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 五帝本紀 第一(2 / 3)

注⑩集解徐廣曰:“下雲‘便程東作’,然則訓平為便也。”駰案:尚書並作“平”字。孔安國曰“百姓,百官”。鄭玄曰“百姓,髃臣之父子兄弟”。索隱古文尚書作“平”,此文蓋讀“平”為浦耕反。平既訓便,因作“便章”。其今文作“辯章”。古“平”字亦作“便”,音婢緣反。便則訓辯,遂為辯章。鄒誕生本亦同也。

乃命羲﹑和,①敬順昊天,②數法③日月星辰,④敬授民時。⑤分命羲仲,居鬱夷,曰暘穀。⑥敬道日出,便程東作。⑦日中,星鳥,以殷中春。⑧其民析,鳥獸字微。⑨申命羲叔,居南交。⑩便程南為,敬致。⑾日永,星火,以正中夏。⑿其民因,鳥獸希革。⒀申命和仲,⒁居西土,⒂曰昧穀。⒃敬道日入,便程西成。⒄夜中,星虛,⒅以正中秋。⒆其民夷易,鳥獸毛毨。[二0]申命和叔;居北方,曰幽都。[二一]便在伏物。[二二]日短,星昴,以正中冬。[二三]其民燠,鳥獸氄毛。[二四]歲三百六十六日,以閏月正四時。[二五]信飭[二六]百官,觽功皆興。

注①集解孔安國曰:“重黎之後,羲氏﹑和氏世掌天地之官。”正義呂刑傳雲:

“重即羲,黎即和,雖別為氏族,而出自重黎也。”案:聖人不獨治,必須賢輔,乃命相天地之官,若周禮天官卿﹑地官卿也。

注②正義敬猶恭勤也。元氣昊然廣大,故雲昊天。釋天雲:“春為蒼天,夏為昊天,秋為旻天,冬為上天。”而獨言昊天者,以堯能敬天,大,故以昊大言之。

注③索隱尚書作“曆象日月”,則此言“數法”,是訓“曆象”二字,謂命羲和以曆數之法觀察日月星辰之早晚,以敬授人時也。

注④正義曆數之法,日之甲乙,月之大小,昏明遞中之星,日月所會之辰,定其天數,以為一歲之曆。

注⑤正義尚書考靈耀雲:“主春者,張昏中,可以種稷。主夏者,火昏中,可以種黍菽。主秋者,虛昏中,可以種麥。主冬者,昴昏中,可以收斂也。”天子視四星之中,知民緩急,故雲敬授民時也。

注⑥集解尚書作“嵎夷”。孔安國曰:“東表之地稱嵎夷。日出於暘穀。羲仲,治東方之官。”索隱舊本作“湯穀”,今並依尚書字。案:淮南子曰“日出湯穀,浴於鹹池”,則湯穀亦有他證明矣。又下曰“昧穀”,徐廣雲“一作‘柳’”,柳亦日入處地名。太史公博采經記而為此史,廣記異聞,不必皆依尚書。蓋鬱夷亦地之別名也。正義鬱音隅。陽或作“暘”。禹貢青州雲:“嵎夷既略。”案:

嵎夷,青州也。堯命羲仲理東方青州嵎夷之地,日所出處,名曰陽明之穀。羲仲主東方之官,若周禮春官卿。

注⑦集解孔安國曰:“敬道出日,平均次序東作之事,以務農也。”索隱劉伯莊傳皆依古史作平秩音。然尚書大傳曰“辯秩東作”,則是訓秩為程,言便課其作程者也。正義道音導。便,程,並如字,後同。導,訓也。三春主東,故言日出。耕作在春,故言東作。命羲仲恭勤道訓萬民東作之事,使有程期。

