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篇我主沉浮 第六章誰是沃倫·巴菲特(3 / 3)

終於有一天,巴菲特對自己的老婆說:“我覺得在這個公司不是真正的生活,總有人向我走來,在我耳邊輕輕地告訴我一些極好的生意。我一直處在興奮狀態。對於經紀人的業務我是出色的顧客。令人煩惱的是,其他人也是這麼想的。”

我們有理由相信,即使後來格雷厄姆·紐曼公司不宣布關門,巴菲特也不可能在那裏待一輩子,他已經做好了騰飛的準備。

1956年,格雷厄姆終於宣布退休,格雷厄姆·紐曼公司解散,此時的巴菲特通過自己的投資已經是擁有14萬美元的25歲的小財神了。

這一年,他已經有了兩個孩子。在一般人看來,14萬美元足夠自己退休以後用的了。巴菲特在回到奧馬哈的開始一段時間,也沒有什麼在創富上的整體規劃。他幾乎想過在距離華爾街1100英裏的中西部城市度過自己以後的歲月。

可是有一天,在與父親談到投資問題,父親對他進入投資業信心不是很十足時,巴菲特憤怒了。

他當著父親的許多朋友平靜地宣布,自己要在30歲以前成為百萬富翁,“如果實現不了這個目標,我就從奧馬哈最高的建築物上跳下去。”

所有人都一致認為,巴菲特並沒有開玩笑,倘若在30歲前不能成為百萬富翁,他真的會從奧馬哈最高的建築物上跳下去。

於是,所有家人和朋友紛紛出錢,為他籌集了10.5萬美元,1956年5月,巴菲特有限公司成立了。他對這些股東說:“我將像經營自己的錢一樣經營這個公司。我會承擔相應的損失,也應獲得相應的利潤。但我不會告訴你們我是怎樣經營的。”

巴菲特的公司成立後,他在離他樓上臥室不遠的由玻璃圍起的走道裏經營開了這家公司。巴菲特無人可敵的投資傳奇從這裏開始了。那個後來被稱為“股神”的人已經踏上了征途。

2.征途中的考驗

在開始時,巴菲特的辦公場地曾引起了別人的懷疑。一位投資者看到巴菲特居然在離臥室不遠的過道裏操作公司的業務時,說服不了自己把錢交給這個年輕人。

許多人對巴菲特的公司並不看好,但他自己卻有著令人驚訝的自信——這種自信在許多人看來簡直是瘋狂——他並不擔心如何掙到更多的錢,卻經常擔心如何處理當他變得富有後難以計數的金錢,更擔心他的孩子們會受到金錢的腐蝕。

我們始終無法想象,一個在當時還沒有穩定收入的人會有這樣瘋狂的自信。當然,他還是辦真事辦正事的。一種有投資價值的股票,巴菲特先要說服自己,而一旦他做到了,他就不會聽取別人的意見。因為他知道預測股票市場走勢與買賣時機是毫無意義的,沒有任何資料能用於判斷宏觀經濟形勢。

唯一讓他相信的就是他自己的分析,他一個又一個地選出廉價的股票,此時,他的才智並沒有反映在他的經營範圍上——那隻局限於投資業。他的才智蘊藏在他的精神之中,他的整個精神都凝聚在一個絕妙的發泄中,就如同他在孩提時代分發報紙一樣。他一個公司接著一個公司地分析著,然後記在腦子裏。當他一旦發現某個公司變得便宜了——股價低於公司的內在價值了,他便迅速出擊。

毅力、自信和聰明成就了巴菲特,在不到一年的時間內,他已擁有了5家合夥人公司。五年,他果然成了一名百萬富翁。

這個世界上原本沒有奇跡,隻是因為沒有人創造。倘若將巴菲特與比爾·蓋茨相比,是沒有可比性的。因為比爾·蓋茨在30歲的時候已經成為億萬富翁。

但是,我們要知道的是,在投資領域,巴菲特在30歲前的確創造了許多奇跡。這種奇跡仿佛一根火柴,猛地劃亮,從此後,奇跡之路在他麵前展開,火光越來越大,越來越亮,直至成為今天我們頂禮膜拜的“股神”巴菲特。

有人說,理解巴菲特需要一百年。因為他的確是美國生活中的一個獨特形象,他不僅是位偉大的資本家,而且是位偉大的解釋美國資本主義的人。無論是過去、現在,還是未來,他的所有都在教導我們該如何考慮業務;他同時用財富與神話證明了股票投資是一種合理的具體的事業,而不是撞大運;他在經濟生活和社會生活中都追求著最高的權益資本收益率。

