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38.野蔬之癖(2 / 2)

久居南京,對南京特產的鄉菜也年久生情。春天的蘆蒿、楊花蘿卜,夏天的菊花腦、癩葡萄。蘆蒿,是長江桃花汛到來前江灘上生的蘆筍嫩芽,沿江別的地方也會有的,不知是否作為野菜應市。南京人喜食這種嫩脆爽口的水生野菜。楊花蘿卜、菊花腦是南京特產,別地所無。楊花蘿卜是一種小巧玲瓏的紅皮蘿卜,涼拌很爽口。它是在楊花飛絮的季節上市的,因而得了這麼一個美妙的名字。近年來,它已登上了高級筵宴,成為色味俱佳的冷盆配菜。或者雕刻成花,擺在筵桌正中,可看可吃。癩葡萄極苦,是盛夏中清涼生津去暑的爽口小菜。夏天的菊花腦,醒腦明目,是無油腥的清湯菜。城南一帶的老南京人特別珍貴它。

上述種種賤野菜,每年必定從上市吃到落市。野蔬嫩芽期短,如果出差在外,回來時已錯過了季節,那是令人十分懊惱的。

野蔬之外,還有一類不入正宗食譜,無緣榮登高級筵宴的怪味菜。臭腐乳(非糟腐乳,更非香腐乳)、臭豆腐幹,聞之極臭,嚼之奇香。幼年家庭食單上,這些都是常年常吃的家製小菜。

故鄉盛產芥菜,每年暮春和深秋各成熟一次,和雪裏紅、九頭鳥一樣,是一種專用醃菜。沒有醃過的芥菜,即便炒熟了,也仍舊辛辣不能入口。醃透了的芥菜,一打開泥封的甕口,香聞左右鄰居,被稱為十家香。顏色嫩黃、油亮。涼拌、熟炒,其味皆美。母親常吃半甕,留半甕。留下的半甕,拿荷葉紮好封口,任醃好的芥菜再在甕裏腐爛,爛成黑泥,掏出甕,奇臭;加薑末、細蔥,蒸熟,入口又奇香。還可以將白豆腐幹,埋進甕中的黑泥裏。過若幹時日,掏出來,掰開豆腐幹,從外到裏黑透。看看墨黑,聞聞奇臭,蒸熟,入口又奇香。臭醃芥菜、臭腐乳、臭豆腐幹,都是奇臭又奇香的對立統一物。此類怪味菜,也許可算做是哲學實踐上的傑作。

地道的臭腐乳、臭豆腐幹,近年來市場上已絕跡。應市的是一種模擬的臭豆腐幹,一種偽劣贗品。白豆腐幹,外表塗了一層黑色的食用色素,掰開來,裏麵還是雪白的。既不臭,當然也就不香了。

我們這片神奇的土地,地下礦藏品種極多,地麵野菜品種也極多。若收各地荒山野澤,河湖阡陌間的水蔬旱菜,以其性狀、生物學特性,及采後的烹調技藝彙總編纂,將可成為數十萬言的一冊巨著。融鄉風民俗,水旱野蔬於一釜,當可構成八大菜係之外的一大華夏野蔬菜係。

若再將各地奇臭、奇香、奇辣、奇麻、奇甜、奇鹹、奇苦、奇酸之菜,彙為一編,又將構成一大華夏怪味菜係。如同庵堂寺廟中的素齋,早已蔚為一大素齋菜係一樣。

我若為專業戶,當於通都大邑、開放城市中的僻街小巷,設一野蔬菜館,再設一怪味菜館,像各地功德林、綠柳居一類素餐館一樣,也許可以緩解美食家們的偏食之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