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五 秦本紀 第五
秦之先,帝顓頊之苗裔①孫曰女修。女修織,玄鳥隕卵,女修吞之,生子大業。②大業取少典之子,曰女華。女華生大費,③與禹平水土。已成,帝錫玄圭。禹受曰:“非予能成,亦大費為輔。”帝舜曰:“谘爾費,讚禹功,其賜爾皁遊。④爾後嗣將大出。”⑤乃妻之姚姓之玉女。⑥大費拜受,佐舜調馴鳥獸,鳥獸多馴服,是為柏翳。舜賜姓嬴氏。
注①正義黃帝之孫,號高陽氏。
注②索隱女修,顓頊之裔女,吞鳦子而生大業。其父不著。而秦、趙以母族而祖顓頊,非生人之義也。按:左傳郯國,少昊之後,而嬴姓蓋其族也,則秦、趙宜祖少昊氏。正義列女傳雲:“陶子生五歲而佐禹。”曹大家注雲:“陶子者,皋陶之子伯益也。”按此即知大業是皋陶。
注③索隱扶味反,一音秘。尋費後以為氏,則扶味反為得。此則秦、趙之祖,嬴姓之先,一名伯翳,尚書謂之“伯益”,係本、漢書謂之“伯益”是也。尋檢史記上下諸文,伯翳與伯益是一人不疑。而陳□係家即□伯翳與伯益為二,未知太史公疑而未決邪?抑亦謬誤爾?
注④索隱遊音旒。謂賜以皁色旌旆之旒,色與玄玉色副,言其大功成也。然其事亦當有所出。
注⑤索隱出猶生也。言爾後嗣繁昌,將大生出子孫也。故左傳亦雲“晉公子姬出也”。
注⑥集解徐廣曰:“皇甫謐雲賜之玄玉,妻以姚姓之女也。”
大費生子二人:一曰大廉,實鳥俗氏;二曰若木,實費氏。①其玄孫曰費昌,子孫或在中國,或在夷狄。②費昌當夏桀之時,去夏歸商,為湯禦,以敗桀於鳴條。大廉玄孫曰孟戲、中衍,③鳥身人言。④帝太戊聞而卜之使禦,吉,遂致使禦而妻之。自太戊以下,中衍之後,遂世有功,⑤以佐殷國,故嬴姓多顯,遂為諸侯。
注①索隱以仲衍鳥身人言,故為鳥俗氏。俗,一作“浴”。若木以王父字為費氏也。
注②索隱殷紂時費仲,即昌之後也。
注③索隱舊解以孟戲仲衍是一人,今以孟仲分字,當是二人名也。
注④正義身體是鳥而能人言。又雲口及手足似鳥也。
注⑤正義謂費昌及仲衍。
其玄孫曰中潏,①在西戎,保西垂。生蜚廉。蜚廉生惡來。惡來有力,②蜚廉善走,父子俱以材力事殷紂。周武王之伐紂,並殺惡來。是時蜚廉為紂石北方,③還,無所報,為壇霍太山④而報,得石棺,⑤銘曰“帝令處父⑥不與殷亂,賜爾石棺以華氏”。死,遂葬於霍太山。⑦蜚廉複有子曰季勝。⑧季勝生孟增。孟增幸於周成王,是為宅皋狼。⑨皋狼生衡父,衡父生造父。造父以善禦幸於周繆王,得驥、溫驪、⑩驊湼、⑾騄耳之駟,⑿西巡狩,樂而忘歸。⒀徐偃王作亂,⒁造父為繆王禦,長驅歸周,一日千裏以救亂。⒂繆王以趙城封造父,⒃造父族由此為趙氏。自蜚廉生季勝已下五世至造父,別居趙。趙衰其後也。惡來革者,蜚廉子也,蚤死。有子曰女防。女防生旁皋,旁皋生太幾,太幾生大駱,大駱生非子。以造父之寵,皆蒙趙城,姓趙氏。
注①集解徐廣曰:“一作‘滑’。”正義中音仲。潏音決。宋衷注世本雲仲滑生飛廉。
注②集解晏子春秋曰:“手裂虎兕。”
