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 五帝本紀 第一(1 / 3)

卷一 五帝本紀 第一

*集解凡是徐氏義,稱徐姓名以別之。餘者悉是駰注解,並集觽家義。索隱紀者,記也。本其事而記之,故曰本紀。又紀,理也,絲縷有紀。而帝王書稱紀者,言為後代綱紀也。正義鄭玄注中候暣省圖雲:“德合五帝坐星者,稱帝。”又坤靈圖雲:“德配天地,在正不在私,曰帝。”案:太史公依世本、大戴禮,以黃帝、顓頊、帝嚳、唐堯、虞舜為五帝。譙周、應劭、宋均皆同。而孔安國尚書序,皇甫謐帝王世紀,孫氏注世本,並以伏犧、神農、黃帝為三皇,少昊、顓頊、高辛、唐、虞為五帝。裴鬆之史目雲“天子稱本紀,諸侯曰世家”。本者,係其本係,故曰本;紀者,理也,統理觽事,係之年月,名之曰紀;第者,次序之目;一者,舉數之由:故曰五帝本紀第一。禮雲:“動則左史書之,言則右史書之。”正義雲:“左陽,故記動。右陰,故記言。言為尚書,事為春秋。”

案:春秋時置左右史,故雲史記也。*黃帝者,①少典之子,②姓公孫,名曰軒轅。③生而神靈,弱而能言,④幼而徇齊,⑤長而敦敏,成而聰明。⑥>>

注①集解徐廣曰:“號有熊。”索隱案:有土德之瑞,土色黃,故稱黃帝,猶神農火德王而稱炎帝然也。此以黃帝為五帝之首,蓋依大戴禮五帝德。又譙周、宋均亦以為然。而孔安國、皇甫謐帝王代紀及孫氏注係本並以伏犧、神農、黃帝為三皇,少昊、高陽、高辛、唐、虞為五帝。注“號有熊”者,以其本是有熊國君之子故也。亦號軒轅氏。皇甫謐雲:“居軒轅之丘,因以為名,又以為號。”又據左傳,亦號帝鴻氏也。正義輿地誌雲:“涿鹿本名彭城,黃帝初都,遷有熊也。”案:黃帝有熊國君,乃少典國君之次子,號曰有熊氏,又曰縉雲氏,又曰帝鴻氏,亦曰帝軒氏。母曰附寶,之祁野,見大電繞北鬥樞星,感而懷孕,二十四月而生黃帝於壽丘。壽丘在魯東門之北,今在兗州曲阜縣東北六裏。生日角龍顏,有景雲之瑞,以土德王,故曰黃帝。封泰山,禪亭亭。亭亭在牟陰。

注②集解譙周曰:“有熊國君,少典之子也。”皇甫謐曰:“有熊,今河南新鄭是也。”索隱少典者,諸侯國號,非人名也。又案:國語雲“少典娶有蟜氏女,生黃帝、炎帝”。然則炎帝亦少典之子。炎黃二帝雖則相承,如帝王代紀中閑凡隔八帝,五百餘年。若以少典是其父名,豈黃帝經五百餘年而始代炎帝後為天子乎?何其年之長也!又案:秦本紀雲“顓頊氏之裔孫曰女修,吞鳥之卵而生大業,大業娶少典氏而生柏翳”。明少典是國號,非人名也。黃帝□少典氏後代之子孫,賈逵亦謂然,故左傳“高陽氏有才子八人”,亦謂其後代子孫而稱為子是也。譙周字允南,蜀人,魏散騎常侍征,不拜。此注所引者,是其人所著古史考之說也。皇甫謐字士安,晉人,號玄晏先生。今所引者,是其所作帝王代紀也。

注③索隱案:皇甫謐雲“黃帝生於壽丘,長於姬水,因以為姓。居軒轅之丘,因以為名,又以為號”。是本姓公孫,長居姬水,因改姓姬。

注④索隱弱謂幼弱時也。蓋未合能言之時而黃帝□言,所以為神異也。潘嶽有哀弱子篇,其子未七旬曰弱。正義言神異也。易曰“陰陽不測之謂神”,書雲“人惟萬物之靈”,故謂之神靈也。

