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主要領導 1(1 / 3)

第五章 主要領導 1

夏秋之交,一場強台風正麵來襲,狂風暴雨加上天文大潮,城鄉受災嚴重。

台風到來之際,劉克服去了湖窪地。當時為下午,台風外圍開始影響縣城,狂風陣陣,雨水掃來掃去。劉克服帶著人上了堤岸街,一行人各自套著雨衣,站在石壩前觀察,堤壩之外,南溪水流奔騰咆哮,迅速上漲,嘩嘩之聲驚心動魄。堤壩之內,湖窪地全線陷於內澇,街巷到處積水,與民居相間的水塘坑窪全都漲滿,一眼望去,這裏一片那裏一片,全是大水。

所謂水火無情,這種時候人很無奈,不論是平頭百姓,還是官員首長。麵對大水能做什麼?堵堵不住,導哪裏導,此刻人無法與水對抗,隻能避水而逃,三十六計走為上。那天劉克服在湖窪地隻問一條,人都走了沒有?都弄到哪裏去了?

鎮街領導告訴劉克服,他們已經檢查了數遍,此刻十室十空,全部居民都已從家中撤離。湖窪地低窪破落,屬高險地段,曆來大雨大澇,小雨小澇,民居破舊,一淹就倒,百姓早就練就了一大本事,最會逃命。由於本次台風預報及時準確,上級非常重視,一再強調加強防範,百姓都知道這個台風厲害,正麵襲擊,風強雨大,不是玩的,所以鎮街幹部一動員,大家很聽話,收拾細軟,四散走人。有親友可投的投奔親友,無處投奔的則聽從安排,集中到安全地點防災。

“主要安置在哪裏?”劉克服追問。

有兩個就近安置地點,一是農貿市場,二是縣第二中學。兩處安置地空間都大,可容災民拉家帶口,臨時落腳。

劉克服頓時不安。

“二中行嗎?”他問。

他們說沒問題。一個多月前縣裏做防汛預案時,陳銘縣長曾親自帶人到現場考察過,認為二中的禮堂可供應急,這禮堂有兩層,二層空間不小,可以臨時安置災民。禮堂的結構還好,前兩年經受過一場台風大水,學校受淹,該禮堂也在水裏泡了幾天,沒出問題,巋然不動,頂下來了。

劉克服當即趕到縣二中現場。

“那禮堂可不怎麼樣。”他說,“我知道的。”

還有誰比劉克服更有資格說話?當年劉克服從師範學院畢業,分配到本縣當中學物理教員,第一個工作單位就是縣二中,幾年後才離開湖窪地去了縣政府辦。他記得學校的禮堂是舊建築,蓋得挺結實,地基很深,地麵之上砌有人頭高的石牆,其上為磚牆,當年修建時顯然已經顧及湖窪地特點,對洪水浸泡有所考慮。但是舊建築年資已長,十分破舊,屋頂漏雨,牆體也有裂縫。當年劉克服在禮堂二樓教工活動室打乒乓球,扣球時猛一跺腳,樓板咚咚有聲,牆體似會搖晃,感覺很不穩固。去年二中校長曾找他,請求為維修禮堂撥些經費,他給財政局長打過電話,請他們支持。那時他曾對校長感歎,說如果有錢,這禮堂應該重建,不是維修的問題。眼下台風大雨到來,把災民安置在那裏,不免劉克服心裏擔心。

他到了縣二中,直接進了禮堂,時風更強勁,大雨如注。

二中校長在禮堂裏等候。校長告訴劉克服,有百餘居民安置在這邊,目前情況穩定。去年維修後,禮堂屋頂已不再漏水。

“當時加固牆體沒有?”劉克服問。

沒有。給的經費有限,應急先解決屋頂,牆體還顧不上。

鎮街領導問劉克服要不要上樓探望一下災民,劉克服搖頭:“先看看房子。”

他領人冒著大雨,繞禮堂走了一圈,那一圈走得他渾身冰涼。

如他所知,這禮堂牆體有裂縫,不止一處,有幾條看上去簡直觸目驚心。湖窪地地質情況比較複雜,二中所在位置地下是一片古沼澤,樓堂建於其上,受沉降影響,牆體受力不均產生了裂縫,其程度雖不至於破壞樓房結構,也屬一大隱患,大風洪水重擊之下,可能支撐不了。

劉克服搖頭:“恐怕不行,得考慮轉移。”

身邊隨行官員麵麵相覷。城關鎮一個頭頭說:“隻有這裏啦,沒地方搬。”

劉克服拿出手機,給縣政府辦主任打了電話。

“你那個大會議室這兩天有什麼用?”他問。

主任報稱大會議室正在整理布置,陳銘縣長回來後緊接著要開慶功會,政府辦安排工人給會議室掛彩燈,牽彩條,還有標語什麼的。雖然台風來了,大人小孩沒一個敢偷懶,眼下還在緊張忙碌。

劉克服說:“先停下來。湖窪地這裏有情況。”

主任一聽劉克服要拿政府大會議室臨時安置災民,大驚,連說能行嗎?這麼多人,吃喝拉撒,不能另找個地方嗎?

