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聞)*⑦*[閑]*即奏事,上善之,曰:“臣非知為此奏,乃正﹑監﹑掾史某為之。”其欲薦吏,揚人之善蔽人之過如此。所治□上意所欲罪,予監史深禍者;
即上意所欲釋,與監史輕平者。所治即豪,必舞文巧詆;即下戶羸弱,時口言,雖文致法,上財察。⑧於是往往釋湯所言。⑨湯至於大吏,內行修也。通賓客飲食。於故人子弟為吏及貧昆弟,調護之尤厚。其造請諸公,不避寒暑。
是以湯雖文深意忌不專平,然得此聲譽。而刻深吏多為爪牙用者,依於文學之士。丞相弘數稱其美。及治淮南﹑衡山﹑江都反獄,皆窮根本。嚴助及伍被,上欲釋之。湯爭曰:“伍被本畫反謀,而助親幸出入禁闥爪牙臣,乃交私諸侯如此,弗誅,後不可治。”於是上可論之。其治獄所排大臣自為功,多此類。於是湯益尊任,遷為禦史大夫。⑩
注①索隱傅音附。
注②集解李奇曰:“亭,平也,均也。”索隱廷史,廷尉之吏也。亭,平也。
使之平疑事也。
注③集解韋昭曰:“在板絜。”正義按:謂律令也。古以板書之。言上所是,著之為正獄,以廷尉法令決平之,揚主之明監也。
注④集解徐廣曰:“應,一作‘權’。”
注⑤正義百官表雲:“廷尉,秦官。有正﹑左﹑右監,皆秩千石也。”按:上即責,湯應對謝之如上意,必引正﹑監等賢者本為臣建議如上意,臣不用,愚昧不從至此也。
注⑥集解蘇林曰:“主坐不用諸掾語,故至於此。”
注⑦集解徐廣曰:“詔,答聞也,如今製曰‘聞’矣。”駰案:瓚曰“謂常見原”。
注⑧集解李奇曰:“先見上,口言之,欲與輕平也。”
注⑨集解李奇曰:“湯口所先言皆見原釋。”
注⑩集解徐廣曰:“元狩二年。”
會渾邪等降,漢大興兵伐匈奴,山東水旱,貧民流徙,皆仰給縣官,縣官空虛。
於是丞上指,請造白金及五銖錢,籠天下鹽鐵,排富商大賈,出告緡令,①鉏豪強並兼之家,舞文巧詆以輔法。湯每朝奏事,語國家用,日晏,天子忘食。
丞相取充位,②天下事皆決於湯。百姓不安其生,騷動,縣官所興,未獲其利,奸吏並侵漁,於是痛繩以罪。則自公卿以下,至於庶人,鹹指湯。湯嚐病,天子至自視病,其隆貴如此。
注①正義緡音岷,錢貫也。武帝伐四夷,國用不足,故稅民田宅船乘畜產奴婢等,皆平作錢數,每千錢一算,出一等,賈人倍之;若隱不稅,有告之,半與告人,餘半入官,謂緡。出此令,用鋤築豪強兼並富商大賈之家也。一算,百二十文也。
注②集解徐廣曰:“時李蔡﹑莊青翟為丞相。”
匈奴來請和親,髃臣議上前。博士狄山曰:“和親便。”上問其便,山曰:“兵者凶器,未易數動。高帝欲伐匈奴,大困平城,乃遂結和親。孝惠﹑高後時,天下安樂。及孝文帝欲事匈奴,北邊蕭然苦兵矣。孝景時,吳楚七國反,景帝往來兩宮閑,寒心者數月。吳楚已破,竟景帝不言兵,天下富實。今自陛下舉兵擊匈奴,中國以空虛,邊民大困貧。由此觀之,不如和親。”上問湯,湯曰:
“此愚儒,無知。”狄山曰:“臣固愚忠,若禦史大夫湯乃詐忠。若湯之治淮南﹑江都,以深文痛詆諸侯,別疏骨肉,使蕃臣不自安。臣固知湯之為詐忠。”於是上作色曰:“吾使生居一郡,能無使虜入盜乎?”曰:“不能。”曰:“居一縣?”