注⑤集解徐廣曰:“墨子‘年踰十五,則聰明心慮無不徇通矣’。”駰案:徇,疾;齊,速也。言聖德幼而疾速也。索隱斯文未是。今案:徇,齊,皆德也。

書曰“聰明齊聖”,左傳曰“子雖齊聖”,謂聖德齊肅也。又案:孔子家語及大戴禮並作“叡齊”,一本作“慧齊”。叡,慧,皆智也。太史公采大戴禮而為此紀,今彼文無作“徇”者。史記舊本亦有作“浚齊”。蓋古字假借“徇”為“浚”,浚,深也,義亦並通。爾雅“齊”“速”俱訓為疾。尚書大傳曰“多聞而齊給”。

鄭注雲“齊,疾也”。今裴氏注雲徇亦訓疾,未見所出。或當讀“徇”為“迅”,迅於爾雅與齊俱訓疾,則迅浚雖異字,而音同也。又爾雅曰“宣,徇,遍也。

浚,通也”。是“遍”之與“通”義亦相近。言黃帝幼而才智周篃,且辯給也。

故墨子亦雲“年踰五十,則聰明心慮不徇通矣”。俗本作“十五”,非是。案:

謂年老踰五十不聰明,何得雲“十五”?

注⑥正義成謂二十冠,成人也。聰明,聞見明辯也。此以上至“軒轅”,皆大戴禮文。

軒轅之時,神農氏世衰。①諸侯相侵伐,暴虐百姓,而神農氏弗能征。於是軒轅乃習用幹戈,以征不享,②諸侯鹹來賓從。而蚩尤最為暴,莫能伐。③炎帝欲侵陵諸侯,諸侯鹹歸軒轅。軒轅乃修德振兵,④治五氣,⑤蓺五種,⑥撫萬民,度四方,⑦教熊羆貔貅貙虎,⑧以與炎帝戰於阪泉之野。⑨三戰,然後得其誌。⑩蚩尤作亂,不用帝命。⑾於是黃帝乃征師諸侯,與蚩尤戰於涿鹿之野,⑿遂禽殺蚩尤。⒀而諸侯鹹尊軒轅為天子,代神農氏,是為黃帝。天下有不順者,黃帝從而征之,平者去之,⒁披山通道,⒂未嚐寧居。

注①集解皇甫謐曰:“易稱庖犧氏沒,神農氏作,是為炎帝。”班固曰:“教民耕農,故號曰神農。”索隱世衰,謂神農氏後代子孫道德衰薄,非指炎帝之身,即班固所謂“參盧”,皇甫謐所雲“帝榆罔”是也。正義帝王世紀雲:“神農氏,薑姓也。母曰任姒,有蟜氏女,登為少典妃,遊華陽,有神龍首,感生炎帝。人身牛首,長於薑水。有聖德,以火德王,故號炎帝。初都陳,又徙魯。又曰魁隗氏,又曰連山氏,又曰列山氏。”

括地誌雲:“厲山在隨州隨縣北百裏,山東有石穴。*(曰)**[昔]*神農生於厲鄉,所謂列山氏也。春秋時為厲國。”

注②索隱謂用幹戈以征諸侯之不朝享者。本或作“亭”,亭訓直,以征諸侯之不直者。

注③集解應劭曰:“蚩尤,古天子。”瓚曰:“孔子三朝紀曰‘蚩尤,庶人之貪者’。”索隱案:此紀雲“諸侯相侵伐,蚩尤最為暴”,則蚩尤非為天子也。

又管子曰“蚩尤受盧山之金而作五兵”,明非庶人,蓋諸侯號也。劉向別錄雲“孔子見魯哀公問政,比三朝,退而為此記,故曰三朝。凡七篇,並入大戴記”。今此注見用兵篇也。正義龍魚河圖雲:“黃帝攝政,有蚩尤兄弟八十一人,並獸身人語,銅頭鐵額,食沙石子,造立兵仗刀戟大弩,威振天下,誅殺無道,不慈仁。萬民欲令黃帝行天子事,黃帝以仁義不能禁止蚩尤,乃仰天而歎。天遣玄女下授黃帝兵信神符,製伏蚩尤,帝因使之主兵,以製八方。蚩尤沒後,天下複擾亂,黃帝遂畫蚩尤形像以威天下,天下鹹謂蚩尤,不死,八方萬邦皆為弭服。”山海經雲:“黃帝令應龍攻蚩尤。蚩尤請風伯、雨師以從,大風雨。黃帝乃下天女曰‘魃’,以止雨。雨止,遂殺蚩尤。”孔安國曰“九黎君號蚩尤”是也。