注⑧集解孔安國曰:“日中謂春分之日也。鳥,南方朱鳥七宿也。殷,正也。

春分之昏,鳥星畢見,以正仲春之氣節。轉以推孟﹑季,則可知也。”正義下“中”音仲,夏﹑秋﹑冬並同。

注⑨集解孔安國曰:“春事既起,丁壯就功,言其民老壯分析也。”乳化曰字。

尚書“微”作“尾”字。說*(文)*雲“尾,交接也”。

注⑩集解孔安國曰:“夏與春交,此治南方之官也。”索隱孔注未是。然則冬與秋交,何故下無其文﹖且東嵎夷,西昧穀,北幽都,三方皆言地,而夏獨不言地,乃雲與春交,斯不例之甚也。然南方地有名交址者,或古文略舉一字名地,南交則是交址不疑也。正義羲叔主南方官,若周禮夏官卿也。

注⑾集解孔安國曰:“為,化也。平序分南方化育之事,敬行其教,以致其功也。”索隱為依字讀。春言東作,夏言南為,皆是耕作營為勸農之事。孔安國強讀為“訛”字,雖則訓化,解釋亦甚紆回也。正義為音於偽反。命羲叔宜恭勤民事。致其種殖,使有程期也。

注⑿集解孔安國曰:“永,長也,謂夏至之日。火,蒼龍之中星,舉中則七星見可知也,以正中夏之*[氣]*節。”馬融﹑王肅謂日長晝漏六十刻,鄭玄曰五十五刻。

注⒀集解孔安國曰:“因,謂老弱因就在田之丁壯以助農也。夏時鳥獸毛羽希少改易也。革,改也。”

注⒁正義和仲主西方之官,若周禮秋官卿也。

注⒂集解徐廣曰:“一無‘土’字。以為西者,今天水之西縣也。”駰案:

鄭玄曰“西者,隴西之西,今人謂之兌山”。

注⒃集解徐廣曰:“一作‘柳穀’。”駰案:孔安國曰“日入於穀而天下冥,故曰昧穀。此居治西方之官,掌秋天之政也”。

注⒄集解孔安國曰:“秋,西方,萬物成也。”

注⒅索隱虛,舊依字讀,而鄒誕生音墟。案:虛星主墳墓,鄒氏或得其理。

注⒆集解孔安國曰:“春言日,秋言夜,互相備也。虛,玄武之中星。亦言七星皆以秋分日見,以正三秋也。”

注[二0]集解孔安國曰:“夷,平也。老壯者在田,與夏平也。毨,理也。毛更生*(曰)*整理。”

注[二一]集解孔安國曰:“北稱幽都,謂所聚也。”索隱山海經曰“北海之內有山名幽都”,蓋是也。正義案:北方幽州,陰聚之地,命和叔居理之。北方之官,若周禮冬官卿。

注[二二]索隱使和叔察北方藏伏之物,謂人畜積聚等冬皆藏伏。屍子亦曰“北方者,伏方也”。尚書作“平在朔易”。今案:大傳雲“便在伏物”,太史公據之而書。

注[二三]集解孔安國曰:“日短,冬至之日也。昴,白虎之中星。亦以七星並見,以正冬節也。”馬融﹑王肅謂日短晝漏四十刻。鄭玄曰四十五刻,失之。

注[二四]集解徐廣曰:“氄音茸。”駰案:孔安國曰“民入室處,鳥獸皆生氄毳細毛以自溫也”。

注[二五]索隱夫周天三百六十五度四分度之一,是天度數也。而日行遲,一歲一周天;月行疾,一月一周天。日一日行一度,月一日行十三度十九分度之七。

至二十九日半強,月行天一澘,又逐及日而與會。一年十二會,是為十二月。

每月二十九日過半。年分出小月六,是每歲餘六日。又大歲三百六十六日,小歲三百五十五日,舉全數雲六十六日。其實一歲唯餘十一日弱。未滿三歲,已成一月,則置閏。若三年不置閏,則正月為二月。九年差三月,則以春為夏。十七年差六月,則四時皆反。以此四時不正,歲不成矣。故傳曰“歸餘於終,事則不悖”是也。

注[二六]集解徐廣曰:“古‘暣’字。”

