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3 / 3)

讀著這些流芳百世的名詩佳篇,眼前似乎看到了春江花月夜的美景,李白的豪放雲遊,不事權貴的傲骨;杜甫憂國憂民仰天長歎的愁容;琵琶女的淒楚動人,琵琶聲的淒切悠長;白居易的失意,落寞;楊貴妃的花容月貌,白綾纏脖的淒美;唐明皇的悲慟無奈……忘記了是在公園中漫步,而是與詩人和詩中的人物感同身受,等回過神來,已步入公園的“吟詩壇”。

“吟詩壇”,是由好幾層圓形圍牆組成,每層牆相距2~3米,圓形牆的四周有供遊人進出的出入口,牆的正麵和反麵都刻有唐詩。一踏入“吟詩壇”,我們耳熟能詳的詩句電影畫麵般地撲入眼簾:陳子昂的《登幽州台歌》:“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王維的《使至塞上》:“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王翰的《涼州詞》:“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張九齡的《感遇》:“藍葉春葳蕤,桂花秋高潔。……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望月懷遠》:“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駱賓王的《在獄詠蟬》“無人信高潔,誰為表予心。”王之渙的《登鸛雀樓》:“欲窮千裏目,更上一層樓。”岑參的《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李白的《朗月行》:“少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又疑瑤台鏡,飛在青雲端。”高適的《燕歌行》:“戰士馬前生半死,美人帳下猶歌舞。”杜甫的《春望》:“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孟郊的《遊子吟》:“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白居易的《賦得古原草送別》:“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讀著這些耳熟能詳的詩句,感受著詩人的情懷,眼前似乎呈現邊塞詩人筆下蒼涼、蕭索、悲壯的景象: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戰士馬前生半死,美人帳下猶歌舞;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感受詩人落寞、失意、徒有遠大抱負的悲涼心情: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無人信高潔,誰為表予心;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還感受到詩人渴望社會安寧、國家統一: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真是一朝遊覽,勝讀十年唐詩。那種逼真、直觀的詩情、詩景、詩意,使你猶如身臨其境,情景交融,達到了集眼目的鮮亮、身心的愉悅、情感的湧動於一體,使你深深地體會到唐詩內容的博大精深、韻律的優美起伏、意境的深邃悠遠、詩人們感情的奔放、知識的豐富淵博、才情的出類拔萃、選詞用句的精準貼切,這些都是中華民族文化精髓,精神的所在,是我們後人要繼承和發揚的優秀精華……

不知不覺,我們在“唐城牆遺址公園”遊覽漫步已過去了兩個多小時,由於要去別的旅遊景點,我們便不舍地、匆匆地離開了。

大唐芙蓉園

大唐芙蓉園位於西安市曲江新區,占地1000畝,其中水麵300畝。是西北最大的文化主題公園。建於原唐代芙蓉園遺址上。以“走進曆史、感受人文、體驗生活”為背景,展示了大唐盛世的燦爛文明。公園景觀分為十二個文化主題區域,從帝王、詩歌、民間、飲食、女性、茶文化、宗教、科技、科舉、歌舞等均有生動展示。有紫雲樓、仕女館、禦宴宮、芳林苑、鳴鳳九天劇院、唐市等眾多景點。

園區各景點上演著各種精彩節目,有“祈天鼓舞”、“教坊樂舞”;宮廷演出有“豔影霓裳”的服飾表演,有全球最大的水幕電影,大型夢幻詩樂舞《夢回大唐》等。

大唐芙蓉園的仿唐建築、園區景觀,繼承和發展了我國的古典建築、古典園林的風貌。它以獨特的魅力和無可比擬的曆史地位,成為華夏子孫尋根追夢的文化祖庭和重溫盛世的精神家園。被譽為“中華曆史之園、精神之園、自然之園”,象征著中華崛起的偉大時代,是中國繁榮昌盛的新世紀圖騰。

