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百一十七 司馬相如列傳 第五十七(3 / 3)

注⒂集解徐廣曰:“越嶲有零關縣。”

注⒃集解韋昭曰:“為孫水作橋。”

注⒄索隱橋孫水通笮。韋昭曰:“為孫水作橋也。”案:華陽國誌雲“相如卒開僰道通南夷,置越嶲郡。韓說開益州,唐蒙開牂柯,斬筰王首,置牂柯郡”也。

相如使時,蜀長老多言通西南夷不為用,唯大臣亦以為然。相如欲諫,業已建之,①不敢,乃著書,籍以蜀父老為辭,而己詰難之,以風天子,且因宣其使指,令百姓知天子之意。其辭曰:

注①索隱案:業者,本也。謂本由相如立此事也。

漢興七十有八載,①德茂存乎六世,②威武紛紜,湛恩③汪濊,髃生澍濡,洋溢乎方外。於是乃命使西征,隨流而攘,④風之所被,罔不披靡。因朝焻從駹,定筰存邛,略斯榆,舉苞滿,⑤結軼⑥還轅,東鄉將報,至於蜀都。

注①集解徐廣曰:“元光六年也。”

注②正義高祖﹑惠帝﹑高後﹑孝文﹑孝景﹑孝武。

注③索隱韋昭雲:“上音沉。”

注④索隱攘,卻也,汝羊反。

注⑤索隱服虔雲:“夷種也。”“滿”字或作“蒲”也。

注⑥索隱下音轍。漢書作“軌”。張揖雲“結,屈也”。

耆老大夫薦紳先生之徒二十有七人,儼然造焉。辭畢,因進曰:“蓋聞天子之於夷狄也,其義羈縻①勿絕而已。今罷三郡之士,通夜郎之塗,三年於茲,而功不竟,士卒勞倦,萬民不贍,今又接以西夷,百姓力屈,恐不能卒業,此亦使者之累也,竊為左右患之。且夫邛﹑筰﹑西僰之與中國並也,曆年茲多,不可記已。仁者不以德來,強者不以力並,意者其殆不可乎!今割齊民以附夷狄,弊所恃以事無用,鄙人固陋,不識所謂。”

注①索隱案:羈,馬絡頭也。縻,牛韁也。漢官儀“馬雲羈,牛雲縻”。言製四夷如牛馬之受羈縻也。

使者曰:“烏謂此邪?必若所雲,則是蜀不變服而巴不化俗也。餘尚惡聞若說。

①然斯事體大,固非觀者之所覯也。餘之行急,其詳不可得聞已,請為大夫粗陳其略。

注①索隱張揖曰:“惡聞若曹之言也。”包愷音一故反。又音烏。烏者,安也。

“蓋世必有非常之人,然後有非常之事;有非常之事,然後有非常之功。非常者,固常*[人]*之所異也。①故曰非常之原,黎民懼焉;②及臻厥成,天下晏如也。

注①索隱案:常人見之以為異。

注②索隱張揖曰:“非常之事,其本難知,觽人懼也。”

“昔者鴻水浡出,泛濫衍溢,民人登降移徙,陭砘而不安。夏後氏戚之,乃堙鴻水,決江疏河,漉沉贍菑,①東歸之於海,而天下永寧。當斯之勤,豈唯民哉。②心煩於慮而身親其勞,躬胝無胈,膚不生毛。③故休烈顯乎無窮,聲稱浹乎於茲。

注①集解徐廣曰:“漉,一作‘灑’。”索隱漉沉澹菑。漉音鹿。菑音災。漢書作“澌沉澹醔”,解者雲“澌作‘灑’,灑,分也,音所綺反。澹,安;沉,深也。澹音徒暫反”。

注②索隱案:謂非獨人勤,禹亦親其勞也。

注③集解徐廣曰:“胝音竹移反。胈,踵也。一作‘腠’,音湊。膚,理也。

胈音魃。”索隱躬奏胝無胈。張揖曰:“奏,作‘戚’。躬,體也。戚,腠理也。”

韋昭曰:“胈,其中小毛也。”胝音丁私反。莊子雲“禹腓無胈,脛不生毛”。李頤雲“胈,白肉也,音蒲末反”。

“且夫賢君之踐位也。豈特委瑣握畓,①拘文牽俗,循誦習傳,當世取說雲爾哉!必將崇論閎議,創業垂統,為萬世規。故馳騖乎兼容並包,而勤思乎參天貳地。②且詩不雲乎:‘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③是以六合之內,八方之外,浸潯④衍溢,懷生之物有不浸潤於澤者,賢君恥之。今封疆之內,冠帶之倫,鹹獲嘉祉,靡有闕遺矣。而夷狄殊俗之國,遼絕異黨之地,舟輿不通,人夡罕至,政教未加,流風猶微。內之則犯義侵禮於邊境,外之則邪行橫作,放弒其上。君臣易位,尊卑失序,父兄不辜,幼孤為奴,係累號泣,內向而怨,曰‘蓋聞中國有至仁焉,德洋而恩普,物靡不得其所,今獨曷為遺己’。舉踵思慕,若枯旱之望雨。盭夫為之垂涕,⑤況乎上聖,又惡能已?故北出師以討強胡,南馳使以誚勁越。四麵風德,二方之君⑥鱗集仰流,願得受號者以億計。故乃關沬﹑若,⑦徼牂柯,鏤零山,梁孫原。創道德之塗,垂仁義之統。將博恩廣施,遠撫長駕,使疏逖不閉,⑧阻深闇昧⑨得耀乎光明,以偃甲兵於此,而息誅伐於彼。遐邇一體,中外提福,⑩不亦康乎?夫拯民於沉溺,奉至尊之休德,反衰世之陵遲,繼周氏之絕業,斯乃天子之急務也。百姓雖勞,又惡可以已哉?

