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許你曾經被虐待、被辱罵或者被歧視。如果你不采取行動來自我定義,那麼發生在你身上的這一切就會定義你這個人或者你的人生。你可以相信你的才能,你可以相信你有給予愛的能力,你可以相信你能夠克服你的病痛或殘疾,但是這種信心本身並不會給你的人生帶來積極的改變,你必須將其付諸行動才可以。”
沒有目標的人生是混吃混喝的人生。也許你會說,我沒有什麼光輝璀璨的目標或理想啊。目標並不特指那些長達幾十年的計劃或理想,目標也指你每一步想做的事情,以及對事情寄予的希望。比如你上學是為了什麼?你工作是為了什麼?當然,生存也是一個目標,你會發現,在通往目標的道路上,你會經曆很多事情,而這些有意義的目標,甚至幫你度過了很多不可避免的磨難。
度過那段黑暗期
尼克·胡哲的青春期裏有一段特別糟糕的黑暗期,盡管他表麵樂觀堅強,但內心脆弱無比。加上經常聽到同學的惡言惡語,他對未來充滿了絕望,他能獨立工作嗎?他能娶妻生子嗎?他看不見自己的人生有什麼目標,看不見自己有什麼用處,他對自己個人、對自己的目標、對造物主缺乏信念,不相信自己會擁有一個目標明確而有意義的人生。他的父母鼓勵他走出去,到同學中間,分享他的經曆與體驗。當尼克照做的時候,發現他的故事使同學們特別受鼓舞,這些積極的反饋讓他豁然開朗,找到了自己的人生目標——激勵人們去戰勝人生中各種挑戰。
你有沒有經曆過生命中特別黑暗的時期?你是如何熬過這個時期的?當你回頭再看時,那時候的你是不是缺乏對自己的認同?那時候你的認知是否建立在一個完全否定自己的基礎上?那麼現在的你是否找到了生活目標?
生活中,你也許經常會因為一些缺點,一點批評,一個汙點,視線就完全被鎖定在那個汙點上,那個汙點會越來越大,並占據你所有的視線與注意力,你會忘記,在那個汙點之外,那個無限珍貴的生命。缺點或是汙點,隻是生命的1%,可是其餘的99%的篇章,如果被你不小心遺落了,那可真是“一葉障目”了。千萬別被那些小汙點蒙蔽了雙眼,熱愛生命,去發掘生命的價值吧,你將找到屬於你的人生目標。
你要相信你會找到屬於自己的那個目標,並一步步前行,對,是前行,不是後退,也不是停滯,這個前行的內涵就是,不要放棄,繼續向前去行動。尼克已經收獲了一個特別有趣的事業,相信你肯定也會收獲一個快樂並有價值的人生。
精力應該放在解決方案上
可想而知,沒有四肢的尼克·胡哲的降臨,給他的父母帶來了多大的震驚與恐慌。在最初的自責、絕望過後,為何他被創造成這個樣子就不再是一個重要的問題,取而代之的是如何讓他生存下去?如何走路?如何上學?如何在成年後養活自己?在小尼克還沒學會憂慮的時候,就乘著滑板從山坡上衝下來,不用人幫忙用額頭頂著牆麵爬起來,往遊泳池與湖裏跳學會遊泳,用小左腳打字、發短信。那個時候,小尼克就學會了一個道理,精力應該放在解決方案上,而不是被浪費在問題上。專心做事,做當下能做的事,比一味地憂慮更加有效果。
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一天中的24小時,8小時用來睡眠,8小時用來工作或學習,8小時用在餐飲、交通、家務及休閑上,那麼,你打算用哪些時間來憂慮各種問題呢?如果用睡覺的時間來憂慮,那就是睡眠不足;如果用工作的時間來憂慮,那就影響工作效率;如果用餐飲、交通、家務及休閑的時間來憂慮,那會導致消化不良,無暇做家務或休息。憂慮會導致身體的機理下降,但是,如果專心做事呢?
尼克·胡哲證明,如果他專注置身於某件事的進程中,將會有種雪球效應,他的動力被激發,他解決問題的能力會提高。同樣,如果你置身於憂慮之外,將稀缺的精力用於做事上,你將會發現你是一個有行動力、有效率、有執行力的人,你將遠離那種自怨自艾、婆婆媽媽的狀態,你將會更加欣賞與讚美自己,而不是否認與埋怨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