堯曰:“誰可順此事﹖”①放齊曰:“嗣子丹朱開明。”②堯曰:“籲!頑凶,不用。”③堯又曰:“誰可者﹖”讙兜曰:“共工旁聚布功,可用。”④堯曰:“共工善言,其用僻,似恭漫天,不可。”⑤堯又曰:“嗟,四嶽,⑥湯湯洪水滔天,浩浩懷山襄陵,⑦下民其憂,有能使治者﹖”皆曰鯀可。⑧堯曰:“鯀負命毀族,不可。”⑨嶽曰:“□哉,試不可用而已。”⑩堯於是聽嶽用鯀。九歲,功用不成。⑾

注①正義言將登用之嗣位也。

注②集解孔安國曰:“放齊,臣名。”正義放音方往反。鄭玄雲:“帝堯胤嗣之子,名曰丹朱,開明也。”案:開,解而達也。帝王紀雲:“堯娶散宜氏女,曰女皇,生丹朱。”汲頉紀年雲:“後稷放帝子丹朱。”範汪荊州記雲:“丹水縣在丹川,堯子朱之所封也。”括地誌雲:“丹水故城在鄧州內鄉縣西南百三十裏。丹水故為縣。”

注③集解孔安國曰:“籲,疑怪之辭。”正義左傳雲:“口不道忠信之言為嚚,心不則德義之經為頑。”凶,訟也。言丹朱心既頑嚚,又好爭訟,不可用之。

注④集解孔安國曰:“讙兜,臣名。”鄭玄曰:“共工,水官名。”正義兜音鬥侯反。

注⑤正義漫音莫幹反。共工善為言語,用意邪僻也。似於恭敬,罪惡漫天,不可用也。

注⑥集解鄭玄曰:“四嶽,四時官,主方嶽之事。”正義嗟歎鴻水,問四嶽誰能理也。孔安國雲:“四嶽,即上羲和四子也。分掌四嶽之諸侯,故稱焉。”

注⑦集解孔安國曰:“懷,包;襄,上也。”正義湯音商,今讀如字。蕩蕩,廣平之貌。言水奔突有所滌除,地上之物為水漂流蕩蕩然。案:懷,藏,包裹之義,故懷為包。釋言以襄為駕,駕乘牛馬皆在上也。言水襄上乘陵,浩浩盛大,勢若漫天。

注⑧集解馬融曰:“鯀,臣名,禹父。”

注⑨正義負音佩,依字通。負,違也。族,類也。鯀性很戾,違負教命,毀敗善類,不可用也。詩雲“貪人敗類”也。

注⑩正義□音異。孔安國雲:“□,已;已,退也。言餘人盡已,唯鯀可試,無成乃退。”

注⑾正義爾雅釋天雲:“載,歲也。夏曰祀,周曰年,唐﹑虞曰載。”李巡雲:“各自紀事,示不相襲也。”孫炎雲:“歲,取歲星行一次也。祀,取四時祭祀一訖也。年,取禾穀一熟也。載,取萬物終更始也。載者,年之別名,故以載為年也。”案:功用不成,水害不息,故放退也。至明年得舜,乃殛之羽山,而用其子禹也。

堯曰:“嗟!四嶽:朕在位七十載,汝能庸命,踐朕位﹖”①嶽應曰:“鄙箰忝帝位。”②堯曰:“悉舉貴戚及疏遠隱匿者。”觽皆言於堯曰:“有矜在民閑,曰虞舜。”③堯曰:“然,朕聞之。其何如﹖”嶽曰:“盲者子。父頑,母嚚,弟傲,能和以孝,烝烝治,不至奸。”④堯曰:“吾其試哉。”⑤於是堯妻之二女,⑥觀其德於二女。⑦舜飭下二女於媯汭,⑧如婦禮。堯善之,乃使舜慎和五典,⑨五典能從。乃篃入百官,百官時序。賓於四門,四門穆穆,諸侯遠方賓客皆敬。⑩堯使舜入山林⑾川澤,暴風雷雨,舜行不迷。堯以為聖,召舜曰:“女謀事至而言可績,三年矣。⑿女登帝位。”

舜讓於德不懌。⒀正月上日,⒁舜受終於文祖。文祖者,堯大祖也。[一五]