許多年前,或許有人會問,誰是沃倫·巴菲特。但許多年後,這已經不是一個問題,倘若你還不知道沃倫·巴菲特是誰,那你真的就落伍了。

在30歲前,巴菲特打開了財富之門,30歲後,他走進了這扇門。任何一個人都必須承認,隻有他,可以從容自若地走進這扇門,並且他從來不會將門關上,而是等著許多人走進來。

非常專注

成功的投資在本質上是內在的獨立自主的結果。

——沃倫·巴菲特

1.難能可貴的“專注”

在下雪的時候,伸出雙手去迎接晶瑩的雪花,待到手中的雪花足夠多的時候把它揉成一個雪球。把雪球放在地上慢慢滾動,推著它滾過草坪,滾出院子,繼續向前……這樣的遊戲,你我小時候都不陌生,而半個多世紀前酷愛玩滾雪球的男孩沃倫·巴菲特,恐怕也未曾料想自己會推著“雪球”一路前行,幾乎全部的人生都用來尋找“很濕的雪”。巴菲特本人曾這樣說過:“為了取得成功,一定要找到濕雪和一道長長的陡坡。”“濕雪”即為在合適環境中能夠不斷滾動增長的基金,而“陡坡”則是讓資金有足夠的時間變大、變強的企業。

而身為財富王者的巴菲特,卻把自己的成功歸結為“專注”。作為巴菲特傳記作者的艾麗斯·施羅德也曾經在傳記中這樣寫道:“他除了關注商業活動外,幾乎對其他一切如藝術、文學、科學、旅行、建築等全都充耳不聞,所以才能專心致誌於渴望占有的東西。”“專注”這個詞的含義很單調,沒有強烈的感情和濃鬱的色彩。與“勤奮”和“聰明”相比,“專注”給人的感覺也是不及它們的行動力度。但縱觀巴菲特的投資經曆,不難發現“專注”在風雲變幻的大環境下的可貴——它不但是一種保持理性、排除幹擾的控製力,更是一種有所為、有所不為的魄力,是一門減少枝蔓、宛如修煉的藝術。

巴菲特在很小的時候就表現出了一種出眾的金錢觀念。他隨時隨地都在思考數字,6歲左右,他的愛好和興趣就圍繞著數字打轉,看著1美元,腦袋裏想的卻是它加起來就會變成10美元。隨身帶著自動換幣器,與父親旅行要求去紐約證券交易所。沒過多久巴菲特閱讀到了《賺1000美元的1000招》,當他讀完這本書,對自己身邊的朋友說他要在自己35歲之前成為百萬富翁。巴菲特非常堅信自己可以實現自己的夢想,事實證明,他確實做到了而且做得特別好。

巴菲特大學畢業後就讀於哥倫比亞大學,成了格雷厄姆的一名得意門生。巴菲特從格雷厄姆那裏明白了“市場先生”的危險,並且學會了如何拋開市場行情分析公司價值的秘訣。在巴菲特的大學時代,幾乎所有年輕人都把努力在大公司裏向上爬看做成功的必由之路。在艾森豪威爾領導的戰後及大蕭條後期的美國,安穩的工作是非常重要的,美國人都相信,從政府到大企業,這些公司和機構在本質上都是樂善好施的。在龐大的蜂房裏找到一間巢室並盡快適應它,這是當時的人普遍選擇的道路。

然而巴菲特已經走在他自己選擇的與眾不同的路上。盡管在跟室友相處、跟異性約會等很多瑣事上都笨拙得像頭大象,但隻要一談起“股票”,他便底氣十足,最終選擇畢業後做一名投資顧問。彙合眾人的資金,風風火火地往返奔忙於紐約和家鄉之間。他的名字很快像病毒一樣在投資者當中傳播開來。“和沃倫·巴菲特一起投資會讓你變富有!”從前是他請別人幫忙,而現在是別人懇求他幫忙。人們對他賺錢能力的信賴竟飛速發展為相當程度的依賴——如果有人決定要從合夥公司把錢拿走,他們甚至會覺得,自己虧欠了巴菲特。

2.無比專注的巴菲特

正是因為巴菲特不斷地執著研究和專注分析投資,他邁出了通往成功的一大步。他購買了“煙蒂型股票”,最終買進了美國商業史上一些最偉大的品牌,包括可口可樂和吉列,以及其他的私營公司,如內布拉斯加家具城和喜斯糖果公司。這些公司都很賺錢,為巴菲特賺取了大量可供投資的資金。

