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1 / 3)

第二十章

獅城見聞

2月7日9時30分,我們從馬六甲出發,開車到獅城新加坡。一路上,在風景如畫、寬闊平坦的高速公路上行駛大約4小時,下午兩點到達新加坡。

2月8日上午9時30分,我們坐的士到達海邊,又坐纜車到聖淘沙島,在纜車上就可以觀看新加坡的全景。海麵上大大小小的小島星羅棋布,豪華遊輪、各種船隻穿梭往來,周圍的高樓大廈樹木花草,盡收眼底,好美的新加坡。

大約20分鍾後,纜車到達聖淘沙島。每到一個出口或入口,都會經過琳琅滿目的購物點,用品、飲品、紀念品應有盡有,在等門票或等車時就可以不花費過多的時間,買到自己可心的紀念品。

在聖淘沙,我們遊覽了“海底世界”。魚類的繁多,海底造型的奇特逼真,使人如置身於真正的海底。令人不可思議的是“海底”有不少潛水員用類似吸塵器的清潔工具清潔“海底”,還可以與遊人拍照。之後我們體驗了兩場不同的、逼真刺激的三維立體電影。

看電影時,遊人們戴著電影院發的特製眼鏡,在座椅上必須係上安全帶。我們坐在座椅上,與電影中音響撞擊的力度強烈搖晃顛簸,在海上,鱷魚張大嘴將我們吞掉;海上翻滾的巨浪和木頭將我們打翻;魔鬼與我們擦肩而過;船在狹長的河穀中被巨浪打得東碰西撞,我們也與船的劇烈起伏撞擊搖晃……出了峽穀,寬闊而平靜的海麵,飄著白雲藍天,奇峰峻峭眼前豁然開朗,我們也鬆了口氣,電影結束了。

另一部是反映海盜探險與遇險生活的,我們坐在特製的電動座椅上,身臨其境,海灘上數不清的螃蟹在我們的腳麵爬來爬去,感覺很可怕;山洞中的蝙蝠飛到我們麵前,在鼻尖上晃來晃去;浪花撲到臉上,濕漉漉的;雷電在背上滾動,似乎要將人擊碎,感歎高科技的神奇。

2月9日上午,我們參觀遊覽了新加坡的裕廊飛禽公園,觀看了飛禽表演。

飛禽表演在“博彩圓頂劇場”。劇場是扇形的巨大風帆布,用繩索拉起的屋頂,為觀眾遮陽,周圍電扇為觀眾送涼。表演台是不算太大的綠地,周圍有綠樹紅花環繞,還有搭在兩樹中間的鳥架,供飛禽出場和進場時駐足。飛禽表演前,兩隻小白鼠從表演台兩側高約10多米的繩子上爬過,以示鼠年吉祥。然後是一群仙鶴翩翩起舞,輕盈優美;接著兩隻鸚鵡由馴鳥員托舉在手,隻要說幾句話,它就會飛到任意一個指定的人手中;接著由四隻鸚鵡鑽圈飛過,魚貫鑽過四個圓圈,最後鑽過一個比自己身體小的紙糊圈,將紙圈碰破飛過繞場一周。壓軸戲是一個身體嬌小的鸚鵡,可以與觀眾打招呼說話,還可以用英語唱祝你生日快樂歌,口齒清晰如人語,感歎鳥兒的聰慧,馴鳥人的高超技藝。對了,還有一隻小鳥會送信,馴鳥人將一張紙條讓小鳥銜在嘴裏送到任意指定人的手中,然後還可以將另一個人送的紙條用嘴裝進馴鳥人的上衣口袋裏。

據說,飛禽園裏住著超過9000隻飛禽,6000多種鳥類,這裏給鳥兒們提供了一個自然舒適的生態環境,是世界上最完善的飛禽保護及展示公園之一。公園裏有全景單軌列車,據說是世界上唯一直穿展區的單軌,乘坐它,所有的鳥兒都可以觀看到。我們還遊覽參觀了企鵝探險之旅、瀑布鳥舍,觀看了世界上最高的人工瀑布,到動物園觀看了紅毛猩猩的家族等。

今天是我們留在新加坡的最後一天,我們遊覽了華人必去的地方——牛車水原貌館。

牛車水原貌館,是當年華人下南洋創業起始的地方,背井離鄉討生活、謀生存的地方,現已有三代人在這裏謀生創業。

這裏的門麵很小,大約有一間房的攤位麵積,有四層樓,展示區占了三層。樓梯每隔三級的台階正麵,有牛車水原貌館發展的年代和大事記,每層樓的入口都有當事人離鄉背井的原因,因為戰亂、為了生存,他們被逼下南洋討生活,求生存;有他們當年一路的艱辛和見聞,很多人擠在一個船艙,有的小孩因病死了,就被扔到海裏;有他們為生存尋親訪友的場所——會館,在那裏遇到老鄉,互相認識,再相互介紹工作,他們有做裁縫的、有當店員的、有經不起誘惑作了妓女的、有擺地攤的、有做小買賣的。

