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劉知縣(1 / 2)

隆地縣靠近邊塞,強盜出沒於山林,屢有百姓失蹤。攤上士紳、秀才被綁票,可是大事。那些家屬屢屢告上官府,眾多秀才又在茶肆煽風點火。在民間,知縣劉光初評風很差任,乃不作為的庸官。

劉光初任想要剿匪,可手上無兵可用。三班衙役為虎作倀可行,抓幾個抗租抗稅的暴民可行。可讓三班衙役進山剿匪,典史周正康就算是他心腹,也不肯幹這掉腦袋的事。至於巡檢司的縣兵,平時抓幾個老弱的私鹽販子交差,那些縣兵混口飯吃,也沒能力剿匪。

至於向上司稟明西台山有重大匪情,那就攤上大事了。匪徒從何處而來?若是長年積匪,前任長官為何知情不報?那要得罪很多官員。

若是你的治下出現大股匪徒,那就說明你殘暴昏庸,不堪一用,直接下獄問罪。至於境內有小股流竄匪徒,朝廷養了這麼多縣兵,就是為了保境安民。

為了清剿西台山的匪徒,劉光初任殫思竭慮,絞盡腦汁,越級向山西翼北兵備道劉若宰求援,可劉若宰把信件束之高閣,帶給他口信,讓他自己想辦法。

劉光初想過挑選一部分縣兵,再招募五百名鄉兵,用以進山剿匪。可一算人數、糧餉、輜重,怕沒有一萬兩銀子下不來。這才是籌備階段,官兵拉進山裏走一遭,官兵死傷情況誰都沒有底。若是官兵死傷慘重,撫恤從何而來?若剿匪不力,他要擔當所有罪名。

劉光初進退失據,小和尚敲木魚,得過且過。燒香拜佛,心存幻想,西台山裏那股匪徒,不要在隆地縣作案,最好全跑到北口縣去。萬沒想到,佛祖這麼靈驗,賜給他一場大功。高二郎領王家莊鄉兵,把西台山匪徒全剿了。還給他帶來意外之喜,西台山十六個村的賦稅、山民、魚鱗冊。還落入口袋四千兩銀子。這下今年吏部考核過關了,明年還能穩坐釣魚台。

在大堂裏,劉光初看著高二郎,就像丈母娘看女婿,越看越喜歡。

“高二,這次你立下大功,本縣要重賞,除了戰功人頭,額外加賞,共賞高家莊鄉兵五百兩銀子。”

高二郎坐在下首,在他的腳地下,放著一個榆木大箱子,裏麵全是銀光閃閃的銀元寶。那一個個的銀元寶二兩重,就像一個個小巧玲瓏的寶塔,惹人喜愛。

這次高二郎沒有下跪,欠了欠身,靜等下文。

劉光初居高臨下,捋了捋美髯,說道:“諸位同僚,你們大概知道了。高二不僅立下戰功,還會朝廷帶回了十六個村的賦稅、山民、魚鱗冊。沙幕友,還請你把西台山一部分魚鱗冊、戶籍資料帶上堂來,把掌管這些資料的李有才招來。”

沙寶國將李有才帶上堂,衙役扛來了四隻大箱子,打開箱子,裏麵是一本本魚鱗冊、戶籍資料。

坐在大堂兩側的三名官員非常配合的驚呼!他們是沐澤一方百姓的地方官,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最看重這四箱無價之寶。

縣丞張邦初起身稟告:“高二,做了件天大的好事,功在社稷,官府理應重重加賞。劉知縣,下官查閱本縣官員缺額,副巡檢之職,正好空缺。按照高二之功,這副巡檢之職可發揮所長。下官推舉高二任本縣副巡檢,全出於公心。”

主薄唐可發跟著起身呼應:“劉知縣,下官讚同張縣丞意見,出於公心,任人唯賢,唯才是舉。下官還查閱高二經曆,他是貧寒子弟,從小還能刻苦讀書,尊老愛幼。對高堂行孝道,與相鄰和睦相處,練得一身武藝,守護一方水土。高二良家子,忠孝雙全,為本縣之楷模。”

“嗯”劉光初撫著美髯,點頭道:“兩位同僚的意見很中肯,我也有此等想法。我們是不謀而合啊!”

大堂裏傳來一陣笑聲,未入流的典史周正康跟著賠笑,他隻是個陪襯。按照官員品級,他還比高二低半級,以後還要高二關照他了。

劉光初在兩份委任狀上,填下高二名字,得意的放下毛筆,“那就這麼定了!高二,你聽著。本官授予你副巡檢之職,許你牛頭寨招練百戶之職。等衙門製好了你的官袍、私印、腰牌,你再來領取。這官印你先拿去,這是光宗耀祖大事。”

“多謝三位大人抬愛,下官感激涕零,一定管好巡檢司。”

高二郎接過放著官印的匣子,及兩份委任狀。他終於邁入官場,不再是一介草民了。從今往後,明朝多了一位文武雙全的能臣。前車之鑒,被砍了腦袋的熊廷弼,切莫與文臣交惡。

高二郎退出大堂,映入眼簾是一麵照壁,為青磚浮雕組成的一字型建築群,正中有一個形似麒麟的怪獸,叫“犭貪” ,主要是警戒官員不要貪贓枉法。

讚畫師爺沙寶國已趕上高二郎的步伐,“你們出大門後,拐向衙門後門,東翁請你們喝酒。後門在哪裏,一打聽就知道了。嗯,衙門很大,坐馬車去,別讓東翁久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