注①索隱孔文祥雲:“委璅,細碎。握畓,局促也。”

注②索隱案:天子比德於地,是貳地也。與己並天為三,是參天也。故禮曰“天子與天地參”是也。

注③集解毛詩傳曰:“濱,涯也。”

注④索隱浸淫。案:浸淫猶漸浸。

注⑤集解徐廣曰:“盭音戾。”索隱張揖曰:“很戾之夫也。”字或作“戾”。

盭,古“戾”字。

注⑥索隱謂西夷邛﹑僰,南夷牂柯﹑夜郎也。

注⑦集解漢書音義曰:“以沬﹑若水為關。”

注⑧索隱逖,遠。言其疏遠者不被閉絕也。

注⑨索隱曶爽闇昧。三蒼雲:“曶爽,早朝也。曶音昧。”案:字林又音忽。

注⑩集解徐廣曰:“提,一作‘禔’,音支。”索隱禔福。說文雲:“禔,安也。”市支反。

“且夫王事固未有不始於憂勤,而終於佚樂者也。然則受命之符,合在於此矣。

①方將增泰山之封,加梁父之事,鳴和鸞,揚樂頌,上鹹五,下登三。②觀者未睹指,聽者未聞音,猶鷦明已翔乎寥廓,而羅者猶視乎藪澤。悲夫!”

注①索隱張揖雲:“在於憂勤佚樂之中也。”

注②集解徐廣曰:“鹹,一作‘函’。”駰案:韋昭曰“鹹同於五帝,登三王之上”。索隱上減五,下登三。李奇曰:“五帝之德,漢比為減;三王之德,漢出其上:故雲‘減五登三’也。”虞□誌林雲:“相如欲減五帝之一,以漢盈之。

然以漢為五帝之數,自然是登於三王之上也。”今本“減”或作“鹹”,是韋昭之說也。

於是諸大夫芒然喪其所懷來而失厥所以進,喟然並稱曰:“允哉漢德,此鄙人之所願聞也。百姓雖怠,請以身先之。”敞罔靡徙,①因遷延而辭避。

注①索隱案:敞罔,失容也。靡徙,失正也。

其後人有上書言相如使時受金,失官。居歲餘,複召為郎。

相如口吃而善著書。常有消渴疾。與卓氏婚,饒於財。其進仕宦,未嚐肯與公卿國家之事,稱病閑居,不慕官爵。常從上至長楊獵,①是時天子方好自擊熊彘,馳逐野獸,相如上疏諫之。其辭曰:

注①正義括地誌雲:“秦長楊宮在雍州盩厔縣東南三裏。上起以宮,內有長楊樹,以為名。”

臣聞物有同類而殊能者,故力稱烏獲,①捷言慶忌,②勇期賁﹑育。③臣之愚,竊以為人誠有之,獸亦宜然。今陛下好陵阻險,射猛獸,卒然④遇軼材之獸,駭不存之地,⑤犯屬車之清塵,⑥輿不及還轅,人不暇施巧,雖有烏獲﹑逢蒙之伎,力不得用,⑦枯木朽株盡為害矣。是胡越起於轂下,而羌夷接軫也,豈不殆哉!雖萬全無患,然本非天子之所宜近也。

注①索隱張揖曰:“秦武王力士,舉龍文鼎者也。”

注②索隱張揖曰:“吳王僚之子”注③正義賁音奔。孟賁,古之勇士,水行不避蛟龍,陸行不避豺狼,發怒吐氣,聲音動天。夏育,亦古之猛士也。

注④索隱猝然。廣雅雲:“猝,暴也,音倉兀反。”

注⑤索隱謂所不慮而猛獸駭發也。

注⑥集解蔡邕曰:“古者諸侯貳車九乘,秦滅九國,兼其車服,故大駕屬車八十一乘。”

注⑦集解吳越春秋曰:“羿傳射於逢蒙。”索隱孟子雲“逢蒙學射於羿,盡羿之道”也。

且夫清道而後行,中路而後馳,猶時有銜橛之變,①而況涉乎蓬蒿,馳乎丘墳,前有利獸之樂而內無存變之意,其為禍也不亦難矣!夫輕萬乘之重不以為安,而樂出於萬有一危之塗以為娛,臣竊為陛下不取也。

注①集解徐廣曰:“橛音巨月反。鉤逆者謂之橛矣。”索隱銜畑之變。張揖曰:

“銜,馬勒銜也。畑,騑馬口長銜也。”周遷輿服誌雲:“鉤逆上者為畑。畑在銜中,以鐵為之,大如雞子。”鹽鐵論雲:“無銜畑而禦捍馬。”畑音巨月反。

蓋明者遠見於未萌而智者避危於無形,禍固多藏於隱微而發於人之所忽者也。

故鄙諺曰“家累千金,坐不垂堂”。①此言雖小,可以喻大。臣願陛下之留意幸察。

注①索隱張揖雲:“畏簷瓦墮中人。”樂產雲:“垂,邊也。恐墮墜*(之)*也。”

上善之。還過宜春宮,①相如奏賦以哀二世行失也。其辭曰:

注①正義括地誌:“秦宜春宮在雍州萬年縣西南三十裏。宜春苑在宮之東,杜之南。始皇本紀雲葬二世杜南宜春苑中。”案:今宜春宮見二世陵,故作賦以哀也。

登陂阤①之長阪兮,坌入②曾宮之嵯峨。臨曲江之隑州兮,③望南山之參差。岩岩深山之谾谾兮,④通穀宩兮谽□。⑤汩淢羫⑥習以永逝兮,注平皋之廣衍。觀觽樹之塕薆兮,⑦覽竹林之榛榛。東馳土山兮,北揭石瀨。

⑧彌節容與兮,⑨曆吊二世。持身不謹兮,亡國失埶。信讒不寤兮,宗廟滅絕。嗚呼哀哉!操行之不得兮,墳墓蕪穢而不修兮,魂無歸而不食。敻邈絕而不齊兮,彌久遠而愈樹。精罔閬而飛揚兮,拾九天而永逝。⑩嗚呼哀哉!

