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篇亞運村的第一代村民 第二章(2 / 3)

“我是個抹灰工,革命博物館二樓的牆就是我們幹的。同誌,您是哪個單位的?”

誌宏把我的來意告訴了他。他顯然更快活了,說:

“是該好好寫寫了,誌宏是不簡單。一個國家要有個好總理,這個國家才有希望,人民才能過上紅火的日子。同樣的道理,一個工地沒個好領頭的,下麵的工人再賣命幹也等於白搭。寫字樓工程能有今天,誌宏他們幾個頭頭是出了大力的。一年多來,我們工人雖然累得掉肉,經常是沒黑沒明地幹,但是大家幹得痛快,沒有聽到人發怨氣。”

這話,我信。因為已經有好幾個人給我讚歎過孫文躍、張誌宏了。

孫師傅雙手抱拳給我做了個恭喜的動作,就在一旁和誌宏叨叨起了施工上的什麼事。

我翻閱起了一份有關寫字樓施工的總結材料……

時間過半,任務才完成了三分之一。

形勢催人,人也能扭轉形勢。這就是張誌宏的主張。他向大家提出了一個很響亮的口號:“爭高速,保工期,創優質,奪市優,困難之中見水平!”

困難之中見水平!孫總經理的這句話,在亞運村裏被大家叫得山響。

張誌宏和孫文躍上任後首件抓的工作是管理目標實施方案的優化。他們分頭進行個別訪問,與生產技術、質量檢查、安全等部門的同誌反複交談,征求意見,共同擬定了優化目標管理的實施方案。然後又召開諸葛亮會讓大家暢所欲言,提批評提建議,不斷完善。他在會上說:

“肩上的擔子越壓得重,咱們越是要冷靜地思考問題,研究對策。我們要把自己的一切對策建立在科學管理的基礎上,那種一味靠熱情辦事的魯莽勁是一定要碰壁的。”

在座的同誌對張誌宏這話舉雙手讚成。大家說,重擔壓肩咱不怕,就怕大夥的心分岔。我們擁護你,工地上的總理。張誌宏聽著熱淚直往外湧。在實施方案的論證中,從現場施工平麵的整體布局,到時間網絡流水段的劃分及工序節拍的工期控製;從施工作業層勞力的選定到分工種人員數量的配置;從腳手架的選型到安全防護方案的擬定;從模板的投入到每層最佳工期的選定,他們都是一一反複計算和論證,使最終實施方案建立在科學管理基礎之上,為提高施工管理水平,提供了可靠的保證。

人們把信任的目光送給了新的領導班子。對張誌宏來說,這目光不是解脫,而是更沉重的期待。他和幾個頭頭坐在一起,掏心裏話說:

“我們幾個人,就是八叉劈開,忙死、累死,也畢竟是幾個人呀!寫字樓工程上不去照樣還是上不去。我有一條很深的體會,這就是使實施方案真正落到實處,就得抓責任製。我說的不僅僅指老孫和我,而是在坐的各位肩上都得掂得到分量才行。寫字樓過去的項目經理在施工管理過程中責任目標―人扛、工作事無巨細一把抓,結果怎麼樣呢?跳光杆舞,敗下陣了。這個教訓是夠深刻的了,我們要記取。”

大將風度!才30多歲的年輕人,就把不僅一個領導班子、而且幾千人的施工隊伍指揮得如此有條不紊,容易嗎?

後來,張誌宏和孫文躍便把16名班子成員劃分為6個管理組,即質量管理組、安全管理組、文明施工組,生產技術管理組、材料供應組,2-3人分工抓一個管理組,各組分別圍繞自己的主管目標,製定達標措施方案。5個組共提出了加強管理的17項管理點和24項對策方案,這樣進一步增強了實施目標管理的能力預測和預控。

大家說:“這一回寫字摟工程上去了。因為我們工地有了個‘好總理’。”

這個預測言中了。不用我細說,聳立在亞運村的那棟126度扇形的寫字樓就是曆史的見證。

那天,我和張誌宏整整談了一個上午。我覺得我的采訪包裏塞得滿滿的,很沉,很沉……

我走出工棚,還是一片銀白,我太喜歡這場雪了。亞運村的雪似乎比別處的雪更聖潔,更白亮!