注④正義振,整也。

注⑤集解王肅曰:“五行之氣。”索隱謂春甲乙木氣,夏丙丁火氣之屬,是五氣也。

注⑥集解駰案:蓺,樹也。詩雲“蓺之荏菽”。周禮曰“榖宜五種”。鄭玄曰“五種,黍、稷、菽、麥、稻也”。索隱藝,種也,樹也。五種即五穀也,音朱用反。此注所引見詩大雅生民之篇。爾雅雲“荏菽,戎菽”也,郭璞曰“今之胡豆”,鄭氏曰“豆之大者”是也。正義蓺音魚曳反。種音腫。

注⑦集解王肅曰:“度四方而安撫之。”正義度音徒洛反。

注⑧索隱書雲“如虎如貔”,爾雅雲“貔,白狐”,禮曰“前有摯獸,則載貔貅”是也。爾雅又曰“貙獌似狸”。此六者猛獸,可以教戰。周禮有服不氏,掌教擾猛獸。即古服牛乘馬,亦其類也。正義熊音雄。羆音碑。膍音毗。貅音休。

貙音醜於反。羆如熊,黃白色。郭璞雲:“貔,執夷,虎屬也。”案:言教士卒習戰,以猛獸之名名之,用威敵也。

注⑨集解服虔曰:“阪泉,地名。”皇甫謐曰:“在上穀。”正義阪音白板反。

括地誌雲:“阪泉,今名黃帝泉,在媯州懷戎縣東五十六裏。出五裏至涿鹿東北,與涿水合。又有涿鹿故城,在媯州東南五十裏,本黃帝所都也。晉太康地裏誌雲‘涿鹿城東一裏有阪泉,上有黃帝祠’。”案:阪泉之野則平野之地也。

注⑩正義謂黃帝克炎帝之後。

注⑾正義言蚩尤不用黃帝之命也。

注⑿集解服虔曰:“涿鹿,山名,在涿郡。”張晏曰:“涿鹿在上穀。”索隱或作“濁鹿”,古今字異耳。案:地理誌上穀有涿鹿縣,然則服虔雲“在涿郡”者,誤也。

注⒀集解皇覽曰:“蚩尤頉在東平郡壽張縣闞鄉城中,高七丈,民常十月祀之。有赤氣出,如匹絳帛,民名為蚩尤旗。肩髀頉在山陽郡钜野縣重聚,大小與闞頉等。傳言黃帝與蚩尤戰於涿鹿之野,黃帝殺之,身體異處,故別葬之。”

索隱案:皇甫謐雲“黃帝使應龍殺蚩尤於凶黎之穀”。或曰,黃帝斬蚩尤於中冀,因名其地曰“絕轡之野。”注“皇覽”,書名也。記先代頉墓之處,宜皇王之省覽,故日皇覽。是魏人王象、繆襲等所撰也。

注⒁正義平服者即去之。

注⒂集解徐廣曰:“披,他本亦作‘陂’。字蓋當音詖,陂者旁其邊之謂也。

披語誠合今世,然古今不必同也。”索隱披音如字,謂披山林草木而行以信道也。徐廣音詖,恐稍紆也。

東至於海,登丸山,①及岱宗。②西至於空桐,③登雞頭。④南至於江,登熊、湘。⑤北逐葷粥,⑥合符釜山,⑦而邑於涿鹿之阿。⑧遷徙往來無常處,以師兵為營韂。⑨官名皆以雲命,為雲師。⑩置左右大監,監於萬國。⑾萬國和,而鬼神山川封禪與為多焉。⑿獲寶鼎,迎日推筴。⒀舉風後、力牧、常先、大鴻⒁以治民。順天地之紀,⒂幽明之占,⒃死生之說,⒄存亡之難。⒅時播百穀草木,⒆淳化鳥獸蟲蛾,[二0]旁羅日月星辰水波[二一]土石金玉,[二二]勞勤心力耳目,節用水火材物。[二三]有土德之瑞,故號黃帝。[二四]