注③集解徐廣曰:“皇甫謐雲作石旘於北方。”索隱“石”下無字,則不成文,意亦無所見,必是###本脫。皇甫謐尚得其說。徐雖引之,而竟不雲是脫何字,專質之甚也。正義為,於偽反。劉伯莊雲:“霍太山,紂都之北也。霍太山在晉州霍邑縣。”按:在韂州朝歌之西方也。
注④集解地理誌霍太山在河東彘縣。
注⑤正義紂既崩,無所歸報,故為壇就霍太山而祭紂,報雲作得石槨。
注⑥索隱蜚廉別號。
注⑦集解皇甫謐雲:“去彘縣十五裏有頉,常祠之。”索隱言處父至忠,國滅君死而不忘臣節,故天賜石棺,以光華其族。事蓋非實,譙周深所不信。
注⑧正義音升。
注⑨正義地理誌雲西河郡皋狼縣也。按:孟增居皋狼而生衡父。
注⑩集解徐廣曰:“溫,一作‘盜’。”駰案:郭璞雲“為馬細頸。驪,黑色”。索隱溫音盜。徐廣亦作“盜”。鄒誕生本作“駣”,音陶。劉氏音義雲“盜驪,騧驪也。騧,淺黃色”。八駿既因色為名,騧驪為得之也。
注⑾集解郭璞曰:“色如華而赤。今名馬驃赤者為棗湼。湼,馬赤也。”
注⑿集解郭璞曰:“紀年雲‘北唐之君來見以一驪馬,是生騄耳’。八駿皆因其毛色以為名號。”駰案:穆天子傳穆王有八駿之乘,此紀不具者也。索隱按:穆王傳曰赤驥、盜驪、白義、渠黃、驊騮、烥潌、騄耳、山子。正義騄音錄。
注⒀集解郭璞曰:“紀年雲穆王十七年,西征於昆侖丘,見西王母。”正義括地誌雲:“昆侖山在肅州酒泉縣南八十裏。十六國春秋雲前涼張駿酒泉守馬岌上言,酒泉南山即昆侖之丘也,周穆王見西王母,樂而忘歸,即謂此山。有石室王母堂,珠璣鏤飾,煥若神宮。”按:肅州在京西北二千九百六十裏,即小昆侖也,非河源出處者。
注⒁集解地理誌曰臨淮有徐縣,雲故徐國。屍子曰:“徐偃王有筋而無骨。”
駰謂號偃由此。正義括地誌雲:“大徐城在泗州徐城縣北三十裏,古徐國也。博物誌雲徐君宮人有娠而生卵,以為不祥,□於水濱洲。孤獨母有犬鵠蒼,銜所□卵以歸,覆暖之,乃成小兒。生時正偃,故以為名。宮人聞之,更取養之。
及長,襲為徐君。後鵠蒼臨死,生角而九尾,化為黃龍也。鵠蒼或名後蒼。”
括地誌又雲:“徐城在越州鄮縣東南入海二百裏。夏侯誌雲翁洲上有徐偃王城。
傳雲昔周穆王巡狩,諸侯共尊偃王,穆王聞之,令造父禦,乘騕褭之馬,日行千裏,自還討之。或雲命楚王帥師伐之,偃王乃於此處立城以終。”
注⒂正義古史考雲:“徐偃王與楚文王同時,去周穆王遠矣。且王者行有周韂,豈得救亂而獨長驅日行千裏乎?”並言此事非實。按:年表穆王元年去楚文王元年三百一十八年矣。
注⒃集解徐廣曰:“趙城在河東永安縣。”正義括地誌雲:“趙城,今晉州趙城縣是。本彘縣地,後改曰永安,即造父之邑也。”
非子居犬丘,①好馬及畜,②善養息之。犬丘人言之周孝王,孝王召使主馬於汧渭之閑,③馬大蕃息。孝王欲以為大駱適嗣。申侯之女為大駱妻,生子成為適。申侯乃言孝王曰:“昔我先酈山之女,④為戎胥軒妻,⑤生中潏,以親故歸周,保西垂,西垂以其故和睦。今我複與大駱妻,生適子成。申駱重婚,西戎皆服,所以為王。⑥王其圖之。”於是孝王曰:“昔伯翳為舜主畜,畜多息,故有土,賜姓嬴。今其後世亦為朕息馬,朕其分土為附庸。”邑之秦,⑦使複續嬴氏祀,號曰秦嬴。亦不廢申侯之女子為駱適者,以和西戎。