劉克服告訴他眼下沒有其他辦法。先應急吧。沒什麼大不了的,最多就是讓政府會議室充幾天難民營。台風洪水會死人的,要是多死兩個,還有什麼慶功會?現在救命要緊,其他安排再說。

“要不要那個,”對方字斟句酌,“跟陳縣長說一聲?”

劉克服道:“你馬上去會議室安排,其他的我處理。”

主任喏喏,再沒說話。

此刻劉克服指揮全縣抗災,卻不是老大,幾個月前才從常務副縣長提為副書記。本縣兩位主官眼下都不在縣裏,原副書記陳銘當了縣長,此刻遠在北京參加表彰會議,接受一個全國性的綠化榮譽稱號,領獎返回後,擬立刻在本縣隆重開會慶功,會場正在緊張布置,地點就是劉克服擬安置災民的政府大樓頂樓會議室。本縣一把手,縣委書記應遠走得更遠,人在歐洲。應書記在年初市人大會議上已經當選為人大副主任,本縣書記暫時還兼著,省人大組團赴歐洲訪問,市裏派他參訪。兩位主官在外,劉克服充大,負責縣裏日常工作,台風不早不晚,挑這個時候來湊熱鬧,讓劉克服寢食難安。劉克服本不管抗災事務,台風到來之前才被指定負全責,以往天塌了有高個的去頂,今天不幸死人的話,個個都要算到劉克服頭上,所以他特別小心。

轉移二中禮堂災民時出了件事情,有一家人拒絕離開。

這是一大家子,八九個人,有老有少,在禮堂二樓占了一塊好位置,待在活動室裏邊,有桌椅可以放東西,有空地躺著睡覺,比外頭一些隻能席地而坐的災民舒服。他們不願放棄既有優勢,聲稱就待在這裏,決不離開。工作人員再三勸告,說禮堂這裏不安全,隻怕頂不住,必須轉移。他們埋怨,是政府把他們從家裏叫到這個破禮堂的,為什麼知道這裏不安全還讓人過來?既然來了就不走了,一切責任由政府負責,他們就是死給政府去埋。

那時外頭風聲大作,雨越來越大。奉劉克服之命緊急趕到二中禮堂協助轉移災民的縣、鎮幹部,警察和武警官兵穿著雨衣在大雨中奔跑,接送災民的幾部大卡車停在禮堂外操場上,大部分災民已經上車,禮堂二樓上還有一些災民,除了聲稱堅決不走的那一家子,還有一些人在猶豫觀望。

劉克服覺得不能再拖了,他親自上二樓勸說。但是沒能走進二樓活動室去:有三個人把住大門,拒絕劉克服進入。三個均為男子,臉形相像,顯然是三兄弟,最大的那個看上去三十六七歲,最小的也有二十七八歲。一大一小兩個人把在前邊,居然手持家夥,是兩支木棍,臉上都帶著怒氣,他們身後還有一個,應當是老二,徒手,麵相看上去比較老實。這家人的老人小孩則坐在後頭活動室屋內。

劉克服身邊那幾個人喊:“劉副書記來了,你們讓一讓。”

兩個頂在前頭的不讓,聲稱不管誰來都沒用,他們不走。

劉克服問:“你們家老人在裏邊吧?我看看他們。”

為首的漢子居然開罵:“少來這套,走開。”

一個隨行幹部即叫:“不要這樣!領導是操心你們的命!”

“操心個鳥!”

無論怎麼勸說,對方始終不讓。這時怎麼辦呢?劉克服有經驗,早在基層當鄉長時,他就處理過這種事。當年嶺兜鄉移民新村遭遇泥石泥,劉克服發現情況不好,決定轉移村民,也有一些村民死活不走,緊要關頭沒有其他選擇,時間耗不起,隻能采取行動,強製執行。

劉克服指著擋門的那兩個人發了話:“拿下。”

有數個警察跟在他身後維持秩序,一聽領導有令,當時一擁而上。兩個漢子盡管手中持有木棍,嚇唬各級領導可以,碰上專業人員就使不上了。不過半分鍾工夫,兩人均被製服,奪下木棍。

“抬上車。”劉克服說,“幫助一下裏邊的老人孩子,趕緊轉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