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城曆經多次擴建,城郭有十五裏。此時是卯時中,太陽才露頭,隊員們早已滿頭大汗,他們每個人都背著銅製水壺,時有拿著水壺,喝上幾口水,緊咬牙關,喘著粗氣,賣力奔跑。
高二郎跑在最後,沒人敢偷懶。練兵不外乎錢糧兵源,以他現有的財力,養三百名家丁不成問題。因固有社會理念,有家室的家丁反而更勇猛,更忠心,更不怕死,高二郎選兵先選有家室的青壯。明朝的戶籍、路引製度已經很成熟了,做逃兵無處可逃,除非落草為寇。至於練兵夾帶些縣兵,高二郎有自己的考量,如果明年蒙古韃子攻打縣城,這群縣兵可以一用了。把這三十多人視作練兵的火種,將來就能以老帶新。
現在是練兵初級階段,先讓這群青壯投入進去,吃好的,喝香的,以後扒他們三層皮。
隊伍回到駐地,圍著水桶洗澡,之後打扮整齊。
一隊超員的縣兵皆是灰色新衣,前胸繡有一個藍色“縣”,後背繡有一個藍色“兵”。對於縣兵這套製服,高二郎隻能無語。為他們配備了一條銅頭黃牛皮帶,一雙黃牛皮靴,一對銅護臂,一頂黃牛皮軟帽,那帽簷上配有一個紫銅五角星。
吃飯的時候,按規定無需戴帽,可縣兵們自覺將黃牛皮軟帽綁在脖頸後麵。他們對這套全新的服裝很滿意,特別是看見衙役,一臉的不削一顧。
高二郎給他管轄的六隊縣兵,共七十多人,一次發了春夏秋三季服裝,每季有兩套服裝,共六套服裝都發下去了。這是他的創舉,還不知會引來何種效果。
二隊鄉兵打扮與縣兵類似,隻是服裝顏色是青色,式樣緊身一些,雙肩有墊肩,領口是緊扣領子,領子上有風紀扣,一排六顆銅製紐扣,衣袖上各有兩顆銅製紐扣,上衣呈寬肩收腰式樣,一頂染成灰色牛皮軟帽,那帽簷上配有一個紫銅五角星。這紫銅五角星代表是他的屬下,高二郎心中有顆閃閃紅星。
全體隊員帶排隊等吃早飯,三十多人一身戎裝,那精氣神別提多威風了。吃飯之前,全體唱隊歌《精忠報國》。木訥害羞的蔣四重是領唱者,挺胸突肚,歌聲嘹亮。
“狼煙起,江山北望,龍旗卷,馬長嘶,劍氣如霜,心似黃河水茫茫。二十年縱橫間,誰能相抗。恨欲狂,長刀所向,多少手足忠魂埋骨他鄉,何惜百死報家國。忍歎惜,更無語。血淚滿眶,馬蹄南去,人北望,人北望青草黃,塵飛揚。我願守土複開疆,堂堂大明要讓四方,來賀!”
全體隊員嘶聲力竭,跟著嘶吼。
一曲唱罷,隔壁菜市場鴉雀無聲,接著轟然叫好。
早餐分食製,隊員們端著盤子,一個接一個領取食物。有一杯豆漿,一塊大頭菜,一個菜包,一個肉包,一碗稀粥,一個荷包蛋,一塊五花肉。黑窩窩頭隨便拿,這個管飽,不過,不許夾帶出去,也不許浪費。
全體隊員領取完食物,還不許吃,一個個端坐不動。蔣四重一聲哨子響,“全體吃飯!”
全體隊員蒙頭吃早餐,偶有一聲咳嗽聲,或有杯盤碰撞聲。
吃畢,每一桌有一名隊員洗碗,將碗筷物歸原處。還有一名隊員打掃衛生,打掃時一絲不苟,不放過每個角落。這裏每一件小事,都有值班隊長檢查,不合格者打掃廁所間。挨過罰的隊員,錯過一次,絕不會錯第二次。
高二郎穿上了藍雀補服,思前想後,還是戴上了短翅烏紗帽,融入這個時代,就要像這個時代的人。穿上這身官服,那販賣人口的人牙子,就不敢斬他一刀。
金小魚帶著一隊縣兵,張曲尺帶著一隊鄉兵,將近三十人雄赳赳走出了巡檢司大門。
西大街上棟棟三樓商鋪連成一片,這裏商鋪都是山西有名的老字號,店家個個有後台。間歇看見酒肆雜貨鋪,擠在角落裏。
西側門旁,是牙行人市,與馬市在同一個市場內。市場前麵是牛馬販賣市場,再往裏走,就是人口販賣市場。
牙行人市,肮髒、淩亂、臭氣、牲口、麻木、罪惡、慘無人道等詞語,是牙行人市最貼切的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