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當官當副 1(3 / 3)

劉克服特別詢問大橋頭屍體到底是一具還是兩具?得知王毅梅的侄兒還在縣醫院太平間,並未抬回來湊熱鬧,他放心了。

“王鄉長到底在哪裏?”他追問。

經聯絡,她不在鎮上。陳銘副書記也在找她。

劉克服當即打開手機,給王毅梅掛電話。對方電話已關機。劉克服掛王毅梅家的電話,家中無人接聽。想一想,掛了王毅梅丈夫的手機,電話通了。

“我是劉克服。”他問,“王毅梅怎麼樣?”

原來她住院了。今天上午王毅梅從市區趕回縣城,在縣醫院看到侄兒的屍體,當時痛哭流涕。家人喚她出來商量事情時,她忽然身子一歪昏倒於地。當鄉長的人什麼場麵沒見過?見過的活人不計其數,死人應當多少也見過幾個,居然一碰到自己的侄兒就撐不住,那孩子死了,她跟著也死了過去。醫生說她可能是疲勞,加上悲傷過度,情緒過於衝動,忽然就休克了。下午醒過來後,她還是不吃不喝,渾身發抖,醫生要她休息恢複,給她打了鎮靜針,她現在還在昏睡。

劉克服問:“應書記要她到合水鎮來,她不知道嗎?”

知道。從下午到現在,一個又一個電話,不停地來。侄子給人打死了,自己傷心成這個樣子,還不放過,難道要把她弄死才成?

劉克服問:“她現在死了沒有?”

對方叫道:“你什麼話!”

劉克服告訴他,如果王毅梅還活著,有一口氣,那麼就馬上把她弄起來。如果她醒不過來,那麼就去找一副擔架,抬上車,立刻送到這裏。

“老吳你當過我的領導,你懂。”劉克服警告說,“我不是跟你開玩笑。”

他把電話掛了。

王毅梅的丈夫是誰呢?老吳,吳誌義,貨真價實,當過劉克服的領導,縣政府辦副主任。當年吳誌義總挑剔劉克服不會寫材料,努力表達對該年輕人叛變投敵,娶了蘇心慧的不滿,迫使劉克服夫妻下決心離開。吳誌義曾經娶過一個鄉下老婆,後來離了,跟王毅梅結婚,當時王毅梅還沒從政,在縣防疫站工作,吳副主任則春風得意,正在勢頭上。他們夫妻倆年齡差了十幾歲,老夫少妻,吳誌義以“老牛吃嫩草”名聞一縣。這麼些年過來,情況大變,劉克服上去了,王毅梅也成了鄉長,吳誌義卻止步不前,眼下在縣檔案局當局長,其中有些原因。這人牢騷滿腹,仗著資格不淺,當過劉副縣長的上司,此刻通電話沒太客氣,照樣牢騷。劉克服對他也一樣,沒太親切。

這時候不能指望別人,劉克服決定自己上。鎮書記有些擔心,說黑燈瞎火,好不好上去?弄不好讓縣領導稀裏糊塗挨一頓棍棒石頭,可就壞了。能不能等一會兒,天亮了再試試?

劉克服苦笑:“有那麼舒服?耗到天亮,咱們都該撤職走人了。”

他執意抓緊,不惜挨一頓黑揍。於是領著鎮村幹部及幾個相關人員下了小山包,穿過車陣人群,走到了橋頭。

這兒黑壓壓聚了數百村民。深夜時分,疲困交加,男女老少均席地而坐。橋頭橫著那條門板,門板上一條毛毯把死者從頭到腳裹了起來,門板邊還放有一個香爐,香爐上插著燃香。

劉克服的到來即引起驚動。圍在門板邊的死者親屬一起站起來,圍上前。周圍聽到動靜的村民呼啦啦一陣,一片片站起在暗夜裏。還好,沒有暗器飛來。

劉克服讓隨行人員打亮手電。不照別個,照他,讓村民知道是劉副縣長來了。有誰想扔石頭,也好有個目標。當著眾人的麵,他從死者親屬手上要了一束香,讓鎮幹部用打火機點著,他自己親手把它插在香爐上。