注①集解徐廣曰:“今槐裏也。”正義括地誌雲:“犬丘故城一名槐裏,亦曰廢丘,在雍州始平縣東南十裏。地埋誌雲扶風槐裏縣,周曰犬丘,懿王都之,秦更名廢丘,高祖三年更名槐裏也。”
注②正義好,火到反。畜,許救反。
注③正義汧音牽。言於二水之閑,在隴州以東。
注④正義申侯之先,娶於酈山。
注⑤正義胥軒,仲衍曾孫也。
注⑥正義重,直龍反。言申駱重婚,西戎皆從,所以得為王。王即孝王。
注⑦集解徐廣曰:“今天水隴西縣秦亭也。”正義括地誌雲:“秦州清水縣本名秦,嬴姓邑。十三州誌雲秦亭,秦穀是也。周太史儋雲‘始周與秦國合而別’,故天子邑之秦。”
秦嬴生秦侯。秦侯立十年,卒。生公伯。公伯立三年,卒。生秦仲。
秦仲立三年,周厲王無道,諸侯或叛之。西戎反王室,滅犬丘大駱之族。周宣王即位,①乃以秦仲為大夫,誅西戎。西戎殺秦仲。秦仲立二十三年,死於戎。②有子五人,其長者曰莊公。周宣王乃召莊公昆弟五人,與兵七千人,使伐西戎,破之。於是複予秦仲後,及其先大駱地犬丘並有之,為西垂大夫。③
注①集解徐廣曰:“秦仲之十八年也。”
注②集解毛詩序曰:“秦仲始大,有車馬禮樂侍禦之好也。”
注③正義注水經雲:“秦莊公伐西戎,破之,周宣王與大駱犬丘之地,為西垂大夫。”括地誌雲:“秦州上邽縣西南九十裏,漢隴西西縣是也。”
莊公居其故西犬丘,生子三人,其長男世父。世父曰:“戎殺我大父仲,我非殺戎王則不敢入邑。”遂將擊戎,讓其弟襄公。襄公為太子。莊公立四十四年,卒,太子襄公代立。
襄公元年,以女弟繆嬴為豐王妻。襄公二年,①戎圍犬丘,*(世父)*世父擊之,為戎人所虜。歲餘,複歸世父。七年春,周幽王用曪姒廢太子,立曪姒子為適,數欺諸侯,諸侯叛之。西戎犬戎與申侯伐周,殺幽王酈山下。而秦襄公將兵救周,戰甚力,有功。周避犬戎難,東徙雒邑,②襄公以兵送周平王。
平王封襄公為諸侯,賜之岐以西之地。曰:“戎無道,侵奪我岐、豐之地,秦能攻逐戎,即有其地。”與誓,封爵之。襄公於是始國,與諸侯通使聘享之禮,乃用湼駒、③黃牛、羝羊各三,祠上帝西畤。④十二年,伐戎而至岐,卒。
生文公。
注①正義括地誌雲:“故汧城在隴州汧源縣東南三裏。帝王世紀雲秦襄公二年徙都汧,即此城。”
注②正義周平王徙居王城,即雒誥雲“我卜澗水東,瀍水西”者也。
注③集解徐廣曰:“赤馬黑髦曰湼。”
注④集解徐廣曰:“年表雲立西畤,祠白帝。”索隱襄公始列為諸侯,自以居西*(畤)*,西*(畤)*,縣名,故作西畤,祠白帝。畤,止也,言神靈之所依止也。亦音市,謂為壇以祭天也。
文公元年,居西垂宮。①三年,文公以兵七百人東獵。四年,至汧渭之會。
曰:“昔周邑我先秦嬴於此,後卒獲為諸侯。”乃卜居之,占曰吉,②即營邑之。十年,初為鄜畤,③用三牢。十三年,初有史以紀事,民多化者。十六年,文公以兵伐戎,戎敗走。於是文公遂收周餘民有之,地至岐,岐以東獻之周。十九年,得陳寶。④二十年,法初有三族之罪。⑤二十七年,伐南山大梓,豐大特。⑥四十八年,文公太子卒,賜諡為竫公。⑦竫公之長子為太子,是文公孫也。五十年,文公卒,葬西山。⑧竫公子立,是為寧公。⑨
