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三(2 / 2)

負責監造賽貢銃的是樓楠。這裏整日爐火熊熊,鍛鐵聲叮當成陣。

戚繼光拿起一杆造好的賽貢銃,對部下演示。槍銃從日本傳來,它快而準,殺傷力強,但日本的鳥銃威力小,佛朗機威力大,卻又太笨重,使用時又需要支架,攜帶不便,戚繼光設計改良的賽貢銃,就是兼取其長,威力與佛朗機一樣,不需支架,放在平地上就可發射,還能自如地調整角度。

說罷將賽貢銃平放地上,試著調整槍口高低。

他令樓楠,放一銃試試。

有人在前方設了靶子,樓楠親自加鉛丸,點火試銃,咚的一聲,煙火中,一片鉛丸飛出,全部命中靶子。

軍中又掀起一片叫好聲。

胡宗憲的大轎來到校場,戚繼光得信,急忙上馬回到校場,迎上前去。

戚繼光趕回來時,胡宗憲早下轎了,正與同行的汪道昆在看士兵操練,臉上漾著滿意的笑容。

戚繼光問候過胡宗憲,問汪道昆,伯玉可是稀客,什麼時候回來的?這汪道昆三十二三歲光景,安徽人,也是嘉靖進士,當過一任義烏知縣,此時在兵部供職,官居員外郎。他是胡宗憲同鄉,也是胡宗憲的座上客,戚繼光曾在胡宗憲那裏幸會,還同桌共飲過。

胡宗憲說,汪道昆是他借來的“芭蕉扇”,用來扇滅義烏的火焰山!

戚繼光一怔,火焰山?什麼火焰山?後來他突然想起來了,胡宗憲前幾天去義烏處置械鬥糾紛了。火焰山顯然指械鬥之火。

原來汪道昆當過義烏知縣,熟知當地風土人情,幫了胡宗憲大忙。

汪道昆說,幫忙談不上,人家給麵子罷了。

戚繼光看胡宗憲氣色不大好,猜是旅途勞頓所致,勸他該好好歇息一下。

義烏一行,真叫胡宗憲焦頭爛額,這民間械鬥惡習害人哪。

是呀,官府又不能出兵彈壓,隻能勸阻,耗時費日,令人頭疼。

不知為什麼,戚繼光對義烏械鬥十分感興趣,問得很仔細。

胡宗憲說,義烏那邊是因開礦的事引起的械鬥,義烏城南有一座八寶山,八寶山一帶有礦,永康人鹽販施文六聽說了,就跑去看,看到山上土色耀眼,以為含金,就糾集鄉族去開采,當地人哪肯讓肥水外流,雙方就打起來了。

八寶山大戶陳大成振臂一呼,召集了義烏各鄉幾千民眾,雙方混戰,打得不可開交,一場惡鬥,施文六等三十多人被打死,這一下,激起永康人眾怒,以王如龍為首,聚攏永康、處州人幾千人來報仇。雙方死傷不計其數。僅這年十一月一次械鬥,永康人就有一千多人斃命。雙方累計死亡幾千人了,這義烏人勇而好鬥可想而知。後來胡宗憲調來湯克寬幾千兵,總算把雙方隔離開了。

戚繼光聽得眼裏直放光,這樣看來,義烏人、永康人都很強悍勇猛了?是這樣嗎?

汪道昆直搖頭,打起架來前仆後繼,不要命。

戚繼光情不自禁地叫了聲好。

胡宗憲很奇怪,我都被悍民弄得身心疲憊了,你叫什麼好?

戚繼光卻有另外的看法。這樣強悍的民眾,倘若招募為兵,加以訓練,一定是一支常勝之師。況且,能帶幾千民眾械鬥,當有將帥之才。他稱這叫“化腐朽為神奇”。

好一個“化腐朽為神奇”!汪道昆有同感,還真叫他說對了,義烏的陳大成自不必說了,對手王如龍也十分了得,他統領幾千礦工與陳大成惡鬥,也是堂上一呼,台下百應的人物。

戚繼光躍躍欲試地說,招強悍勇猛之兵,得去義烏!

胡宗憲不以為然地笑起來,真是匪夷所思,械鬥之事,也能與你練兵沾邊。走,看看操練去。

戚繼光便不好再說什麼了。

看了一會兒藤牌陣,胡宗憲讚道,真是熱火朝天哪。這幫紹興兵怎麼樣?

戚繼光說,比曹天佑的兵好些,畢竟也是五十步笑百步,多數是兵痞、油滑之徒,刁習難改,不過訓練一下總比懶散強。雖不敢大張旗鼓,他還是悄悄招了些台州兵,不敢聲張,怕給胡宗憲惹麻煩。

胡宗憲說,那就好,我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上頭問,我可是裝傻,一問三不知。

幾個人都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