注①索隱登陂汣。陂音普何反。汣音徒何反。

注②集解漢書音義曰:“坌,並也。”索隱上音步反。

注③集解漢書音義曰:“隑,長也。苑中有曲江之象,泉中有長洲也。”索隱案:隑音祈。隑□碕,謂曲岸頭也。張揖曰:“隑,長也。苑中有曲江之象,中有長州,又有宮閣路,謂之曲江,在杜陵西北五裏。”又三輔舊事雲“樂遊原在北”是也。

注④集解徐廣曰:“谾音力工反。”索隱谾音苦江反。晉灼曰:“音籠,古‘豅’字。”蕭該雲:“谾,或作‘豅’,長大蝄也。”

注⑤索隱呼含呼加二反。

注⑥索隱上音於筆反。淢音域,疾蝄也。羫音許及反。漢書作“靸”,靸,輕舉意也。

注⑦索隱薆音薆,謂隱也。

注⑧索隱說文雲:“瀨,水流沙上也。”

注⑨索隱容與,遊戲貌也。

注⑩正義太玄經雲:“九天謂一為中天,二為羨天,三為從天,四為更天,五為晬天,六為廓天,七為減天,八為沉天,九為成天。”

相如拜為孝文園令。①天子既美子虛之事,相如見上好僊道,因曰:“上林之事未足美也,尚有靡者。臣嚐為大人賦,未就,請具而奏之。”相如以為列僊之傳居山澤閑,②形容甚臞,③此非帝王之僊意也,乃遂就大人賦。其辭曰:

注①索隱百官誌雲“陵園令,六百石,掌案行掃除”也。

注②索隱列仙之傳居山澤。案:傳者,謂相傳以列仙居山澤閑,音持全反。

小顏及劉氏並作“儒”。儒,柔也,術士之稱,非。

注③集解徐廣曰:“臞,瘦也。”索隱韋昭曰:“臞,瘠也。”舍人雲:“臞,瘦也。”文子雲:“堯餷瘦。”音巨俱反。

世有大人①兮,在於中州。宅彌萬裏兮,曾不足以少留。悲世俗之迫隘兮,②朅輕舉而遠遊。垂絳幡之素蜺兮,載雲氣而上浮。建格澤之長竿兮,總光耀之采旄。③垂旬始以為幓兮,抴彗星而為髾。④掉指橋以偃蹇兮,⑤又旖旎以招搖。攬欃槍以為旌兮,⑥靡屈虹而為綢。⑦紅杳渺以眩湣兮,⑧猋風湧而雲浮。駕應龍象輿之蠖略逶麗兮,驂赤螭青虯之垪蟉蜿蜒。低卬夭蟜據以驕驁兮,⑨詘折隆窮蠼以連卷⑩沛艾赳螑仡以佁儗兮,⑾放散畔岸驤以孱顏。⑿跮踱輵轄容以委麗兮,綢繆偃蹇怵墊以梁倚。⒀糾蓼叫奡蹋以艐路兮,[一四]蔑蒙踴躍騰而狂趡。⒂騳颯卉翕熛至電過兮,煥然霧除,霍然雲消。

注①索隱張揖雲:“喻天子。”向秀雲:“聖人在位,謂之大人。”張華雲:“相如作遠遊之體,以大人賦之也。”

注②索隱如淳曰:“武帝雲‘誠得如黃帝,去妻子如脫屣’,是悲世俗迫隘也。”

注③集解漢書音義曰:“格澤之氣如炎火狀,黃白色,起地上至天,以此氣為竿。旄,葆也,總,係也。係光耀之氣於長竿,以為葆者。”

注④集解漢書音義曰:“旬始氣如雄雞,縣於葆下以為旒也。髾,燕尾也。抴彗星,綴著旒以為燕尾。”

注⑤集解漢書音義曰:“指橋,隨風指靡。”索隱棹音徒吊反。指音居桀反。

橋音矯。張揖曰:“指矯,隨風指靡。偃蹇,高蝄。”應劭雲:“旌旗屈撓之蝄。”

注⑥正義天官書雲:“天欃長四丈,末銳。天槍長數丈,兩頭銳,其形類彗也。”

注⑦集解漢書音義曰:“綢,韜也。以斷虹為旌杠之韜。”索隱綢音籌,或音韜。屈虹,斷虹也。

注⑧集解漢書音義曰:“旬始,屈虹,氣色。紅杳渺,眩湣,闇冥無光也。”

索隱紅杳眇以泫湣。蘇林曰:“泫音炫。湣音□。”晉灼曰:“紅,赤色蝄。杳眇,深遠;泫湣,混合也。”紅,或作“虹”也。

注⑨索隱張揖曰:“據,直項也。驕驁,縱恣也。”據音據。驕音居召反。驁音五到反。

注⑩索隱躩以連卷。韋昭曰:“龍之形蝄也。”躩音起碧反。連卷音輦卷也。

注⑾集解漢書音義曰:“赳螑,申頸低卬也。佁儗,不前也。”索隱孟康曰:

“赳螑,申頸低頭。”張揖曰;“赳螑,牙跳也。”赳音居幼反。螑音許救反。

張揖曰;“仡,舉頭也。佁儗,不前也。”佁音□吏反。儗音魚吏反也。

注⑿索隱服虔曰:“馬仰頭,其口開,正孱顏也。”韋昭曰:“顏音吾板反。”

詩雲“兩服上驤”,注雲“驤,馬”是也。

注⒀集解徐廣曰:“跮踱,乍前乍卻也。跮音醜栗反。踱音□略反。輵,烏葛反。轄音曷。綢,一作‘雕’。墊音他略反。”駰案:漢書音義曰“怵墊,走也。梁倚,相著也”。索隱跮踱輵磍。張揖曰:“跮踱,疾行蝄。輵磍,前卻也。”