注①正義即上西縣是也。
注②正義括地誌雲:“郿縣故城在岐州郿縣東北十五裏。毛萇雲郿,地名也。
秦文公東獵汧渭之會,卜居之,乃營邑焉,即此城也。”
注③集解徐廣曰:“鄜縣屬馮翊。”索隱音敷,亦縣名。於鄜地作畤,曰鄜畤。
故封禪書曰“秦文公夢黃蛇自天下屬地,其口止於鄜衍”,史敦以為神,故立畤也。正義括地誌雲:“三畤原在岐州雍縣南二十裏。封禪書雲秦文公作鄜畤,襄公作西畤,靈公作吳陽上畤,並此原上,因名也。”
注④索隱按:漢書郊祀誌雲“文公獲若石雲,於陳倉北阪城祠之,其神來,若雄雉,其聲殷殷雲,野雞夜鳴,以一牢祠之,號曰陳寶”。又臣瓚雲“陳倉縣有寶夫人祠,歲與葉君神會,祭於此者也”。蘇林雲“質如石,似肝”。雲,語辭。正義括地誌雲:“寶雞*(神)**[祠]*在岐州陳倉縣東二十裏故陳倉城中。晉太康地誌雲‘秦文公時,陳倉人獵得獸,若彘,不知名,牽以獻之。逢二童子,童子曰:“此名為媦,常在地中,食死人腦。”即欲殺之,拍捶其首。媦亦語曰:
“二童子名陳寶,得雄者王,得雌者霸。”陳倉人乃逐二童子,化為雉,雌上陳倉北阪,為石,秦祠之’。搜神記雲其雄者飛至南陽,其後光武起於南陽,皆如其言也。”
注⑤集解張晏曰:“父母、兄弟、妻子也。”如淳曰:“父族、母族、妻族也。”
注⑥集解徐廣曰:“今武都故道有怒特祠,圖大牛,上生樹本,有牛從木中出,後見豐水之中。”正義括地誌雲:“大梓樹在岐州陳倉縣南十裏倉山上。錄異傳雲‘秦文公時,雍南山有大梓樹,文公伐之,輒有大風雨,樹生合不斷。時有一人病,夜往山中,聞有鬼語樹神曰:“秦若使人被發,以朱絲繞樹伐汝,汝得不因耶?”樹神無言。明日,病人語聞,公如其言伐樹,斷,中有一青牛出,走入豐水中。其後牛出豐水中,使騎擊之,不勝。有騎墮地複上,發解,牛畏之,入不出,故置髦頭。漢、魏、晉因之。武都郡立怒特祠,是大梓牛神也’。”按:今俗畫青牛障是。
注⑦集解徐廣曰:“文公之四十四年,魯隱之元年。”
注⑧集解徐廣曰:“皇甫謐雲葬於西山,在今隴西之西縣。”
注⑨集解徐廣曰:“一作‘曼’。”
寧公二年,公徙居平陽。①遣兵伐蕩社。②三年,與亳戰,亳王奔戎,遂滅蕩社。③四年,魯公子翬④弒其君隱公。十二年,伐蕩氏,取之。寧公生十歲立,立十二年卒,葬西山。⑤生子三人,長男武公為太子。武公弟德公,同母魯姬子。⑥生出子。寧公卒,大庶長弗忌、威壘、⑦三父廢太子而立出子為君。出子六年,三父等複共令人賊殺出子。出子生五歲立,立六年卒。三父等乃複立故太子武公。
注①集解徐廣曰:“郿之平陽亭。”正義帝王世紀雲秦寧公都平陽。按:岐山縣有陽平鄉,鄉內有平陽聚。括地誌雲:“平陽故城在岐州岐山縣西四十六裏,秦寧公徙都之處。”
注②集解徐廣曰:“蕩音湯。社,一作‘杜’。”索隱西戎之君號曰亳王,蓋成湯之胤。其邑曰蕩社。徐廣雲一作“湯杜”,言湯邑在杜縣之界,故曰湯杜也。
正義括地誌雲:“雍州三原縣有湯陵。又有湯台,在始平縣西北八裏。”按:其國蓋在三原始平之界矣。
注③集解皇甫謐雲:“亳王號湯,西夷之國也。”
