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生活的樣子,取決於我們對自己的定位(1 / 2)

“人生最可悲的並非失去四肢,而是沒有生存希望及目標!人們經常埋怨什麼也做不來,但如果我們隻記掛著想擁有或欠缺的東西,而不去珍惜所擁有的,那根本改變不了問題!真正改變命運的,並不是我們的機遇,而是我們的態度。”

尼克·胡哲常說,他的成功源自他對生活的態度。他不認為身體殘缺就等同於人生殘缺,他每時每刻都在學著適應社會,並努力去駕馭它。對他來說,隻要能有一個正確的人生定位,並認真地去做,那麼一切都有可能。因為人生從來沒有局限,我們想要過怎樣的生活,完全取決於我們自己。

你想要有怎樣的人生

你想要有怎樣的人生?這是一個讓很多人困擾的問題。大部分人想要的生活是這樣的:工作方麵前途無量,和同事、上司關係都挺好,沒有排擠,沒有小報告;工資自給自足,住在市中心舒適的房子裏,可以時常出門旅遊,想花錢便大大方方花,銀行賬戶還有很可觀的一筆存款;有一個誌同道合的伴侶,兩人雖經曆風雨但生活開心。

看起來,這的確算是比較理想的人生,隻是你要怎樣做才能擁有這樣的人生?這是你想要的人生,還是被別人所喜歡、所接納的人生?

諸如此類的問題,尼克·胡哲也在腦袋裏想過千遍萬遍。他很努力地想知道自己能為這個世界帶來什麼改變,或者自己該走上哪一條路。他能做什麼工作?對大部分公司來說,雇用他就意味著必須再雇一個人來協助他做該做的事,誰會用兩份薪水請人來做一人份的工作呢?

就在他13歲那一年,這個疑問有了答案。一天,尼克在報上看到一篇介紹殘疾人自強不息,給自己設定一係列偉大目標並完成的故事。他豁然開朗,認為自己也能擁有遠大目標,並立誌成為一名演說家。他不理會別人的反對,開始積極為做演說家打基礎。上中學時,他參加學校競選,被大家推選為學生會主席。為了有一天能到中國演講,他還學過一年多中文,可以和中國人進行簡單的語言交流。如今,他已經成為一名優秀的演說家,到過數十個國家和地區演講,給了無數人生活的力量。他還創辦了“沒有四肢的生命”組織,幫助有類似經曆的人們走出陰影。他覺得沒有四肢,也許是上天的安排。

當然,這一切並非上天安排,而是尼克自己的人生安排。雖然沒手沒腳,雖然肢體殘缺,但尼克的人生比我們許多人都要完整,因為他給了自己的人生一個最好的定位,甚至比你我的都要好。

態度決定人生高度

心態決定著人們對事物的看法。兩個口渴的人麵對半杯水,悲觀的人會說:“真不幸,隻有半杯水了。”樂觀的人卻說:“真好,還有半杯水呢!”引發這種差異的原因不是水量的多少,而是態度的好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