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育兒妙法 第11節孩子真的說謊嗎(2 / 2)

四、有意的謊言

有意的謊言,亦可歸納成3種不同的原因。

1.為了受人歡迎

有些孩子說謊隻是為了吸引別人的注意或得到讚賞,因此他並不在乎因說謊而受罰,反而相當得意自己因敢說謊而成為友伴中的英雄。此外,親子關係疏離的家庭,孩子會為了吸引父母的注意,而故意以說謊為手段。

2.為了自我防禦

孩子為了怕被處罰,所以隻好以說謊來搪塞事實,這個現象在嚴罰、強調絕對服從的家庭中最為常見:

3.受成人的暗示

孩子的模仿力相當強,父母日常的一言一行都是幼兒學習的對象,成人粉飾、虛偽的行為,例如說話不算數、不履行諾言等,往往成為幼兒耳濡目染的模仿對象。

五、處理說謊問題的基本原則

父母在處理孩子說謊的問題時,不妨從上述種種謊言背後的動機及成因著手。也有許多研究發現,孩子首先判斷的差異並不完全在發展階段的不同,而是受到家庭生活方式、家庭結構、孩子本身的氣質和成熟度,以及同伴和社會氣氛的影響。這些研究結果提醒我們在處理這些問題時,不但要從孩子本身,更要從家庭、同伴、社會等不同角度來考慮。

在麵對這種棘手的問題時,父母可掌握下列基本原則及做法:

1.先找出說謊的原因

當父母第一次發現孩子說謊、欺騙時,一定相當震驚及憤怒,但是在尚未找出說謊的動機時,不要急於責問或揭穿謊言,不妨以心平氣和的溝通方式,來聽聽孩子真正的需求和內在動機。因情緒困擾所造成的謊言,往往顯露出幼兒對愛的渴求。

2.不要對幼兒的行為過早貼標簽

在“三歲定終身”的錯誤觀念下,有些父母認為小時候說謊,長大就可能會變成騙子,所以嚴厲阻止說謊,或施以重罰,當說謊情形再出現時,則斷然下評論。這種過早貼標簽的現象極可能產生自我預言的應驗效果,所以父母切勿隨意亂下斷言。

3.父母以身作則

孩子在生活中會不知不覺受到四周成人的影響,有時孩子的謊言是來自父母。在教養過程中,父母一直是幼兒最重要的學習榜樣。如何成為一個言行一致的好模範,是大家需要努力學習的。

4.從幼兒的發展特征來看孩子的問題

幼兒無意的說謊,基本上是為了滿足心理上的需要,而語言技巧的錯誤,也是幼兒發展過程的特征。學前階段幼兒身心常處於一種動態、多變狀況,父母若不夠了解孩子,難免會以成人的角度來看孩子的行為,而給孩子過高的標準。這樣不但不能解決問題,更無法依據孩子的發展特征而給予必要的協助。

親子之間應是互相信賴、坦誠的,孩子說謊往往代表親子關係亮起了紅燈。當處理類似問題時,除了觀察孩子的狀況之外,父母更要檢視自己的態度,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才是解決問題的根本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