跮音褚栗反。踱音褚略反。輵音烏葛反。磍音曷。蜩蟉偃蹇。蜩音徒吊反。蟉音□吊反。張揖曰:“偃蹇,卻距也。”廣雅曰:“偃蹇,夭矯之蝄。”張揖曰:

“怵墊,奔走。梁倚,相著。”韋昭曰:“墊音笞略反。相如傳雲‘倏墊遠去’,墊,視也。”

注⒁集解徐廣曰:“艐音介,至也。”索隱蓼音了。奡音五到反。小顏雲:

“叫奡,高舉蝄。”踏音徒答反。艐音屆。三倉雲:“踏,著地。”孫炎雲:“艐,古‘界’字也。”

注⒂集解漢書音義曰:“蔑蒙,飛揚也。趡,走。”索隱□蒙。張揖曰:“□蒙,飛揚也。趡,走蝄。”

邪絕少陽而登太陰兮,與真人乎相求。①互折窈窕以右轉兮,橫厲飛泉以正東。②悉征靈圉而選之兮,部乘觽神於瑤光。③使五帝先導兮,④反太一而從陵陽。⑤左玄冥而右含賴兮,⑥前陸離而後潏湟。⑦廝征伯僑⑧而役羨門兮,⑨屬岐伯使尚方。⑩祝融驚而蹕禦兮,⑾清雰氣而後行。屯餘車其萬乘兮,綷雲蓋而樹華旗。⑿使句芒其將行兮,⒀吾欲往乎南嬉。

注①集解漢書音義曰:“少陽,東極;太陰,北極。邪度,東極而升北極者也。

注②正義厲,渡也。張雲:“飛泉,穀也,在昆侖山西南。”

注③集解漢書音義曰:“搖光,北鬥杓頭第一星。”

注④正義遵,導。應雲“五帝,五畤,帝太魭之屬也”。

注⑤集解漢書音義曰:“仙人陵陽子明也。”正義天官書雲:“中官天極星,其一明者,太一常居也。”列仙傳雲:“子明於沛銍縣旋溪釣得白龍,放之,後白龍來迎子明去,止陵陽山上百餘年,遂得仙也。”

注⑥集解漢書音義曰:“含賴,黔嬴也,天上造化神名也。或曰水神。”

注⑦集解漢書音義曰:“皆神名。”

注⑧集解徐廣曰:“燕人也,形解而仙也。”索隱應劭曰:“畼,役也。”張揖曰:“王子喬也。”漢書郊祀誌作“正伯僑”,此當別人,恐非王子喬也。

注⑨正義張雲:“羨門,碣石山上仙人羨門高也。”

注⑩集解徐廣曰:“岐伯,黃帝臣。”駰案:漢書音義曰“尚,主也。岐伯,黃帝太醫,屬使主方藥”。

注⑾正義張雲:“祝融,南方炎帝之佐也。獸身人麵,乘兩龍,應火正也。

火正祝融警蹕清氛氣也。”

注⑿索隱綷音祖內反。如淳曰:“綷,合也。合五彩雲為蓋也。”

注⒀正義張雲:“句芒,東方青帝之佐也。鳥身人麵,乘兩龍。”顏雲:“將行,領從者也。”

曆唐堯於崇山兮,過虞舜於九疑。①紛湛湛②其差錯兮,雜遝膠葛③以方馳。騷擾衝蓯④其相紛挐兮,滂濞泱軋灑以林離。鑽羅列聚叢以蘢茸兮,衍曼流爛壇以陸離。⑤徑入賴室之砰磷鬱律兮,洞出鬼穀之塂礨嵬嘜。⑥篃覽八紘而觀四荒兮,朅渡九江而越五河。⑦經營炎火而浮弱水兮,⑧杭絕浮渚而涉流沙。⑨奄息總極泛濫水嬉兮,⑩使靈媧鼓瑟而舞馮夷。[一一]時若薆薆將混濁兮,召屏翳⑿誅風伯⒀而刑雨師。⒁西望昆侖⒂之軋沕洸忽兮,直徑馳乎三危。⒃排閶闔而入帝宮兮,⒄載玉女而與之歸。⒅舒閬風而搖集兮,⒆亢烏騰而一止。[二0]低回陰山翔以紆曲兮,[二一]吾乃今目睹西王母遠然白首。[二二]載勝而穴處兮,[二三]亦幸有三足烏為之使。[二四]必長生若此而不死兮,雖濟萬世不足以喜。

注①正義張雲:“崇山,狄山也。海外經雲‘狄山,帝堯葬其陽’。九疑山,零陵營道縣,舜所葬處。”

注②索隱音徒感反。

注③索隱膠輵。廣雅雲:“膠輵,驅馳也。”

注④索隱上昌勇反,下息□反。

注⑤集解徐廣曰:“壇音坦。”

注⑥集解漢書音義曰:“鬼穀在北辰下,觽鬼之所聚也。楚辭曰‘贅鬼穀於北辰’也。”正義嘜,口骨反。礨音力罪反。嵬音烏回反。嘜音回。張雲:“塂礨嵬嘜,不平也。”

注⑦正義顏雲:“五色之河也。仙經雲紫﹑碧﹑絳﹑青﹑黃之河也。”

注⑧正義姚丞雲:“大荒西經雲昆侖之丘,其外有炎火之山,投物輒然。”括地誌雲:“弱水有二原,俱出女國北阿俤達山,南流會於國北,又南曆國北,東去一裏,深丈餘,闊六十步,非乘舟不可濟,流入海。阿俤達山一名昆侖山,其山為天柱,在雍州西南一萬五千三百七十裏。”又雲:“弱水在甘州張掖縣南山下也。”

注⑨集解漢書音義曰:“杭,船也。絕,渡也。浮渚,流沙中渚也。”