注④正義音暉,即羽父也。
注⑤正義括地誌雲:“秦寧公墓在岐州陳倉縣西北三十七裏秦陵山。帝王世紀雲秦寧公葬西山大麓,故號秦陵山也。”按:文公亦葬西山,蓋秦陵山也。
注⑥正義德公母號魯姬子。
注⑦正義音力追反。
武公元年,伐彭戲氏,①至於華山下,②居平陽封宮。③三年,誅三父等而夷三族,以其殺出子也。鄭高渠眯殺其君昭公。④十年,伐邽﹑冀戎,初縣之。⑤十一年,初縣杜﹑鄭。⑥滅小虢。⑦
注①正義戲音許宜反,戎號也。蓋同州彭衙故城是也。
注②正義即華嶽之下也。
注③正義宮名,在岐州平陽城內也。
注④索隱春秋魯桓公十七年左傳作“高渠彌”也。
注⑤集解地理誌隴西有上邽縣。應劭曰:“即邽戎邑也。”冀縣屬天水郡。
注⑥集解地理誌京兆有鄭縣﹑杜縣也。正義括地誌雲:“下杜故城在雍州長安縣東南九裏,古杜伯國。華州鄭縣也。毛詩譜雲鄭國者,周畿內之地。宣王封其弟於鹹林之地,是為鄭桓公。”按:秦得皆縣之。
注⑦集解班固曰西虢在雍州。正義虢音古伯反。括地誌雲:“故虢城在岐州陳倉縣東四十裏。次西十餘裏又有城,亦名虢城。輿地誌雲此虢文王母弟虢叔所封,是曰西虢。”按:此虢滅時,陝州之虢猶謂之小虢。又雲,小虢,羌之別種。
十三年,齊人管至父﹑連稱等殺其君襄公而立公孫無知。晉滅霍﹑魏﹑耿。①齊雍廩②殺無知﹑管至父等而立齊桓公。齊﹑晉為強國。
注①索隱春秋魯閔公元年左傳雲“晉滅耿,滅魏,滅霍”此不言魏,史闕文耳。又傳曰:“賜畢萬魏,賜趙夙耿。”杜預注曰:“平陽皮氏縣東南有耿鄉,永安縣東北有霍太山。三國皆姬姓。”正義括地誌雲:“霍,晉州霍邑縣,又春秋時霍伯國。韋昭雲霍,姬姓也。”括地誌雲:“故耿城今名耿倉城,在絳州龍門縣東南十二裏,故耿國也。都城記雲耿,嬴姓國也。”
注②正義雍,於宮反。廩,力甚反。是雍林邑人姓名也。
十九年,晉曲沃始為晉侯。①齊桓公伯於鄄。②
注①索隱晉穆侯少子成師居曲沃,號曲沃桓叔,至武公稱滅晉侯緡,始為晉君也。
注②正義伯音霸。
二十年,武公卒,葬雍平陽。初以人從死,從死者六十六人。有子一人,名曰白,白不立,封平陽。①立其弟德公。
注①正義即雍平陽也。平陽時屬雍,並在岐州。解在上也。
德公元年,初居雍城①大鄭宮。②以犧三百牢祠鄜畤。卜居雍。後子孫飲馬於河。③梁伯﹑芮伯來朝。④二年,初伏,⑤以狗禦蠱。⑥德公生三十三歲而立,立二年卒。生子三人:長子宣公,中子成公,少子穆公。長子宣公立。
注①集解徐廣曰:“今縣在扶風。”
注②正義括地誌雲:“岐州雍縣南七裏故雍城,秦德公大鄭宮城也。”
注③正義卜居雍之後,國益廣大,後代子孫得東飲馬於龍門之河。
注④索隱梁,嬴姓。芮,姬姓。梁國在馮翊夏陽。芮國在馮翊臨晉。正義括地誌雲:“南芮鄉故城在同州朝邑縣南三十裏,又有北芮城,皆古芮伯國。鄭玄雲周同姓之國,在畿內,為王卿士者。左傳雲桓公三年,芮伯萬之母芮薑惡芮伯之多壟人,故逐之,出居魏。”今按:*[陝]*州芮城縣界有芮國城,蓋是殷末虞芮爭田之芮國是也。