對曰:“不能。”複曰:“居一障閑?”①山自度辯窮且下吏,曰:“能。”於是上遣山乘鄣。至月餘,匈奴斬山頭而去。自是以後,髃臣震懾。
注①正義障謂塞上要險之處別築城,置吏士守之,以扞寇盜也。
湯之客田甲,雖賈人,有賢操。始湯為小吏時,與錢通,①及湯為大吏,甲所以責湯行義過失,亦有烈士風。
注①集解徐廣曰:“以利交。”
湯為禦史大夫七歲,敗。
河東人李文嚐與湯有卻,已而為禦史中丞,恚,數從中文書事有可以傷湯者,不能為地。湯有所愛史魯謁居,知湯不平,使人上蜚變告文奸事,事下湯,湯治論殺文,而湯心知謁居為之。上問曰:“言變事縱跡安起?”湯詳驚曰:“此殆文故人怨之。”謁居病臥閭裏主人,湯自往視疾,為謁居摩足。趙國以冶鑄為業,王數訟鐵官事,湯常排趙王。趙王求湯陰事。謁居嚐案趙王,趙王怨之,並上書告:“湯,大臣也,史謁居有病,湯至為摩足,疑與為大奸。”事下廷尉。
謁居病死,事連其弟,弟係導官。①湯亦治他囚導官,見謁居弟,欲陰為之,而詳不省。謁居弟弗知,怨湯,使人上書告湯與謁居謀,共變告李文。事下減宣。宣嚐與湯有卻,及得此事,窮竟其事,未奏也。會人有盜發孝文園瘞錢,②丞相青翟朝,與湯約俱謝,至前,湯念獨丞相以四時行園,當謝,湯無與也,不謝。丞相謝,上使禦史案其事。湯欲致其文丞相見知,③丞相患之。三長史皆害湯,欲陷之。
注①集解如淳曰:“太官之別也,主酒。”
注②集解如淳曰:“瘞埋錢於園陵以送死。”
注③集解張晏曰:“見知故縱,以其罪罪之。”
始長史朱買臣,會稽人也。①讀春秋。莊助使人言買臣,買臣以楚辭與助俱幸,侍中,為太中大夫,用事;而湯乃為小吏,跪伏使買臣等前。已而湯為廷尉,治淮南獄,排擠莊助,買臣固心望。及湯為禦史大夫,買臣以會稽守為主爵都尉,列於九卿。數年,坐法廢,守長史,見湯,湯坐黙上,丞史遇買臣弗為禮。買臣楚士,②深怨,常欲死之。王朝,齊人也。以術至右內史。邊通,學長短,③剛暴強人也,官再至濟南相。故皆居湯右,已而失官,守長史,詘體於湯。湯數行丞相事,知此三長史素貴,常淩折之。以故三長史合謀曰:“始湯約與君謝,已而賣君;今欲劾君以宗廟事,此欲代君耳。吾知湯陰事。”使吏捕案湯左田信等,④曰湯且欲奏請,信輒先知之,居物致富,與湯分之,及他奸事。事辭頗聞。上問湯曰:“吾所為,賈人輒先知之,益居其物,是類有以吾謀告之者。”湯不謝。湯又詳驚曰:“固宜有。”減宣亦奏謁居等事。天子果以湯懷詐麵欺,使使八輩簿責湯。⑤湯具自道無此,不服。於是上使趙禹責湯。禹至,讓湯曰:“君何不知分也。君所治夷滅者幾何人矣?今人言君皆有狀,天子重致君獄,欲令君自為計,何多以對簿為?”湯乃為書謝曰:“湯無尺寸功,起刀筆吏,陛下幸致為三公,無以塞責。然謀陷湯罪者,三長史也。”
遂自殺。
注①正義朱買臣,吳人也,此時蘇州為會稽郡也。
注②正義周末越王句踐滅吳,楚威王滅越,吳之地總屬楚,故謂朱買臣為楚士。
注③集解漢書音義曰:“長短術興於六國時。行長入短,其語隱謬,用相激怒。”
注④集解漢書音義曰:“左,證左也。”正義言湯與田信為左道之交,故言“左田信等”。
注⑤集解蘇林曰:“簿音‘主簿’之‘簿’,悉責也。”
湯死,家產直不過五百金,皆所得奉賜,無他業。昆弟諸子欲厚葬湯,湯母曰:
