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47.閑話煎餅果子(1 / 2)

正文 47.閑話煎餅果子

高維

各地都有自己有名的小吃,如成都的夫妻肺片,南京的四喜湯團,揚州的水晶包子,西安的羊肉泡饃,等等。天津也有自己有名的小吃,那就是煎餅果子。

每天黎明,天津街頭上便出現一輛輛倆軲轆的小推車兒,上麵有清潔透明的玻璃罩兒,車後有一個身穿白圍裙的老者或年輕的姑娘在忙碌操作。這便是一個個造福人群的現攤現賣熱煎餅果子的小攤兒了。

你看,那車盤子中間支著一隻鏊子,左邊有一小盤用小米麵、豆麵調好的糊糊,前麵用一個方瓷盤子盛著炸好的油條,還有一個盛雞蛋的小筐。旁邊便是塗鏊子的花生油和麵醬、蔥花等佐料。右邊呢?是一個盛成品的白瓷盤子。當主人用小勺舀一勺麵糊放在鏊子上攤開來時,立刻吱吱啦啦騰起一股熱氣,再攤上一個雞蛋,一股油香味便彌漫於街麵空間。這功夫,不用你吆喝,上班的人會聞香而至,把自行車停在便道上,主動圍了上去。

煎餅果子這東西,既經濟、實惠又好吃,大受一般市民的歡迎。你請他攤上一張煎餅,再卷上一根果子,還給你抹上麵醬,撒上一些蔥花兒,才花兩毛多錢。如果奢侈一點,再打上個雞蛋,那就再多掏三幾毛。不少人的吃法是:捧著一套煎餅果子,立時鑽進路旁的早點鋪裏,要上一碗餛飩或豆腐腦,這樣有滋有味熱熱乎乎吃下去,別提多舒服了;作為早餐,是一天很好的開始,也是一天開始最好的享受。我常常看著這些人,心滿意足地吃飽了,喝足了,出來推自行車時,在開鎖前,不忘點上一支煙,猛吸兩口,然後一蹁腿,騎上車,一溜煙遠去。我想,他這一輩子無論走到哪裏也不會忘記天津煎餅果子給他的享受,無論什麼時候,在他的味覺中總會有天津煎餅果子留下的餘香!

這就難怪天津煎餅果子名聞遐邇,難怪人們對於天津的煎餅果子有口皆碑了。

我的兒子最喜歡吃煎餅果子,即使星期天,他還要拿上幾個雞蛋,夾個飯盒,到街上去請人攤上幾套煎餅果子,回來全家一起享用。

有一次,他吃著黃連連、香噴噴的雞蛋煎餅,聽我說這煎餅是山東傳過來的,——天津的煎餅果子的故鄉在山東,而我家鄉日照人,就常年吃煎餅。他不覺感慨地說:“爸,你們家鄉人的命真好,在舊社會就吃這樣的好東西。”

我不禁愕然黯然了。

想想也難怪,他才十來歲,年紀輕輕,沒有經曆見識過什麼。他怎知煎餅會有原料的不同,口味的巨大差異呢?他怎會知道,那煎餅和這煎餅會有天壤之別呢?何況我並沒有把事情說清楚啊!

我像他那樣十來歲時,正值抗日戰爭時期,處在敵後,人們生活一般都極為貧困。我家兄弟姊妹多,當時老少兩代共有十二口,生活很是艱難。因此隻能吃地瓜幹加高粱或糝子磨成糊糊做的煎餅,絕不敢奢望有什麼雞蛋或果子卷在裏麵。那種煎餅很難吃,咬一小口,嚼一大口,渣渣越越,難以下咽,我常常是用玉米麵糊糊把它衝下肚去的。為了糊口,父親和長兄都在城裏教書,我呢,在日照縣立書院小學就讀。因為無錢在城裏起夥,每逢星期天要回家背回一大包袱煎餅,作為一星期的吃食。那時候,我們在外的人,倍受家裏的優待,也隻是裏邊稍稍放上一點麥子罷了,但是基本原料還是地瓜幹和高粱。

那時候過日子就是熬,在吃食上難得有什麼享受,隻是為了活著而已。當我挎著一大包袱煎餅氣喘籲籲地爬上城東嶺歇下來的時候,回首東望,石血港就在眼前,我的心境和大海同樣是一片蒼茫,再看看身旁的一包袱煎餅,唉,什麼時候才能吃到頭?那時多麼想吃點麵食?為這,十來歲饞貓似的我,常和弟妹們爭得麵紅耳赤……

Tip:移动端、PC端使用同一网址,自动适应,极致阅读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