注①集解徐廣曰:“丸,一作‘凡’。”駰案:地理誌曰丸山在郎邪朱虛縣。

索隱注“丸,一作‘凡’”,凡音扶嚴反。正義丸音桓。括地誌雲:“丸山即丹山,在青州臨朐縣界朱虛故縣西北二十裏,丹水出焉。”丸音紈。守節案:地誌唯有凡山,蓋凡山丸山是一山耳。諸處字誤,或“丸”或“凡”也。漢書郊祀誌雲“禪丸山”,顏師古雲“在朱虛”,亦與括地誌相合,明丸山是也。

注②正義泰山,東嶽也。在兗州博城縣西北三十裏也。

注③集解應劭曰:“山名。”韋昭曰:“在隴右。”

注④索隱山名也。後漢王孟塞雞頭道,在隴西。一曰崆峒山之別名。正義括地誌雲:“空桐山在肅州福祿縣東南六十裏。抱樸子內篇雲‘黃帝西見中黃子,受九品之方,過空桐,從廣成子受自然之經’,即此山。”括地誌又雲:“笄頭山一名崆峒山,在原州平高縣西百裏,禹貢涇水所出。輿地誌雲或即雞頭山也。酈元雲蓋大隴山異名也。莊子雲廣成子學道崆峒山,黃帝問道於廣成子,蓋在此。”案:二處崆峒皆雲黃帝登之,未詳孰是。

注⑤集解封禪書曰:“南伐至於召陵,登熊山。”地理誌曰湘山在長沙益陽縣。

正義括地誌雲:“熊耳山在商州上洛縣西十裏,齊桓公登之以望江漢也。湘山一名艑山,在嶽州巴陵南十八裏也。”

注⑥集解匈奴傳曰:“唐虞以上有山戎、獫狁、葷粥,居於北蠻。”索隱匈奴別名也。唐虞已上曰山戎,亦曰熏粥,夏曰淳維,殷曰鬼方,周曰玁狁,漢曰匈奴。正義葷音熏。粥音育。

注⑦索隱合諸侯符契圭瑞,而朝之於釜山,猶禹會諸侯於塗山然也。又案:

郭子橫洞冥記稱東方朔雲“東海大明之墟有釜山,山出瑞雲,應王者之符命”,如堯時有赤雲之祥之類。蓋黃帝黃雲之瑞,故曰“合符應於釜山”也。正義括地誌雲:“釜山在媯州懷戎縣北三裏,山上有舜廟。”

注⑧正義廣平曰阿。涿鹿,山名,已見上。涿鹿故城在山下,即黃帝所都之邑於山下平地。

注⑨正義環繞軍兵為營以自衛,若轅門即其遺象。

注⑩集解應劭曰:“黃帝受命,有雲瑞,故以雲紀事也。春官為青雲,夏官為縉雲,秋官為白雲,冬官為黑雲,中官為黃雲。”張晏曰:“黃帝有景雲之應,因以名師與官。”

注⑾正義監,上監去聲,下監平聲。若周邵分陝也。

注⑿集解徐廣曰:“多,一作‘朋’。”索隱與音羊汝反。與猶許也。言萬國和同,而鬼神山川封禪祭祀之事,自古以來帝皇之中,推許黃帝以為多。多猶大也。

注⒀集解晉灼曰:“策,數也,迎數之也。”瓚曰:“日月朔望未來而推之,故曰迎日。”索隱封禪書曰“黃帝得寶鼎神策”,下雲“於是推策迎日”,則神策者,神蓍也。黃帝得蓍以推筭曆數,於是逆知節氣日辰之將來,故曰推策迎日也。正義筴音策。迎,逆也。黃帝受神筴,命大撓造甲子,容成造曆是也。

注⒁集解鄭玄曰:“風後,黃帝三公也。”班固曰:“力牧,黃帝相也。”