康樂官:張開了時代的翅膀

康樂宮對我來說並不陌生,我是第二次來看它了。

1988年夏天,當它還是一座模型放在亞運村工程總指揮部的案桌上時,我和首都的一批作家就聽過講解員那娓娓動聽的介紹。也許因為一切都是對明天的描繪,現實生活中並沒有它的存在,所以,所有美麗的辭藻全忘記了,腦子裏隻留下了一句話:康樂宮是目前我國一流的大型室內健美、遊樂綜合館,其中嬉水樂園的規模與設施是亞洲第一。

一年後,當康樂宮作為一個實體出現在亞運村的時候,我又參觀了它。我仿佛闖入了迷宮,真正領略了什麼是我國一流的大型遊樂園。

康樂宮的建築麵積20,000平方米,它的形狀是一個跨度為60米的多邊棱形玻璃大棚。那天,我站在較遠一點的地方看,總覺得它像外國的一個什麼建築,是從照片還是從電視上看到的,我記不得了,反正有點像。後來一個同誌告訴我,荷蘭有個度假村,是國際上著名的室內遊樂館,保不準你是在哪兒看到過它吧!可能吧,我記不得了。那個同誌又對我說,康樂宮和度假村比,不論在規模、設備上,還是功能上都超過它了。康樂宮的建築設計是由荷蘭承擔的,室內結構設計全部由北京市建築設計院完成,嬉水樂園的設備由香港設計,單從這一點也可以看出,這個工程的複雜性和現代化程度了。

就在我從嬉水樂園東門準備走進去時,聽到有人在說:“一年前這裏還是一片荒野呢!”我心裏一震。的確,一切都在變,以人們料及不到的神速在變。一年前的荒野,此時已經變成國內第一流的室內遊樂中心了!假如大屯鄉的哪位農民曾經在這塊地上種過菜,或者他的家索性就在現時嬉水樂園的地址上,那麼當他來康樂宮參觀時,會是一種什麼心情呢?懷舊?向往明天?珍愛今天?我想,也許這些感情會交織在一起……

我正是懷著這種心情走進了康樂宮。

康樂宮是由俱樂部、嬉水樂園、多功能廳三個部分組成。

參觀中,室內的設施有的還未完成,我隻能從模型上去想象了。也許正因為這種實虛交叉的緣故吧,更增加了我對康樂宮的神秘感。

俱樂部分為三層,地下一層,地上二層。地下室內有目前在國內屬最大的可供國際比賽使用的26道保齡球場。還有電子遊戲場、最新激光音響設備的迪斯科舞廳。地上首層的中間是大廳,內有假山、噴泉,這兒的遊樂設施有桑拿浴、壁球室、健身房。還有超級市場和風味餐廳,地上第二層內有高級台球、高爾夫球室、麻將室以及琴、棋、書、畫等眾多高雅的娛樂健身項目。

屋頂是花園,各種各樣的花會把你帶到一個多彩的世界裏。即使冬季也如此。

第二部分是多功能廳。來到這裏你可以在人工草坪上打網球,可以滑冰,可以欣賞音樂會,還可以到室外遊泳池去暢遊。另外,還專門設有兒童活動室。

也許你對前麵兩類活動項目都不那麼有興趣,最叫你來勁的是水,如果你是浪裏蚊,那麼,就請你進水上樂園,這裏是你的世界。

模擬海浪遊泳池和人造海灘,可以使你領受大海的洶湧和粗礦。你不用出北京就可以到海濱,夠幸福了!

水滑梯可以使你有攀天登山欲化成仙之感。

日光浴床也許能使你享受到一種不可言傳的舒坦。包括水按摩。

如果我沒猜錯的話,海的風味你領略得差不多了,想換換胃口,來點纖細的,也好,嬉水樂園裏的另一部分全然是另外一種景象:花草樹木,假山涵洞,小橋流水……既深遠又幽靜,誰能說它不是蘇州園林的風光呢!

