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九·子張第十九(3 / 3)

仰之。”正義曰:此章論君子之過,似日月之食也。更,改也。言君子苟有過也,

則為眾所知,如日月正當食時,則萬物皆觀也。及其改過之時,則人皆複仰其德,

如日月明生之後,則萬物亦皆仰其明。

衛公孫朝(馬曰:“公孫朝,衛大夫。”)問於子貢曰:“仲尼焉學?”子

貢曰:“文、武之道,未墜於地,在人。賢者識其大者,不賢者識其小者,莫不

有文、武之道焉。夫子焉不學?(孔曰:“文武之道,未墜落於地,賢與不賢各

有所識。夫子無所不從學。”)而亦何常師之有?”(孔曰:“無所不從學,故

無常師。”)

[疏]“衛公”至“之有”。正義曰:此章論仲尼之德也。“衛公孫朝”者,

衛大夫也。“問於子貢曰:仲尼焉學”者,問子貢:仲尼何所從學,而得成此聖

也?意謂孔子生知,無師所從學也。“子貢曰:文、武之道,未墜於地,在人。

賢者識其大者,不賢者識其小者,莫不有文、武之道焉。夫子焉不學”者,焉,

猶安也。言文、武之道,未墜落於地,行之在人。賢與不賢,各有所識。夫子皆

從而學,安得不學乎?“而亦何常師之有”者,言夫子無所不從學,故無常師。

叔孫武叔語大夫於朝(馬曰:“魯大夫叔孫州仇。武,諡。”)曰:“子貢

賢於仲尼。”子服景伯以告子貢。子貢曰:“譬之宮牆,賜之牆也及肩,見室

家之好。夫子之牆數仞,不得其門而入,不見宗廟之美,百官之富。得其門者或

寡矣。(包曰:“七尺曰仞。”)夫子之雲,不亦宜乎!”(包曰:“夫子,謂

武叔。”)

[疏]“叔孫”至“宜乎”。○正義曰:此章亦明仲尼之聽也。“叔孫武叔語

大夫於朝曰:子貢賢於仲尼”者,叔孫武叔,魯大夫。有時告語諸大夫於朝中曰:

“子貢賢才過於仲尼。”“子服景伯以告子貢”者,景伯亦魯大夫,子服何也。

以武叔之言告之子貢也。“子貢曰:譬之宮牆,賜之牆也及肩,見室家之好。

夫子之牆數仞,不得其門而入,不見宗廟之美,百官之富”者,子貢聞武叔之言

已賢於仲尼,此由君子之道不可小知,故致武叔有此言。乃為之舉喻曰:譬如人

居之宮,四圍各有牆,牆卑則可見其在內之美,猶小人之道可以小知也;牆高

則不可見在內之美,猶君子之道不可小知也。今賜之牆也才及人肩,則人見

牆內室家之美好。夫子之牆,高乃數仞。七尺曰仞。若人不得其門而入,則不見

宗廟之美備,百官之富盛也。“得其門者或寡矣”者,言夫聖閾非凡可及,故得

其門而入者或少矣。“夫子之雲,不亦宜乎”者,夫子,謂武叔。以此論之,即

武叔雲子貢賢於仲尼,亦其宜也,不足怪焉。○注“馬曰:魯大夫叔孫州仇。武,

諡”。○正義曰:案《世本》,州仇,父子叔牙此六世孫叔孫不敢子也。《春秋》

定十年“秋,叔孫州仇、仲孫何忌帥師圍後阝”。《左傳》曰:“武叔懿子圍

後阝。”是知叔孫武叔即州仇也。《諡法》雲:“剛強直理曰武。”

叔孫武叔毀仲尼。子貢曰:“無以為也!仲尼不可毀也。他人之賢者,丘陵

也,猶可逾也;仲尼,日月也,無得而逾焉。人雖欲自絕,其何傷於日月乎?多

見其不知量也。”(言人雖自絕棄於日月,其何能傷之乎?足自見其不知量也。)

[疏]“叔孫”至“量也”。○正義曰:此章亦明仲尼也。“叔孫武叔毀仲尼”

者,訾毀孔子之德也。“子貢曰:無以為也!仲尼不可毀也”者,言無用為此毀

訾,夫仲尼之德不可毀也。“他人之賢者,丘陵也,猶可逾也;仲尼,日月也,

無得而逾焉”者,子貢又為設譬也。言他人之賢,譬如丘陵,雖曰廣顯,猶可逾

越;至於仲尼之賢,則如日月之至高,人不可得而逾也。“人雖欲自絕,其何傷

於日月乎”者,言人雖欲毀訾夫日月,特自絕棄,於日月其何能傷之乎?故人雖

欲毀仲尼,亦不能傷仲尼也,多見其不知量也。多,猶也。言非不能毀仲尼,

又足自見其不知量也。○注“言人”至“量也”。○正義曰:雲“足自見其

不知量也”者,據此注意,似訓“多”為“”。所以“多”得為“”者,古

人多、同音。“多見其不知量”,猶襄二十九年《左傳》雲:“多見疏也”,

服虔本作“祗見疏”,解雲:“,也。”晉宋杜本皆作“多”。張衡《西京

賦》雲:“炙炮夥,清酤多,皇恩溥,洪德施。”施與多為韻。此類眾矣,故以

“多”為“”也。

陳子禽謂子貢曰:“子為恭也,仲尼豈賢於子乎?”子貢曰:“君子一言以

為知,一言以為不知,言不可不慎也。夫子之不可及也,猶天之不可階而升也。

夫子之得邦家者,(孔曰:“謂為諸侯若卿大夫。”)所謂立之斯立,道之斯行,

綏之斯來,動之斯和。其生也榮,其死也哀,如之何其可及也?”(孔曰:“綏,

安也。言孔子為政,其立教則無不立,道之則莫不興行,安之則遠者來至,動之

則莫不和睦,故能生則榮顯,死則哀痛。”)

[疏]“陳子”至“及也”。○正義曰:此章亦明仲尼之德也。“陳子禽謂子

貢曰:子為恭也,仲尼豈賢於子乎”者,此子禽必作陳亢,當是同其姓字耳。見

其子貢每事稱譽其師,故謂子貢雲:當是子為恭孫故也,其實仲尼才德豈賢於子

乎?“子貢曰:君子一言以為知,一言以為不知,言不可不慎也”者,子貢聞子

禽之言,以此言拒而非之也。言君子出一言是,則入以為有知;出一言非,則人

以為不知。知與不知,既由一言,則其言不可不慎也。今乃雲仲尼豈賢於子乎?

則是女不慎其言,是為不知也。“夫子之不可及也,如天之不可階而升也”者,

又為設譬,言夫子之德不可及也。他人之賢,猶他物之高者,可設階梯而升上之。

至於仲尼之德,猶天之高,不可以階梯而升上之。“夫子之得邦家者,所謂立之

斯立,道之斯行,綏之斯來,動之斯和。其生也榮,其死也哀,如之何其可及也”

者,又為廣言仲尼為政之德也。得邦,謂為諸侯。得家,謂為卿大夫。綏,安也。

言孔子為政,其立教則無不立,道之則莫不興行,安之則遠者來至,動之則民莫

不和睦,故能生則榮顯,死則哀痛,故如之何其可及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