漢中

在西安匆匆停留了兩天,我們便去了安康和石泉。那裏有我們水電工程局在上世紀70年代修建的安康水電站和石泉水電站。我們在安康水庫泛舟,在石泉水庫大壩上遠眺,憶及當年,感慨萬千。這裏,記載了上世紀70年代水電人建設水電站的豪情壯誌,融會著水電人的熱情、艱辛和勞苦,包容著水電人當時的喜怒哀樂……說起和憶及當年,猶如一幅漫長的畫卷在眼前徐徐展開,反映著水電人的生存史、變遷史,令人感慨、難忘。

在這裏住了一夜,第二天又匆匆趕往漢中。

漢中,在曆史上一度成為兵家爭奪之地,如劉邦、諸葛亮等以漢中作為軍事之地。漢中,是漢家發源地,已有2300多年的曆史。

公元206年,漢王劉邦以漢中為發祥地,築壇拜韓信為大將軍,“明修棧道,暗渡陳倉”,逐鹿中原、平定三秦、統一天下,成就了漢室天下400多年。此後漢人、漢族、漢朝、漢語、漢文化等一脈相承至今。三國時期,漢中是魏蜀兩國兵戎相見的戰場。老將黃忠在漢中定軍山下刀劈夏侯淵;驍將趙雲在漢水之濱打敗曹軍;劉備自立為漢王;一代名將諸葛亮在漢中屯兵8年,度過了他一生中最嘔心瀝血的歲月。六出祁山,北伐曹魏,鞠躬盡瘁,最後歸葬定軍山下。他的安息之地武侯祠,被稱為“天下第一武侯祠”。這裏也是絲綢之路開拓者張騫的故裏;四大發明造紙術發明家蔡倫的封地和葬地;韓信、諸葛亮、曹操等帝王將相曾在這裏建功立業;李白、杜甫、陸遊、蘇軾等偉大詩人曾探訪,輾轉或生活在這片土地上,並留下了瑰麗的墨寶和詩章。

漢中市內文物,古跡甚多,其中褒斜道石門、平羊將台、武侯祠、武侯墓、摩崖石刻等國家重點保護單位十處。

漢中的自然風光也十分秀麗。漢中是地球上同緯度生態最好的地方,被巍峨秦嶺和蒼莽巴山環繞,被長江兩大支流漢江和嘉陵江滋潤的秀土,雖然位於中國西部,但卻與江南有同樣的秀色,是一處得南北之利,兼南北之美的風水寶地。遊曆漢中,撲麵而來的是滿目蒼翠。

漢中的名小吃菜豆腐、漿水麵、麵皮光滑柔潤。看石門棧道,到褒河吃魚,成了人們飽眼福,享口福的一道風景線。

遊漢中,對我來說是第一次,沒有想到,一路上,汽車都在青山秀水間行進,氣候的濕潤,山的青翠,水的清亮,可與江南媲美。第一站我們去遊覽褒斜道石門,現在的石門棧道,已不似三國時期的棧道,眼觀著青翠的奇峰,水庫中倒映出遊人長龍般的隊伍,令你有一種奇異別樣的感受。遊完褒斜道石門棧道,我們去褒河吃魚,真是飽了眼福,享了口福。傍晚6點左右,我們到了漢中市。第二天,參觀了拜將台、武侯祠、武侯墓、摩崖石刻等遊人必去的旅遊景點。

一進武侯墓,人們不由自主地肅然、靜穆,靜靜地沒有任何喧嘩。來到墓前,人們行著注目禮,看著墳塋上綠綠的青草,環視著墓塚四周的景物,引人注目的是墳塋上的一棵兩人合抱、高大挺拔的黃果樹,還有和墓碑正對著的兩棵曆經滄桑,枝幹曲折奇特的百年桂花樹。據導遊介紹,墓塚上是不允許長樹的,但武侯墓上的那棵黃果樹,據說是諸葛亮的黃姓妻子,400年前尋找到這裏來為諸葛亮守墓的。真是美麗的傳說。百年桂花樹結有“貴子”,常有人來這裏跪拜求子。

我們還參觀遊覽了張良墓、武侯祠、拜將台,觀看了摩崖石刻,棧道模型等三國時期的文化展品。由於停留的時間短,隻是走馬觀花地看了看,粗略地感受了一些。使人難以忘懷漢中的秀麗景色,底蘊深厚的三國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