在我參觀的時候,嬉水樂園還沒有完全竣工,更沒有接待賓客,但是我總有一種感覺也許是錯覺吧,那些修建它的頭戴安全帽的工人們,仿佛不是在進行繁重的體力操作,而是在康樂宮裏盡情地快樂,爽心地做著自己最喜歡的活動。是的,今日在亞運村勞動的建設者們,他們是在音樂般的機械交響樂中勞動。建設中國的亞運村對他們來說,怎能不是一件愉快的工作?

參觀完了,我仍站在嬉水樂園裏呆想,仿佛在這裏遺失了什麼,不願離去。

那邊一個工人大聲地不知對誰說:

“這海浪遊泳池的室溫常年都在281,你來這兒遊泳吧,一年四季都可以領略到熱帶海洋性氣候的風光。”

“那麼,明年冬天咱們再來享受吧,今年是趕不上了。”

“明年?明年不知到你娘的那個旮旯裏砌牆去了!”

哄堂大笑。

工人的笑聲總是開心的。

笑後,便是一陣掀天撼地的機械轟鳴……

康樂宮正是在這笑聲中聳起的——

網球館的球型網架猶如虎臥平地,顯得氣勢磅礴,不可侵犯。

它,重104噸,由240根粗細不等的鋼梁組成,有43個球型接點,麵積1930平方米。

誰能把它送上6米高的橫梁?

第二住宅建築工程公司和山西汾陽網架公司的百餘名工人弟兄們舉起了鐵臂膀。

網球館工地上罩著一層緊張而沉重的氣氛,瞧這勁兒就是丟顆手榴彈也炸不透。多少人的目光融入藍天,企盼著從那兒甩下一根可以牽動起這隻“臥虎”的救命繩。他們的手心攥出了汗水、汗水……

盡管“汾陽隊”特別能戰鬥,他們殺入京城幾年來已經拿下了朝陽排球館、石景山摔跤館等13個工程的網架吊裝。可是,人們還是擔心萬一有個閃失……

起吊的哨音劃破了沉悶的氣氛。大家的目光一齊投射到人工變速滑輪上。沒有人說話,一張嘴那滑輪仿佛會失控。隻見變速滑輪徐徐轉動,嘎吱吱,脆響!那是從50個鋼精小夥胳膊上隆起的踺子肉裏輸出的力的歌。這歌通過絞磨,順沿著抖動的鋼索,吊起了球型網架。嘎巴巴,網架離開地麵,騰起二片煙塵。

滑輪——臂膀;絞磨——鋼索。

力的歌。拉起的網架越升越高……

應該感謝戰國年代的魯班,這位老祖宗創造的“絞磨法”,兩千年竟然未失色今天在最現代化的亞運村工程中大發威力。

“絞磨”出來的歌。

又漫長又快速,兩小時不到就把網架提到了預定的標高位置。

人們歡呼。有些小青年脫下桔黃色安全帽向空中拋去。

魯班及其後代的威力!

漂亮的幾何圖形。

它是由12根大木梁支成。一根木梁長30米,高2米,厚40分米——每根都是由十層木材粘製成形的,經過了許多道防腐工序的處理和油飾。一根價值就達10萬美金。

這個龐然大物放在京東通州城外的一個廣場上,距亞運村30多公裏。

瞧,為請它進村出動了多少運輸工具:50噸、40噸的汽車吊各一部;特製的大型鋼架運輸車一輛;工程車一部及附屬車輛四部。

還有個“特別通行證”——戒嚴部隊某部的中校參謀長率領數名武裝戰士乘軍用吉普車開道。當時正值北京地區實行戒嚴,沒有他們是難以通過那數道崗哨的。

正式起運前先進行了空載運行,算是試驗。要做到絕對萬無一失呀!