大鴻,見封禪書。正義舉,任用。四人皆帝臣也。帝王世紀雲:“黃帝夢大風吹天下之塵垢皆去,又夢人執千鈞之弩,驅羊萬髃。帝寤而歎曰:‘風為號令,執政者也。垢去土,後在也。天下豈有姓風名後者哉?夫千鈞之弩,異力者也。

驅羊數萬髃,能牧民為善者也,天下豈有姓力名牧者哉?’於是依二占而求之,得風後於海隅,登以為相。得力牧於大澤,進以為將。黃帝因著占夢經十一卷。”

藝文誌雲:“風後兵法十三篇,圖二卷,孤虛二十卷,力牧兵法十五篇。”鄭玄雲:“風後,黃帝之三公也。”案:黃帝仰天地置列侯觽官,以風後配上台,天老配中台,五聖配下台,謂之三公也。封禪書雲“鬼臾區號大鴻,黃帝大臣也。

死葬雍,故鴻頉是”。藝文誌雲“鬼容區兵法三篇”也。

注⒂正義言黃帝順天地陰陽四時之紀也。

注⒃正義幽,陰;明,陽也。占,數也。言陰陽五行,黃帝占數而知之。

此文見大戴禮。

注⒄集解徐廣曰:“一雲‘幽明之數,合死生之說’。”正義說謂儀製也。

民之生死。此謂作儀製禮則之說。

注⒅索隱存亡猶安危也。易曰“危者安其位,亡者保其存”是也。難猶說也。凡事是非未盡,假以往來之詞,則曰難。又上文有“死生之說”,故此雲“存亡之難”,所以韓非著書有說林、說難也。正義難音乃憚反。存亡猶生死也。黃帝之前,未有衣裳屋宇。及黃帝造屋宇,製衣服,營殯葬,萬民故免存亡之難。

注⒆集解王肅曰:“時,是也。”索隱為一句。正義言順四時之所宜而布種百穀草木也。

注[二0]索隱為一句。蛾音牛綺反。一作“豸”。*(豸)*言淳化廣被及之。正義蛾音魚起反。又音豸,豸音直氏反。蟻,蚍蜉也。爾雅曰:“有足曰蟲,無足曰豸。”

注[二一]集解徐廣曰:“一作‘沃’。”

注[二二]索隱旁,非一方。羅,廣布也。今案:大戴禮作“曆離”。離即羅也。

言帝德旁羅日月星辰水波,及至土石金玉。謂日月揚光,海水不波,山不藏珍,皆是帝德廣被也。正義旁羅猶遍布也。日月,陰陽時節也。星,二十八宿也。

辰,日月所會也。水波,瀾漪也。言天不異災,土無別害,水少波浪,山出珍寶。

注[二三]正義節,時節也。水,陂障決泄也。火,山野禁放也。材,木也。物,事也。言黃帝教民,江湖陂澤山林原隰皆收采禁捕以時,用之有節,令得其利也。大戴禮雲“宰我問於孔子曰:‘予聞榮伊曰黃帝三百年。請問黃帝者人耶?

何以至三百年?。’”孔子曰:‘勞勤心力耳目,節用水火材物,生而民得其利百年,死而民畏其神百年,亡而民用其教百年,故曰三百年也。’”注[二四]索隱炎帝火,黃帝土代之,即“黃龍地螾見”是也。螾,土精,大五六圍,長十餘丈。螾音引。正義螾音以刃反。

黃帝二十五子,其得姓者十四人。①

注①索隱舊解破四為三,言得姓十三人耳。今案:國語胥臣雲“黃帝之子二十五宗,其得姓者十四人,為十二姓,姬、酉、祁、己、滕、葴、任、荀、僖、姞、儇、衣是也。唯青陽與夷鼓同己姓”。又雲“青陽與蒼林為姬姓”。是則十四人為十二姓,其文甚明。唯姬姓再稱青陽與蒼林,蓋國語文誤,所以致令前儒共疑。其姬姓青陽當為玄囂,是帝嚳祖本與黃帝同姬姓。其國語上文青陽,即是少昊金天氏為己姓者耳。既理在不疑,無煩破四為三。

