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成功 49.尼克鬆家訓:要收獲就要付出汗水(1 / 1)

第六章成功 49.尼克鬆家訓:要收獲就要付出汗水

尼克鬆出生於美國加利福尼亞州洛杉磯附近的約巴林達鎮。愛爾蘭人後裔。父親是汽車加油站和百貨店老板。尼克鬆畢業於惠蒂爾學院和迪克大學。1934年獲惠特爾學院學士學位。後進杜克大學專修法學,1937年獲法學士學位。1937年至1942年在加利福尼亞州惠特爾當律師。1938年6月加入共和黨。1942年至1946年在海軍服役,升為海軍少校,複員後曾兩次入選參議院。

1946年,尼克鬆當選為美國眾議院共和黨議員,開始步入政界。1950年當選為美國聯邦參議員。1952年,他作為艾森豪威爾的競選夥伴,當選為美國副總統,任副總統4年。1956年他再度當選為美國副總統。1968年尼克鬆當選為美國第46屆(第37任)總統。1972年1月連任第47屆總統。

尼克鬆有兩個女兒,長女帕特麗夏(翠西)·尼克鬆·考克斯很有主持天賦,曾經在哥倫比亞廣播公司的一個小時的節目裏,她主持了對白宮的電視遊覽,舉國為她的魅力所傾倒。次女朱莉·尼克鬆·艾森豪威爾是一位編輯兼作家。

理查德·米爾豪斯·尼克鬆和大多數美國總統一樣,他的童年也可以看作是美國曆史的縮影——沒有多少祖先留下的資本,隻有靠自己的努力才能成功。如果說有美國精神存在的話,開拓進取、獨立創業應該說是其中最重要的內容。而這種精神,幾乎是所有成功的美國人不可或缺的素質,即使他家財萬貫,門第高貴,都離不開這種精神,尼克鬆的人生起跑線,也注定從他出生時就開始了。

尼克鬆大約隻有3歲的時候,他的母親駕著一輛輕便馬車,尼克鬆和弟弟都坐在車上,在馬車飛速地轉彎時,尼克鬆被摔在了地上。當馬被母親勒住時,尼克鬆也從地上爬了起來,但是被摔壞了,並留下了終生的疤痕。這條疤痕見證了他童年的艱辛,同事也證明著他的堅強。

尼克鬆的家境並不富裕,一家人隻能從土地上獲得自己必需的食物。在尼克鬆9歲時,父親賣掉了屋子和菜果園,遷到了惠特爾。父親十分勤勞,靠自己的雙手辛勤耕耘,以改變全家人的命運。終於,他有了自己經營的加油站,後來就又辦起了雜貨店,並專門出售尼克鬆家製的餡餅和蛋糕,將尼克鬆母親的絕活手藝推向了市場。

父母的勤勞對尼克鬆產生了很大影響。他很早就參加家務勞動,做些力所能及的事。父母經常拿《聖經》中的“你必須汗流滿麵,才得糊口”這句話來教育他,讓尼克鬆刻骨銘心。尼克鬆很快就成為了家裏的得力幫手。在父親和母親辛勤勞動的帶動下,尼克鬆充分認識到勞動能夠創造一切,能夠改變和獲得自己的需求。正是靠著給家人的幫忙,尼克鬆也深深體會到了勞動的快樂和成果。

據尼克鬆回憶,他每天早晨4點鍾就起床,以便在5點之前趕到洛杉磯第七街菜市場。他親自挑選水果和蔬菜,盡力同農民和批發商討價還價,希望買得便宜些,並把選購好的貨物用馬車送回家,把這些貨物洗淨、分級等,放到店鋪後,並在8點鍾再去上學。盡管很辛苦,但每次勞動後,尼克鬆都感到一種輕鬆和快樂。因為他靠自己的努力,得到了收獲。

童年的經曆最後成為習慣,尼克鬆終生都謹記父母教給他的這句話:靠自己的付出來實現人生的目標。

生活中,有的人隻求付出,不求回報。但有的人卻什麼都不願意付出,隻求回報;有的人付出大於回報;有的人付出卻低於回報,但99%的人都會認為自己的付出大於所得的回報。

法官想了一會兒,最後宣布:“你受到了不公正的對待,因為那個男人違反你的意願老是給你寫情書;為了公正,現在我判決,你也可以違反他的意願老是給他寫情書。”

有些人老是抱怨這個世界不公正。他們認為自己為別人付出了許多,卻得不到相應的回報。他們對生活表示憤慨,謹慎地提防著他人的“險惡用心”,怕一不小心陷入人為設置的陷阱,成為他人的獵物。其實,公正自在人心。

曾有一位管理家告誡人們:“疲於奔波生活著的人啊,別一味奢求大於或等於你付出的回報,那是不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