牛車水原貌館的女主人是做裁縫的,後代是商人。

在觀看的過程中,心中不免酸酸的、戚戚的。我們中國人,被戰亂逼得走投無路、背井離鄉下南洋討生活。現如今,經過幾代人的努力,終於在南洋落腳紮根,不僅自己生活得好,也為新加坡的發展做了貢獻。

如今的新加坡,是一個以旅遊業為主的國家,沒有農業生產,隻有一些港口和對外貿易,水果和糧食都依靠進口。城市潔淨,自然風光優美。國家不算大,據說東西長30公裏,南北寬20公裏。

參觀完牛車水原貌館,我們乘船遊覽了新加坡河,觀看了新加坡市中心的風光。

新加坡河,全長6公裏,是海水倒灌形成的一條河,沿河坐船遊覽,可以觀看新加坡市中心的高大建築,最具代表性的是“榴蓮殼”建築,即建築物的屋頂是兩個巨大的榴蓮殼,現在是新加坡的藝術中心,有劇院、電影院、酒樓、商店等。瀕臨新加坡河,可以看到魚身獅頭雕塑,嘴裏噴著的清泉,它們都為新加坡標誌性的建築藝術和旅遊景點……

之後,我們又去烏節街商業區購物,商品應有盡有,我們重點選看了世界名表、香水、珍寶等。各種紀念品琳琅滿目,精巧、繽紛,不知買什麼好,買了這個又覺得那個好,買了那個又覺得這個好,最後決定買香水,手表作紀念。

2008年的春節,我們感受了夏天,享受了藍天、白雲、綠樹碧海,陽光、沙灘,過了一個豐富多彩的春節,這得益於中國經濟的發展,人民生活的富足,也得益於家人對我的關愛體貼,大半生的辛勞付出,在這次新馬泰之旅中得到了豐厚的報償,作為一個普通人,還有什麼奢求呢?

走過新疆

作家劉湘晨在《歌者的歲月》中有這樣一段描寫:“這片遙遠的風景,對許多人來說都不能不是一段距離,一段地理和心理的雙重距離。每年的五月草青,六月的第一枝野罌粟怒放,八月草黃,九月白樺葉變紅,屬於這片風景的花季很短。更多的時候,歲月似乎都在強調它的苛刻、嚴酷,這裏隻有風,嚴寒和冰雪,而環繞這片風景的四周則是更大範圍的荒漠。”

“沒有對歲月更迭的足夠認識和對荒漠的切身感受,你恐怕很難理解這極致的花季。如同酒是五穀的精純,玉是石的華晶一樣,這如畫的風景則是歲月荒涼到極致和荒漠荒涼到極致的雙重塑造。”

真的,作家就是作家,他的觀察,他的體味,他的感悟,是常人所不能及的,隻有走過新疆,看過新疆,用心感受過新疆,才能理解作家的睿智、深刻、感悟,從心靈深處流出的讚美,震撼人心的文字表述。

2010年7月30日—8月8日,我們用了近十天的時間走過新疆,看過新疆,感受過新疆。

2010年7月30日,我們從深圳乘飛機飛往烏魯木齊市,飛機是下午三點起飛的,到達烏市是晚上八點左右。上飛機前我心想,到烏市肯定是華燈初上,沒有想到,我們下飛機時仍然是太陽當空,陽光滿地。原來,新疆與內地有近三個小時的時差。夏季時,到晚上10時太陽才會落山。頓時,一種神奇新鮮的感受產生,加上看到頗具民族特色的建築,兩種不同文字的標誌、穿民族服裝的行人,深眼窩、高鼻梁、夾雜著不同語言的聲音,感覺似乎到了國外。

機場距烏市不遠,道路暢通,半個小時便到了我們預訂的“鴻福大酒店”。“鴻福大酒店”是烏市的星級酒店,豪華氣派,服務周到。我們的車剛到酒店門口,就有服務生微笑著迎上前,接過我們手中的行李,領我們上樓。吃完晚飯已是22點多了,但從外麵光線的感覺上,如同北京的19點左右,當地人正是用餐的高峰期。本想在酒店周圍走走看看,但鑒於一路奔波勞累,我們就回酒店休息。

