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是祖國的未來,父母的希望。沒有一個父母不對孩子的將來有所考慮和期望。期望孩子成績出眾,將來能上大學,在學術上有所建樹的有之;期望孩子有經營頭腦,將來可以掙大錢的有之;期望孩子體格健壯,將來可以破紀錄、拿世界冠軍的有之;期望孩子隻要快樂、平安地度過一生的也有之……
在很多情況下,父母的殷切期望都化作了孩子積極向上、努力奮進的動力。但有的時候,過高的期望也會變成孩子沉重的壓力,對孩子的成長不利。父母往往對自己的孩子都有比較高的期望,因為父母大都希望孩子將來做個成功的人,所以就會在不自覺中用過多或過高的期望作尺子,去衡量孩子是不是達到了自己的要求。因為期望過高,失望也就在所難免了。在失望的心情下,孩子一個正常的錯誤或是一個小小的失誤,都被父母放大成一個很大的問題。
可以肯定地說,在孩子還小的時候,他對自己的評價基本上來自於父母的評價與期望。父母的評價與期望,就如同一杆標尺,時時讓孩子對自己的行為與成就作出衡量。當孩子認為父母的期望是他跳一跳就能摘到的“果子”時,他就會自覺地朝著這一目標努力;反之,如果覺得自己難以達到標尺上那“誘人”的高度,他的自信也將被慢慢地摧垮,心理問題也會由此埋下隱患。
而一些父母從自己的好惡出發,形成對孩子的期望,替孩子設計未來,是他們樂此不疲的事情。更有甚者,在父母的心目中,對孩子期望的高低也會出現攀比心理,但現實是不以人的意誌為轉移的。不切合孩子的實際情況,往往會事與願違。所以,對孩子的期望是有一定講究的。作為父母,該如何把握對孩子的期望呢?
期望應符合孩子的能力水平與誌向愛好。尊重孩子的意願就是尊重其人格的表現。作為父母不要把自己的意見強加給孩子,應當允許孩子有自己的想法、意願和選擇,要注意因勢利導。同時,可以有意地給孩子創造一些機會,讓他們提高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鍛煉與培養孩子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成功的父母,在對孩子有所期望的同時,先不妨評估一下孩子的智力特點、興趣範圍、個性特征。父母可以與孩子一起分析一下,孩子的優勢在哪裏,不足之處又有哪些;有些行業上的成功,不僅需要具備相應的智力水平,還需要有許多非智力因素的參與,孩子是否具備了,或者是否可以通過一定的培養達到;父母所期望的是不是孩子所感興趣的或鍾愛的;孩子的個性最適宜於從事哪些工作等等。
父母一定要記住,要以孩子的特長為出發點,以他自身作為參照,而不要以周圍人甚至自己作為期望的出發點與參照物。父母對孩子的期望要適度,要理性地結合孩子的實際情況,提出恰當的奮鬥目標。期望過低會使孩子缺乏動力,期望過高也會因實現不了而使孩子的信心受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