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一(1 / 1)

第十八章 一

這天,宋朝舉的護衛家丁站滿了鄉間別院前院。宋朝舉準備回寧波去。

宋朝舉正要上轎,見吳春柳掛一把腰刀、一身戎裝進來,不覺吃驚,暗想,她怎麼這身打扮?

吳春柳也沒寒暄,話說得很難聽,危難之時,連親人都指望不上,再不拿起刀來,更得任倭寇宰割了。

宋朝舉明白她還在生自己的氣,上次拒絕鄉親進來避難,雖說做得絕了些,他並不後悔,他不能毀家利人吧?今天他試圖對吳春柳解釋幾句,緩和一下。他說,她也看見了,那天倭寇上千人來攻,他心裏也發慌。

吳春柳不買他的賬,我們一無遮攔地在倭寇麵前不更危險嗎?她最氣惱的是,表姑父讓她在鄉親麵前抬不起頭來。

宋朝舉實在不敢把那麼多難民放進來的理由,還是那句話,萬一混進奸細怎麼辦?不怕一萬,隻怕萬一呀。

吳春柳說,都過去了,不提它了。

宋朝舉問她這幾天在哪裏安身,又問她家人有沒有消息?宋朝舉說他一直在找她,他今天正要回寧波去,這裏兵荒馬亂的不安全,他讓吳春柳跟他走。

吳春柳根本不相信宋朝舉的鬼話,他的鄉間別院離塗下橋並不遠,二十多裏地,他想去打聽,不是容易得很嗎?遇難才見人心,從前父親在禦史任上時,宋朝舉三天兩頭往塗下橋跑,他沒少沾光,現在卻這樣無情。吳春柳懶怠跟他多費口舌。

宋朝舉歎氣連聲,做出一副悲天憫人的樣子,慨歎一轉眼就家破人亡了。他勸吳春柳別固執,他發誓,待她會像親女兒一樣的。

吳春柳說一家人都完了,她沒法平靜地在閨門裏當小姐。她決心已下,拉抗倭民軍,報仇雪恨。

怪不得她這身打扮呢。宋朝舉說,你若是男子,我不攔你,你畢竟是個女孩子呀。

吳春柳頂了他一句,倭寇殺人掠人,可不分男女。

既然吳春柳不是投奔宋朝舉來的,他猜想,吳春柳一定有事,才來見他。

果然,吳春柳說有件事求他。

宋朝舉說,至親骨肉,這麼客氣幹什麼,有什麼事,盡管開口。

吳春柳想借二百兩銀子。

宋朝舉有點吃驚,幹什麼要這麼多銀子?想修複她家房子嗎?

吳春柳哪有這個心思,隻能等天下太平了再說了。

宋朝舉不明白,那她要這麼多錢幹嘛?

吳春柳是為打造兵器籌錢,加上鄉兵人吃馬嚼,這些銀子怕還不夠呢。

宋朝舉皺起眉頭,你還真想舉旗大幹啊?

吳春柳說她主意已定,決不回頭。

宋朝舉說,禦敵保民,這是朝廷官府的事呀。

吳春柳回他一句,天下興亡,匹夫有責呀。

宋朝舉想了想,說,咱們先不談銀子的事。我問你,你去找台州知府、浙江巡撫衙門去照準了嗎?

吳春柳根本沒想走這一步。辦民軍抗倭,這是老百姓自己的事,用得著官府照準嗎?

宋朝舉說,這你就不明白了。任何朝代,舉刀兵都是犯忌的事,官府怕百姓造反,豈能開這個口子?

吳春柳說,這事表姑父就別操心了,如果真需要得到官府照準,我再去辦。反正這事也牽連不到他。

宋朝舉和吳春柳回到客廳,宋朝舉看看無法阻止她了,就對吳春柳哭窮:你該知道,這些年致仕在家,沒多少收益,天下動亂,佃戶走死逃亡,地裏收不上租子,我這一大家人,又養著護院家丁,哪不得開銷?常常是拆了東牆補西牆,哪有多餘的銀子?

吳春柳好不失望,她說,瘦死的駱駝比馬大,我不信表姑父連二百兩銀子都拿不出來。表姑父是怕我還不起吧?

宋朝舉說,這話說遠了。你我至親,若手頭寬裕,就是送上二百兩,也不是什麼大事呀。

吳春柳心裏好不淒傷,她領略了人間冷暖、世態炎涼了。她站了起來,說她也不借了。押二百兩銀子總可以吧?她家有一百多頃良田,宋朝舉是知道的,田地,倭寇是背不走的。她想先押出二百兩銀子來,如果宋朝舉不押給她,她也不怕,她去找當鋪。

宋朝舉告誡她千萬別去找當鋪,他們最會趁火打劫,借機壓價。

吳春柳心想,你還不是趁火打劫嗎?她說,表姑父怕我吃虧,就押給你吧。有便宜讓親戚賺也應該。

宋朝舉問起她的地契在手上嗎?

地契?早被倭寇一把大火燒了,不過吳春柳說,地是燒不了的,有四邊毗鄰出證,誰也賴不去。

宋朝舉同意了,答應先用吳春柳家西河那十頃地押銀子吧,叫她出個字據。

連吳春柳這平日大門不出、二門不邁的姑娘家也知道,那是她家最好的一塊地,號稱“金不換”。吳春柳不是心疼,而是心寒,她含著淚答應了,並索要紙筆,馬上寫文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