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九·子張第十九(1 / 3)

卷十九·子張第十九

[疏]正義曰:此篇記士行、交情、仁人、勉學,或接聞夫子之語,或辨揚聖

師之德,以其皆弟子所言,故善次諸篇之後。

子張曰:“士見危致命,(孔曰:“致命,不愛其身。”)見得思義,祭思

敬,喪思哀,其可已矣。”

[疏]“子張曰:士見危致命,見得思義,祭思敬,喪思哀,其可已矣”。○

正義曰:此章言士行也。士者,有德之稱,自卿大夫已下皆是。致命,謂不愛其

身。子張言,為士者,見君有危難,不愛其身,致命以救之;見得利祿,思義然

後取;有祭事,思盡其敬;有喪事,當盡其哀,有此行者,其可以為士已矣。

子張曰:“執德不弘,信道不篤,焉能為有?焉能為亡?”(孔曰:“言無

所輕重。”)

[疏]“子張曰:執德不弘,信道不篤,焉能為有?焉能為亡?”○正義曰:

此章言人行之不備者。弘,大也。篤,厚也。亡,無也。言人執守其德,不能弘

大,雖信善道,不能篤厚,人之若此,雖存於世,何能為有而重?雖沒於世,何

能為無而輕?言於世無所輕重也。

子夏之門人問交於子張。(孔曰:“問與人交接之道。”)子張曰:“子夏

雲何?”對曰:“子夏曰:‘可者與之,其不可者拒之。’”子張曰:“異乎吾

所聞。君子尊賢而容眾,嘉善而矜不能。我之大賢與,於人何所不容?我之不賢

與,人將拒我,如之何其拒人也?”(包曰:“友交當如子夏,交當如子張。”)

[疏]“子夏”至“人也”。○正義曰:此章論與人結交之道。“子夏之門人

問交於子張”者,門人,謂弟子。“問交”,問與人交接之道。“子張曰:子夏

雲何”者,子張反問子夏之門人,汝師嚐說結交之道雲何乎?“對曰:子夏曰:

可者與之,不可者拒之”者,子夏弟子對子張述子夏之言也。子夏言:結交之道,

若彼人賢,可與交者,即與之交;若彼人不賢,不可與之交者,則拒之而不交。

“子張曰:異乎吾所聞”者,言已之所聞結交之道與子夏所說異也。“君子尊賢

而容眾,嘉善而矜不能”者,此所聞之異者也。言君子之人,見彼賢則尊重之,

雖眾多亦容納之。人有善行者則嘉美之,不能者則哀矜之。“我之大賢與,於人

何所不容?我之不賢與,人將拒我,如之何其拒人也”者,既陳其所聞,又論其

不可拒人之事。誠如子夏所說,可者與之,不可者拒之。設若我之大賢,則所在

見容也。我若不賢,則人將拒我,不與己交,又何暇拒他人乎?然二子所言,各

是其見論交之道,不可相非。友交當如子夏,交當如子張。

子夏曰:“雖小道,必有可觀者焉,(小道,謂異端。)致遠恐泥,(包曰:

“泥難不通。”)是以君子不為也。”

[疏]“子夏曰:雖小道,必有可觀者焉;致遠恐泥,是以君子不為也”。○

正義曰:此章勉人學為大道正典也。小道謂異端之說,百家語也。雖曰小道,亦

必有小理可觀覽者焉,然致遠經久,則恐泥難不通,是以君子不學也。

子夏曰:“日知其所亡,(孔曰:“日知其所未聞。”)月無忘其所能,可

謂好學也已矣。”

[疏]“子夏曰:日知其所亡,月無忘其所能,可謂好學也已矣”。○正義曰:

此章勸學也。亡,無也。舊無聞者當學之,使日知其所未聞。舊已能者當溫尋之,

使月無忘也。能如此者,可以謂之好學。

子夏曰:“博學而篤誌,(孔曰:“廣學而厚識之。”)切問而近思,(切

問者,切問於己所學未悟之事。近思者,思己所未能及之事。問所未學,遠思

所未達,則於所習者不精,所思者不解。)仁在其中矣。”

[疏]“子夏曰:博學而篤誌,切問而近思,仁在其中矣”。○正義曰:此章

論好學近於仁也。博,廣也。篤,厚也。誌,識也。言廣學而厚識之,使不忘。

切問者,親切問於己所學未悟之事,不濫問之也。近思者,思己所未能及之事,

不遠思也。若問所未學,遠思所未達,則於所習者不精,所思者不解。仁者之

性純篤,今學者既能篤誌近思,故曰仁在其中矣。

子夏曰:“百工居肆以成其事,君子學以致其道。”(包曰:“言百工處其

肆則事成,猶君子學以致其道。”)

[疏]“子夏曰:百工居肆以成其事,君子學以致其道”。○正義曰:此章亦

勉人學,舉百工以為喻也。審曲麵勢以飭五材,以辨民器,謂之百工。五材各有

工,言百,眾言之也。肆,謂官府造作之處也。致,至也。言百工處其肆,則能

成其事,猶君子勤於學,則能至於道也。

子夏曰:“小人之過也必文。”(孔曰:“文飾其過,不言情實。”)

[疏]“子夏曰:小人之過也必文”。○正義曰:此章言小人不能改過也。言

小人之有過也,必文飾其過,強為辭理,不言情實也。

子夏曰:“君子有三變:望之儼然,即之也溫,聽其言也厲。”(鄭曰:

“厲,嚴正。”)

[疏]“子夏曰:君子有三變:望之儼然,即之也溫,聽其言也厲。”○正義

曰:此章論君子之德也。望之、即之及聽其言也,有此三者,變易常人之事也。

厲,嚴正也。常人,遠望之則多懈惰,即近之則顏色猛厲,聽其言則多佞邪。唯

君子則不然,人遠望之則正其衣冠,尊其瞻視,常儼然也;就近之則顏色溫和,

及聽其言辭,則嚴正而無佞邪也。

子夏曰:“君子信而後勞其民,未信則以為厲己也。(王曰:“厲,猶病也。”)

信而後諫,未信則以為謗己也。”

[疏]“子夏曰:君子信而後勞其民,未信則以為厲己也。信而後諫,未信則

以為謗己也。”○正義曰:此章論君子使下事上之法也。厲,猶病也。言君子若

在上位,當先示信於民,然後勞役其民,則民忘其苦也。若未嚐施信而便勞役之,

則民以為從欲崇侈、妄加困病於己也。若為人臣,當先盡忠於君,待君信己,而

後可諫君之失。若君未信己,而便稱君過失以諫諍之,則君以為謗ゥ於己也。

子夏曰:“大德不逾閑,(孔曰:“閑,猶法也。”)小德出入可也。”

(孔曰:“小德不能不逾法,故曰出入可。”)

[疏]“子夏曰:大德不逾閑,小德出入可也”。○正義曰:此章論人之德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