我們入住的鴻福大酒店,位居鬧市,對麵有“五一”立體影院,步行十多分鍾,就是烏市市民休閑娛樂的人民公園。

7月31日早晨,我們去人民公園感受了烏市市民的休閑娛樂活動和公園的自然風光、人文景觀。

一進入人民公園的大門,迎接遊人的是一個大花壇中五彩繽紛的大麗花串串紅燈盞花等,再向前走,就是用不同的花草樹木、涼亭、水池、道路分割成的不同景觀。樹木多為榆樹、楊樹、柳樹,頗具西部特色,也有桃林,形似龍爪槐的吊吊榆,花卉有月季、菊花、麗花、珍珠梅等,還有一些叫不上名的花草樹木。最吸引人的是方磚鋪就的道路上雕刻著各個朝代著名詩人的詩詞,真算得上是烏市人民公園的一大人文景觀。仔細看了看,都是我們耳熟能詳的詩詞,有岑參的《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北風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飛雪。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有《出師西征》:“……戍樓西望煙塵裏,漢兵屯在輪台北。上將擁旄西出征,平明吹笛大軍行……古來青史誰不見,今見功名勝古人。君不見走馬川行,雪海邊,平沙莽莽黃如天。輪台九月風夜吼,一川碎石大如鬥,隨風滿地石亂走……”有高適的《燕歌行》:“……戰士軍前半死生,美人帳下猶歌舞。大漠窮秋塞草腓,孤城落日鬥兵稀……君不見沙場征戰苦,至今猶憶李將軍。”有杜甫的《春望》,李商隱的《詠蟬》等,把遊人的思緒引向邊塞詩人筆下的蕭索、蒼涼、悲壯的氣氛和詩人們憂國憂民的情思……

腦海中飄飛著詩人筆下的意境,耳邊又飛進新疆各族人民自娛自樂的音樂聲和歡笑聲,又把我的思緒拉回到現實中。公園裏,有跳交誼舞的、有唱民族歌曲的、有跳民族舞蹈的、更有拉琴吹笛的,還有在老師指導下跳新疆舞的,主要是學扭脖子和扭肩膀,旋轉等舞步的;也有用特別的筆在地上寫字、畫畫的……常常為北京各公園市民的自娛自樂感慨,讚歎,烏市人民公園市民的自娛自樂一點也不亞於北京,隻是更具民族特色和地域特點,不能不讓人感歎中國經濟的縱深發展,人民生活的富足安康,社會的和諧穩定。

7月31日中午,我們離開烏市,乘飛機去阿勒泰。從烏市到阿勒泰,隻需飛行50分鍾。上飛機坐在臨窗處俯瞰大地,看到大片的湖泊、河流,也看到一片片明黃色,疑是油菜花,後來才知道那是油葵。很快,飛機就降落在阿勒泰機場,首先映入眼簾的是大幅廣告標語:“山水美麗城市,休閑宜居之都,冰雪旅遊勝地”告訴遊人阿勒泰的美麗。出了機場,上了接站的車,就向喀臘塑克駛去。因為那裏有單位在額爾齊斯河上修建水電大壩的項目點。

第一次馳騁在新疆的土地上,最深的感受就是地域的廣袤無垠,沙漠戈壁的荒涼起伏,地形地貌的多變奇特,偶爾會看到一簇簇的駱駝蓬,極少的榆樹、楊樹、沙棗樹、紅柳,它們頑強地生長著,顯示著生命的不屈。也見到過零星的氈房,極少的牛、馬、駱駝,那可真稱得上是人煙稀少,地域廣闊。

工程項目點距阿勒泰約300公裏,近3個小時的行駛,快到項目點時才遠遠地看到一片樹林,也隱隱地出現屋頂和樹林後邊閃閃的光點。那是項目點的接待站。光點是人工引來的湖水。項目點的人告訴我們,那片樹林是人工育林,是雇傭犯人們栽種的,花了不少錢才培育到現在的規模和長勢。那真是沙漠中的一片綠洲,看到它們,立時讓人的眼睛得到養護,心靈得到滋潤,情緒得到放鬆。感慨水電人建設電站的艱辛,可以想象他們生活的枯燥、寂寞,思念家人的深切。稍事片刻我們驅車去工地參觀他們修建在額爾齊斯河上的喀臘塑克攔河大壩和水庫。據項目點的人介紹,2008年,國務院副總理回良玉視察了攔河大壩和水庫。我們就站在當年回良玉副總理站過的觀禮台上觀看。與周圍的荒漠相比,攔河大壩的宏偉、壯觀,像巨人一樣屹立在荒漠上,把水電人的豐碑豎立在荒漠上,讓人感動、讓人自豪,更讓人欽佩。

回到項目接待站,我們參觀了他們的人工湖。人工湖水波蕩漾、綠樹環繞;也參觀了他們種植的土豆、蘿卜、茄子、辣子、絲瓜、番瓜,還有西紅柿等果蔬。他們把這裏當成了自己的家,隻是周圍被大片的荒漠環繞,才使它成塞上的一片江南。它們既生機勃勃,又默默無聞地表達著水電人對生活的熱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