適當懲罰,讓孩子學會自律(1 / 1)

“樹木如果不去常加修剪,它們便會回複到它們的野生狀態。”這是一位教育學家倡導對孩子進行適當懲罰所說的話。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孫雲曉也說過,沒有懲罰的教育是不完善的教育,沒有懲罰的教育是一種虛弱的教育、脆弱的教育、不負責任的教育。

可以說,合理的懲罰應該是教育的輔助手段之一。

的確,很多媽媽都無奈地感歎:孩子拿自己的話當耳旁風,對自己的教導置若罔聞,三番五次地犯同樣的錯誤。也有的媽媽抱怨:孩子經常有意無意地逃避教育和管理,總是散漫又隨意,完全沒有責任感的束縛和限製。

其實,出現這樣的局麵,很可能是孩子對於自己的行為缺乏責任感造成的。而根本的原因,還是媽媽們在他們犯錯之後,沒有給予相應的懲罰導致的。

換句話說,當孩子犯錯之後,如果不進行必要的懲罰,那麼情況就很難徹底地改變,孩子也就無法懂得自律,建立責任心。

因此,從教育方式上來說,對於孩子的錯誤行為,進行適當的懲罰是正當的教育行為,這關係到孩子的健康成長,也是家庭教育中不可替代的方法之一。

佟嚴是個7歲的小男孩,正處在比較調皮的年齡,難免犯一些錯。一次,他下課時在教室裏踢起了足球,把教室的玻璃窗打碎了,破碎的玻璃劃傷了一個同學,雖然傷得不重,但卻把大家都嚇得夠嗆。

事情發生後,老師打電話叫了佟嚴的爸爸媽媽到學校來。

晚上,佟嚴看到爸爸媽媽從學校回來以後坐在沙發上都沉著臉不說話的情景,知道這次自己闖禍闖得有點嚴重了。他主動承認了錯誤,對爸爸媽媽說:“爸爸媽媽,我知道錯了,我不該不遵守紀律在教室裏麵玩球,傷到了同學,這太危險了。以後我會改正的。”

一直板著臉的媽媽看到孩子認錯了,看了看丈夫,意思是孩子知道錯了就可以了。這時候爸爸說話了:“你知道嗎,一個不懂得自律的人就是不負責任的人,這樣的人是不會有什麼發展的!”媽媽說:“嚴嚴,你以後要聽話,要遵守學校紀律。你知道錯就好,這次的事就這樣吧……”可還沒等她的話說完,爸爸就打斷了她的話。“不行!犯了錯就要承擔後果和責任,你現在就去寫一份檢討,一會兒念給我聽,然後明天去學校交給老師。另外,作為懲罰,你這個月的零花錢取消了。我這麼做是為了讓你記住這件事的教訓,希望你以後能學會自律,不再讓我們失望。”爸爸嚴肅而認真地說。

聽到爸爸的嚴厲“懲罰決定”,佟嚴看了看媽媽,這個懲罰對他來說確實有點過重了,不過他知道爸爸說了的話是不會改變的,於是低著頭回房間去寫檢討了。

如果你是佟嚴的媽媽,你會怎麼辦呢?

可能很多人會和佟嚴的媽媽那樣吧,覺得孩子認錯了,就可以原諒了。但要知道,孩子認錯可能是出於害怕,怕家長怪罪、責罵,等事情過去後,這種犯錯的後果給他的印象不見得有多深刻,也就難以避免再發生類似的事情。

如果像佟嚴的爸爸那樣,麵對孩子犯錯,進行合理的懲罰,其實更有助於孩子學會自律、自我約束;能使孩子明白做什麼事情是對的,為什麼要堅持下去,什麼事情是做不得的,應當怎樣改正。這樣更能幫助孩子建立責任意識和責任感,不由著自己的性情做事,也不容易發生同樣的錯誤。

☆家長在施罰前後,必須和孩子溝通

懲罰不是劈頭蓋臉的訓斥,那樣的話不但起不到積極作用,反而更容易讓孩子形成逆反心理,更加不聽媽媽的教導。所以,在懲罰孩子前後,你有必要讓孩子明白他的行為到底是對的還是錯的,行為和後果到底有哪些關係,懲罰對自己又有什麼意義。這樣將更有助於孩子學會自我約束,控製自己的情緒和行為。

☆懲罰也要保護孩子的求知欲和好奇心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自控力的發展往往比較緩慢,而好奇心和求知欲則發展迅速。針對這種情況,在他們身上出現過失和逃避責任的情況就會比較多。這時候,如果你不注意保護孩子的求知欲和好奇心,那麼最終的教育成效很可能會遠離施教的初衷。

☆尊重孩子人格

我們常說“對事不對人”,在懲罰孩子的錯誤行為方麵同樣要做到如此。你在懲罰孩子的過程中要時刻都清楚地認識到:懲罰的對象是孩子的錯誤行為,而不是孩子本身;懲罰是以教育目的為前提的。所以,不管孩子犯了什麼錯,你的教育方式首先要保證尊重孩子的人格和尊嚴,更不能體罰或者變相體罰孩子。

快樂教子課堂

孩子自律意識差的話,將很難建立責任感。因為對他們來說,自律和責任從根本上具有相同的本質,即出於一種自我約束,從而約束自己的行為,並對自己的行為承擔後果。所以,要想培養孩子的責任意識,媽媽們就要注意教育孩子學會自律。而要實現這一點,適當的懲罰自然是必不可少的。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