黃帝居軒轅之丘,①而娶於西陵之女,②是為嫘祖。③嫘祖為黃帝正妃,④生二子,其後皆有天下:其一曰玄囂,是為青陽,⑤青陽降居江水;⑥其二曰昌意,降居若水。⑦昌意娶蜀山氏女,曰昌仆,生高陽,高陽有聖箰焉。⑧黃帝崩,⑨葬橋山。⑩其孫昌意之子高陽立,是為帝顓頊也。

注①集解皇甫謐曰:“受國於有熊,居軒轅之丘,故因以為名,又以為號。山海經曰‘在窮山之際,西射之南’。”張晏曰:“作軒冕之服,故謂之軒轅。”

注②正義西陵,國名也。

注③集解徐廣曰:“祖,一作‘俎’。嫘,力追反。”索隱一曰雷祖,音力堆反。正義一作“鐥”。

注④索隱案:黃帝立四妃,象後妃四星。皇甫謐雲:“元妃西陵氏女,曰累祖,生昌意。次妃方雷氏女,曰女節,生青陽。次妃彤魚氏女,生夷鼓,一名蒼林。

次妃嫫母,班在三人之下。”案:國語夷鼓、蒼林是二人。又案:漢書古今人表彤魚氏生夷鼓,嫫母生蒼林,不得如謐所說。太史公乃據大戴禮,以累祖生昌意及玄囂,玄囂即青陽也。皇甫謐以青陽為少昊,乃方雷氏所生,是其所見異也。

注⑤索隱玄囂,帝嚳之祖。案:皇甫謐及宋衷皆雲玄囂青陽即少昊也。今此紀下雲“玄囂不得在帝位”,則太史公意青陽非少昊明矣。而此又雲“玄囂是為青陽”,當是誤也。謂二人皆黃帝子,並列其名,所以前史因誤以玄囂青陽為一人耳。宋衷又雲:“玄囂青陽是為少昊,繼黃帝立者,而史不□,蓋少昊金德王,非五運之次,故□五帝不數之也。”

注⑥正義括地誌雲:“安陽故城在豫州新息縣西南八十裏。應劭雲古江國也。

地理誌亦雲安陽古江國也。”

注⑦索隱降,下也。言帝子為諸侯,降居江水、*[若水]*。江水、若水皆在蜀,即所封國也。水經曰“水出旄牛徼外,東南至故關為若水,南過邛都,又東北至朱提縣為盧江水”,是蜀有此二水也。

注⑧正義華陽國誌及十三州誌雲:“蜀之先肇於人皇之際。黃帝為子昌意娶蜀山氏,後子孫因封焉。帝顓頊高陽氏,黃帝之孫,昌意之子,母曰昌仆,亦謂之女樞。”河圖雲:“瑤光如蜺貫月,正白,感女樞於幽房之宮,生顓頊,首戴幹戈,有德文也。”

注⑨集解皇甫謐曰:“在位百年而崩,年百一十一歲。”索隱案:大戴禮“宰我問孔子曰:‘榮伊言黃帝三百年,請問黃帝何人也?抑非人也?何以至三百年乎?’對曰:‘生而人得其利百年,死而人畏其神百年,亡而人用其教百年。’”則士安之說略可憑矣。正義列仙傳雲:“軒轅自擇亡日與髃臣辭。還葬橋山,山崩,棺空,唯有劍舄在棺焉。”

注⑩集解皇覽曰:“黃帝頉在上郡橋山。”索隱地理誌橋山在上郡陽周縣,山有黃帝頉也。正義括地誌雲:“黃帝陵在寧州羅川縣東八十裏子午山。地理誌雲上郡陽周縣橋山南有黃帝頉。”案:陽周,隋改為羅川。爾雅雲山銳而高曰橋也。”

帝顓頊高陽者,①黃帝之孫而昌意之子也。靜淵以有謀,疏通而知事;養材以任地,②載時③以象天,依鬼神以製義,④治氣⑤以教化,絜誠以祭祀。北至於幽陵,⑥南至於交址,⑦西至於流沙,⑧東至於蟠木。⑨動靜之物,⑩大小之神,⑾日月所照,莫不砥屬。⑿