巴菲特在47歲實現了他所有的夢想,身價達到7200萬美元,他旗下的公司市價已經達到了1.35億美元。他是3家公司的CEO,成功買進和賣出了許多公司的股票,而多數人可能一生也說不出這些公司的名字來。他最初的合夥人大都成了超級富翁。

很多對財富有欲望的人都會有類似這樣的幻想:如果我有100萬,我要買房買車,或者旅行等。可是巴菲特對待金錢的心態確實很讓人崇敬,他說:“錢可以讓我獨立。然後,我就可以用我的一生去做我想做的事情,而我最想做的事情就是為自己工作。我不想別人主導我,每天做自己想做的事,這對我來說非常重要。”“掙錢”和“癡迷於錢財”,在別人身上或許難以區分,但在巴菲特創造的驚人平台上竟然涇渭分明——他想做的就是繼續“掙錢”,而不是“癡迷於錢財”。

巴菲特的投資理念受到了格雷厄姆的很大影響,但是巴菲特卻有自己獨到的見解和理念的創新——評估投資價值,規避風險,保留安全邊際,讓複利發揮實際功效。盡管在60年代的賭博性投資和90年代互聯網的泡沫時期,投資者都被卷入狂潮,但是巴菲特卻依然專注於自己的原則,隻選擇自己可以掌握和評估的股票,並盡量在很便宜時買進。

2008年,巴菲特在曆史上罕見的金融危機麵前出現了投資失誤,但是這並不能影響巴菲特。一向以長線投資為目標的巴菲特,不會被金融危機引發的股市大動蕩所困惑。出水才看兩腿泥,巴菲特的定力就在於“專注”兩字。

隨著生活和事業閱曆的不斷增加,巴菲特也正在努力使自己的人生更加和諧和完美。他也開始慢慢改變自己一直堅持的理念,比如對事情絕對的關注。有這樣一段話正是恰如其分地表達了巴菲特的心聲:“不僅僅是賺錢方麵,在認識世界、結交朋友的時候同樣需要‘滾雪球’。我們一生中要麵臨諸多選擇,要爭取做一個受歡迎的人,其實就是讓自己的雪球在雪地上越滾越大,最好是一邊前進一邊選擇積雪皚皚的地方,因為我們沒有機會回到山頂重新開始滾雪球,生活正是如此。”

生活中並不耀眼的巴菲特

高等院校喜歡獎賞複雜行為,而不是簡單行為,而簡單的行為更有效。

——沃倫·巴菲特

1.最愛簡單低調

中等身材,膚色有點白皙,外貌普通,戴著一副大大的玳瑁眼鏡,這就是大名鼎鼎的巴菲特。人們看見他會感覺很愉快,他給別人留下的印象也總是那麼和藹可親。

了解巴菲特的人都知道,巴菲特一直秉持著簡單低調的生活原則。在他開始創業的時候,他的身上就體現了謙虛和專注等諸多優秀品德。巴菲特會在信封的背麵記錄錯綜複雜的金額事項,他在一個房間內進行他的事業,一向過著樸實無華的生活,堅持將營業成本壓到最低,手上的現金要多,債務最好很少或根本沒有。在他很快就要成為百萬富翁之際才放手小小地“揮霍”了一下,即用295美元給自己的合作夥伴買了一部IBM打字機。

就是這樣一部打字機,巴菲特選擇的依然是標準型,而不是價格最貴的經理型。

一向“小氣”的巴菲特,偶爾會從財庫中掏出一小部分為自宅加蓋房間,包括在家裏蓋一座壁球場。他家的車庫和玄關堆滿了櫻桃可口可樂,他以愛喝這種可樂聞名,他一向親自買可樂,一次買50箱,因為這樣就可以享有很好的折扣,也不用經常往返購買。

有人曾經這樣說:“如果他和其他三個人一起走進來的話,我不會認出他來的,除非他頭上有五彩的光環。”巴菲特從來不會刻意關注自己的形象。他衣著總是很隨便,他的領帶總是很短,領帶的下端通常在腰帶上麵幾英寸的地方。他常常會穿著磨損很嚴重的鞋子,他的外套和領帶總是顯得那麼不協調。如果他穿西服,西服的樣式也是非常地保守。盡管他的家人也曾給他買過幾套西服以改善其外在形象。如果不認識巴菲特的人看到他,很容易就會把他看做是一家小公司的職員,或是美國任何一家百貨公司一個很普通的員工,或者是一個農民。

伯克希爾公司的副總裁查爾斯·芒格曾說過:“巴菲特的裁縫技術必然會給整個商業界帶來很多的娛樂和消遣。”“他看起來像是一位大學裏的老教授。”奧馬哈股東克曆夫·海斯說。