注⑩集解漢書音義曰:“總極,蔥領山也,在西域中也。”

注⑾集解徐廣曰:“媧,一作‘貽’。”駰案:漢書音義曰“靈媧,女媧也。

馮夷,河伯字也。淮南子曰‘馮夷得道,以潛大川’”。正義姓馮名夷,以庚日溺死。河常以庚日好溺死人。

注⑿正義應雲:“屏翳,天神使也。”韋雲:“雷師也。”

注⒀正義張雲:“風伯字飛廉。”

注⒁正義沙州有雨師祠。

注⒂正義張雲:“海內經雲昆侖去中國五萬裏,天帝之下都也。其山廣袤百裏,高八萬仞,增城九重,麵九井,以玉為檻,旁有五門,開明獸守之。”括地誌雲:“昆侖在肅州酒泉縣南八十裏。十六國春秋後魏昭成帝建國十年,涼張駿酒泉太守馬岌上言:‘酒泉南山即昆侖之體,周穆王見西王母,樂而忘歸,即謂此山。有石室,王母堂,珠璣鏤飾,煥若神宮。’又刪丹西河名雲弱水,禹貢昆侖在臨羌之西,即此明矣。”括地誌雲:“又阿俤達山亦名建末達山,亦名昆侖山。恒河出其南吐師子口,經天竺入達山。媯水今名為滸海,出於昆侖西北隅吐馬口,經安息﹑大夏國入西海。黃河出東北隅吐牛口,東北流經濫澤,潛出大積石山,至華山北,東入海。其三河去山入海各三萬裏。此謂大昆侖,肅州謂小昆侖也。禹本紀雲‘河出昆侖二千五百餘裏,日月所相隱避為光明也’。”

注⒃集解三危,山名也。正義括地誌雲:“三危山在沙州東南三十裏。”

注⒄正義韋昭雲:“閶闔,天門也。淮南子曰‘西方曰西極之山,閶闔之門’。”

注⒅正義張雲:“玉女,青要、乘弋等也。”

注⒆正義張雲:“閬風在昆侖閶闔之中。楚辭雲‘登閬風而譄馬’也。”

注[二0]集解漢書音義曰:“亢然高飛,如烏之騰也。”

注[二一]正義張雲:“陰山在大昆侖西二千七百裏。”

注[二二]集解徐廣曰:“遠音下沃反。”索隱遠音鶴也。正義張雲:“西王母,其狀如人,豹尾,虎齒,蓬鬢,遠然白首。石城金穴,居其中。”

注[二三]集解郭璞曰:“勝,玉勝也。”正義顏雲:“勝*(代)*,婦人首飾也,漢代謂之華勝也。”

注[二四]正義張雲:“三足烏,青烏也。主為西王母取食,在昆墟之北。”

回車朅來兮,絕道不周,①會食幽都。呼吸沆瀣*[兮]*餐朝霞*(兮)*,緃咀芝英兮嘰瓊華。②嬐侵潯③而高縱兮,紛鴻湧而上厲。貫列缺之倒景兮,④涉豐隆之滂沛。⑤馳遊道而修降兮,⑥騖遺霧而遠逝。迫區中之隘陜兮,舒節出乎北垠。遺屯騎於玄闕兮,軼先驅於寒門。⑦下崢嶸而無地兮,上寥廓而無天。視眩眠而無見兮,聽惝恍而無聞。乘虛無而上假兮,超無友而獨存。⑧

注①集解漢書音義曰:“不周山在昆侖東南。”

注②集解徐廣曰:“嘰音祈,小食也。”駰案:韋昭曰“瓊華,玉英”。

注③集解徐廣曰:“嬐音孅。”索隱漢書“嬐”作“僸”。僸,仰也,音襟。

嬐音魚錦反。

注④集解漢書音義曰:“列缺,天閃也。倒景,日在下。”

注⑤正義張雲:“豐崇,雲師也,淮南子雲‘季春三月,豐崇乃出以將雨’。”

案:豐崇將雲雨,故雲“滂沛”。

注⑥正義遊,遊車也。道,道車也。修,長也。降,下也。

注⑦集解漢書音義曰:“玄闕,北極之山。寒門,天北門。”

注⑧集解徐廣曰:“假音古下反,至也。”

相如既奏大人之頌,天子大說,飄飄有淩雲之氣,似遊天地之閑意。

相如既病免,家居茂陵。天子曰:“司馬相如病甚,可往從悉取其書;若不然,後失之矣。”使所忠①往,而相如已死,家無書。問其妻,對曰:“長卿固未嚐有書也。時時著書,人又取去,□空居。長卿未死時,為一卷書,曰有使者來求書,奏之。無他書。”其遺劄書言封禪事,奏所忠。忠奏其書,天子異之。

其書曰:

注①索隱張揖曰:“使者姓名,見食貨誌。”正義姓所,名忠也。風俗通姓氏雲:“漢書有諫大夫所忠氏。”

伊上古之初肇,自昊穹兮生民,曆撰①列辟,以迄於秦。率邇者踵武,②逖聽者風聲。③紛綸葳蕤,④堙滅而不稱者,不可勝數也。續昭夏,崇號諡,略可道者七十有二君。⑤罔若淑而不昌,疇逆失而能存?⑥

注①集解徐廣曰:“撰,一作‘選’。”索隱曆選。文穎曰:“選,數之也。”

注②集解徐廣曰:“率,循也。邇,近也。武,夡也。循省近世之遺夡。”索隱案:率,循也。邇,近也。言循覽近代之事,則繼跡可知也。

注③集解徐廣曰:“逖,遠也。聽察遠古之風聲。”索隱風聲,風雅之聲。以言聽遠古之事,則著在風雅之聲也。

注④索隱紛綸威蕤。胡廣曰:“紛,亂也。綸,沒也。威蕤,委頓也。”張揖雲:“亂蝄。”