注①集解鄭玄曰:“言汝諸侯之中有能順事用天命者,入處我位,統治天子之事者乎?”正義孔安國雲:“堯年十六,以唐侯升為天子,在位七十載,時八十六,老將求代也。”

注②正義四嶽皆雲,鄙俚無德,若便行天子事,是辱帝位。言己等不堪也。

注③集解孔安國曰:“無妻曰矜。”正義矜,古頑反。

注④集解孔安國曰:“不至於奸惡。”正義烝,之升反,進也。言父頑,母嚚,弟傲,舜皆和以孝,進之於善,不至於奸惡也。

注⑤正義欲以二女試舜,觀其理家之道也。

注⑥正義妻音七計反。二女,娥皇、女英也。娥皇無子,女英生商均。舜升天子,娥皇為後,女英為妃。

注⑦正義視其為德行於二女,以理家而觀國也。

注⑧集解孔安國曰:“舜所居媯水之汭。”索隱列女傳雲二女長曰娥皇,次曰女英。係本作“女瑩”。大戴禮作“女匽”。皇甫謐雲:“媯水在河東虞鄉縣曆山西。汭,水涯也,猶洛汭、渭汭然也。”正義飭音□。下音胡亞反。汭音芮。

舜能整齊二女以義理,下二女之心於媯汭,使行婦道於虞氏也。括地誌雲:“媯汭水源出蒲州河東南山。許慎雲:‘水涯曰汭。’案:地記雲‘河東郡青山東山中有二泉,下南流者媯水,北流者汭水。二水異源,合流出穀,西注河。媯水北曰汭也’。又雲‘河東縣二裏故蒲膎城,舜所都也。城中有舜廟,城外有舜宅及二妃壇’。”

注⑨集解鄭玄曰:“五典,五教也。蓋試以司徒之職。”

注⑩集解馬融曰:“四門,四方之門。諸侯髃臣朝者,舜賓迎之,皆有美德也。”

注⑾索隱尚書雲“納於大麓”,穀梁傳雲“林屬於山曰麓”,是山足曰麓,故此以為入山林不迷。孔氏以麓訓錄,言令舜大錄萬幾之政,與此不同。

注⑿集解鄭玄曰:“三年者,賓四門之後三年也。”

注⒀集解徐廣曰:“音亦。今文尚書作‘不怡’。怡,懌也。”索隱古文作“不嗣”,今文作“不怡”,怡即懌也。謂辭讓於德不堪,所以心意不悅懌也。

俗本作“澤”,誤爾,亦當為“懌”。

注⒁集解馬融曰:“上日,朔日也。”正義鄭玄雲:“帝王易代,莫不改正。

堯正建醜,舜正建子,此時未改,故依堯正月上日也。”

注⒂集解鄭玄曰:“文祖者,五府之大名,猶周之明堂。”索隱尚書帝命驗曰:“五府,五帝之廟。蒼曰靈府,赤曰文祖,黃曰神鬥,白曰顯紀,黑曰玄矩。

唐虞謂之五府,夏謂世室,殷謂重屋,周謂明堂,皆祀五帝之所也。”正義舜受堯終帝之事於文祖也。尚書帝命驗雲:“帝者承天立五府,以尊天重象也。五府者,黃曰神鬥。”注雲:“唐虞謂之天府,夏謂之世室,殷謂之重屋,周謂之明堂,皆祀五帝之所也。文祖者,赤帝熛怒之府,名曰文祖。火精光明,文章之祖,故謂之文祖。周曰明堂。神鬥者,黃帝含樞紐之府,名曰神鬥。鬥,主也。土精澄靜,四行之主,故謂之神鬥。周曰太室。顯紀者,白帝招拒之府,名顯紀。紀,法也。金精斷割萬物,故謂之顯紀。

周曰總章。玄矩者,黑帝汁光紀之府,名曰玄矩。矩,法也。水精玄味,能權輕重,故謂之玄矩。周曰玄堂。靈府者,蒼帝靈威仰之府,名曰靈府。周曰青陽。”