注⑤集解孟康曰:“六月伏日初也。周時無,至此乃有之。”正義六月三伏之節起秦德公為之,故雲初伏。伏者,隱伏避盛暑也。曆忌釋雲:“伏者何?以金氣伏藏之日也。四時代謝,皆以相生:立春,木代水,水生木;立夏,火代木,木生火;立冬,水代金,金生水;立秋,以金代火,故至庚日必伏。庚者金,故曰伏也。”
注⑥集解徐廣曰:“年表雲初作伏,祠社,磔狗邑四門也。”正義蠱者,熱毒惡氣為傷害人,故磔狗以禦之。年表雲“初作伏,祠社,磔狗邑四門”。按:磔,禳也。狗,陽畜也。以狗張磔於郭四門,禳卻熱毒氣也。左傳雲皿蟲為蠱。顧野王雲穀久積變為飛蠱也。
宣公元年,韂﹑燕伐周,①出惠王,立王子頹。三年,鄭伯﹑虢叔②殺子頹而入惠王。四年,作密畤。③與晉戰河陽,勝之。十二年,宣公卒。生子九人,莫立,立其弟成公。
注①正義韂惠公都即今韂州也。燕,南燕也。周,天王也。括地誌雲:“滑州故城古南燕國。應劭雲南燕,姞姓之國,黃帝之後。”
注②正義括地誌雲:“洛州泛水縣,古東虢國,亦鄭之製邑,漢之城皋,即周穆王虎牢城。左傳雲宮之奇曰‘虢仲虢叔,王季之穆也’。”
注③正義括地誌雲:“漢有五畤,在岐州雍縣南,則鄜畤﹑吳陽上畤﹑下畤﹑密畤﹑北畤。秦文公夢黃蛇自天而下。屬地,其口止於鄜衍,作畤,郊祭白帝,曰鄜畤。秦宣公作密畤於渭南,祭青帝。秦靈公作吳陽上畤,祭黃帝;作下畤,祠炎帝。漢高帝曰‘天有五帝,今四,何也?待我而具五’。遂立黑帝,曰北畤是也。”
成公元年,梁伯﹑①芮伯來朝。齊桓公伐山戎,次於孤竹。②。
注①正義括地誌雲:“同州韓城縣南二十二裏少梁故城,古少梁國。都城記雲梁伯國,嬴姓之後,與秦同祖。秦穆公二十二年滅之。”
注②正義括地誌雲:“孤竹故城在平州盧龍縣十二裏,殷時諸侯竹國也。”
成公立四年卒。子七人,莫立,立其弟繆公。①
注①索隱秦自宣公已上皆史失其名。今按係本﹑古史考,得繆公名任好。
繆公任好元年,自將伐茅津,①勝之。四年,迎婦於晉,晉太子申生姊也。
其歲,齊桓公伐楚,至邵陵。
注①正義劉伯莊雲:“戎號也。”括地誌雲:“茅津及茅城在陝州河北縣西二十裏。注水經雲茅亭,茅戎號。”
五年,晉獻公滅虞﹑虢,虜虞君與其大夫百裏傒,以璧馬賂於虞故也。既虜百裏傒,以為秦繆公夫人媵於秦。百裏傒亡秦走宛,①楚鄙人執之。繆公聞百裏傒賢,欲重贖之,恐楚人不與,乃使人謂楚曰:“吾媵臣百裏傒在焉,請以五羖羊皮贖之。”。楚人遂許與之。當是時,百裏傒年已七十餘。繆公釋其囚,與語國事。謝曰:“臣亡國之臣,何足問!”繆公曰:“虞君不用子,故亡,非子罪也。”固問,語三日,繆公大說,授之國政,號曰五羖大夫。百裏傒讓曰:“臣不及臣友蹇叔,蹇叔賢而世莫知。臣常遊困於齊而乞食秌人,②蹇叔收臣。
臣因而欲事齊君無知,蹇叔止臣,臣得脫齊難,遂之周。周王子頹好牛,臣以養牛幹之。及頹欲用臣,蹇叔止臣,臣去,得不誅。事虞君,蹇叔止臣。臣知虞君不用臣,臣誠私利祿爵,且留。再用其言,得脫,一不用,及虞君難:是以知其賢。”於是繆公使人厚幣迎蹇叔,以為上大夫。
注①集解地理誌南陽有宛縣。正義宛,於元反,今鄧州縣。
注②集解徐廣曰:“秌,一作‘銍’。”正義銍音珍栗反。銍,地名,在沛縣。
