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心理 44.霍英東家訓:誰不能主宰自己,就永遠是一個奴隸(1 / 2)

第五章心理 44.霍英東家訓:誰不能主宰自己,就永遠是一個奴隸

霍英東先生是香港著名的實業家。他為了新中國的富強做了許多令人難以忘懷的好事、實事。他的行動也影響了兒子霍震霆。

霍震霆,著名實業家霍英東先生的長子。美國加州大學畢業,現任霍氏集團執行董事,香港立法會委員。從1970年開始。他和父親一起為中國體育重返國際賽場而四處奔走。1999年,他提議香港申辦2006年亞運會。2001年,他參加北京奧申委的工作,並當選國際奧委會委員。

意誌力的心理基礎是擺脫對他人的依賴,相信自己的力量。正如歌德所說“誰不能主宰自己,就永遠是一個奴隸”。霍英東深諳其道,為了使霍震霆今後不成為自身軟弱的奴隸,不成為客觀逆境的奴隸,不成為他人意誌的奴隸,他從小就大膽放手,培養兒子的自主意識,從而為他奠定了一生之本。

霍英東18歲起當苦力、小店員,後以一條拖船發跡,如今建立起了擁有90億港元的經濟集團。他的經曆告訴他,教育子女,必須培養他們的堅強毅力、創新意識和競爭意識。為了培養孩子們獨立勇敢的品質,兒女小的時候,他曾經專門聘請遊泳名將教他們學遊泳。兩年光陰過去了,孩子們還是“浮”不起來。於是他把教練“炒”了,自己當教練。他把那些不肯下水的小子統統打下水,逼著他們自己找到浮起來的本領,結果孩子們都“浮”起來了。

1958年,霍震霆被送往英國求學。學習期間,父親常常提醒兒子說:“你與父親年幼時所處的時代大不相同了,一要好好學習,二要精通外語,三要懂國際貿易,四要讀書做事都要為中國人爭氣,否則我不能用你。你要記住歌德的話‘誰不能主宰自己,就永遠是一個奴隸’。”

1968年,當霍震霆22歲學成返港後,霍英東便委其重任。這樣做,一方麵是想試一試兒子的能力如何,另一方麵是為讓兒子在實際工作中經受鍛煉。霍震霆領父命,帶著400多人的施工隊伍開赴文萊,在該國首都斯裏巴加灣港興建大型貨櫃碼頭,把這個港口改造成現代化的深水港。這是關係到文萊經濟發展的一項關鍵工程。文萊政府對此項工程十分重視,在全世界為這項工程招標,結果霍英東的有榮公司擊敗20多家競爭對手而勝出。

如此重要的工程,又在海外施工,初出茅廬的霍震霆能否勝任呢?這令許多圈內人士大打問號。霍英東沒有正麵回答朋友們的疑問,而是大談以前教子遊泳的事。他以教遊泳比喻培養子女的辦事能力,說:“道理是如出一轍的,一定要大膽放手,不能瞻前顧後,否則會淹死的。”

文萊位於赤道附近,氣候濕熱多雨,當時的經濟十分落後,有榮公司的職工在這個伊斯蘭國家施工,不僅工作困難多,而且在生活上也有很多不習慣的地方。霍震霆鼓勵職工,一定要克服困難,把工程搞好,他說:“這是香港華人企業第一次在海外承包工程,工程能否按時完成,工程完成的質量好壞,不僅關係到公司的榮譽,也關係到我們中國人辦事到底行不行的問題。”

霍震霆果然沒讓父親失望,他率領著員工勤奮工作,受到了文萊官方的好評。霍震霆出道後的第一炮就為父親和中國人爭了光。

在霍英東教子遊泳的故事中可找到這樣一個道理:那就是父母的責任不是讓孩子依附於他們,而是使孩子獨立。當孩子麵臨人生大事的時候,父母應有意而頑強地鍛煉孩子自主、獨立、堅強的性格,敢於讓孩子麵對困難。父母的鼓勵和支持可以幫助孩子學會戰勝困難的本領,而不是直接為他解決困難。

在中國,很多父母都很愛孩子,很尊重孩子,但像霍英東這樣敢於放手的卻寥寥無幾。西方發達國家的家庭教育則不同,他們從幼兒開始就大膽放手讓他們養成獨立自主的生活能力,如:對不到周歲的孩子,就開始讓他們自己抓飯吃(因不會用餐具,就用手抓),即使吃得滿臉、滿身,也要讓他們自己吃,所以當孩子到一周歲時,已能自己吃得很像樣了;孩子在蹣跚學步時,免不了要摔跤的。當孩子跌倒時,他們的父母親不是首先扶起孩子而往往隻是說一兩句鼓勵的話,然後等待孩子自己站起來;對睡覺,西方的孩子習慣從嬰兒開始就自己睡,即使號啕大哭,引來了父母,得到的也隻是一些安哄和寬慰,父母依然離去。等孩子長到5、6歲,他們非常感興趣做一種遊戲式的睡覺,那就是幾個小朋友自願商定集中到一位小朋友家去睡覺,這些小朋友分別帶好自己的睡袋、洗漱用品集中到一位小朋友家,晚上可以盡情地玩,然後在同一間屋子的地毯上就寢。父母們要提供的隻是他們玩和睡的空間,其他如睡前的洗漱和就寢就由小孩子們自主去完成,今天住你家,過幾天去他家,孩子感到其樂無窮。