自己的了,他怎會把它毀掉,令人難以理解。據說帕米尼歐曾勸他不要這樣做,說他這樣任意毀掉已經屬於自己的財富是不智之舉,而且會使人覺得他不想把亞洲的主權緊緊地握在自己的手中,隻不過是要以勝利者的姿態在亞洲巡遊一番。這會破壞他與亞洲人合作的計劃,損害他的地位和聲望。但亞曆山大沒有聽取他的這位副手的意見。

亞曆山大事後解釋說,他是為希臘人複仇,波斯人曾在雅典大肆破壞,燒毀廟宇,對希臘人還幹下了其他數不清的殘暴罪行,因此他要報複,要叫他們賠償,以示懲罰。亞曆山大的這種理由是站不住腳的。要報複,進城時就應當報複,為什麼要等進城備受歡迎和隆重接待之後,而且,燒毀王宮也不能算是對波斯舊時代的人物的任何懲罰,何況王宮已歸亞曆山大所有。

還有一個流傳甚廣的說法:有一次宮裏盛宴,賓客如雲,其中也有婦女。有一雅典女人泰絲,是個名不見經傳的人,是普托拉米家的小姐,也有人說是個妓女。在大家都喝得醉醺醺時,她說,走遍亞細亞之後,如能在大流士的王宮裏放上一把大火,讓子孫後代說,一個隨著亞曆山大征戰的女人給予波斯人的懲罰比他的全體將士所給予的還要重,那才有意思哩!在一片狂呼亂喊的喝彩聲中,亞曆山大頭戴花環興奮地喊著親自為她開道,參加宴會的人,人人手執火把,把王宮點燃。

當然,這隻是一則並沒有什麼事實根據的傳說,傳說的目的也許是為亞曆山大開脫,但也反映了人們對燒毀王宮的不滿,那麼宏偉壯麗的建築就這樣開玩笑地化為灰燼。這是令人發指的罪行。

最可靠的說法來自阿裏安和普魯塔克,他們認為,這場大火是亞曆山大蓄意放的,可是他又立即下令撲滅了這場大火。放火和滅火這樣兩個截然不同的舉動都充滿了戲劇性,但目的是一致的。大流士還沒有死,波斯仍有大片土地沒有被占領,仍有不少的民族不願屈服於馬其頓人,波斯仍有力量一戰。波斯王宮是阿契美尼德王朝的象征,燒毀它,可在精神上給波斯境內的反馬其頓勢力以沉重打擊,摧毀他們的鬥誌。滅火也有同樣的目的。他要用這場大火向世界宣告,阿契美尼德王朝的統治結束了,他亞曆山大已取而代之了,他是亞洲的新的主人了,亞洲以及世界人民的命運現在都掌握在他亞曆山大手中了。當然,他燒毀波斯王宮也是因為他不可能把他的帝國的政治中心放在這裏,而又不放心在他離開後,仍留下一個王朝權力象征的王宮。但他燒毀波斯王宮之舉,卻給他的部下、給希臘和馬其頓人造成一種錯覺,戰爭結束了,他們可以回家了,這和亞曆山大想的根本不是一回事。

大流士之死

高加米拉戰敗後,大流士逃到了米地亞的首府埃克巴塔納(今伊朗哈馬丹),他決定在這裏停一下,看看亞曆山大是否會立即追上來,如果亞曆山大不立即追擊他,而是留在蘇薩和巴比倫暫不前進,他就在米地亞等一等,根據亞曆山大的新動向,再決定自己下一步行動。如果亞曆山大繼續追擊,他就想到內地去,撤退到遙遠的巴克特裏亞去。他一方麵把婦女和輜重撤退到東部,另一方麵他準備采用堅壁清野政策,行軍所經之處,統統燒光掠光。這本是戰爭一開始雇傭兵首領邁農提出的建議,當時波斯將領不屑一顧。現在實行,已經晚了。大流士這時所有的兵力,隻剩下騎兵3000、步兵6000了,其中包括希臘雇傭兵殘部、巴克特裏亞人的精銳騎兵,還有幾個像比修斯這樣的戰將。

亞曆山大得知大流士的情況後,立即率軍離開波斯波利斯,快速北上,直奔米地亞的埃克巴塔納城。但在亞曆山大的大軍離埃克巴塔納隻有三天路程的距離時,大流士已在5天前逃離該地了。

亞曆山大沒有立即去追擊大流士,而在埃克巴塔納停下來。這好像不是他的一貫作風,是什麼原因使他這樣做,至今仍不完全清楚。有可能是他和他的將領們在是否繼續追擊大流士的問題上發生了矛盾。他的部下可能認為,波斯帝國的首都都已被占領了,波斯的王宮也被燒了,波斯帝國已經滅亡了,戰爭結束了,沒必要去追擊大流士了。他們還認為埃克巴塔納是東方最遠的地方,不要再往前去了。征戰多年,離家又如此遠,將士們早就有厭戰情緒了。但亞曆山大不如此想,他的目標遠沒達到,他的征戰之路還長得很。這是一個無法解決的矛盾,而且隨著時間的推移,矛盾會愈來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