注⑤集解漢書音義曰:“昭,明也。夏,大也。德明大,相繼封禪於泰山者七十有二人。”索隱七十有二君,韓詩外傳及封禪書皆然。

注⑥集解徐廣曰:“若,順也。”駰案:韋昭曰“疇,誰也。言順善必昌,逆失必亡”。

軒轅之前,遐哉邈乎,其詳不可得聞也。五三六經①載籍之傳,維見可觀也。

書曰“元首明哉,股肱良哉”。因斯以談,君莫盛於唐堯,臣莫賢於後稷。後稷創業於唐,公劉發夡於西戎,文王改製,爰周郅隆,②大行越成,③而後陵夷衰微,千載無聲,④豈不善始善終哉。然無異端,慎所由於前,謹遺教於後耳。故軌夡夷易,易遵也;湛恩蒙湧,易豐也;憲度著明,易則也;垂統理順,易繼也。是以業隆於繈褓而崇冠於二後。⑤揆厥所元,終都攸卒,⑥未有殊尤絕夡可考於今者也。然猶躡梁父,登泰山,建顯號,施尊名。大漢之德,逢湧原泉,⑦沕潏漫衍,旁魄四塞,雲尃霧散,⑧上暢九垓,下泝八埏。⑨懷生之類沾濡浸潤,協氣橫流,武節飄逝,邇陜遊原,迥闊泳沫,⑩首惡湮沒,闇昧昭晢,⑾昆蟲凱澤,回首麵內。⑿然後囿騶虞之珍髃,徼麋鹿之怪獸,⒀遲一莖六穗於庖,⒁犧雙觡共抵之獸,⒂獲周餘珍收龜於岐,⒃招翠黃乘龍於沼。⒄鬼神接靈圉,賓於閑館。⒅奇物譎詭,俶儻窮變。欽哉,符瑞臻茲,猶以為薄,不敢道封禪。蓋周躍魚隕杭,休之以燎,⒆微夫斯之為符也,以登介丘,不亦恧乎![二0]進讓之道,其何爽與?[二一]

注①索隱胡廣雲:“五,五帝也。三,三王也。六,六經也。”案:六經,詩、書、禮、樂、易、春秋也。

注②集解徐廣曰:“‘郅’蓋字誤。皇甫謐曰‘王季徙郢’,故周書曰‘維王季宅郢’。孟子稱‘文王*(生)**[卒]*於畢郢’。或者‘郅’字宜為‘郢’乎?或為‘胵’,北地有鬱郅縣。胵,大也,音質。”駰案:漢書音義曰“郅,至也”。

索隱爰,於,及也。郅,大也。隆,盛也。應劭曰“郅,至也”。樊光雲“郅,可見之大也”。徐及皇甫之說皆非也。以言文王改製,及周而大盛也。

注③集解漢書音義曰:“行,道也。文王始開王業,改正朔,易服色,太平之道於是成矣。”索隱案:行,道也。越,於也。以言道德大行,於是而成之也。

注④集解徐廣曰:“周之王四海,千載之後聲教乃絕。”駰案:韋昭曰“無惡聲”。

注⑤集解漢書音義曰:“繈褓謂成王也。二後謂文、武也。周公負成王致太平,功德冠於文武者,道成法易故也。”

注⑥集解漢書音義曰:“都,於;卒,終也。”

注⑦集解韋昭曰:“漢德逢湧如泉原也。”索隱逢源泉。張揖曰:“逢,遇也。

喻其德盛若遇泉源之流也。”又作“峰”,讀曰烽。胡廣曰:“自此已下,論漢家之德也。”

注⑧集解徐廣曰:“尃音布。”

注⑨集解徐廣曰:“音衍。”駰案:漢書音義曰“暢,達;垓,重也。泝,流也。埏音延,地之際也。言其德上達於九重之天,下流於地之八際也”。

注⑩集解漢書音義曰:“邇,近;原,本也。迥,遠;闊,廣也。泳,浮也。

恩德比之於水,近者遊其原,遠者浮其沫。”

注⑾集解漢書音義曰:“始為惡者皆湮滅。闇昧,喻夷狄皆化。”

注⑿集解韋昭曰:“麵,向也。”

注⒀集解漢書音義曰:“徼,遮也。麋鹿得其奇怪者,謂獲白麟也。”

注⒁集解徐廣曰:“遲,瑞禾也。”駰案:漢書音義曰“謂嘉禾之米,於庖廚以供祭祀”。索隱遲一莖六蕙。鄭玄雲:“遲,擇也。”說文雲:“嘉禾一名遲。”

字林雲:“禾一莖六蕙謂之遲也。”

注⒂集解徐廣曰:“抵音底。”駰案:漢書音義曰“犧,牲也。觡,角也。

底,本也。武帝獲白麟,兩角共一本,因以為牲也”。

注⒃集解徐廣曰:“一作‘放龜’。”駰案:漢書音義曰“餘珍,得周鼎也。

岐,水名也”。索隱餘珍,案謂得周鼎也。

注⒄集解漢書音義曰:“翠黃,乘黃也。龍翼馬身,黃帝乘之而登仙。言見乘黃而招呼之。禮樂誌曰‘訾黃其何不來下’。餘吾渥窪水中出神馬,故曰乘龍於沼。”索隱服虔雲“龍翠色”。又雲“即乘黃也。乘四龍也”。周書雲“乘黃似狐,背上有兩角”也。

注⒅集解徐廣曰:“言至德與神明通接,故靈圉為賓旅於閑館矣。”郭璞曰:

“靈圉,仙人名也。”

注⒆索隱杭,舟也。胡廣雲:“武王渡河,白魚入於王舟,俯取以燎。隕,墜之於舟中也。”

注[二0]集解漢書音義曰:“介,大;丘,山也。言周以白魚為瑞,登太山封禪,不亦臱乎!”

