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祖釋迦牟尼,端坐於蓮花座之上,麵容悲憫,俯視眾生。佛經中記載釋迦牟尼降生之前,皇宮禦苑中曾出現八種瑞象。百鳥群集,鳴聲相和悅耳,四季花卉一同盛開。尤為奇異的是,在宮內的大池塘中突然長出一朵大如車輪的白蓮花,白蓮長出之時恰是釋迦牟尼降生人間。而釋迦牟尼降生之初,在舌根中又閃出千道金光,每一道金光又化作一朵千葉白蓮,每朵蓮花之中還坐著一位盤腳交疊、足心向上的小菩薩。《百緣經》說釋迦牟尼便是蓮花王子。
《涅盤經》雲:佛有四德,即常、樂、我、淨。
所謂常德,是指佛性常住不離,具有“曆三世而不遷,混萬法而不變”的固定德性。所謂樂德,是指佛陀樂於遠離人世間生死逼迫之苦,樂於寂滅於涅盤淨土佛國。所謂我德,是指佛陀雖在人世間,但早已忘記了凡夫俗子的“忘我”,而具備“八自在”的“真我”。所謂淨德,是指佛陀遠離人世間的垢汙而無染,猶如清淨的大圓鏡,了無纖翳。《華嚴經》記載,大蓮華者,梁攝論中有四義:一如蓮華,在泥不染,比法界真如,在世不為世汙。二如蓮華,自性開發,比真如自性開悟,眾生諾證,則自性開發。三如蓮華,為群蜂所采,比真如為眾聖所用。
四如蓮華,有四德:一香、二淨、三柔軟、四可愛,比如四德,謂常、樂、我、淨。
蓮花生於汙泥,開於炎夏,淤泥象征汙濁,炎熱表示煩惱,水則代表清涼。蓮高潔,是從煩惱中解脫而生於佛國淨土的聖人化身,佛祖於淤泥間挺然而生,證得正覺,是大自在。
人間煩惱多於恒河沙數,迷失自我如同陳淤積垢。當努力修行,淨化自我,追求達到清淨無礙的境界。蓮花之美,可用以象征佛教之精髓。
它潔身自處,傲然獨立;其根如玉,不著諸色;其莖虛空,不見五蘊;其葉如碧,清自中生;其絲如縷,綿延不斷;其花莊重,香馥長遠。不枝不蔓,無掛無礙。更喜蓮子,苦心如佛。
生命是慈悲,用心奉獻。“開辟鴻蒙,誰為情種?”有一個男子,他從塵世來,手執一朵蓮花,青山綠水是他遠涉的背景,星雲皆為他沉默,月影西斜,指引他涅槃而生的方向。
默然,相愛。
寂靜,歡喜。
你,我所摯愛的你,幻想中的你……讓我將人稱置換,從我至你。我驀然想起你,一別數年,你始終在我遐想的筆端。你,白衣翩躚的你,盤坐於花雨彌漫的山野之間,猶如一株開出生命繁花的樹,星辰在你深邃的眼中綻放複而沉落。
你,少年的你。我想象你的模樣,眉是遠山,眼是星辰,嘴唇彎起的弧度是天邊勾勒的一輪上弦月。風姿高華,在流水清風中飄逸如行雲。
“縱令奔月成仙去,且作行雲入夢來。”
晴空中掠過一群白鶴,雪白的翅膀猶如此起彼伏的白浪。這一刻,極靜極靜,仿佛可以聽見時光流逝的聲音。我安然入夢,時光仿佛回到舊日,回到美麗幽靜的清水湖畔,風從湖麵緩緩吹來,薄暮的霞光漸漸染紅天際與碧波。
我從水中看到你沉睡的容顏,是少年人的模樣,與我多年的想象毫無二致。你靜坐於綻開的蓮花之上,長發傾瀉,與水相融,如海藻般濃密綿長。你的周身被霞光籠罩,栩栩如生,如一幅被金光打磨的畫卷。千帆過盡。人海寂滅。
無論時光多麼遠,天空多麼遠,你永遠鮮活地留存於每一個彌足珍貴的瞬間。蓮花門隅,措那湖畔,布達拉宮,神山白雪……最美的青海湖。涅槃,永生。
真實的你是夜闌深處最美的記憶,無人可替代。幾世輪回,終不會無休無止,唯獨你,值此一生,成為永恒。
神說,要有光,於是便有光。
你與光同在,成為我的信仰,隨生命之河奔波流轉。
不論我是韶華正盛的少女,是幽靜如蘭的成年女子,抑或是滿目瘡痍的垂垂老者……不論我遊走塵世何方,天涯路遠,人莫知之……我身後的山與路皆為我作證,且聽風吟,回眸一笑,你是我永生銘記的少年。
若我是蓮花,
遺世而獨立,
若你是蓮花,
當你站在佛祖麵前,
你就是我的蓮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