隻能在夜深人靜時分運輸,且一根一根地運行,跑12趟。

夜10時50分。大型鋼架車在廣場拐了一個近90度的死彎,才調過頭來,向京城奔去。

郎家園、大北窯、呼家樓、三元橋、靜安莊、和平裏、安貞橋……

1時40分,到達康樂宮工地。

幾分鍾後,兩部吊車的鐵臂膀同時動作,將16噸的大木梁輕輕吊起來,又穩穩地放入大梁底座上。

第一根大木梁的運輸宣告成功。

次日深夜,第三日深夜……大型鋼架運輸車前麵的路還長著呢!

正是康樂宮施工最吃緊、也是難度最大的時候,江澤民總書記來亞運村工地視察。他特地看了康樂宮。

村史上記載著這個生輝的日子:1989年8月18日下午3時。

那天上午,總書記在北京第一機床廠視察,想來讀者們不會忘記他在職工食堂和大家一起排隊買飯的鏡頭吧。總書記中午沒休息,乘麵包車到豐台棒球場、足球場、大學生體育館視察,3時許來到亞運村已是風塵仆仆了。

這年的8月,在北京、在中國是一個不很安靜的日子,總書記以輕鬆的步伐來回於亞運會工程之間,國人們的心變得輕鬆而踏實了。

他在嬉水樂園東門前下了車,戴好安全帽,步行穿過大廳,來到康樂宮一層內的嬉水樂園模型前,詳細地聽取工程情況介紹,還不時插話詢問。他說:

“亞運會工程是空前的,但不是絕後的,2000年還有個奧運會。要通過這個會把我國的民心振奮起來,促進兩個文明建設。工期既然已經定了,就要全力以赴保質保量按時完成任務,力爭提前,不要拖後,這一點很重要。”

亞運會工程總指揮、北京市常務副市長張百發這時對站在總書記身邊的各施工單位的領導們說:你們都聽見了吧,我們隻能提前,不能拖後。

陳希同市長也插話說:現在別再爭論亞運會應不應該搞的問題啦。

總書記說:“到了這個程度,隻能搞好,保證按時完成任務。我們舉辦亞運會對改革開放,發展國際友好往來有好處。”之後,總書記邁進了康樂宮工地。他一再對在場的幹部、工程技術人員說:“拜托大家了,要圓滿地完成任務。”

當晚,當中央電視台的“新聞聯播”向全國播發江總書記視察亞運村的消息時,康樂宮工地捧著滿天星光呈現著一片激戰的沸騰景象。

夏夜的柔柔的風,輕拂著村民們的心。

透光廳的紅色鋼梁,一根根地矗立在康樂宮的屋頂上了。它是亞運村張開的翅膀,時代的翅膀!

我在亞運村采訪期間,每次從康樂宮前經過都要止步多看上幾眼,尋找那張開的翅膀。因為人類麵對那不知有多麼遙遠的太空,不能沒有它的旋轉呀!

中心公園:柔風輕拂著白皮鬆

我沒有機會坐上飛機繞者亞運村盤旋-圈,當然是很遺憾的事了。不過,好幾個亞運村入的描述彌補了我的缺憾。他們對我說:

“飛到村裏上空去遊吧,這北郊之城一下子全收進你的眼底,那才叫壯美呢!我特別提醒你,千萬別忘了看看咱們的中心公園,公園的形狀是一張亞洲地圖,看得清清楚楚。”

我不知道他們是否飛上天空鳥瞰過這張“亞洲地圖”,但我相信他們這活靈活現的描述,絕對相信。

胡祥銘副指揮陪我到了中心公園。

公園正在建設中,但輪廓已清晰可見。它占地6.6公頃,周圍那些不同風格的建築群呈環狀排列著。園內有曲徑通幽的林蔭小路,有天府之國的亭閣殿宇,還有五彩繽紛的噴泉溪水。我是初春來的,滿園冬眠的草兒還沒睡醒,仔細看去,才可發現針尖似的嫩黃的草芽剛剛從地縫裏露出一點小臉。正是從這點點嫩黃中我已預感到一大片綠茵草浪將從這兒湧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