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促進嬰幼兒心智發育 第16節創造力與智力(2 / 2)

一個能表現創造力的兒童,通常比較會反應和表達他對事物第一瞬間的驚喜,或是特殊而有趣的念頭。

7.洞察力

有創造力的兒童心智活躍,常以一種遊戲性的態度探尋各種可能性。

五、由環境因素來標識創造力

如果創造力是一種遺傳性的潛能,環境就是一個極大的變因,可以加強也可以抑製其發展。一個對人、地、事物擁有豐富體驗的人,能呈現多樣化可能性的創造力。

在兒童成長的過程中,家庭環境是一個關鍵因素。研究者研究成人的創造力,發現兒童期的家庭影響頗為重要:

(1)父母是否尊重兒童。

(2)父母是否信任兒童的能力。

(3)父母是否容許兒童自主嚐試以及做決定。

(4)適度的要求練習。

(5)家庭中的評價標準,強調動機、努力、價值、成功等正向經驗。

六、創造力與智力的關係

創造力與智力相比照,似乎有創造力的人應該也是高智商的人。其實不然,研究顯示,兩者之間並沒有一定的相關性。一般IQ測驗中,依然以單一答案為標準,所以並不能很客觀地評價出創造力的高低。至於可確定的是,具備創造力的人,基本上IQ至少要在100以上;也就是說創造力的表現,必須有一些基本知識為背景,作為醞釀與轉換的基礎。所以IQ的測驗,隻能作為參考工具的一種,而不能當做絕對的標準。托倫斯曾明白指出,如果我們隻憑著IQ值來辨認資優兒童,那麼我們將會漏失掉將近70%具有高創造力的兒童。專家研究學齡兒童的智力與創造力的相關性,突出的有4種模式:

1.高智商和高創造力

這類兒童不論在學習或遊戲時都十分專注和投入,對不同的學習環境,有較強的適應能力。對於學校的課業,通常頗為自信,並能積極而主動地參與。

2.低智商和高創造力

這類兒童在傳統教育體係的學校中,遭受極大的挫折感,常會有適應不良而妄自菲薄的現象,缺乏自信。

3.低智商和低創造力

這類兒童似乎太能理解學校的意義,他們的表現大多較為被動而退縮。

4.高智商和低創造力

這類兒童追求學校中的高成就,十分專注於課業並有高度自信心,然而卻不是學校活躍的一群。既聰明又乖巧。換言之,具有高創造力的兒童,往往會有較多的個別狀況,需要老師較多的注意,因此也比較會被看做是問題學生。

我們常會驚喜於兒童豐富原創力的表現。相對於兒童,成人展現優異創造力的人數,卻隻剩少數的所謂精英分子。為什麼有這麼大的差距呢?托倫斯曾以一圖表顯示創造力的表現與年齡的關係:創造力的高峰點出現在4至4歲半,進入小學之後便急劇下降。這或許是因為學習的壓力,以及讀、寫、算的繁重課業,抑製了創造力的發展。因此適當的環境、正確的練習,才能使創造力繼續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