秋,繆公自將伐晉,戰於河曲。①晉驪姬作亂,太子申生死新城,②重耳﹑夷吾出礶。③
注①集解徐廣曰:“一作‘西’。”駰按:公羊傳曰“河千裏而一曲也”。服虔曰“河曲,晉地”。杜預曰“河曲在蒲阪南”。正義按:河曲在華陰縣界也。
注②正義韋昭雲:“曲沃新為太子城。”括地誌雲:“絳州曲沃縣有曲沃故城,土人以為晉曲沃新城。”
注③正義重耳奔翟,夷吾奔少梁也。
九年,齊桓公會諸侯於葵丘。①
注①正義括地誌雲:“葵丘在曹州考城縣東南一裏一百五十步郭內,即桓公會處。又青州臨淄縣有葵丘。即傳連稱,管至父所戍處。”
晉獻公卒。立驪姬子奚齊,其臣裏克殺奚齊。荀息立卓子,①克又殺卓子及荀息。夷吾使人請秦,求入晉。於是繆公許之,使百裏傒將兵送夷吾。夷吾謂曰:“誠得立,請割晉之河西八城②與秦。”及至,已立,而使丕鄭謝秦,背約不與河西城,而殺裏克。丕鄭聞之,恐,因與繆公謀曰:“晉人不欲夷吾,實欲重耳。今背秦約而殺裏克,皆呂甥﹑郤芮之計也。願君以利急召呂﹑郤,呂﹑郤至,則更入重耳便。”繆公許之,使人與丕鄭歸,召呂﹑郤。呂﹑郤等疑丕鄭有閑,乃言夷吾殺丕鄭。丕鄭子丕豹奔秦,說繆公曰:“晉君無道,百姓不親,可伐也。”繆公曰:“百姓苟不便,何故能誅其大臣?能誅其大臣,此其調也。”
③不聽,而陰用豹。
注①集解徐廣曰:“一作‘倬’。”
注②正義謂同﹑華等州地。
注③正義調音徒聊反。言能誅大臣丕鄭,雲是夷吾於百姓調和也。劉伯莊音徒吊反。按:調,選也。邪臣誅,忠臣用,是夷吾能調選。兩通也。
十二年,齊管仲﹑隰朋死。
晉旱,來請粟。丕豹說繆公勿與,因其饑而伐之。繆公問公孫支,①支曰:“饑穰更事耳,不可不與。”問百裏傒,傒曰:“夷吾得罪於君,其百姓何罪?”於是用百裏傒﹑公孫支言,卒與之粟。以船漕車轉,自雍相望至絳。②
注①集解服虔曰:“秦大夫公孫子桑。”
注②集解賈逵曰:“雍,秦國都;絳,晉國都也。”
十四年,秦饑,請粟於晉。晉君謀之髃臣。虢射曰:①“因其饑伐之,可有大功。”晉君從之。十五年,興兵將攻秦。繆公發兵,使丕豹將,自往擊之。
九月壬戌,與晉惠公夷吾合戰於韓地。②晉君□其軍,與秦爭利,還而馬騺。,③繆公與麾下馳追之,不能得晉君,反為晉軍所圍。晉擊繆公,繆公傷。於是岐下食善馬者三百人馳冒晉軍,晉軍解圍,遂脫繆公而反生得晉君。初,繆公亡善馬,岐下野人共得而食之者三百餘人,④吏逐得,欲法之。繆公曰:“君子不以畜產害人。吾聞食善馬肉不飲酒,傷人。”乃皆賜酒而赦之。三百人者聞秦擊晉,皆求從,從而見繆公窘,亦皆推鋒爭死,以報食馬之德。於是繆公虜晉君以歸,令於國,齊宿,吾將以晉君祠上帝。周天子聞之,曰“晉我同姓”,為請晉君。夷吾姊亦為繆公夫人,夫人聞之,乃衰絰跣,曰:“妾兄弟不能相救,以辱君命。”繆公曰:“我得晉君以為功,今天子為請,夫人是憂。”乃與晉君盟,許歸之,更舍上舍,而饋之七牢。⑤十一月,歸晉君夷吾,夷吾獻其河西地,使太子圉為質於秦。秦妻子圉以宗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