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三(1 / 2)

第二十六章 三

台州校場已經好久沒有這樣殺聲響亮了,荒草沒膝的演武場重新開拓出來,戚繼光的三千紹興兵和在台州新募的五百壯士正在這裏操練。

校場上喊殺聲震天,戚繼光一副教頭打扮,連沈四維也女扮男裝成了教頭,起早貪黑訓練士卒。

戚芳菲和戚金印、吳春柳等人也在接受訓練。

一隊士兵正在訓練藤牌陣,進退有序,像一堵整齊的牆在推進。

戚繼光正看操練,胡守仁帶來一個小將,年僅十七歲的張元勳一身戎裝走到將台下,對戚繼光一抱拳,小的張元勳參見戚大人!

戚繼光打量著這個英氣逼人的小將,頓生喜愛之心,也著一身男裝的戚芳菲快人快語地說,嘿,好英武!這不是羅成再世嗎?

戚繼光問他是從哪裏來的?見我幹什麼?

張元勳說,來當兵啊,報國恨家仇!

戚繼光問,你有何仇?

張元勳是太平(今溫嶺)人,父親曾散盡家資聚眾抗倭,力戰陣亡,臨終時再三囑他,要投一個好將軍,報國恨家仇,否則他死不瞑目。

哦,戚繼光想起來了,令尊大人莫非就是抗倭英雄張愷嗎?

張元勳說,正是家父。

戚繼光雖未與張愷謀過麵,卻早有耳聞。他說,令尊大人是抗倭豪傑。盡管本地招兵名額已滿,還是破例收下他了。可又說,不知他武藝如何?

張元勳說粗通一二。

戚芳菲抖抖手中劍,問他,敢跟我比武嗎?贏得了我這把劍,讓你當百戶!贏不了,回去拍牛屁股吧!

說畢哈哈大笑。

戚繼光斥責她,別在這胡說,天外有天,人外有人,你未必是小將對手!

張元勳朝戚芳菲一笑,一拱手,那就多有得罪了。

說罷提了一杆銀槍拉開門戶,戚芳菲也不搭話,舞劍呼呼風響,氣勢逼人。二人大戰三十回合,士兵都來圍觀,喝彩聲陣陣。隻見張元勳愈戰愈勇,戚芳菲漸漸不支,又急於取勝,不曉得人家是賣破綻,在張元勳拖槍“敗北”當兒,她猛追下去,不防張元勳一個回馬槍把戚芳菲搠翻在地。

眾人叫好。張元勳說了聲“得罪”,上去扶起戚芳菲。

戚芳菲拍打著身上的土,說,行,有一手。你贏了,當百戶吧!

戚繼光說,你好大口氣,自己還白丁一個,居然封起官來了!

眾人大笑不止。

張元勳又一指整齊站在操場外的百餘壯士說,這都是家父舊部,還望戚大人一起收納。

戚繼光說,同樣破例,全收。

張元勳抱拳道,謝將軍。

戚繼光問那些人,你們誰是頭兒?

眾人七嘴八舌地說,“小將軍呀!”“可別小看他,可老成持重了!”“可千萬別把我們拆開呀!”

戚繼光拍了張元勳肩膀一下,看來,不封你個百戶,他們非造我反不可!好,就命你為新河百戶,去守新河!

張元勳雙手一抱拳,得令!

戚芳菲洋洋得意地說,怎麼樣,我有先見之明吧?說封就封了吧?你得謝我!

張元勳一笑,謝這位小兄弟吉言!

離開校場,戚繼光又去視察攬勝門內的工匠房。

這裏有一排毗連的工匠棚,有鍛造刀劍的,有造賽貢銃的,也有造藤牌的。

陳文清正在督造藤牌,它以輕木為杠,長五尺,闊二尺,先用兩層生牛皮釘好,然後用三斤上等繭綿裝成布袋,貼在牛皮裏麵,再把每兩張綿紙團成球,逐行擺好,再蓋上一層五斤重的繭綿布袋,四邊用竹釘固定,最後用布裹好,塗上厚厚一層桐油。這是戚繼光親自繪圖發明的新式藤牌,專門抵禦倭寇大刀和鳥銃。

戚繼光將造好的藤牌拿到戶外,立在五十步外,用箭射,射不透,用鳥銃槍擊它,子彈根本穿不透。

士兵歡呼。

戚繼光給這種藤牌取了個名字,叫剛柔牌,剛是硬度,柔是韌性,可以說“軟硬不吃,刀劍不入”,除了上陣手持,行營布城時連結成牆壁,也可當防禦工事。

隔壁是造賽貢銃的工匠棚。賽貢銃的名稱和構造原理同樣是戚繼光命名設計。龍山戰役中,戚繼光把繳獲的日本佛朗機拆開來,研究後加以改良,成了明軍中的重武器,叫賽貢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