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上這段文字,作為對她的哀悼、哀思。
嫂子,一路走好!
女兒
一直以來,就有想為女兒寫點文字的欲望,卻苦於找不到合適的切入點,未能如願。前幾天,看到一篇《生命的芬芳與美麗》的美文,特別的感動。全文是對“極品女人”的欣賞與讚美。美文的作者,如果沒有一顆欣賞他人,發現美的眼光,是絕對寫不出這麼美的美文的。文中說:“……極品女人是一杯淡淡的綠茶,隻要輕啜一口,便口齒留香,難以忘懷……”“可愛的極品女人,她們忙碌而快樂地生活著,在屬於自己的季節裏,盡情張揚著個性的精彩,散發著生命的芬芳……”讀了這篇美文我欣喜地發現,我找到了為女兒寫點文字的切入點:女兒就是美文中欣賞和讚美的“極品女人”。
女兒是一位靈秀、聰慧、纖巧的女性,雖已年近不惑,但修長的身材、窈窕的麵容,仍如青春少女一樣,誰見了都這麼說,這麼誇她。
女兒是一位極具生活品位,追求精致生活,在生活細節上一絲不苟的女性。特別在乎個人形象。穿著打扮可以說是精致到家了。衣服長一點,短一點,肥一點,瘦一點,都要恰到好處,絕不馬虎;什麼衣服搭配什麼裙子、褲子,穿什麼鞋子,都有自己的審美觀;衣服的款式,從來都是簡單、大方、時尚、雅致。衣服穿在她身上,真是穿出了自己的個性時代的潮流整體的美感。她把自己的丈夫和女兒打理得和她一樣,既適合他們各自的年齡特征,又不失簡單、大方、時尚。是那種極具眼光,又會持家理財的女性。
說起女兒的會持家理財,在同齡人中也稱得上是一把好手。她把家打理得有條有理,全家人的衣著用品歸置得一絲不亂,吃的用的樣樣齊全。她已深諳城市生活的真諦,掌握城市生活的規律,買衣服之類都是在商場打折的周末,或節假日,或季節交替之時,同樣的品牌,她比別人少花了成倍的錢,這種精打細算,既節約了錢財,又保證了高質量、高品位的生活,可謂一舉兩得。
女兒又是那種心思細致,關心、體貼、善解人意、在乎親情、關注生活中的每一個細節的女性。俗話說,生活就是每一個細節。細節決定成功。說起女兒心思的細致,關注生活中的每一個細節,在我的心裏留下了久久的感動。一個不經意的電話,一聲輕輕的問候,一句今天我有事,不能來看您了,一句家裏還有水果蔬菜嗎?要不要我買點回去的關切話語,都使我心生感動。她對我們生活細節上的關心體貼更如涓涓細流。像我們日常用的牙刷、牙膏、洗手液、護手霜都一一想到了。還常常惦著我的頭發該理了,該去修修腳了等等、等等。更不用說春夏秋冬的穿衣戴帽,生病時的就醫買藥了。讓我感動的是連我自己都不太在意,想不到的她都一一地做到了。我患有骨關節炎,十多年來,她經常記著給我買口服藥、外用藥,各種各樣的護膝和保暖褲等。她在公司上班,起早貪黑,加班加點,辛苦異常,但對我們在生活細節上的關心體貼從來都不會忘記。
為了讓我心情愉悅,增加活動量,鍛煉身體增強體質,她還特意為我買了一隻特別可愛、活潑、聰明的小貴賓犬,全家人早已視它為家庭成員,它帶給全家人不少的樂趣,成為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朋友。
女兒還經常陪我買衣服,嫌我們自己買的衣服老氣、沉重,穿在身上不顯精神。經常教我如何搭配衣服的色彩和款式,配什麼樣的鞋子,希望我能穿出個性、穿出品位。經過多年的陶冶和潛移默化,如今我也學著將自己的生活打理得精致一些,不論是在家還是出門,都比較地注意自己的形象了,還真的比以前精神了,有時尚感了,這些都是女兒的功勞。我們年輕時生活的年代,沒有條件講究,現如今生活好了,有條件了,又不會講究,特別是消費觀上不去。從女兒身上,我學會了不少精致生活的知識和良好的個人習慣。
女兒不僅會持家理財,心思細致,關注生活中的每一個細節,在乎親情,同時還是一個工作極具責任感、肯吃苦的女性。女兒先後幹過護士、物業管理、辦公室等工作。
記得十多年前,物業管理還是一個新的行業,工作雜,少規律,辛苦勞累,加之我們的家離她工作的單位又遠,她一個20多歲的女孩子,要為單位在市場上采購空調、桌椅及其他用品,其辛苦是可想而知的。那段時間,她臉上的光華漸漸減退,憔悴色悄悄爬上臉頰,即使這樣,她也毫無怨言,勤勤懇懇、兢兢業業地幹好這項工作。後來,公司又讓她去管理房產。在不長的時間裏將單位的房產理順理清,經過幾年的努力,這項工作幹得也很有起色。現如今,她在單位總經理工作部,一如既往地幹好本職工作。
