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替劉克服著急,因為知道事情挺麻煩。這種時候哪裏可以去管合水鎮!以劉克服這種脾性,不想被村民罵死,就得讓紀大個壓死。憑什麼好事都是別人,壞事才想起他?書記縣長,他們為什麼自己不去應付?怕挨上級批,怕在百姓中留罵名,他們怎麼也知道讓別人去挨批頂罵名?還有陳銘,號稱副書記,渾身都重要,時候到了隻會躲在後頭,讓劉克服去頂槍子兒,這算什麼東西?
劉克服製止她:“說什麼呢。時候到了,總得有些不怕死的。”
“為什麼該你不怕死?”
“因為我是左手,死過老婆。”他自嘲,“所以該我。”
“你心裏有東西放不下。”她說,“也不必這樣找死嘛。”
劉克服不禁失語,好一會兒說不出話。
“你最清楚,有前科。”末了他苦笑,“命中注定。”
王毅梅反對,認為劉克服不能這樣。他不怕死,她怕。劉克服要是死了,她找誰說?她的事誰還會管?
“你還有什麼事?”劉克服說,“落實政策?別指望。”
“有這麼不講理的?”
“這種事沒理可講。當時怪你自己,現在認了,就這樣。”
她又掉了眼淚,還說自己非常憋氣。
“人都有坎站,你得過這個坎。”劉克服說,“我也一樣,都得過去。”
她擦眼淚,不服。劉克服說不服也得服。他這裏可以讓她哭,其他地方不行,不能這樣表現。她一邊哭一邊點頭,表示明白。幾分鍾後哭夠了,她起身告辭。走之前她打開帶來的包,那包挺大,不是一般女士挎的。她從包裏掏出個紙袋,紙袋外裹著塑料袋。她把紙袋留在茶幾上。
“這是啥?”劉克服問。
她沒說話,開門走了。
劉克服看茶幾上的東西,是一隻鹽焗雞,包著錫箔紙,裏邊還是熱的。
當晚就吃那個,沒煮粥。一隻雞讓劉克服全部吃盡。
第二天他帶著幾個人去了合水鎮。
一星期後,他到市裏,找市政府副秘書長江平專程彙報情況。江平管新區籌建,事前劉克服跟他通過電話,約好兩人先談。哪想到了市政府,情況變了,江平跟他握手時笑了笑。
“紀副說,他要親自聽。”
劉克服大驚。
所謂是禍跑不過,這種時候,隻能硬著頭皮上,劉克服跟著江平去了紀全洲的辦公室。門一關上,紀全洲當頭一棒,給了劉克服一個下馬威。
“你腦子裏還有幾個餿主意?”他指著劉克服問。
劉克服不解:“紀副書記,這是什麼意思呢?”
紀全洲問劉克服,建議留下合水渡兩個村子,起初是不是劉克服提出來的。
劉克服承認,是他,他在縣常委會上提出的。
“現在你準備鼓搗小社,再當眼科醫生?”
劉克服表示自己沒那水平。小社的情況很複雜,紀書記最清楚。
“你還說過什麼鬼話?比如割讓台灣?”
劉克服否認。他沒把劃走合水鎮與當年清政府割讓台灣相比。他知道有人這麼說,雖然是牢騷話,也屬非常錯誤,很不妥當。
“你覺得自己有多大?”紀全洲問。
劉克服表示自己很小,常務副縣長,任職經紀副書記等市領導研究過。
紀全洲說,在一個縣裏,常務副縣長這個烏紗帽不算小了,含金量很足,許多人看得脖子酸,也還看不上一眼。古時候打仗,有時候需要砍一兩顆違令將官的腦袋,警示激勵將士。如今法製社會,以人為本,不好就砍腦袋,那就砍烏紗帽吧。他已經準備好了,有誰敢不聽號令,暗中鼓搗,立刻砍烏紗帽示眾。
劉克服咬緊牙關聽訓。
“現在你清楚了吧?”紀全洲問。
劉克服點頭,他清楚了。
“說吧,什麼情況。”他讓劉克服彙報。
這還敢說嗎?建議上級考慮一下小社村民的合理要求?為下邊再爭取一點利益?此時此刻不是找死是什麼?但是劉克服是哪一種人?他這種人是幹什麼用的?應遠為什麼不叫別人上頂樓打乒乓球?
劉克服談了情況,提了要求,沒有鬆口。整個彙報期間,紀全洲盯著他看,一聲不吭,沒有訓斥,也沒有插話。
“紀副書記有什麼指示?”末了劉克服問。
他把手一擺:“你走。”
劉克服感覺到自己脖頸間快刀落下的涼意,不禁身子發抖。
半個月後,合水渡出了大事。事情發生於晚間,位於江邊的青溪引水管理處發生了一起惡性案件,有人趁夜色把一包炸藥從圍牆外扔進院內,炸藥在院牆邊炸出一個洞,沒有造成人員傷亡財產重大損失,卻震驚四方。公安部門迅速介入調查,兩天後破案,是小社一個年輕人幹的,原因是工程糾紛。
青溪引水管理處建於合水小社地界內,當年征地建設過程中,工程部門與當地群眾留有一些利益矛盾。管理處為市屬單位,上級部門考慮需要加強與地方協調,特地派了一位合水籍幹部到這裏當頭,這人卻是合水大社人。管理處常有維修渠道等工程,這些年多由合水大社的施工隊承接,小社這邊人有意見,認為管理處設在小社地界,有活卻用大社施工隊,可見大小眼。這一次管理處又有一個維修項目,小社有人想攬活,最終還是大社人拿走。未攬到活的人年輕氣盛,一怒之下找來一包私藏的工程炸藥,點著火扔過牆,製造了一起爆炸案。
這起事件與正處於膠著狀態的區劃調整事項聯係起來,紀全洲下了重手。
他趕到縣裏召開領導班子成員會議,宣布市裏決定,即日起劉克服停職檢查,接受相關調查。
為什麼拿劉克服開刀?因為劉克服掛鉤合水鎮,負責協調區劃調整事宜。引水管理處爆炸案的表麵原因是工程利益糾紛,深層次原因在於區劃調整特殊時期領導不力。劉克服身負重任,隻顧局部利益,沒有服從大局,不能擺正位置,沒有正確引導群眾,沒有妥善化解群眾情緒,反而助長錯誤傾向,激化兩村舊有矛盾,造成思想混亂。責任不可推卸。
紀大個果然如其所稱,砍烏紗帽警示激勵,號令三軍。
劉克服黯然無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