於是帝堯老,命舜攝行天子之政,以觀天命。舜乃在璿璣玉衡,以齊七政。①遂類於上帝,②禋於六宗,③望於山川,④辯於髃神。⑤揖五瑞,擇吉月日,見四嶽諸牧,班瑞。⑥歲二月,東巡狩,至於岱宗,祡,⑦望秩於山川。⑧遂見東方君長,合時月正日,⑨同律度量衡,⑩修五禮[一一]五玉⑿三帛⒀二生⒁一死⒂為摯,⒃如五器,卒乃複。

⒄五月,南巡狩;八月,西巡狩;十一月,北巡狩:皆如初。歸,至於祖禰廟,⒅用特牛禮。五歲一巡狩,髃後四朝。⒆篃告以言,[二0]明試以功,車服以庸。[二一]肇十有二州,決川。[二二]象以典刑,[二三]流宥五刑,[二四]鞭作官刑,[二五]撲作教刑,[二六]金作贖刑。[二七]眚隦過,赦;[二八]怙終[二九]賊,刑。[三0]欽哉,欽哉,惟刑之靜哉![三一]

注①集解鄭玄曰:“璿璣,玉衡,渾天儀也。七政,日月五星也。”正義說文雲:“璿,赤玉也。”案:舜雖受堯命,猶不自安,更以璿璣玉衡以正天文。璣為運轉,衡為橫簫,運璣使動於下,以衡望之,是王者正天文器也,觀其齊與不齊。今七政齊,則己受禪為是。蔡邕雲:“玉衡長八尺,孔徑一寸,下端望之,以視星宿,並縣璣以象天,而以衡望之,轉璣窺衡,以知星宿。璣徑八尺,圓周二丈五尺而強也。”鄭玄雲:“運轉者為璣,持正者為衡。”尚書大傳雲:“政者,齊中也。謂春秋冬夏天文地理人道,所以為政也,道正而萬事順成,故天道政之大也。”

注②集解鄭玄曰:“禮祭上帝於圜丘。”正義五經異義雲:“非時祭天謂之類,言以事類告也。時舜告攝,非常祭也。”王製雲:“天子將出,類於上帝。”鄭玄雲:“昊天上帝謂天皇大帝,北辰之星。”

注③集解鄭玄曰:“六宗,星、辰、司中、司命、風師、雨師也。”駰案:六宗義眾矣。愚謂鄭說為長。正義周語雲“精意以享曰禋”也。孫炎雲:“禋,絜敬之祭也。”案:星,五緯星也。辰,日月所會十二次也。司中、司命,文昌第五、第四星也。風師,箕星也。雨師,畢星也。孔安國雲:“四時寒暑也,日月星也,水旱也。”禮祭法雲:“埋少牢於大昭,祭時也。禳祈於坎壇,祭寒暑也。王宮,祭日也。夜明,祭月也。幽禜,祭星。雩禜,祭水旱也。”司馬彪續漢書雲:“安帝立六宗,祀於洛陽城西北亥地,禮比大社。魏因之。至晉初,荀顗言新祀,以六宗之神諸家說不同,乃廢之也。”

注④集解徐廣曰:“名山大川。”正義望者,遙望而祭山川也。山川,五嶽、四瀆也。爾雅雲:“梁山,晉望也。”

注⑤集解徐廣曰:“辯音班。”駰案:鄭玄曰“髃神若丘陵墳衍”。正義辯音遍。謂祭髃神也。

注⑥集解馬融曰:“揖,斂也。五瑞,公侯伯子男所執,以為瑞信也。堯將禪舜,使髃牧斂之,使舜親往班之。”正義揖音集。周禮典瑞雲:“王執鎮圭,尺二寸。公執桓圭,九寸。侯執信圭,七寸。伯執躬圭,五寸。子執穀璧,男執蒲璧,皆五寸。言五瑞者,王不在中也。”孔文祥雲:“宋末,會稽修禹廟,於廟庭山土中得五等圭璧百餘枚,形與周禮同,皆短小。此即禹會諸侯於會稽,執以禮山神而埋之。其璧今猶有在也。”

