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章 早操(1 / 2)

霧霾散盡,當第一縷陽光抹上斑駁的城牆,菜市場裏一片嘈雜。

一牆之隔的巡檢司院子裏,除了四個狗窩,已無其他雜物。高二郎帶著三十多名鄉兵、縣兵正在出操。他們打的是戚家拳,是高二郎從《紀效新書》第十四卷拳經捷要篇中記述,而自行揣摩而成。

戚繼光繼承彙總了多家名拳精華,結合戚家軍抗倭的實戰經驗,創編了戚家拳,作為訓練戚家軍的重要內容,其中精妙的三十二勢,載入名著《紀效新書》內,圖文詳實可考。

戚家拳古樸無華,實戰性強。剛柔勇猛,纏裹擠靠,非踢必打,非摔必拿。閃展穿躍,氣勢磅礴,節奏明晰。動則摧枯拉朽,靜則深不可測。勢勢相承,遇敵製勝,變化無窮。

九邊明軍習戚家拳的很多,習武之人博采眾長,戚家拳打得似是而非。但高二郎深信,他重新整理出來的戚家拳法,更具實戰性,更具殺傷力,也更具觀賞性。

高二郎重點培養的對象是蔣四重,這家夥天生神力,靠吃老本度日。可遇見他這樣同樣天生神力的武者,蔣四重就不堪一擊了。蔣四重人高重心不穩,每每被他摔倒於地。

高二郎就拿最強者開刀,蔣四重被打了三棍子,吼道:“戚繼光有句名言:怯敵還是藝淺,善戰必定藝精。古人又雲: 藝高人膽大,信不誣矣。跟著我高二,是要打仗的,是要在戰場上建功立業,是要置於死地而後生,搏個封妻蔭子前程。我這裏七日六練,雷打不動。誰敢不好好練,我就打!打到他服帖為止。你們隻要刻苦訓練,三個月必有大成。三四個尋常人,根本不是你們對手。練上半年,你們就是九邊最強的勇士。武藝基礎從拳法而來,莫不先由拳法活動手足,其拳也為武藝之源。蘇意、蔣四重上前領操,別人動作不標準打三軍棍,你們翻倍。”

“是!高副巡檢。”

蘇意小跑步上前,一張嚴肅認真的臉,一個標準的抬手敬禮。蔣四重則是苦瓜著臉,深知不打不成器。

“起勢!”

三十多人赤膊上陣,打得虎虎生威,吼聲整齊似雷震,蓋過菜場的吵鬧聲。

高二郎在五列縱隊中來回走動,倒沒有動手使棍,而是糾正隊員動作,還以鼓勵為主。張曲尺被重點關照,高二郎在他身邊,站了很長時間,糾正其不標準動作。

戚家拳三十二勢,每一勢是一組連貫的動作,需分拆講解,通常一勢有四五招。隊員一天學一勢,還有一些隊員需要補課。

戚家拳中有著豐富、巧妙的技術和鍛煉方法,包括跳躍、平衡、滾翻、跌撲及多種腿法、步法、步型、手法和身法、眼法,對鍛煉肌肉和韌帶提高身體力量和彈跳能力有顯著作用。其中的掃轉、翻騰、跳躍、平衡等複雜動作組合,有很大的難度和強度,可使人體技能和諧活躍得到全麵鍛煉提高。戚家拳法時而前吐後吞,時而左旋右轉,忽而騰空跳躍,忽而貼地穿盤。習練此拳能壯膽堅魄,使膽怯者氣壯,懦弱者堅強。

蘇意武功底子好,已學全了三十二勢戚家拳,任首席教官。

吳高溫人聰明,學什麼都能很快上手,不過,要盯著,也是屬於不打不成才。

戚繼光在拳經捷要中講到,“故擇其善者三十二勢,勢勢相承,遇敵製勝,變化無窮,微妙莫測···謂之神。”

隊員們第三勢已像模像樣,再從第一勢開始演練,溫故而知新。

高二郎那根駭人的短木棒,插在腰間,又開始訓話,“戚家拳樸實無華,結構嚴密,剛柔相濟,內容豐富充實。踢、打、摔、拿、跌、劈、崩、砸,衝、掃、擠、靠,纏、挑、彈、掛,無所不包。每個拳式,每一動作,都有著實戰的技擊攻防含義。尤其是此拳吸取了多家名拳精華,又與戚家軍豐富的實戰經驗相結合,更顯神妙。戚繼光在拳經捷要中指出,拳術是具有活動手足,慣勤肢體的作用。你們練好戚家拳強身健體,還能年年益壽。練好本事,是你們自己的,將來無論走到哪裏,都能出人頭地。現在各小隊整隊,圍著城牆跑一圈,保持隊形,讓小姑娘好好看看你們的好身板。”

一陣哄堂大笑,隊員們把衣服綁在腰間,故意露著精壯的身軀,保持好隊形,喊著嘹亮的口號,跑出了巡檢司大門。路人無不駐足觀望,果真吸引好多女性的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