注[二一]集解徐廣曰:“爽,差異也。”駰案:漢書音義曰“進,周也。讓,漢也。言周未可封禪而封禪為進,漢可封禪而不封禪為讓也”。索隱何其爽與。爽猶差也。言周未可封而封,漢可封而不封,為進讓之道皆差之也。

於是大司馬進曰:“陛下仁育髃生,義征不憓,①諸夏樂貢,百蠻執贄,德侔往初,功無與二,休烈浹洽,符瑞觽變,期應紹至,不特創見。②意者泰山、梁父設壇場望幸,③蓋號以況榮,④上帝垂恩儲祉,將以薦成,⑤陛下謙讓而弗發也。挈三神之驩,⑥缺王道之儀,髃臣恧焉。或謂且天為質闇,珍符固不可辭;⑦若然辭之,是泰山靡記而梁父靡幾也。⑧亦各並時而榮,鹹濟世而屈,⑨說者尚何稱於後,⑩而雲七十二君乎?夫修德以錫符,奉符以行事,不為進越。⑾故聖王弗替,而修禮地隻,謁款天神,⑿勒功中嶽,以彰至尊,舒盛德,發號榮,受厚福,以浸黎民也。皇皇哉斯事!

天下之壯觀,王者之丕業,不可貶也。願陛下全之。而後因雜薦紳先生之略術,使獲耀日月之末光絕炎,以展采錯事,⒀猶兼正列其義,校飭厥文,作春秋一藝,⒁將襲舊六為七,⒂攄之無窮,⒃俾萬世得激清流,揚微波,蜚英聲,騰茂實。⒄前聖之所以永保鴻名而常為稱首者用此,⒅宜命掌故悉奏其義而覽焉。”⒆

注①集解漢書音義曰:“大司馬,上公也,故先進議。憓音惠,順也。”

注②集解徐廣曰:“不但初顯符瑞而已,蓋將終以封禪之事。”索隱文穎曰:

“不獨一物,造次見之。”胡廣雲:“符瑞觽多,應期相繼而至也。”

注③索隱設壇場望幸華。案:諸本或作“望華蓋”。華蓋,星名,在紫微太帝之上。今言望華蓋、太帝耳。且言設壇場望幸者,望聖帝之臨幸也,義亦兩通。

而孟康、服虔注本皆雲“望幸”下有“華”字,而摯虞流別集則唯雲“望幸”,當是也,於義易通。直以後人見“幸”下有“蓋”字,又“幸”字似“華”字,因疑惑,遂定“華”字,使之誤也。

注④集解徐廣曰:“以況受上天之榮為名號。”索隱案:文穎曰“蓋,合也。

言考合前代之君,揆其榮而相比況而為號也”。大顏雲“蓋,語辭也。言蓋欲紀功立號,受天之況賜榮名也”。於義為愜。然其文雲“蓋”,詞義典質,又上與“幸”字連文,致令有“華蓋”之謬也。

注⑤集解徐廣曰:“以觽瑞物初至封禪處,薦之上天,告成功也。”索隱薦,案漢書作“慶”,義亦通也。

注⑥集解徐廣曰:“挈猶言垂也。”駰案:韋昭曰“挈,缺也。三神,上帝、泰山、梁父也”。索隱案:徐氏雲“挈猶垂”,非也。應劭作“絕”,李奇、韋昭作“闕”,意亦不遠。三神,韋昭以為上帝、太山、梁父,如淳謂地隻、天神、山嶽也。

注⑦集解漢書音義曰:“言天道質昧,以符瑞見意,不可辭讓也。”索隱孟康曰:“言天道質昧,以符瑞見意,不可辭讓也。”

注⑧集解漢書音義曰:“太山之上無所表記,梁父壇場無所庶幾。”索隱案:

幾音冀。

注⑨集解漢書音義曰:“屈,絕之也。言古帝王但作一時之榮,畢代而絕也。”

索隱言自古封禪之帝王,是各並時而榮貴,鹹有濟代之勳;而屈者,謂言抑屈總不封禪,使說者尚何稱述於後代也,如上文雲“七十二君”者哉?

注⑩集解徐廣曰:“若無封禪之遺夡,則榮盡於當時,至於曆世之後,人何所述?”

注⑾索隱文穎曰:“越,踰也。不為苟進踰禮也。”

注⑿集解漢書音義曰:“款,誠也。謁告之報誠也。”

注⒀集解徐廣曰:“錯音厝。”駰案:漢書音義曰“采,官也。使諸儒記功著業,得鷪日月末光殊絕之用,以展其官職,設厝其事業者也”。

注⒁集解徐廣曰:“校,一作‘祓’。祓猶拂也,音廢也。”駰案:漢書音義曰“春秋者,正天時,列人事,諸儒既得展事業,因兼正天時,列人事,□述大義為一經”。

注⒂集解韋昭曰:“今漢書增一,仍舊六為七也。”

注⒃集解徐廣曰:“攄,一作‘臚’。臚,□也。”索隱廣雅雲:“攄,張舒也。”

注⒄索隱胡廣曰:“飛揚英華之聲,騰馳茂盛之實也。”

注⒅索隱案:謂用此封禪。

注⒆集解漢書音義曰:“掌故,太史官屬,主故事也。”

於是天子沛然改容,曰:“愉乎,朕其試哉!”乃遷思回慮,總公卿之議,詢封禪之事,詩大澤之博,廣符瑞之富。①乃作頌曰:

注①集解漢書音義曰:“詩,歌詠功德也,下四章之頌也。大澤之博,謂‘自我天覆,雲之油油’。廣符瑞之富,謂‘斑斑之獸’以下三章,言符瑞廣大富饒也。”

自我天覆,雲之油油。①甘露時雨,厥壤可遊。滋液滲漉,②何生不育;

嘉自我天覆,雲之油油。①甘露時雨,厥壤可遊。滋液滲漉,②何生不育;

嘉穀六穗,我穡曷蓄。③

注①集解漢書音義曰:“油油,雲行貌。孟子曰‘油然作雲,沛然下雨’。”