注⑦集解馬融曰:“舜受終後五年之二月。”鄭玄曰:“建卯之月也。祡祭東嶽者,考績。祡,燎也。”正義案:既班瑞髃後即東巡者,守土之諸侯會岱宗之嶽,焚柴告至也。王者巡狩,以諸侯自專一國,威福任己,恐其壅遏上命,澤不下流,故巡行問人疾苦也。風俗通雲:“太,山之尊者,一曰岱宗,始也,長也,萬物之始,陰陽交代,故為五嶽之長也。”案:二月,仲月也。仲,中也,言得其中也。

注⑧正義乃以秩望祭東方諸侯境內之名山大川也。言秩者,五嶽視三公,四瀆視諸侯。

注⑨集解鄭玄曰:“協正四時之月數及日名,備有失誤。”正義既見東方君長,乃合同四時氣節,月之大小,日之甲乙,使齊一也。周禮:“太史掌正歲年以序事,頒正朔於邦國。”則節氣晦朔皆天子頒之。猶恐諸侯國異,或不齊同,因巡狩合正之。

注⑩集解鄭玄曰:“律,音律;度,丈尺;量,鬥斛;衡,斤兩也。”正義律之十二律,度之丈尺,量之鬥斛,衡之斤兩,皆使天下相同,無製度長短輕重異也。漢律曆誌雲:“虞書雲‘同律度量衡’,所以齊遠近,立民信也。律有十二,陽六為律,陰六為呂。律以統氣類物,一曰黃鍾,二曰太蔟,三曰姑洗,四曰蕤賓,五曰夷則,六曰無射。呂以旅陽宣氣,一曰林鍾,二曰南呂,三曰應鍾,四曰大呂,五曰夾鍾,六曰中呂。度者,分、寸、尺、丈、引也,所以度長短也。本起黃鍾之管長,以子穀秬黍中者一黍為一分,十分為一寸,十寸為尺,十尺為丈,十丈為引,而五度審矣。量者,龠、合、升、鬥、斛也,所以量多少也。本起黃鍾之龠,以子穀秬黍中者千有二百實為一龠,合龠為合,十合為升,十升為鬥,十鬥為斛,而五量嘉矣。衡權者,銖、兩、斤、鈞、石也,所以稱物輕重也。本起於黃鍾之重,一龠容千二百黍,重十二銖,二十四銖為兩,十六兩為斤,三十斤為鈞,四鈞為石,而五權謹矣。衡,平也。權,重也。”

注⑾集解馬融曰:“吉、凶、賓、軍、嘉也。”正義周禮“以吉禮事邦國之鬼神隻,以凶禮哀邦國之憂,以賓禮親邦國,以軍禮同邦國,以嘉禮親萬民”也。尚書堯典雲“類於上帝”,吉禮也;“如喪考妣”,凶禮也;“髃後四朝”,賓禮也;大禹謨雲“汝徂征”,軍禮也;堯典雲“女於時”,嘉禮也。女音女慮反。

注⑿集解鄭玄曰:“即五瑞也。執之曰瑞,陳列曰玉。”

注⒀集解馬融曰:“三孤所執也。”鄭玄曰:“帛,所以薦玉也。必三者,高陽氏後用赤繒,高辛氏後用黑繒,其餘諸侯皆用白繒。”正義孔安國雲:“諸侯世子執纁,公之孤執玄,附庸之君執黃也。”案:三統紀推伏羲為天統,色尚赤。神農為地統,色尚黑。黃帝為人統,色尚白。少昊,黃帝子,亦尚白。

故高陽氏又天統,亦尚亦。堯為人統,故用白。

注⒁正義羔、鴈也。鄭玄注周禮大宗伯雲:“羔,小羊也,取其髃不失其類也。鴈,取其候時而行也。卿執羔,大夫執鴈。”案:羔、鴈性馴,可生為贄。

注⒂正義雉也。馬融雲:“一死雉,士所執也。”案:不可生為贄,故死。

雉,取其守介死不失節也。

注⒃集解馬融曰:“摯:二生,羔、鴈,卿大夫所執;一死,雉,士所執。”