注①集解皇甫謐曰:“都帝丘,今東郡濮陽是也。”索隱宋衷雲:“顓頊,名;

高陽,有天下號也。”張晏雲:“高陽者,所興地名也。”

注②索隱言能養材物以任地。大戴禮作“養財”。

注③索隱載,行也。言行四時以象天。大戴禮作“履時以象天”。履亦踐而行也。

注④索隱鬼神聰明正直,當盡心敬事,因製尊卑之義,故禮曰“降於祖廟之謂仁義”是也。正義鬼之靈者曰神也。鬼神謂山川之神也。能興雲致雨,潤養萬物也,故己依馮之剬義也。剬,古製字。

注⑤索隱謂理四時五行之氣以教化萬人也。

注⑥正義幽州也。

注⑦正義址音止,交州也。

注⑧集解地理誌曰流沙在張掖居延縣。正義濟,渡也。括地誌雲:“居延海南,甘州張掖縣東北千六十四裏是。”

注⑨集解海外經曰:“東海中有山焉,名曰度索。上有大桃樹,屈蟠三千裏。

東北有門,名曰鬼門,萬鬼所聚也。天帝使神人守之,一名神荼,一名鬱壘,主閱領萬鬼。若害人之鬼,以葦索縛之,射以桃弧,投虎食也。”

注⑩正義動物謂鳥獸之類,靜物謂草木之類。

注⑾正義大謂五嶽﹑四瀆,小謂丘陵墳衍。

注⑿集解王肅曰:“砥,平也。四遠皆平而來服屬。”索隱依王肅音止蜀,據大戴禮作“砥礪”也。

帝顓頊生子曰窮蟬。①顓頊崩,②而玄囂之孫高辛立,是為帝嚳。

注①索隱係本作“窮係”。宋衷雲:“一雲窮係,諡也。”正義帝舜之高祖也。

注②集解皇甫謐曰:“在位七十八年,年九十八。”皇覽曰:“顓頊頉在東郡濮陽頓丘城門外廣陽裏中。頓丘者城門,名頓丘道。”索隱皇甫謐雲:“據左氏,歲在鶉火而崩,葬東郡。”又山海經曰:“顓頊葬鮒魚山之陽,九嬪葬其陰。”

帝嚳高辛者,①黃帝之曾孫也。高辛父曰蟜極,②蟜極父曰玄囂,玄囂父曰黃帝。自玄囂與蟜極皆不得在位,至高辛即帝位。③高辛於顓頊為族子。

注①集解張晏曰:“少昊以前,天下之號象其德。顓頊以來,天下之號因其名。

高陽﹑高辛皆所興之地名;顓頊與嚳皆以字為號:上古質故也。”索隱宋衷曰:

“高辛地名,因以為號。嚳,名也。”皇甫謐雲:“帝嚳名□也。”正義帝王紀雲:“溋母無聞焉。”

注②正義蟜音居兆反。本作“橋”,音同。又巨遙反。帝堯之祖也。

注③集解皇甫謐曰:“都亳,今河南偃師是。”

高辛生而神靈,自言其名。①普施利物,不於其身。聰以知遠,明以察微。

順天之義,知民之急。仁而威,惠而信,修身而天下服。取地之財而節用之,撫教萬民而利誨之,曆日月而迎送之,②明鬼神而敬事之。③其色鬱鬱,其德嶷嶷。④其動也時,其服也士。⑤帝嚳溉執中而篃天下,⑥日月所照,風雨所至,莫不從服。⑦

注①正義帝王紀雲:“帝溋高辛,姬姓也。其母生見其神異,自言其名曰岌。

齠齔有聖德,年十五而佐顓頊,三十登位,都亳,以人事紀官也。”

