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彼岸花·誓言》

卿負不來如負不

曾慮多情損梵行,

入山又恐別傾城。

世間安得雙全法,

不負如來不負卿。

前世與今生的距離究竟有多遠,你能否用生命的輪回丈量?讓我來告訴你,你的前生是你今生的夢境,而來生,又是往生的夢。

夢與夢不會重疊,隻此一回。情之所鍾之人未必就會一直念情,他或許大徹大悟修仙入聖,太上忘情。太上忘情並非無情,忘情是寂焉不動情,若遺忘之者。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一言。你知情多美,夢就有多美。

往生太殘酷,鏡花水月終歸是夜涼的水……但是來生,天寒地遠,未必就能一償夙願。達娃卓瑪,來自瓊結的美麗姑娘,傳說,她是瓊結的仙子。

“達娃”,藏語意為“月亮”,“卓瑪”,即“仙女”,“達娃卓瑪”便指“月亮上的仙子”。緣來緣去,緣起緣滅。我笑了。瓊結,這一美麗而豐沛的地域,藏語意為“房角懸起多層”。

瓊結位於藏南穀地,雅魯藏布江中遊的瓊結河流域。其地勢西高東低,西、南、北三麵環山,東麵為狹窄穀地,宛若巨大的雄鷹,展開華麗而豐滿的羽翅,麵向東方俯身傾斜。瓊結與吐蕃王朝的興衰更替有著千絲萬縷的關聯。

第八代讚普辭世後葬於青域(即瓊結),建起第一座藏王墓,而後,第九代至第十五代讚普時期,先後在瓊結青瓦達孜山修建六座王宮。公元六世紀末,瓊結建造匹播城,這是西藏地域最早的城堡。

曆史上的瓊結,曾為吐蕃王朝的都城,即便寥落衰微,它依然蟄伏著王的霸氣。這片在吐蕃王朝時代赫赫有名的都城,埋葬了第二十九代至第四十代讚普,包括吐蕃王朝偉大的開國者,鬆讚幹布。鬆讚幹布早已遠逝,餘威猶存。而值得後人對瓊結肅然起敬的,是因了此地還是一代活佛上師——五世達賴的故居。

在我的一生中,沒有親曆瓊結看那依山傍水的景,那淳樸善良的人。相傳,五世達賴羅桑嘉措出生在瓊結青瓦達孜山下一個名為“瓊結雪”的村寨。瓊結,雪。真美的名字,這讓我想起了瓊結的美人。

在五世達賴鮮少而珍貴的民間傳說裏,瓊結與達娃卓瑪是最廣為傳知的。後世的人們多數從我流傳的情詩裏知曉達娃卓瑪,這個美麗若仙的女子,以為我與她曾經譜寫過一段風流佳話。又有人,從瓊結流露的蛛絲馬跡裏找到真相,認為達娃卓瑪隻與五世達賴有過淵源,而於我,她隻是存活在我夢中的一個幻影罷了。

這個傳說源於五世達賴擴建布達拉宮時,號令從藏區各地征召大量修建布達拉宮的工人,達娃卓瑪也在其列。當修建龍王潭時,聰慧而堅忍的達娃卓瑪一邊做工一邊唱:

我們是瓊結雪村人,

是五世達賴家鄉人,

是瓦罐裏種蒜的人,

是靠手指頭找活的人,

是靠天窗曬太陽的人……

“我們來自瓊結雪村,我們是您,敬愛的五世達賴的家鄉人。我們勤勞智慧,每日辛勤勞作,在瓦罐裏種蒜,依靠一雙手維持生計。我們別無所求,貧窮不會擊垮我們,風雪不會淹沒我們,饑餓不會吞噬我們,但是,我們也需要自由,需要太陽……”

五世達賴聽聞達娃卓瑪的歌聲,知曉了其中深意。於是,他下令釋放瓊結雪村人,給予豐厚的盤纏讓他們返鄉,並解除瓊結人全部的徭役賦稅。這段故事,在瓊結乃至整個西藏區域流傳甚廣,人們追溯蛛絲馬跡,意圖尋找出當年的真相。人們更願意相信,達娃卓瑪並非某個偏僻村落的勤勞姑娘,她是瓊結的月亮,瓊結的仙子,一位男子執筆千年深深傾慕的戀人。

