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論是正麵還是負麵,改變都是強而有力且讓人害怕的經曆。每個人都知道世上本來就沒有永遠不變的事物,但奇怪的是,當被迫離開舒適區時,我們又常常變得害怕、不安,有時甚至覺得憤怒、怨恨。人即使麵臨惡劣的情況:充滿暴力的親密關係、走進死胡同的工作、危險的環境,還是不願另辟蹊徑,因為他們寧願麵對已知,而不是未知。”

世上沒有永遠不變的事物,人生也沒有永遠不變的路程。當改變發生了,也許你會抗拒,也許你會不舒服,但一旦明白改變是不可避免時,清醒地麵對改變、繼續成長是一個不錯的選擇。當陷入困境的時候,你要去尋找改變、創造改變,隻要你心懷希望,改變會引你走向一條更為美好的路。

對改變說“是”

尼克·胡哲12歲的時候,他們一家人從澳大利亞搬到美國,他離開了好不容易適應的學校與同學,來到一個不認識任何人的地方,他那沒有四肢的身體照例引來神經兮兮的目光、粗魯的問題及不懷好意的評論。美國中學生對他怎麼上廁所這件事的好奇尤其讓尼克難堪。

尼克還要適應不斷變換教室,與澳大利亞不同,美國不同的科目用不同的教室,他得不停地從一間教室“跳”到另一間教室。麵對如此大的變化,尼克的學習很快就落後了。在生活上,尼克全家一起住在叔叔的大房子裏,不能像以前一樣經常看見父母,因為他們不是忙著找工作上班,就是在找住的地方。

在如此大的壓力下,尼克開始成了小烏龜,逃開和別人的接觸。下課和午餐時間,躲到灌木叢裏遠離同學,當然這樣還是承受不住,他真想大叫:“我要回去過真正的生活。”

每個人都知道生命中肯定會發生改變,那些潛移默化的改變發生時,如身體年齡的變化,你會習以為常。但在那些突如其來的改變發生時,經常會讓人驚恐不安,甚至會憤怒生氣,本能地抗拒這種改變,希望生活如自己期待的樣子發展。

由於對陌生環境或情況的恐懼,這種抗拒會使身體保持靜止而心裏卻翻江倒海,同時對周邊的環境高度警覺,這時候的感受力將會超級靈敏,就像尼克所說的,他特別傷心,反而在新居地的群山與落日的輝映裏感受到安慰心靈的力量。

在新環境裏苦苦掙紮,尼克也漸漸發現了美好的東西。比如海灘、山脈與沙漠的風景,比如美國的堂兄弟姐妹也是大好人,雖然很快父母就決定搬回澳大利亞,但尼克對美國的印象使他成人後選擇定居美國。

改變就是這樣,外來環境的改變是不可控製的,但內心的改變卻可以慢慢調整。當一切漸漸穩定下來,這時候你會獲得某種程度上的安全感,恐慌模式離你越來越遠,你逐漸恢複了理智與勇氣,就可以向成長邁進一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