“湯為天子大臣,被汙惡言而死,何厚葬乎!”載以牛車,有棺無旘。天子聞之,曰:“非此母不能生此子。”乃盡案誅三長史。丞相青翟自殺。出田信。上惜湯。稍遷其子安世。
趙禹中廢,已而為廷尉。始條侯以為禹賊深,弗任。及禹為少府,比九卿。禹酷急,至晚節,事益多,吏務為嚴峻,而禹治加緩,而名為平。王溫舒等後起,治酷於禹。禹以老,徙為燕相。數歲,亂悖有罪,免歸。後湯十餘年,以壽卒於家。
義縱者,河東人也。為少年時,嚐與張次公俱攻剽①為髃盜。縱有姊姁,②以醫幸王太後。王太後問:“有子兄弟為官者乎?”姊曰:“有弟無行,不可。”
太後乃告上,拜義姁弟縱為中郎,③補上黨郡中令。④治敢行,少蘊藉,⑤縣無逋事,舉為第一。遷為長陵及長安令,直法行治,不避貴戚。以捕案太後外孫修成君子仲,⑥上以為能,遷為河內都尉。至則族滅其豪穰氏之屬,河內道不拾遺。而張次公亦為郎,以勇悍從軍,敢深入,有功,為岸頭侯。⑦
注①集解徐廣曰:“剽音扶召反。”索隱說文雲:“剽,刺也。”一雲剽劫,又音
注②索隱李奇音籲,孟康音詡也。
注③集解漢書音義曰:“姁音煦,縱姊名也。”
注④索隱案:謂補上黨郡中之令,史失其縣名。
注⑤集解漢書音義曰:“敢行暴政而少蘊藉也。”索隱蘊音慍。藉音才夜反。
張晏雲:“為人無所避,故少所假借也。”
注⑥索隱案:王太後之女號修成君,其子名仲。
注⑦集解徐廣曰:“受封五年,與淮南王女淩奸及受財物,國除。”
寧成家居,上欲以為郡守。禦史大夫弘曰:“臣居山東為小吏時,寧成為濟南都尉,其治如狼牧羊。成不可使治民。”上乃拜成為關都尉。歲餘,關東吏隸郡國出入關者,①號曰“寧見乳虎,無值寧成之怒”。義縱自河內遷為南陽太守,聞寧成家居南陽,及縱至關,寧成側行送迎,然縱氣盛,弗為禮。至郡,遂案寧氏,盡破碎其家。成坐有罪,及孔﹑暴之屬皆礶亡,②南陽吏民重足一夡。而平氏朱強﹑杜衍﹑杜周為縱牙爪之吏,任用,遷為廷史。軍數出定襄,定襄吏民亂敗,於是徙縱為定襄太守。縱至,掩定襄獄中重罪輕係二百餘人,及賓客昆弟私入相視亦二百餘人。縱一捕鞠,曰“為死罪解脫”。③是日皆報殺四百餘人。其後郡中不寒而栗,猾民佐吏為治。④
注①集解漢書音義曰:“隸,閱也。”
注②集解徐廣曰:“孔﹑暴二姓,大族。”
注③集解漢書音義曰:“一切皆捕之也。律,諸囚徒私解脫桎梏鉗赭,加罪一等;為人解脫,與同罪。縱鞫相贍餉者二百人為解脫死罪,盡殺也。”
注④索隱案:謂豪猾之人幹豫吏政,故雲“佐吏為理”也。
是時趙禹﹑張湯以深刻為九卿矣,然其治尚寬,輔法而行,而縱以鷹擊毛摯為治。①後會五銖錢白金起,民為奸,京師尤甚,乃以縱為右內史,王溫舒為中尉。溫舒至惡,其所為不先言縱,縱必以氣淩之,敗壞其功。其治,所誅殺甚多,然取為小治,奸益不勝,直指始出矣。吏之治以斬殺縛束為務,閻奉以惡用矣。縱廉,其治放郅都。上幸鼎湖,病久,已而卒起幸甘泉,②道多不治。上怒曰:“縱以我為不複行此道乎?”嗛之。③至冬,楊可方受告緡,④縱以為此亂民,部吏捕其為可使者。⑤天子聞,使杜式治,以為廢格沮事,⑥□縱市。後一歲,張湯亦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