注②正義言作曆弦﹑望﹑晦﹑朔,日月未至而迎之,過而送之,上“迎日推策”是也。

注③正義天神曰神,人神曰鬼。又雲聖人之精氣謂之神,賢人之精氣謂之鬼。

言明識鬼而敬事也。

注④索隱鬱鬱猶穆穆也。嶷嶷,德高也。今案:大戴禮“鬱”作“神”,“嶷”作“俟”。

注⑤索隱舉動應天時,衣服服士服,言其公且廉也。

注⑥集解徐廣曰:“古‘既’字作水旁。‘篃’字一作‘尹’。”索隱即尚書“允執厥中”是也。正義溉音既。言帝溋治民,若水之溉灌,平等而執中正,篃於天下也。

注⑦正義以上大戴文也。

帝嚳娶陳鋒氏女,①生放勳。②娶娵訾氏女,生摯。③帝嚳崩,④而摯代立。帝摯立,不善*(崩)*,⑤而弟放勳立,是為帝堯。

注①索隱鋒音槵。案:係本作“陳酆氏”。皇甫謐雲“陳鋒氏女曰慶都”。慶都,名也。正義鋒音槵。又作“豐”。帝王紀雲“帝溋有四妃,卜其子皆有天下。

元妃有邰氏女,曰薑嫄,生後稷。次妃有娀氏女,曰簡狄,生□,次妃陳豐氏女,曰慶都,生放勳。次妃娵訾氏女,曰常儀,生帝摯”也。

注②正義放音方往反。勳亦作“勳”,音許雲反。言堯能放上代之功,故曰放勳。諡堯。姓伊祁氏。帝王紀雲:

“帝堯陶唐氏,祁姓也。母慶都,十四月生堯。”

注③索隱案:皇甫謐雲“女名常宜”也。正義娵,足須反。訾,紫移反。

注④集解皇甫謐曰:“在位七十年,年百五歲。”皇覽曰:“帝嚳頉在東郡濮陽頓丘城南台陰野中。”

注⑤索隱古本作“不著”,音張慮反。俗本作“不善”。不善謂微弱,不著猶不著明。衛宏雲:“摯立九年而唐侯德盛,因禪位焉。”正義帝王紀雲:“帝摯之母於四人中班最在下,而摯於兄弟最長,得登帝位。封異母弟放勳為唐侯。

摯在位九年,政微弱,而唐侯德盛,諸侯歸之,摯服其義,乃率髃臣造唐而致禪。唐侯自知有天命,乃受帝禪,乃封摯於高辛。”今定州唐縣也。

帝堯者,①放勳。②其仁如天,③其知如神。④就之如日,⑤望之如雲。⑥富而不驕,貴而不舒。⑦黃收純衣,⑧彤車乘白馬。能明馴德,⑨以親九族。九族既睦,便章百姓。⑩百姓昭明,合和萬國。

注①集解諡法曰:“翼善傳聖曰堯。”索隱堯,諡也。放勳,名。帝嚳之子,姓伊祁氏。案:皇甫謐雲“堯初生時,其母在三阿之南,寄於伊長孺之家,故從母所居為姓也”。正義徐廣雲:“號陶唐。”帝王紀雲:“堯都平陽,於詩為唐國。”徐才宗國都城記雲:“唐國,帝堯之裔子所封。其北,帝夏禹都,漢曰太原郡,在古冀州太行恒山之西。其南有晉水。”括地誌雲:“今晉州所理平陽故城是也。平陽河水一名晉水也。”

注②集解徐廣曰:“號陶唐。”皇甫謐曰:“堯以甲申歲生,甲辰即帝位,甲午征舜,甲寅舜代行天子事,辛巳崩,年百一十八,在位九十八年。”

注③索隱如天之函養也。

注④索隱如神之微妙也。

注⑤索隱如日之照臨,人鹹依就之,若葵藿傾心以向日也。

注⑥索隱如雲之覆渥,言德化廣大而浸潤生人,人鹹仰望之,故曰如百穀之仰膏雨也。

注⑦索隱舒猶慢也。大戴禮作“不豫”。

注⑧集解徐廣曰:“純,一作‘□’。”駰案:太古冠冕圖雲“夏名冕曰收”。

禮記曰“野夫黃冠”。鄭玄曰“純衣,士之祭服”。索隱收,冕名。其色黃,故曰黃收,象古質素也。純,讀曰緇。

注⑨集解徐廣曰:“馴,古訓字。”索隱史記“馴”字徐廣皆讀曰訓。訓,順也。言聖德能順人也。案:尚書作“俊德”,孔安國雲“能明用俊德之士”,與此文意別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