責任麵前,絕不做“逃兵”(1 / 1)

行為心理學認為,在兒童的成長過程中,對失責的懲罰雖然使孩子感到痛苦和厭惡,然而對孩子進行必要的懲罰對孩子的成長是有價值的,因為它對孩子責任心的養成有一定的促進作用。這裏所說的“懲罰”不單指媽媽們施加於孩子的責備和批評,而更注重對於孩子由於自己的“失責”所要承擔的責任以及孩子的自責。

就像著名教育家茨格拉夫人所說:“必須教育孩子懂得他們不同的一舉一動能產生不同的後果,那麼隨著時間的推移,孩子們一定會學得很有責任感的。”在教養孩子的過程中,家長要懂得讓孩子承擔自己本該承擔的責任是多麼的有必要。

多年前,一個11歲的美國男孩踢足球的時候,由於用力過猛,將球踢到了鄰居家的窗戶上,瞬間窗戶的玻璃被球打碎了。鄰居很生氣,向他索賠13美元。對於一個小男孩來說,13美元可是筆不小的數目,男孩隻好硬著頭皮去向父親承認錯誤,請求父親的幫助。男孩本以為父親會大發雷霆一頓,然後幫他賠償給鄰居,沒想到父親卻並沒有這樣做,而是很平靜地說:“你必須對自己的過失負責!”

“我哪有那麼多錢賠人家?”男孩非常為難。“我可以借給你。”父親拿出13美元,接著提出條件:“但一年之後你必須還我。”

於是,男孩開始了艱苦的打工生活。經過半年的努力,男孩就掙夠了13美元,將錢還給了父親。

這個男孩名叫裏根,美國總統。在裏根看來,是父親教他學會做一個負責任的人,這種負責任的品質讓他一生受益無窮。

看完這個故事,再反觀我們的現實,是不是很多媽媽都已經習慣於代替孩子承擔責任和後果?孩子在外麵惹了事,替他們“擦屁股”;孩子犯了錯,代替他們去道歉。為什麼要這樣做?捫心自問一下,你是不是總認為孩子還小,犯錯在所難免,讓他們去承擔犯錯帶來的壓力實在太殘忍了。

可是事實上,如果你經常性地給孩子推卸責任的機會,那麼孩子就不會意識到自己的行為後果所帶來的影響和責任,從而就建立不起責任感,這給孩子帶來的傷害和影響可能會超乎你的想象。

所以,媽媽們,請不要把孩子當作自己的私有財產,也不要把孩子看作是自己的“克隆”,要知道,孩子是一個獨立的、完整的個體,我們必須要讓孩子懂得責任感,應該由他們自己負責的事情,放手讓他們獨自去承擔。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從孩子的天性來講,他們是很希望自己做些事情的。但這種天性往往被媽媽提前伸出來的手給剝奪了。要想讓孩子負責任,可以設定一些規則:比如疊被子由媽媽來做,疏通下水道由爸爸來做,洗澡由爸爸媽媽幫助孩子來做,而孩子的衣服,則需要自己整理,襪子也要自己洗。這樣,孩子就會對自己的任務有一個明確的承擔範圍。當然,對於不同年齡的孩子,任務可以有所不同,但大體上,你可以遵從這一原則,絕不要包辦代替,不能總是替孩子承擔責任。

☆家裏的事、別人的事幫著做

孩子將來要走向社會,步入集體,那麼有必要讓他從小明白,僅僅做好自己的事還很不夠,因為他還是家庭的一員,是集體的一員,當然有責任協助別人做一些家裏的事,集體的事,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對家庭、對集體盡責,隻有這樣將來才能更好地為社會盡責。

一些“大事”孩子雖然不能做主,但是你也要讓孩子參與進來,比如房間如何布置,壁紙選擇暖色調還是冷色調,沙發是買布藝的還是皮質的,等等,這些都可以和孩子一起商討,鼓勵孩子提建議,如果可行,你可一定要盡量采納。

☆對自己行為的後果負責

孩子做一件事,不會像大人那樣考慮行為的結果,而隻注重過程本身。但你要讓孩子知道,責任感離不開結果所帶來的影響。因此,要培養孩子的責任感,就要注意從小教育孩子為自己的行為結果負責,不要給他推卸責任的機會。

快樂教子課堂

媽媽們是孩子習得社會行為的榜樣。如果孩子常看到媽媽們在別人麵前吹牛、誇海口,而不去履行自己的諾言,時間長了,孩子也會悄悄地模仿。因此,你一定要加強自身的修養,要做一個有責任心的人,為孩子樹立一個好榜樣,助力孩子健康成長。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