正義摯音至。贄,執也。鄭玄雲:“贄之言至,所以自致也。”韋昭雲:“贄,六贄:孤執皮帛,卿執羔,大夫執鴈,士執雉,庶人執鶩,工商執雞也。”

注⒄集解馬融曰:“五器,上五玉。五玉禮終則還之,三帛已下不還也。”

正義卒音子律反。複音伏。

注⒅正義禰音乃禮反。何休雲:“生曰父,死曰考,廟曰禰。”

注⒆集解鄭玄曰:“巡狩之年,諸侯見於方嶽之下。其閑四年,四方諸侯分來朝於京師也。”

注[二0]正義篃音遍。言遍告天子治理之言也。

注[二一]正義孔安國雲:“功成則錫車服,以表顯其能用也。”

注[二二]集解馬融曰:“禹平水土,置九州。舜以冀州之北廣大,分置並州。燕、齊遼遠,分燕置幽州,分齊為營州。於是為十二州也。”鄭玄曰:“更為之定界,浚水害也。”

注[二三]集解馬融曰:“言咎繇製五常之刑,無犯之者,但有其象,無其人也。”

正義孔安國雲:“象,法也。法用常刑,用不越法也。”

注[二四]集解馬融曰:“流,放;宥,寬也。一曰幼少,二曰老耄,三曰蠢愚。

五刑,墨、劓、剕、宮、大辟。”正義孔安國雲:“以流放之法寬五刑也。”鄭玄雲:“三宥,一曰弗識,二曰過失,三曰遺忘也。”

注[二五]集解馬融曰:“為辨治官事者為刑。”

注[二六]集解鄭玄曰:“撲,檟楚也。撲為教官為刑者。”

注[二七]集解馬融曰:“金,黃金也。意善功惡,使出金贖罪,坐不戒慎者。”

注[二八]集解鄭玄曰:“眚隦,為人作患害者也。過失,雖有害則赦之。”

注[二九]集解徐廣曰:“一作‘觽’。”

注[三0]集解鄭玄曰:“怙其奸邪,終身以為殘賊,則用刑之。”

注[三一]集解徐廣曰:“今文雲‘惟刑之謐哉’。爾雅曰‘謐,靜也’。”索隱注“惟形之謐哉”,案:古文作“恤哉”,且今文是伏生口誦,恤謐聲近,遂作“謐”也。

讙兜進言共工,①堯曰不可而試之工師,②共工果淫辟。③四嶽舉鯀治鴻水,堯以為不可,嶽強請試之,試之而無功,故百姓不便。三苗④在江淮、荊州⑤數為亂。於是舜歸而言於帝,請流共工於幽陵,⑥以變北狄;⑦放驩兜於崇山,⑧以變南蠻;遷三苗於三危,⑨以變西戎;殛鯀於羽山,[一0]以變東夷:四谸而天下鹹服。

注①正義讙兜,渾沌也。共工,窮奇也。鯀,檮杌也。三苗,饕餮也。左傳雲“舜臣堯,流四凶,投諸四裔,以禦魑魅”也。

注②正義工師,若今大匠卿也。

注③正義匹亦反。

注④集解馬融曰:“國名也。”正義左傳雲自古諸侯不用王命,虞有三苗,夏有觀扈。孔安國雲:“縉雲氏之後為諸侯,號饕餮也。”吳起雲:“三苗之國,左洞庭而右彭蠡。”案:洞庭,湖名,在嶽州巴陵西南一裏,南與青草湖連。

彭蠡,湖名,在江州潯陽縣東南五十二裏。以天子在北,故洞庭在西為左,彭蠡在東為右。今江州、鄂州、嶽州,三苗之地也。

注⑤正義淮,讀曰彙,音胡罪反,今彭蠡湖也。本屬荊州。尚書雲“南入於江,東彙澤為彭蠡”是也。

注⑥集解馬融曰;“北裔也。”正義尚書及大戴禮皆作“幽州”。括地誌雲:“故龔城在檀州燕樂縣界。故老傳雲舜流共工幽州,居此城。”神異經雲:“西北荒有人焉,人麵,朱□,蛇身,人手足,而食五穀禽獸,頑愚,名曰共工。”

