吹起負責的“小喇叭”,喚醒孩子的責任心(1 / 1)

不管身為何種角色,我們都懂得責任的重要性。作為媽媽,有責任養育孩子,贍養老人;作為員工,我們有責任做好工作,創收盈利;作為領導,我們有責任帶領團隊,穩步向前……

沒有責任心的人,肯定得不到他人的尊敬和擁護。沒有責任心的孩子,長大後也難以成才成器。所以,媽媽們有必要吹起負責的“小喇叭”,喚醒孩子的責任心。

6歲的鬆鬆是一個非常聰明、性格開朗的孩子。但是,鬆鬆有個小毛病,就是“常有理”,隻要自己做得不對,就會立馬找借口來辯護,把責任推到其他事物或人身上。比如,他剛玩完積木,媽媽讓他收拾起來,他則說:“過一會兒我還玩呢!”可是過一會兒後,媽媽發現鬆鬆並沒有收拾,於是就提醒他,鬆鬆則說:“我累了,想休息休息。”

一次,樓上的夥伴雯雯來家裏玩,雯雯走後,媽媽讓鬆鬆收拾玩具,鬆鬆卻說,雯雯玩的,憑什麼讓我收拾?

媽媽聽了,也隻得歎口氣,無奈地搖搖頭。鬆鬆仿佛什麼事情、什麼道理都明白,但就是不願意自己做。對這個雖然聰明但不好說服教育的兒子,鬆鬆的媽媽實在沒辦法。

像鬆鬆這樣明明自己能做好,卻不去做,做錯事也不承認,而是把責任推到他人身上的現象,在其他孩子身上也普遍存在。之所以如此,其中的關鍵就是孩子沒有建立一定的責任心,這樣的孩子在遭遇困難、挫折或責任的時候往往會表現出軟弱、迷茫甚至自卑、逃避的現象。

如果一個孩子缺少價值感和責任感,那麼他會因為找不到自己的生命在社會中的地位和重要性,而在精神上產生無所適從的迷茫感,也就容易失去上進心。因此,要想讓孩子出人頭地,培養孩子的責任感是非常重要的。

☆多給孩子體驗成功的機會

看到孩子通過努力取得成績時,媽媽們要及時給予積極的肯定。因為此時來自媽媽的表揚和肯定會讓孩子體驗到成功的滿足和喜悅,從而更加有信心,相信自己能做很多事,而且能做好。

☆讓孩子認識到責任的重要性

孩子對於責任心的認識並不是很充分,這就需要媽媽們多加引導,讓他們知道每個人都該承擔一定的責任。比如爸爸媽媽要工作,把上級交代給的任務完成好;孩子要認真學習等,這會讓孩子認識到自我價值,增強對責任感的認識。

☆培養耐心,讓孩子“等一下再享受”

在培養孩子的責任心方麵,一些教育專家提出了“等一下再享受”的原則。比如遊樂場裏隻有一個滑梯,大家隻能輪流玩。這時候你可以讓自己的孩子排到最後,這樣不會因為後麵有人催促而讓孩子減少玩耍的樂趣。放學回到家後,如果孩子要先看電視再做功課,你不要同意,即使孩子當天作業很少,也要讓他先做完功課再看電視。其實,這都是在告訴孩子學會適度忍耐,先麵對痛苦解決問題,然後享受到的快樂才會更大。

☆鼓勵孩子做事情要有始有終,承擔責任

孩子的好奇心重,但隨意性也很強,做事總是虎頭蛇尾或有頭無尾。所以,交代給孩子某件事情後,即使是很小的事,你也要隨時監督、檢查並督促孩子按時完成,並對其結果做出客觀評價。

比如,孩子要養一隻小狗,你在答應孩子的要求之前,要先和他說明,養狗需要怎樣去照顧,否則小狗就不會健康成長;同時讓孩子承諾他能夠給小狗定時喂飯,按時洗澡、遛彎,等等。當然孩子在照顧小狗的過程中,難免三天打魚,兩天曬網,這時候家長應該進行監督,並告訴孩子疏於照顧的後果,讓孩子負起責任來。

快樂教子課堂

孩子缺乏責任心,責任大部分在媽媽這兒。因為孩子的責任心是在日常生活中逐漸培養出來的,它需要細心嗬護、耐心引導。另外,媽媽的責任心水平可以折射出孩子的責任心。如果你對家庭、對社會都沒有責任感,那麼又怎能培養出有責任的孩子來呢?接下來,看你的了。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