“孩子的父親是哪個?”劉克服問。

是個四十多歲中年農民,人很瘦,一雙眼睛全是紅的。

劉克服問事主是否認識他,事主點頭。劉克服問事主讓自己的孩子這麼躺在野地裏好嗎?事主咬牙切齒,隻說要替孩子討命,殺人要償命。劉克服告訴他,替孩子討命不好在這裏,應該另找個地方。

周圍的村民圍了過來。劉克服指著鎮村幹部,讓他們一起勸說。他自己盯住事主,坐在死者門板旁邊一塊石頭上跟其父交談。死者其他親屬圍著他倆,七嘴八舌,又哭又說。也許因為疲乏困倦,此刻大家的情緒已經比較低落。

劉克服建議村民回村商議,不要在公路這裏。這裏堵車時間越長,情況越嚴重,麻煩就會越多,不是解決問題的好辦法。今天這件事很不幸,怎麼處理才公平,大家可以說,他到這裏來,還有這麼多鎮村領導一起來,就是要跟大家商量一個公平的處理辦法,大家一起到村裏談吧。

勸說了近一個小時,死者親屬情緒漸漸穩定。劉克服即起身指派,讓身邊三個年輕力壯的鎮幹部過來,加上他自己,一起去抬那副門板。死者的父親還不想鬆口,鎮村幹部在一旁七嘴八舌一起發話,強調縣領導親自前來為他抬人,這麼大的麵子,幾輩子才能碰到?不聽說不過去的。

死者的父親掉下眼淚,說他不是不講理,他是要討個公道。

劉克服再次拿手電筒照自己的臉,讓對方看他的眼睛。

“你們記得的。”他說,“這兩個眼睛一樣大。”

死者親屬最終聽從。

劉克服沒讓別人替,自己親自動手抬門板。門板被抬下橋頭。死者親屬尾隨著,一起放聲大哭。

事件至此終於折轉,開始向好。半小時後村民漸漸散去,車輛開始通行,一小時後國道線恢複通暢。

劉克服於清晨離開合水小社,當晚徹夜未眠。

事件後續事項由合水鎮負責處置,縣委副書記陳銘親自過問掌握,劉克服沒再介入。當晚他到鬧事現場屬應急上陣,任務完成之後自當退走。

有一個後續事項的處置他沒法繞開,就是王毅梅的處理。王毅梅在事發一個月後被免去鄉長職務,調縣計生局擔任主任科員。王毅梅時為本縣最年輕的女鄉鎮主官,已經進入相關程序,擬重用為鄉鎮書記,卻因家鄉這起事件徹底栽倒。據縣裏相關部門調查,合水小社村民鬧事時,縣裏有數位領導分別打電話要求王毅梅返鄉,協助縣鎮領導做村民工作,她因自己侄兒之死鬧情緒,以種種理由為托詞,拒不到場。合水大橋堵塞十幾個小時,造成惡劣影響,上級嚴令徹查,重處。王毅梅對該事件雖不負領導責任,但是其行為性質也很嚴重,難逃處分。

劉克服是出事當晚下令王毅梅到場的縣領導之一,劉克服給王毅梅之夫吳誌義打電話,提出隻要王毅梅還活著,有一口氣,哪怕醒不過來,也要去找一副擔架,抬上車送到現場。對方沒有聽從他的警告。

但是到了研究處理的時候,他卻為王說話,主張放她一馬。

“她侄兒偷東西有錯,罪不至死。她也一樣。”劉克服說。

應遠書記很不高興:“這是把她打死嗎?”

劉克服堅持己見,建議給個處分,留任原職。

“過得去嗎?”應遠說,“市領導的意見你知道的。”

劉克服主張想辦法向上級說明利害。他所謂的“利害”比較特別,指王毅梅是合水小社人,她那地方風水不好,眼下隻出她這麼一個官。該村風水還有一個特點,最會計較,老百姓不計較錢多錢少,很計較眼睛大小。他在這個村碰過事情,知道那裏村民不服,要求最強烈的隻一條:兩個眼睛一樣大。

應書記製止道:“不說了。”

最終沒保住,王毅梅黯然去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