注⑦集解徐廣曰:“變,一作‘燮’。”索隱變謂變其形及衣服,同於夷狄也。

徐廣雲作“燮”。燮,和也。正義言四凶流四裔,各於四夷放共工等為中國之風俗也。

注⑧集解馬融曰:“南裔也。”正義神異經雲:“南方荒中有人焉,人麵鳥喙而有翼,兩手足扶翼而行,食海中魚,為人很惡,不畏風雨禽獸,犯死乃休,名曰驩兜也。”

注⑨集解馬融曰:“西裔也。”正義括地誌雲:“三危山有三槵,故曰三危,俗亦名卑羽山,在沙州敦煌縣東南三十裏。”神異經雲:“西荒中有人焉,麵目手足皆人形,而胳下有翼不能飛,為人饕餮,淫逸無理,名曰苗民。”又山海經雲大荒北經“黑水之北,有人有翼,名曰苗民”也。

注⑩集解馬融曰:“殛,誅也。羽山,東裔也。”正義殛音紀力反。孔安國雲:“殛,竄,放,流,皆誅也。”括地誌雲:“羽山在沂州臨沂縣界。”神異經雲:“東方有人焉,人形而身多毛,自解水土,知通塞,為人自用,欲為欲息,皆*(曰)*雲是鯀也。”

堯立七十年得舜,二十年而老,令舜攝行天子之政,薦之於天。堯辟位凡二十八年而崩。①百姓悲哀,如喪父母。三年,四方莫舉樂,②以思堯。堯知子丹朱之不肖,③不足授天下,於是乃權授舜。④授舜,則天下得其利而丹朱病;授丹朱,則天下病而丹朱得其利。堯曰“終不以天下之病而利一人”,而卒授舜以天下。堯崩,三年之喪畢,舜讓辟丹朱於南河之南。⑤諸侯朝覲者不之丹朱而之舜,獄訟者不之丹朱而之舜,謳歌者不謳歌丹朱而謳歌舜。舜曰“天也”,夫而後之中國踐天子位焉,⑥是為帝舜。

注①集解徐廣曰:“堯在位凡九十八年。”駰案:皇覽曰“堯頉在濟陰城陽。

劉向曰‘堯葬濟陰,丘□皆小’。呂氏春秋曰‘堯葬穀林’。”皇甫謐曰“穀林即城陽。堯都平陽,於詩為唐國”。正義皇甫謐雲:“堯即位九十八年,通舜攝二十八年也,凡年百一十七歲。”孔安國雲:“堯壽百一十六歲。”括地誌雲:

“堯陵在濮州雷澤縣西三裏。郭緣生述征記雲‘城陽縣東有堯頉,亦曰堯陵,有碑’是也。”括地誌雲:“雷澤縣本漢城陽縣也。”

注②正義尚書“三載,四海遏密八音”是也。

注③索隱鄭玄雲:“肖,似也。不似,言不如父也。”皇甫謐雲:“堯娶散宜氏之女,曰女皇,生丹朱。又有庶子九人,皆不肖也。”

注④索隱父子繼立,常道也。求賢而禪,權道也。權者,反常而合道。正義五帝官天下,老則禪賢,故權試舜也。

注⑤集解劉熙曰:“南河,九河之最在南者。”正義括地誌雲:“故堯城在濮州鄄城縣東北十五裏。竹書雲昔堯德衰,為舜所囚也。又有偃朱故城,在縣西北十五裏。竹書雲舜囚堯,複偃塞丹朱,使不與父相見也。”案濮州北臨漯,大川也。河在堯都之南,故曰南河,禹貢“至於南河”是也。其偃朱城所居,即“舜讓避丹朱於南河之南”處也。

注⑥集解劉熙曰:“天子之位不可曠年,於是遂反,格於文祖而當帝位。帝王所都為中,故曰中國。”

虞舜者,①名曰重華。②重華父曰瞽叟,③瞽叟父曰橋牛,④橋牛父曰句望,⑤句望父曰敬康,敬康父曰窮蟬,窮蟬父曰帝顓頊,顓頊父曰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