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心理 47.愛因斯坦家訓:我的孩子將來肯定有出息
阿爾伯特·愛因斯坦是德國著名物理學家,1933年移居美國,20世紀最偉大的自然科學家。他一生科研成果卓著,可以和牛頓媲美。在光量子論、分子運動論方麵都成績卓著。他創建的適用於微觀高速運動領域的狹義相對論和廣義相對論,在更高層次上解釋了物質運動和時空關係,突破了牛頓經典物理學的框架,推動了現代物理學的革命。而相對論則被英國人物理學家湯姆生稱為“人類思想史上最偉大的成就之一”,和普朗克提出的量子假說共同構成了20世紀物理學的兩大支柱。
愛因斯坦不但是一位偉大的科學家,而且還是一位出色的小提琴家。有人說,愛因斯坦之所以能對人類科學作出巨大貢獻,與他學習小提琴有著密切的關係。因為音樂無處不在的張力能使人的想像力和理解力發揮到極致。
愛因斯坦小時候,是一個讓人看不起的學生。他常常會提出一些稀奇古怪問題,如什麼是時間?什麼是空間?指南針為什麼總是指向南方?別人都以為他是個傻子。當愛因斯坦畢業的時候,他的父親找到校長,很難為情地問道:“我的孩子將來從事什麼職業能有點出息呢?”校長竟然答道:“您的孩子,將來無論從事任何職業都一樣沒有出息。”
有一天,母親波琳帶著愛因斯坦到郊外玩,別的親友家的孩子一個個歡蹦亂跳,有的爬山,有的遊泳,隻有愛因斯坦一個人默默地坐在河邊,凝視著水麵。這時,親友們悄悄地走到愛因斯坦母親身旁,不安地問道:“小愛因斯坦為什麼總是一個人對著水麵發呆?是不是他的神經有毛病啊?你還是趁早帶他到醫生那裏檢查一下吧?”可是愛因斯坦的母親卻十分自信地說:“我的小愛因斯坦肯定沒有任何毛病,你們不了解,他那不是發呆,而是在沉思,在想問題,他將來肯定有出息,一定會成為了不起的大學教授。”
在這裏,我們發現了一個亙古不變的真理,那就是父母對孩子堅定的期望、信心和無私的幫助。如果沒有這位偉大的母親,沒有這位母親對孩子的堅定期望,愛因斯坦是不會有今天的偉大成就的。
愛因斯坦的兒子愛德華是一名出色的鋼琴演奏家,而且刻苦地鑽研醫學和精神病學。
孩子在期望中成長,正確的期望應當符合孩子的特點,取得孩子的認同,對孩子恰當的、熱情的、真誠的期望將會促使孩子走向成功。愛因斯坦的母親之所以偉大,是因為她始終對愛因斯坦抱有熱切的期望,即使是在別人認為沒出息、沒用的時候也如此。所以,不要放棄對孩子的期望,尤其是在他困難的時候。
用欣賞的眼光看待孩子,是父母送給孩子的最好禮物。父母如果希望自己的孩子成人、成才、成功,最好的辦法就是:永遠做孩子的欣賞者,培養孩子的自信,欣賞孩子的才華。因為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非常需要父母的肯定,愛因斯坦就是在母親不斷肯定下逐步成長,並最終成為一名偉大的科學家的。
研究表明,大人的期望對孩子的心理發展能起到積極的作用。20世紀20年代,美國心理學家羅森塔爾的研究發現,受父母期望的那些孩子果然在若幹年後發展得比其他孩子要好得多。在羅森塔爾的研究中,成長的期望是對孩子的讚賞、鼓勵、支持和對孩子成長的關注,而不是對孩子提出過高的要求。在這樣一種積極的支持性的氛圍中,孩子感受到的就是動力而非壓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