為了提高自己的業務能力文化層次,她先後又忙裏偷閑地邊工作、邊學習,讀完了華北電力大學工商管理本科的全部學科,不僅拿到了文憑,還拿到了學位。說起來她真是不易。
說這些,真像是給女兒評功擺好,但這些都是女兒生命中散發的芬芳與美麗,不由得使人欣賞、讚美,特別是對家庭,對親情的那份在意、牽掛、惦念,讓人久久地感動。
萍兒
萍兒是我最小的侄女,現在有一個幸福的家庭。侄女婿工作積極努力,對家庭責任心強,對萍兒關心體貼。兩歲的女兒瑞瑞活潑可愛、健康成長。
幾年來,就有想為小侄女萍兒寫點什麼的想法,但一直未能落筆。昨天收到她從青海寄來的信,思緒飄飛到了十三年前。
記得那是1995年的2月19日,是我領萍兒出來打工的日子,當時她隻有16歲。一個剛從農村出來的女孩,初來省城,什麼都不懂,什麼都新奇。對工作,怯怯的;對人,小心翼翼的;對事,懵懵懂懂的。剛帶她出來,正好是早春二月,我利用每周的休息日帶她到省城各個地方走走,看看,讓她熟悉省城的生活環境、風土人情、人們的生存狀態……看到早春的迎春花金燦燦地綻放,她跑過去聞聞,問我是什麼花;看到如珠聚攏、紅豔豔的榆葉梅花蕾,不忍離去;看到梧桐、楊槐、垂柳,驚呼這是什麼樹,這麼好看!把小姑娘那種愛花、愛草的性情表露無遺,把剛到省城的新奇、興奮盡情釋放,好似換了一個人。這又讓我想起她上小學時的情景。
每年的寒暑假,我都要從省城回農村老家去看望母親,萍兒是侄女、侄子們中間最怕我的一個,總是遠遠地偷偷地望著我。當我們眼睛對視的一瞬間,她便迅速逃離,在一個能藏身的角落探出頭來偷偷地看著我,一旦叫她過來,便逃得無影無蹤。主要是怕我問她的學習成績。當我住幾天離開家時,她仍遠遠地、躲躲藏藏地跟在我身後,目送著我上車、離開。我不知道她當時心裏是怎麼想的。我後來就特別生氣,覺得這個侄女怎麼不跟我親,像陌生人一樣。再回家時,我就假裝生氣,不理她,有時甚至故意不用正眼看她。
當她上中學懂事的時候,母親年事已高,我總希望侄女們中有一個能陪奶奶,給奶奶端茶送水,形影不離的人。當時大侄女已經出嫁,這件事就落到萍兒身上。以後我再回家看望母親時,萍兒就給我端茶送水做飯,有時還去街上買些水果、雞蛋等做給我吃,我心裏感覺無比溫暖,無比親切,感歎萍兒一下子長大了,懂事了。再離開母親回省城時,要把萍兒叫到身邊,叮囑她好好照顧奶奶之類的話,並承諾如果把奶奶照顧得好,以後就帶她去省城,在省城找份工作,跟在姑姑身邊。萍兒還真是不錯,盡心盡意地照顧奶奶。每次回家看望母親時,問母親的第一句是:“萍兒對您好嗎?照顧得怎麼樣?”母親高興地告訴我:“這孩子不錯,步你的後塵,頂你的角。”我心裏暖暖的、親親的,心想,以後有機會一定要把萍兒帶出去,給孩子不同的前途命運、不同的人生。
我們是搞水電的,沿江河遷徙,沒有固定的工作地點,這裏幹兩年,那裏住三年,對萍兒的承諾一直未能兌現,眼看著萍兒已經長大,農村的孩子考學無望,而萍兒也眼巴巴地希望我早點帶她離開農村。機會終於來了。1995年元月初,我由雲貴高原的水電局調回黃土高原家鄉省城的水電局工作,春節回家看母親時,就把萍兒帶到省城蘭州,找了一份打工的工作。雖然一個月隻有160元的工資,但她已經興奮異常,滿足無比。
我想既然把她帶出農村,就要對她負責,改變她的命運。我就不停地、填鴨式地、不厭其煩地給她講女性自立、自強、自尊、自愛的“四自”精神,希望“四自”精神在她身上紮根,希望她明白我的心意,真擔心她出點什麼事,因為當時正是改革開放轟轟烈烈之時,社會上誘惑多,招聘廣告滿大街都有,生意人遍地都是,怕她禁不住誘惑,分不清好壞、上當受騙……
領萍兒到省城打工不滿一年,丈夫又調北京工作,我想我將來肯定是要離開蘭州去北京工作的,應該培養萍兒的自立能力,讓她在我離開她時不至於無法麵對自己,不能應付發生在身邊的瑣事,甚至不會生活。我便硬著心讓她去和一塊的打工妹買飯吃,並告訴她如果自己想做飯吃,我提供一應的灶具。萍兒哭了,覺得我不管她了,不要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