巴菲特是第一個對自己的外表自嘲的人,一次在電話會議上他告訴所羅門公司的客戶說,他們處於“非常有利的位置”,因為他們隻能聽到他的聲音,但不能看到他的容貌。

周末的早晨,巴菲特經常會穿著一件破舊的海軍藍T恤衫,衣服上還能清楚看見證券交易委員會的標識語。洗頭發後,他也不會選擇吹風機,也不會仔細的去打理自己的發型,遠遠看著像是剛剛起床一樣的淩亂。

“對於任何物質的東西,我都不是很感興趣。”巴菲特曾經說道。事實證明,正是他對待物質的這種超脫的心態,才讓他有更多的精力和時間去經營他的事業。

2.樂觀積極的性格

雖然巴菲特在物質上沒有要求,但是他的性格卻是熱情和開朗的。許多人都用不同的方式對巴菲特那非同尋常的個性進行了描述:“他擁有非凡的記憶力,他的記憶就好像照相機一樣準確”,“過去常常閱讀各種百科全書”,“他的大腦就好像是一本百科辭典,濃縮了多科知識的精華”,“他閱讀速度很快,簡直就是一目十行”,“在證券分析方麵無人能比”等。是的,這就是巴菲特,他睿智、深刻,有著淵博的知識,有著聰明的頭腦,在他的人生旅途上書寫了一段又一段傳奇。

與普通人有自己的愛好一樣,巴菲特喜歡打網球、高爾夫球和壁球,除此之外,他對拚字遊戲也保持著很大的熱情。但是巴菲特最鍾情的則是橋牌。在巴菲特的眼中,打橋牌比參加雞尾酒會更加有意思。巴菲特說:“如果我可以有三個會橋牌的密友,就是去坐牢我也不在乎。”由此可以看出,橋牌確實是巴菲特的最愛。從1993年到1995年間,巴菲特擔任一家公司的橋牌隊隊長,該隊連續三年打敗眾議員隊。巴菲特很喜歡跟舊金山的歐斯柏格打橋牌,她曾經是兩度世界女子橋牌賽冠軍隊的成員。對巴菲特來說,他有著自己的最理想的紐約之夜。那就是橋牌,牌友,花生,冰淇淋和火腿三明治。

在平常閑暇時,巴菲特的牌友則是他的親人和老蓋茨。身為律師的老蓋茨是比爾·蓋茨的父親,有時巴菲特也會和他的奧馬哈朋友打橋牌聯絡感情。一位退休的廣告業高級主管說:“巴菲特的牌技非常高明,如果他有足夠的時間盡情磨煉牌技,一定會成為全國頂尖的高手。”從另外一個角度考慮,也許一個優秀的橋牌高手和一個一流的證券分析師,在直覺上確實存在著某些相通的地方。正是他們都需要去預測未來和統籌全局,因為他們都是在用自己的智慧去麵對變化莫測的局麵,所以他們可以相互啟發和不斷進步。

巴菲特也曾經以橋牌為依托,更形象地闡述了投資者在股市裏應該學會的投資思想。他說:“橋牌是最好的腦力運動,你每十分鍾就會看到一個全新的局麵,在股市裏,你是依靠自己的理性而不是以市場的變動來決定投資,橋牌就是權衡盈虧比率的遊戲,你必須學會隨時計算盈虧。”值得投資者學習的是,無論是對待自己的事業或是打橋牌,巴菲特都表現得無比地專心。

其實,巴菲特也並非一個完美的人。他在某些方麵確實也存在著一定的不足。下麵就是一些人給巴菲特的批評之詞:“他需要別人幫助才能打開收音機”,“幾乎不能一個人發動汽車”,“如果他的家裏買了一件新家具,或是鋪上了一塊新地毯,他從來不會留意到的”,“我認為他不知道如何使用傳真機”等。巴菲特曾承認說:“在打開傳真開關方麵我確實有點小麻煩。”舉例來說,有一次巴菲特在美國首都華盛頓的國家機場時,跑到公司噴射機專屬的櫃台處問怎麼搭乘出租車。這也是我們心中的“股神”巴菲特,這個他顯得那麼珍貴和可愛。

在巴菲特的身邊,不存在所謂的私人助理和智囊團體。當他的身份是一個財富王者的時候,他表現得一如從前。他不裝腔作勢,腳上的鞋子早已飽經風霜,手上戴的是天美時表,用的是百利原子筆。巴菲特絕對不是一個思想簡單的泛泛之輩,但是他卻從始至終崇尚著簡單的風格。他把大智慧融入於簡單中,他用簡單的道理去解讀人生、解讀市場,最終成就了一個最不簡單的奇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