注②集解徐廣曰:“滲音色蔭反。”索隱案:說文雲“滲漉,水下流之蝄也”。

注③集解徐廣曰:“何所畜邪?畜嘉穀。”

非唯雨之,又潤澤之;非唯濡之,泛尃濩之。①萬物熙熙,懷而慕思。名山非唯雨之,又潤澤之;非唯濡之,泛尃濩之。①萬物熙熙,懷而慕思。名山顯位,望君之來。②君乎君乎,侯不邁哉!③

注①集解徐廣曰:“古‘布’字作‘尃’。”索隱胡廣曰:“泛,普也。言雨澤非偏於我,普篃布散,無所不濩之也。”

注②集解韋昭曰:“名山,大山也。顯位,封禪也。”

注③索隱李奇雲:“侯,何也。言君何不行封禪之事也。”案:邁訓行也。如淳雲“侯,維也”。

般般之獸,①樂我君囿;白質黑章,其儀可*(嘉)**[喜]*;旼旼睦睦,君子之般般之獸,①樂我君囿;白質黑章,其儀可*(嘉)**[喜]*;旼旼睦睦,君子之能。②蓋聞其聲,今觀其來。厥塗靡蹤,天瑞之征。③茲亦於舜,虞氏以興。④

注①索隱案:般般,文彩之蝄也,音班。胡廣曰“謂騶虞也”。

注②集解徐廣曰:“旼音旻,和貌也。能,一作‘態’。”駰案:漢書音義曰“旻和穆敬,言和且敬,有似君子”。索隱旼音旻。

注③集解徐廣曰:“其所來路非有夡,蓋自天降瑞,不行而至也。”

注④索隱文穎曰:“舜百獸率舞,則騶虞亦在其中者已。”

濯濯之麟,①遊彼靈畤。②孟冬十月,君俎郊祀。馳我君輿,帝以享祉。

三濯濯之麟,①遊彼靈畤。②孟冬十月,君俎郊祀。馳我君輿,帝以享祉。

三代之前,蓋未嚐有。

注①索隱詩人雲“麀鹿濯濯”,注雲“濯濯,嬉遊蝄”也。

注②集解漢書音義曰:“武帝祠五畤,獲白麟,故言遊靈畤。”

宛宛黃龍,①興德而升;采色炫耀,熿炳輝煌。②正陽顯見,③覺寤黎烝。宛宛黃龍,①興德而升;采色炫耀,熿炳輝煌。②正陽顯見,③覺寤黎烝。

於傳載之,雲受命所乘。④

注①索隱胡廣曰:“屈伸也。”

注②集解徐廣曰:“熿音晃。輝音魂。”

注③索隱文穎曰:“陽,明也。謂南麵受朝也。”

注④索隱如淳雲:“書傳所載,揆其比類,以為漢土德,黃龍為之應,見之於成紀,故雲受命所乘也。”

厥之有章,不必諄諄。①依類托寓,諭以封巒。②厥之有章,不必諄諄。①依類托寓,諭以封巒。②

注①集解徐廣曰:“諄,止純反。告之丁寧。”駰案:漢書音義曰“天之所命,表以符瑞,章明其德,不必諄諄然有語言也。

注②集解漢書音義曰:“寓,寄也。巒,山也。言依事類托寄,以喻封禪者。”

披藝觀之,天人之際已交,上下相發允答。聖王之德,兢兢翼翼也。故曰“興必慮衰,安必思危”。是以湯武至尊嚴,不失肅祗;舜在假典,①顧省厥遺:

此之謂也。

注①集解徐廣曰:“假,大也。”

司馬相如既卒①五歲,天子始祭後土。八年而遂先禮中嶽,②封於太山,③至梁父禪肅然。④

注①集解徐廣曰:“元狩五年也。”

注②正義嵩高也,在洛州陽城縣西北二十二裏。

注③正義在兗州博城縣西北三十裏。

注④集解徐廣曰:“小山,在泰山下趾東北。”

相如他所著,若遺平陵侯①書﹑與五公子相難﹑草木書篇不采,采其尤著公卿者雲。

注①集解徐廣曰:“蘇建也。”

太史公曰:春秋推見至隱,①易本隱之以顯,②大雅言王公大人而德逮黎庶,③小雅譏小己之得失,其流及上。④所以言雖外殊,其合德一也。相如雖多虛辭濫說,然其要歸引之節儉,此與詩之風諫何異。楊雄以為靡麗之賦,勸百風一,猶馳騁鄭韂之聲,曲終而奏雅,不已虧乎?餘采其語可論者著於篇。

注①集解韋昭曰:“推見事至於隱諱,謂若晉文召天子,經言‘狩河陽’之屬。”

索隱李奇曰:“隱猶微也。言其義彰而文微,若隱公見弒,而經不書,諱之。”

韋昭曰:“推見事至於隱諱,謂若晉文召天子,經言‘狩河陽’之屬。”

注②集解韋昭曰:“易本隱微妙,出為人事乃顯著也。”索隱韋昭曰:“易本陰陽之微妙,出為人事乃更昭著也。”虞喜誌林曰:“春秋以人事通天道,是推見以至隱也。易以天道接人事,是本隱以之明顯也。”

注③集解韋昭曰:“先言王公大人之德,乃後及觽庶也。”索隱文穎曰:“大雅先言大人王公之德,後及觽庶。”

注④集解韋昭曰:“小雅之人誌狹小,先道己之憂苦,其流乃及上政之得失者。”

索隱文穎曰:“小雅之人材誌狹小,先道己之憂苦,其末流及上政之得失也。故禮緯雲小雅譏己得失,及之於上也。”

【索隱述讚】相如縱誕,竊貲卓氏。其學無方,其才足倚。子虛過吒,上林非侈。四馬還邛,百金獻伎。惜哉封禪,遺文卓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