於智,不可得。

於念,不可得。

於彼,不可得。

於己,不可得。

在我化名宕桑旺波流連紅塵夜市之際,一位女子闖入了我的視線。她告訴我,她叫達娃卓瑪。

我相信,每一個瓊結人的心中都有一個達娃卓瑪。瓊結的女子更甚。

她對我說起家鄉的山水,三麵環山,地勢西高東低。她說她的家鄉曾經是一座王城,建過六座王宮,共有十二位國君埋葬於此。

她還說……

我輕聲笑了,她睜著美麗而慧黠的眼睛凝視我,略帶不滿地問:“你不相信?我說的可都是真的。”

“是,是。你當然說的都是真的。”我的笑容不變。

“那你為什麼笑?你分明是在笑我的天真,認為我在對你撒謊……”

她輕眨眼眸,如一隻純善而無畏的小鹿。

“你又有什麼必要對我撒謊呢?”我伸出手指,引領她的視線,“你看,王城皆為山環繞,是天然的屏障,保護這座城池的王與百姓。站在山之巔,俯瞰芸芸眾生,黎明的第一縷光照徹天際,你會覺得黑暗過去之後初見的藍天是如此之美,美過青山,美過白雪……你熱愛它,它便是你心中的天。同理,你熱愛一個地方,它當然就是你的王城……而你愛一個人,他便是你的王。”

我又說:“這座王城,是一位偉大的王建立的,他的野心、理想、夢與愛情在這裏如日般升起並且輝煌。他熱愛這裏,當然也忘不了他的家。

他身後埋葬在故鄉,那裏遺存他的童年,他回去尋找童年之時的夢,攜手他的愛人。”

她的眼睛豁然亮了,“你……你……知道我的家鄉?”

我莞爾,輕聲念道:“瓊結之美,美在青山藍天,美在故城白雪,美在淳樸善良的人民,美在……一個叫做達娃卓瑪的姑娘。”

昔年聽諾桑王子的傳說。很久以前,有南北兩個相鄰的國家,南國叫日登巴,北國叫額登巴。這兩國無論是疆域還是物產,都相差無幾,人民過著安居樂業的日子。不久後,南國新國王當政,他是一個昏庸無道的君主,終年不問國事,荒淫暴虐,致使國家支離破碎,民不聊生。

眼見國破民散,國王深感形勢的危急。於是,有一日他召集大臣,詢問國勢衰微的原因。有大臣提出北國王子諾桑如何智勇無雙,深得民心,也有大臣指出國王當政的失誤,招致民心離散,天怒人怨……然而國王卻深不以為然。

彼時,一位頗為得寵的大臣向國王進言,國運衰微之故是源於南國的財運神龍遷居至北國的“白瑪朗措”(蓮花神湖)去了。唯一的解決之道在於請修為高深的巫師前去作法,將神龍拘回本國。國王聽了十分高興,當即派人去請巫師捉龍。巫師名珠那喀曾,據說會施黑巫術。他攜帶弟子與法器前往北國的蓮花神湖,作法拘龍。彼時,龍神預知大難臨頭,便向一位名叫邦列金巴的獵人求救,獵人答應了他的請求。獵人擊敗巫師之後,龍神為答謝獵人,送給他一件名為“桑木派”的如意之寶。

獵人為弄清“桑木派”的功用,去找住在格烏日楚山洞的隱士打聽。便是在那裏,他偶然邂逅了在仙湖沐浴的雲卓仙女。獵人利用仙湖聖寶捉住了雲卓仙女,想娶她為妻,然而道行深厚的隱士指出,他不能與仙女成婚。於是,他便將仙女敬獻給俊美賢能的諾桑王子。諾桑王子見到仙女真容,頓生傾慕之意,於是欣然接受。他坐於金墩之上,雲卓仙女坐於銀墩之上,而他們的媒人、獵人邦列金巴則坐於虎皮錦墩之上。

舉國同慶,慶國富民強,慶龍神庇佑,慶王子得神仙伴侶,百年好合。這時,天空出現五色祥雲,四海境內,隱隱傳出鳳鳴弦樂,空中落下如雨如霞的花朵。諾桑王子見此情景,歡喜不盡,認為是吉兆,當即封雲卓仙女為妃,三千寵愛集一身。諾桑王子自從娶了雲卓仙女之後,便將從前的三千妃嬪拋諸腦後,終日與雲卓恩愛纏綿,形影不離。後宮日久生怨,將矛頭對準美麗賢惠的雲卓仙女。一位叫做頓珠白姆的妃子想出了一個迫害雲卓的主意,她請求國王的巫師哈日那波作法,那巫師是一名心術不正之人,他收受頓珠白姆的賄賂,便應允作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