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篇寧海濤聲——中國農村巨變係列之一(1 / 3)

第六篇寧海濤聲——中國農村巨變係列之一

寧海鎮還沒有睡醒。綠蔭夾著一條靜靜的街道,悄不聲地通向海邊。

濤聲,撞擊岩石的濤聲,整夜裏吼著,怎麼就不停歇過?也許因為它,這海濱小鎮的黎明越發的寧靜了。

濤聲,很遠,又很近……

隨著一輪火噴噴的太陽從遠處的大槐樹尖上緩緩升起,海濱小鎮新的一天也開始了。自行車的鈴鐺聲、汽車的喇叭聲、學校的鍾聲以及工廠的汽笛聲,交織成一股雄渾的聲浪,把小城搖醒。

此刻,我站在海灘上看海潮。

那昂頸長嘯的潮頭像小快艇一樣疾速地朝海邊湧來。我終於明白,濤聲是海潮卷來的。聽,它撞擊在岩石上,又發出“嘩”的巨響……

我來寧海采訪已經有些日子了,還未曾見過采訪對象鎮黨委書記張鐸保。不過,仍不打算很快就去見他,因為我迷上了大海的濤聲,總也聽不夠。

初見大海,濤聲一下子就鑽進了我的胸腔。早早晚晚,甚至於睡夢中一顆不安靜的心兒都在這吼聲中泡著。柔柔的麗日下,你站在岸邊,望著遙遠的、平靜的天水線,整個心兒像熨鬥熨過一樣鋪平在海麵上,好舒心!間或一排細浪遠遠地漂來,漸大,漸猛,最後又變成一萬架大山,奔湧著衝你而來。此時,你會覺得自己太渺小,隨時都有被吞淹的可能。可你又心甘情願地變成巨浪中的一個水滴。

海潮過去了,大海又恢複了瞬間的平靜。那濤聲呢,卻永久地留在你的心間。

我是拎著這濤聲一頭撲進我所向往的大海的……

國慶之夜,我依戀不舍地離開熱鬧非凡的京都來到牟平縣寧海鎮。真沒想到,這個我想象中本該遙遠且帶幾分寞然的小鎮卻以她獨到的熱鬧、富足之氣派擁抱了我。接我的“奔馳”穿過濛濛雨霧,急速向前。燈影裏,路旁不時閃過一幢幢紅瓦白牆、整齊劃一的兩層樓房。司機小宋說,那是農民住宅區。莊稼院?我心裏打了個驚顫,不由得回過頭看了那住宅幾眼。小車來到文化賓館,停駛。這是一棟九層樓高的高檔飯店,樓的角角棱棱上綴滿彩燈練,流金溢銀,閃射著節日之夜的輝煌。當我從小宋口中得知接我的小車和這賓館均屬村裏所有時,我驚得不知說什麼才好!村?就是留在我記憶深處那個祖祖輩輩守著的茅屋、土路嗎?就是一根繩索扣進農人肩肉的一步一喘的那個手扶犁?真不敢相信!“在牟平,在寧海,蓋賓館、買小車的村子多的是!”小司機帶著明顯的自豪向我炫耀。我無語。沿海農村這些年發生巨變,這是我早就有所聞的。但是,它以如此始料不到的闊相撞到我的麵前,卻是我無論如何沒有想到的。

饑渴、焦急的貪婪之心使我很想知道寧海鎮更多的情況。寧海鎮,以它跳躍的姿勢撥動其通向四麵八方的路,以至路上的每一個人的心。這是在中國改革開放激流裏掙脫千年封閉之束縛湧出來的大潮。

寧海人給我講述著他們這十年來的輝煌曆史:

1984年,全鎮工農業總收入首次突破億元大關,跨入了全國先進行列,成為“江北第一鎮”;

1990年,全鎮工農業總收入突破10億元,在全國鄉鎮百顆星評比中榮獲最高獎——“大地杯”,被譽為“中國第一鎮”;

1991年,全鎮完成集體工農業總收入14.19億元,比1978年增長127.8倍。有28個村集體經濟總收入超過千萬元,其中5個村突破了1億元,最高的西關村總收入達到3億元。全鎮人均分配1213元。

寧海鎮仿佛是從封閉的卵殼裏誕生的大鵬鳥,抖開自由的雙翅翱翔,一夜間就飛進了一個新的世紀。這裏的陽光比鮮奶還香,這裏的每寸土地都閃爍著嶄新的星光!

我渴望早一點見到張鐸保。這時候我已經與他之外的10多位同誌談過了。他們各自給我描述了自己心目中的張鐸保。我呢?憑這些感覺、印象,還塑造不起一個豐滿的寧海鎮黨委書記形象。

他在海裏。我在岸上。

當濤聲撞擊岩石的時候,我覺得他站立在岩石上……我在心裏多次猜測、描繪著張鐸保。說不上為什麼,說起他,我的耳畔總會灌滿濤聲。

寧海的濤聲從深海傳來,讓人聯想起--個人一生最莊嚴最凝重的時刻。

濤聲,一部浩瀚的巨著……

我無論如何沒有想到,我與張鐸保的見麵是這樣的突如其來。他以足以顯示男子漢的陽剛氣勢走進我的視野,使我難以忘懷。

寧海鎮某村的賓館小餐廳裏。

作家、企業家圍桌一圈。一個作家,一個企業家……錯落相隔,陣線分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